發布文章
發布項目
發布發現
然想寫寫這個話題。樹挪死,人挪活。成功的跳槽是在對的時間遇到合適的單位,從而好風憑借力,送我至青云。而失敗的跳槽恰恰相反,如陰溝里帆船,越跳越糟糕。
做廣告的人知道,在他們的心中,通常喚起憧憬是無法實現的。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廣告人,特別是最有才華的,遭受中年危機。銀行還有些存款的廣告人,很多都傾向于離開了這個行業,去嘗試新鮮的東西...
這幾個月執行了不少影片拍攝的工作,又遇到了讓我百思不解的行業生態。到底出錢的客戶是老大?還是拿我們錢的供貨商是老大?不管誰是老大,大家都為了推廣的效果,作品的質量....可是怎么弄到最后似乎不是這樣的....
某大型廣告公司遭遇嚴重的人才流失,換血過半。起初是幾位高層相繼出走,另立山頭。這幾號人在各自的公司站穩腳跟后,紛紛回頭向舊部伸出橄欖枝。通過打人情牌、加薪牌、升職牌,成功擄走幾十位死忠。愛招熟人做法蔚然成風。這在圈子主義盛行,幫派主義走俏的國度,一點兒都不值得大驚小怪...
《廣告狂人》中有兩個女人,Joan和Peggy, 他們分別遇到了不同的選擇。Joan面臨的是金錢與尊嚴的選擇,Peggy的則是金錢與感情,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選擇。 廣告人總喜歡用夢想激勵下屬,卻常常忘了對方也要吃飯,也要生活,也有家人。?錢跟工作中的感情,哪個更重要?過去的感情,未來的前途,哪個更重要?
數字傳播的大環境促成了專業廣告人的“消失”。新時代的廣告人的顯著特征是,以營銷管理為核心,將創意傳播視為服務客戶的必須,不斷尋找符合數字傳播環境的創意形式和內容為消費者提供分享和再創造的創意空間和素材,“溝通元”——這是在未來營銷傳播和建立品牌的必然走向。
"也許我已經選擇了廣告,但我依然希望可以去選擇不作惡的產品和客戶,這,是我除了廣告人這個身份,作為一個人的最后的良心。"——熟悉美劇廣告狂人的朋友應該記得Don在公司失去Lucky Strike之后寫下的公開信Why I'm quitting tobacco。這篇是作者多年前的舊文,重新在此分享,紀念廣告狂人第七季開播。
《廣告狂人》在上周開播了第七季,這部經典的美劇終于走到了最終季。《廣告狂人》將鏡頭瞄準了1960年代,在日用百貨不斷崛起的同時,各種品牌急需被推廣,廣告業應運而生。在此分享《城市畫報》一篇舊文,用職場的角度,重溫那些發生在60年代麥迪遜大道上的創意和經典。
也許天生這么適合做“小姐”的我,應該也做不了其他事情了吧!!
想要從事這個行業的第一步,是你先得認真的思考你從事這個行業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行走的路上,只想著準時抵達,不被誤點,而離開時,又過于輕率,來不及一次告別。 今天,是一個告別的日子,也是重燃希望的日子……
《創意筆記本の工作力》是一本非常棒的書,目前還沒有看完,但是覺得里面的內容特別好,先摘錄一些。
只會操layout,不會想創意? 天天聽到有人把策略掛在嘴邊,你卻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美術指導如何再進一步,要如何成為真正的廣告人?
昨天微信向北發起的互動:請用一句話描述下2013年的你。得到了大家的積極回應~收到回復600余條。現摘抄部分匯總如下,廣告人的2013是什么樣子的,看完下面的內容相信你應該有一個大概的認知了吧。
人生充滿矛盾。你做得比較好的事情,你卻很討厭做。我就曾經在這個矛盾漩渦里打轉。——林振強
作為AKQA上海辦公室的創意總監,當然也作為互動中國采訪的第一位女創意人,我們自然是帶著各種貼有“女性”以及“創意人”標簽的問題而來,要知道在這個男性扎堆的行當中,女性總會變得不那么舉足輕重。
不問廣告創意、不問比稿和生意,我們想問問你為何做廣告?你快樂嗎?
本次信息圖表提供給大家一個有趣的小測驗,這本來是發放給高中生做的測試,以幫助他們確定今后職業規劃的道路。而所有夢想成為偉大平面設計師的同學們,也不妨進來測試看看!
謹以此文,致被我們干掉的害怕,致我們終將遇上的害怕。
沒有經過縝密的全球市場分析,也沒有進行復雜的戰略考慮,來中國全憑一個感性的決定,延續一段故事,所以說:Fred & Farid的心思你別猜
他是一個典型的Art Base的Digital創意人,他是一名插畫師,青年畫家,懷揣著年輕的理想——他是北邦。10年后的現在, 辭去廣告公司的工作, 投奔自己多年來一直想去完成的事。 讓我們聽聽他的心路歷程~
工作中與廣告公司、廣告人的接觸,使Kevin對于他們的工作產生極大興趣。Kevin直言,“過去的創意人很有態度,當時的廣告圈也狠瘋狂”,在這種氛圍的觸動下,加上一點點運氣,Kevin就這樣走入了廣告的世界。
聲明:此文是私人日記, 本意并不想被分享或者轉載, 經互動中國申請有幸得到橡皮精(RubberPixy)的授權, 分享他寫給自己私人的30歲紀念。
本周專訪朱幼光和顧澄,曾經統一小浣熊干脆面大陸系列TVC背后的兩位主角,講述他們與中國廣告的過去與現在,受益匪淺。
23年的廣告生涯帶給勞雙恩和JWT中國太多的榮譽和成功,卻也讓圈里圈外的人對他的印象更為抽象和模糊。廣告以外的勞雙恩,恐怕了解的人就更少。希望我們這次的專訪能給大家帶來一個更清晰的影像。
“local公司”。常聽某些international人鄙夷地說。這純粹是某些人的膚淺之見。廣告人, 切忌盲目崇拜。那么還有哪些對于廣告新人來說是比較中肯的忠告呢?不如聽聽這篇文章怎么說...
Hovering Art Directors 是由Jacqueline Law 建立的一個Tumblr Blog,最近在國外被設計師們分享得很熱,它主要是收集設計工作者們最驚心動魄最蕩氣回腸的工作場面——被眾神背后圍觀并指點江山的經典時刻。
其實,每一個數據的背后都有形象具體的解釋和故事。1,2,30,150,183,400,108,2.5,3,5,N,當下,我的人生就是由這些數字組成的
本文的主角—胡洋Kelly, 是一位在廣告圈中打拼多年的優質女、職業廣告人。廣告行業不同于商界, 與《杜拉拉升職記》相比, 跟她交談, 聽她的經歷和故事, 更加貼近生活, 來的真實。
有人說企業和廣告公司如“談-戀-愛”的婚姻過程, 如何尋找到適合自己又能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的公司, 著實不易, 特別對于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 要挑出滿足所需, 又具有很好性價比的廣告公司, 更是一項有難度的工作。
關注微信,一起數字進行時
手機掃一掃,下載數英APP
資料更新成功!
您確定要刪除該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