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文章
發布項目
發布發現
很多公眾號運營者經常在發愁什么樣的內容能讓增粉來的更快些?其實答案也很簡單,加大原創內容的產出能力,勢必能實現增粉的目的。
官方微博大多只能靠抽獎維持粉絲活躍度,微信公眾號單個粉絲獲取成本甚至高達3—5元,KOL發布成本幾乎翻了一倍,年度營銷預算不斷增長……如果你沒有遇到這些情況,那就要恭喜了。
作為快消品巨人之一的寶潔,最近在社交營銷上大反其道,種種高大上營銷策略讓人油然而生“土豪我們做朋友吧”的感覺。那么,面對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初生企業,傳統品牌是如何回擊的?這些招數又能否成為行業新玩法?
出租車內媒體到底面對的是怎樣的一群受眾,他們又有什么特性?如何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移動“戶”聯網服務?國內最大的出租車內互動媒體公司觸動傳媒在《移動消費者的“指尖”新生活》2015 移動營銷研討會上為我們一一做了解答。
我們可以認為營銷是一門關乎人性、情感,甚至個人價值追求的學問,從這個角度,它無疑是藝術的;但是當Growth Hacker、CMT這樣的人創造一個個營銷奇跡的時候,我們又不得不思考營銷的“科學性”。
2015年,“讓年輕人搞定年輕人”是大勢所趨,他們不斷為業內輸入新鮮血液,輸出代表著新一代價值觀的創意與想法。無論是大學生社團、新鮮有創意的年輕人,還是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真實故事,都將成為年輕人主導營銷趨勢的風向標。
2014年底,撒嬌女人的社會化媒體上以勢如破竹之勢,毫不客氣地掀起了一陣“撒嬌風”。在這場關乎女人的社會化營銷戰役中,如何完成從快消類行業營銷標桿到娛樂營銷新貴的華麗轉變?
讓我們設想幾個“So What?”的場景。一個品牌在社交媒體上獲得2000萬個贊——So What?一個品牌的推文“在網絡上爆紅”——So What?這些品牌所得到的,除了在戛納廣告節被提名之外,又有什么呢?
娛樂營銷就是品牌的秀場,娛樂的元素對于一個品牌在市場上的活躍度、時尚度、年輕度等等都緊密相關。那么2015年,有哪些新的娛樂營銷趨勢值得關注呢?
什么叫大數據? 什么叫O2O? 什么叫藍海? 什么叫紅海? 什么叫互聯網思維? 什么叫眾籌?接下來一個段子統統告訴你,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一個產品若想成功,更重要的因素是產品還是營銷?這個問題一直是營銷界爭論不止的問題,但可以確認的是,一個不怎么好的產品即使營銷再好,也很難走遠。
這兩天!微博和朋友圈又被京東惡性營銷刷屏了!!別人說你兩句就算了,居然自己模擬其它公司做了一系列海報來刷屏,我忍不住要揭穿你們這些公司的營銷手段了。
對于品牌來說,如果沒有一個故事,就意味著沒有內容可以創造、傳播。你的品牌是什么?或者往更深層挖掘,你的品牌代表什么?如果要用一種強大的方式進行傳播,那就是講故事。
許多國外數字營銷專家必推可口可樂《內容2020宣言》影片,事實上,這也是可口可樂用做組織轉型的內部教育影片。這家百年企業究竟在想什么?本文對影片進行重點摘要,輔以實際案例,深度掌握它的前瞻思維。
為了了解2015年數字化營銷的一些重要趨勢,我聯系到了曾經共事或熟悉多年的營銷者,請他們分享自己的觀點。本文涉及到了多個重要領域:從內容到手機,從廣告到幽默,再到人性化,無所不包。
Kevin Spacey?于2015年5月在蒙特利爾C2MTL舉行專題講座。談互聯網時代對劇集制作的影響,紙牌屋的產生過程等。
在沒有社交營銷的年代,一句文案往往需要推敲一個禮拜,這種大投入,小產出的模式延續了幾十年,到了社交時代,語境已經完全變化了。10年前,流行語常常來自廣告文案,今天廣告文案來自于流行語。
近兩個月以來,隨著撒嬌聲量的不斷增強,仿佛全民都加入到“撒嬌”的行列中。互聯網從來不缺少驚奇,但這一現象依然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極大關注。原來這是一場號召全民撒嬌的“撒嬌大賽”火爆了各社交平臺。
本文節選自《紐約時報》暢銷書《引爆點》,作者分析了如何將所要傳遞的 idea 或是信息變得更具感染力。對此,他提出了“引爆流行”的 3 條法則,給予實際營銷運用的參考。
2013年上半年,樂高公布的銷售額為20億美元,增長11%,而其最主要的競爭者美泰公司則表現得相當掙扎。樂高銷售額的增長得益于今年2月上映的《樂高大電影》的提振作用。
作者在3個多月的時間里走訪了上海、北京兩大城市中超過30個創業團隊和個人,在和他們的碰撞中,積累了幾個關于創業、新媒體、廣告營銷三大領域的幾個發展趨勢。
如何激活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如何搶在時間前面、提前預見到下一個大事件?來看看2015年營銷發展的11大重要趨勢!
2014年是大事頻發的一年。我們以為做廣告就得浪費一半預算,可是下面這些借勢營銷做的比某些天價廣告還漂亮。
近年來國內外各大高端美尚品牌都在社會化營銷領域猛砸預算,高大尚的風格調性和好玩易傳播的目的相互碰撞,總會給人一種“不接地氣”的感覺。高端品牌怎么做,才能在接地氣的土壤里生根發芽?
品牌營銷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本文通過 3 個有趣略帶諷刺的創意案例,對時下有些過激的營銷現象進行探討和反思,別讓你的營銷只為了博眼球,避免過猶不及。
一則圣象地板的“反向病毒視頻”為什么可以炒作起互聯網的普遍關注?以小投入取得品牌傳播的熱效應,為行業其他品牌提供了不只是品牌創新的啟迪,也帶來了營銷模式變革的思考。
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總是遵循一套人際交往的潛規則,也就是俗話說的“面子”。面子對我們的影響之大,做市場的你是否已經意識到了呢?本文將幫助你利用這套規則加固用戶的聯系,優化社會化營銷戰略。
2010年,李寧公司20周年慶。這一年,這間知名企業選擇更換了LOGO,同時把口號“一切皆有可能”更換為“Make The Change”,拉開了李寧變革的大幕。5年間,先后2任CEO高調杠起公司變革的大旗,都黯然收場。
全球安全套市場被幾家公司所壟斷,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杜蕾斯、特洛伊人、岡本、杰士邦、還有為200多個品牌代工的康樂公司,無論是單獨上市還是隸屬于某個上市公司,它們的發展早已經與資本市場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日前,勝三管理咨詢公司首發一份有關全球社交媒體現狀的報告《Social 40》,同時評估了40家全球范圍內最具有創新精神和影響力的代理商,其中有三家來自中國。
關注微信,一起數字進行時
手機掃一掃,下載數英APP
資料更新成功!
您確定要刪除該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