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58、趕集與百姓網的競爭戰(zhàn)略 | 品牌就是打比方9
首發(fā):因信營銷
2004年,美國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憑借其規(guī)模化的收入和流量,以及eBay的3200萬美元投資一躍成為全球創(chuàng)投界明星項目。
馬上,數以千計的中國模仿者先后從Craigslist身上找到了自己的未來,其火爆程度不亞于6年后的“千團大戰(zhàn)”。最終,只有3個模仿者脫穎而出:那就是2005年3月成立的趕集網、 9月成立的百姓網、以及同年12月成立的58同城。
中間近十年的激烈競爭自不必多說,和后來熟悉的滴滴與快的合并,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一樣,互聯(lián)網垂直行業(yè)總是不斷上演相同的結局故事。2013年,58同城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之后在2015年合并趕集網,成為信息分類行業(yè)的一枝獨秀。百姓網則在2016年掛牌新三板,平緩發(fā)展至今。
現在,如果讓我們重新回到趕集網、58同城、百姓網的創(chuàng)立之初,從營銷視角出發(fā),重新審視與推演這三大競爭者的品牌戰(zhàn)略,或許能以管窺豹,更深的理解品牌的發(fā)展與企業(yè)的興衰,其中彼此關聯(lián)的機理。
與美國的Craigslist有所不同,國內的分類信息網站追求的是大而全。為網民提供房屋租售、招聘求職、二手買賣、汽車租售、寵物票務、餐飲娛樂、旅游交友等多種生活信息,并且覆蓋中國所有的大中城市。
這樣一樣提供五花八門、大而全信息分類服務的品牌,假如你是品牌負責人,你會如何制定品牌戰(zhàn)略呢?
先蓋上這些品牌已經交上的答卷,我們不妨回到起點,以“人性本質坐標系”的品牌戰(zhàn)略分析工具,先推演可能的答案,再結合實際答卷一并審視,或許這才能幫助我們學習精進。
不清楚這個品牌戰(zhàn)略分析工具怎么來的朋友,請點擊參閱:《品牌就是打比方 | 基于“人性本質”的品牌戰(zhàn)略與創(chuàng)意方法論》
第一個問題,大而全的信息分類網站,從本質上來說滿足了什么樣的人性需求?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要回答這類網站在什么維度上幫助人們平衡了內在的“死亡焦慮”。
在這類網站出現之前,當你要租房子、找藍領工作、買賣二手貨、了解本地信息的時候,是非常麻煩、非常焦慮的,要找不同的人或者公司,甚至要發(fā)動周圍的親戚朋友幫忙打聽。有了這類網站,你只需要打開一個網頁,就能掌握所有信息——很明顯,這是滿足人性之中的“掌控需求”。
實際上,這是一個通用的基本邏輯——但凡能為消費者提供大而全的周到服務的品牌,都可以理解為滿足了消費者人性之中的掌控需求。
比如你要出去旅游,就涉及到訂機票、訂酒店、訂景點門票以及附近美食、交通等等各項服務。攜程就是為你提供這些大而全的周到服務,所以你也就可以套公式一樣的理解,攜程本質上滿足了消費者人性之中的“掌控需求”。
“攜程在手,說走就走”的品牌Slogan,是不是給消費者傳遞一種掌控感?
不過,再換個角度思考的話,也可以理解信息分類網站滿足了人性之中另一個維度的本質需求。
當你需要問哪里可以租房子、問哪里可以找到司機、保姆、水電工、問哪里可以買賣二手貨……的時候,是不是很像你在家里問——媽,我的褲子呢?媽,我的新鞋呢?媽,我的游戲機呢……一個家就像一個世界,家里的各種收納分類就像社會的信息分類,當我們要找什么東西的時候,就習慣性的問媽媽。所以從打比方的邏輯來看,消費者和信息分類網站的關系,就像每個人和自己媽媽的關系。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理解,信息分類網站本質上也是滿足了消費者人性之中的“歸屬需求”。消費者登錄網站,就像舒心的回歸到和媽媽的依賴關系里,輕松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所以,基于以上的常規(guī)邏輯分析,我們可以理解信息分類網站的本質,既能滿足人性的“掌控需求”,也能滿足人性的“歸屬需求”。
有了推演的基本結論,我們再回到品牌發(fā)展的階段脈絡中,看看現實的答案。
2005年趕集網、58同城、百姓網分別成立。三者的品牌戰(zhàn)略演變過程,以2011年春節(jié)的廣告大戰(zhàn)、2015年老大老二合并為節(jié)點,大概可以分為3個階段,我們現在就逐一審視分析。
第一階段:2005年-2011年,在市場發(fā)展早期階段
對于大部分行業(yè)來說,這個階段的品牌戰(zhàn)略有個共同的特點——因為各自品牌起步規(guī)模都很小,而市場空間還很大,也就不存在競爭與比較。所以品牌的核心訴求都是圍繞其產品或服務本質展開,不太關心競爭對手,也不強調和競爭對手的差異。
趕集網、58同城、百姓網本來都是復制美國Craigslist模式,三者的產品服務基本相同,所以在品牌戰(zhàn)略表達上也高度一致。
2010年,趕集網在全國10大城市做了一次“你所需要的分類信息網站品牌價值”的調查問卷,得出的結論是:趕集的所提供的信息,從找房子,二手物品,生活服務,寵物,票務,找工作等等,無不是幫助用戶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我們也真心希望我們的產品將來能夠幫到每一個中國的老百姓。
基于這一結論,趕集網正式推出了品牌Slogan:讓趕集至少幫你一次
當時的趕集網CEO楊浩涌說,“經過趕集網內、外部的公開征集和充分討論,我們認為‘讓趕集至少幫你一次’的品牌口號能很好地傳達趕集網的使命和價值觀。”
而在同一時期,58同城的品牌Slogan則是:身邊的生活幫手
“讓趕集至少幫你一次”、“身邊的生活幫手”,不必深入分析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趕集網和58同城表達的品牌訴求幾乎是一致的。
再結合前面我們從“人性本質坐標系”推演的結論,在品牌戰(zhàn)略層面,兩者都是滿足用戶人性之中的“歸屬需求”。
從打比方的邏輯,我們可以理解用戶與其品牌之間,是類似孩子與媽媽的關系。趕集網和58同城就像無所不能的媽媽,滿足用戶租房子、找工作、找司機、找保姆、買賣二手貨……等等各種各樣的需求。
用戶與品牌之間,在象征意義上建立了親情般的“歸屬關系”。
這也是一個品牌戰(zhàn)略的標準公式。一個為用戶提供各種各樣服務的品牌,就像全能的媽媽,精心照顧用戶這個“孩子”。滿足用戶渴望被照顧,渴望回歸和媽媽溫暖關系的永恒人性需求。所以那些定位小幫手、小助手、管家……的品牌,都可以歸納進這個戰(zhàn)略公式。
2010年的趕集網、58同城都在訴求“小幫手”品牌戰(zhàn)略,比這兩者體量更為巨大的生活服務品牌“美團”,到今天也是定位“小幫手”——2021年7月,美團宣布品牌升級,正式邁向了「美好生活小幫手」的全新定位。
再回到我們的正題。
2011年,百姓網推出了創(chuàng)立以來的首條TVC廣告,提出“免費、快速、賣得掉!”的品牌口號。
也就是說在同一時期,當趕集網、58同城將其品牌比方成“小幫手”,滿足用戶人性之中的“歸屬需求”,百姓網則選擇滿足“掌控需求”。
在我看來,2005年-2011年的市場發(fā)展早期階段,三者之間在品牌層面本質上沒有太大區(qū)別。無論是“歸屬需求”還是“掌控需求”,都是非常精準而又保守的品牌戰(zhàn)略,看不出孰優(yōu)孰劣。
也就是到了2011年,經過6年的充分發(fā)展,在市場上各自分到了自己的蛋糕,但剩下的市場空間不多了,要想繼續(xù)壯大,就意味著需要搶別人的市場份額,也就意味著品牌發(fā)展進入到了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2011年——2015年,市場發(fā)展激烈競爭期
這個時期是決定各競爭者未來命運走向的生死攸關階段,所以在品牌戰(zhàn)略上也會顯得非常開放、大膽與創(chuàng)新。相比于第一階段發(fā)展早期,第三階段發(fā)展平衡期,企業(yè)通常傾向保守的品牌戰(zhàn)略,那些后來廣為人知、打破常規(guī)、絕對眼前一亮的品牌戰(zhàn)略常常就出現在市場激烈競爭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品牌,要么強化競爭優(yōu)勢,要么深挖消費者需求,在表達上大膽跳躍,極具想象空間。
對趕集網、58同城和百姓網來說,競爭之戰(zhàn)的導火索是在2011年的春節(jié)被趕集網點燃的。
坊間流傳的故事版本是:今日資本的老板徐新,號稱“風投女王”,投資了京東、美團、趕集網這樣的獨角獸。趕集網當時和58同城廝殺,趕集打不過58,總被按在地下摩擦。2010年,徐新找了營銷鬼才葉茂中,給趕集網做廣告。葉茂中請了姚晨,做了個15秒的騎驢廣告,在春節(jié)開始投放,效果顯著。趕集網的日活用戶從200萬達到了500萬,蓋住了58同城的300萬。
58集團副總裁陳建寧作為當時的品牌負責人,在后來的采訪中完整的回顧過這場廣告大戰(zhàn)的來龍去脈:
(2010年)12月份,趕集網在品牌廣告上發(fā)力,直到來年春節(jié),趕集持續(xù)的廣告曝光帶來的巨大用戶增長對我們的觸動很大,因為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大家對品牌的廣告效應到底如何心里是沒底的。大年初五,Michael(姚勁波)、陳小華和我?guī)兹艘黄痖_電話會議,討論58同城該怎么應對。
2011年春節(jié)過后,58同城和趕集開始了明爭暗斗,為了爭奪市場,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相互PK。戰(zhàn)火從分類信息戰(zhàn)場延伸到團購,從微博到論壇,我們和趕集你追我趕。
我們必須向用戶解釋58同城到底是什么。官方說法58同城是分類信息網,向用戶推廣的時候,為了讓對方聽懂什么是分類信息,我會說你能在58上找工作,租房子,找生活信息,事實上那時的用戶就是這么介紹58同城的,現在也是這樣。
(這導致)分類信息網站很難做廣告,因為它的類別太多,你無法用一句話來描述它。它不像網絡購物那樣容易理解。所以葉茂中那么聰明,姚晨喊了那么多,她還要講一個“啥都有”,就是怕人記不住。我們挑選了4個價值點提煉廣告詞:不找中介租房子、閑置物品換成錢、不花錢招人才、一折吃喝玩樂,之后才變成“一個神奇的網站”。
“一個神奇的網站”這句話的出現,我自己覺得很偶然,因為當時campaign的首選廣告語并非這句話,當時覺得這句話無法讓大家記住。之所以選擇了這句廣告語,用我的經歷跟知識結構去解讀的話,我覺得它夠戲劇性,戲劇性的結尾反而成為了一個路徑,幫用戶承載更多的需求,比如租房子、找工作。然而租房子找工作的過程并不好玩,并不夠感性,那“神奇的網站”這樣戲劇性的一句話,加上楊冪戲劇性的動作和召喚方式讓58同城更感性、更好玩。
就在趕集網找來姚晨騎著小毛驢喊“啥都有”,58同城找來楊冪喊“這是一個神奇的網站”的時候,百姓網也找來了馮小剛代言,喊出了全新品牌口號“找得到,賣得掉”。
后來58同城以壓倒性的廣告投放規(guī)模贏得了這場廣告大戰(zhàn),然后在2013年率先上市,2015年合并趕集網,將百姓網遠遠甩在身后。
58同城最終贏得競爭,拋開其背后的資本力量,和自身綜合實力不談,僅從品牌戰(zhàn)略上,我認為也是58拔得頭籌。
最開始我們基于“人性本質坐標系”推演說,這類信息分類網站一般要么滿足用戶人性之中的“掌控需求”、要么滿足“歸屬需求”。
在市場發(fā)展早期的第一階段,趕集網“讓趕集至少幫你一次”、58同城“身邊的生活幫手”都是滿足“歸屬需求”,百姓網“免費、快速、賣得掉!”則是滿足“掌控需求”。
到了市場激烈競爭的第二階段,趕集網“啥都有”則是從滿足“歸屬需求”調整為滿足“掌控需求”。
百姓網“找得到、賣得掉”還是繼續(xù)滿足“掌控需求”。
而58同城“一個神奇的網站”,則是品牌戰(zhàn)略上的重大突破,從滿足“歸屬需求”驚人的跳躍到了“冒險需求”。
上一篇專欄,我介紹人性本質中的“冒險需求”時說,“冒險”是一個涵蓋非常寬廣的人性主題,具體到品牌戰(zhàn)略與創(chuàng)意層面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直接的呈現,亦有隱蔽的呈現。我大致的將“冒險“詮釋為這樣幾個關鍵詞:英雄、反叛、魔法、破壞、改變、顛覆、勇氣、憤怒、夢想、好奇與創(chuàng)新。
點擊參閱:《偉大品牌的兩大原型人格:英雄與反叛者 | 品牌就是打比方8》
“一個神奇的網站”品牌定位,就是“冒險”主題之中的“魔法型冒險”。
一個五花八門、大而全的信息分類網站,從一個視角來看能幫助用戶“掌控”租房子、找工作、找兼職、買賣二手貨等等各種信息。換個視角,又像媽媽對待孩子一樣,孩子有什么找不到了,媽媽馬上幫孩子找到,建立一種充滿依賴的“歸屬感”。
其實再換個視角,當你不管想找什么樣的信息,都能從上面找得到的時候,這個網站想不想什么都可以從肚子里拿出來的“叮當貓”?像不像什么都都可以變出來的“魔術師”?
為什么叮當貓和魔術師那么受人喜歡?就是因為他們可以用“魔法”改變一切,上演一場精彩的冒險之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會魔法,這樣就可以想怎么變就怎么變,死神也拿我沒辦法,從而平衡內在的死亡焦慮。
58同城,一個神奇的網站,一下從過去的“小幫手”比方成“魔法師”,這是非常大膽、驚奇又暗合人性需要的突破性品牌戰(zhàn)略。
相比之下,滿足“掌控”與“歸屬”需求是絕對精準,也相對保守的做法。滿足“冒險“需求,是絕對奔放,又相當精準的做法,所以最終58同城才能贏得競爭。
說到這里,我們就可以補充前面總結的品牌戰(zhàn)略公式:如果一個品牌是提供大而全的各項服務,那么品牌戰(zhàn)略正確而保守的做法,就是滿足用戶的“掌控”與“歸屬”需求,大膽而精準的做法,則是滿足用戶的“冒險”需求。
前面我們舉了做大而全服務的攜程為例子,其品牌口號“攜程在手,說走就走”是滿足用戶的“掌控”需求。攜程的競爭對手“飛豬”,則和58同城一樣選擇了滿足用戶的“冒險”需求。
飛豬超級新品日:旅行奇妙體驗,從飛豬訂票開始。
你看,雖然行業(yè)不同,但只要業(yè)務結構邏輯相似,與之相隨的品牌戰(zhàn)略是不是也驚人的相似?2015年信息分類網站的競爭之戰(zhàn)塵埃落定,行業(yè)發(fā)展也就進入了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2016年—至今,市場發(fā)展平衡時期
2016年,趕集網的小毛驢不再,“啥都有”的口號也放棄了,引入定位派專家,提出“更專業(yè)的信息分類網”品牌定位,沿用至今。2019年,58同城將沿用了8年的品牌定位“一個神奇的網站”替換為“國民生活服務平臺”。百姓網重新提出“簡單、快速、搞得定”品牌口號。
正如我前面所說,進入發(fā)展平衡的階段,企業(yè)的品牌戰(zhàn)略又會重回正確而保守的方向。
這一篇專欄,以剖析58同城、趕集網與百姓網案例的方式,用“人性本質坐標系”的分析工具,重新審視品牌戰(zhàn)略演變的前后過程與邏輯,當然重點還是介紹了什么是“魔法型冒險”以及由此延伸的品牌戰(zhàn)略與創(chuàng)意。
下一篇再見。
《品牌就是打比方》系列:
<1>品牌就是打比方 | 基于“人性本質”的品牌戰(zhàn)略與創(chuàng)意方法論
<2>講透成為領導品牌的核心品牌戰(zhàn)略與創(chuàng)意 | 品牌就是打比方1
<3>喬布斯、羅永浩與“創(chuàng)造者”品牌戰(zhàn)略深度總結 | 品牌就是打比方2
<5>講透再多利益,也不如講好一個“標準” | 品牌就是打比方4
<6>一項傳統(tǒng)雜技教會我的品牌戰(zhàn)略 | 品牌就是打比方5
<7>“巫術”品牌戰(zhàn)略的巨大威力 | 品牌就是打比方6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