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亞情緒營銷觀察:“在一地雞毛里尋求對抗內耗的良方”
從前我們很喜歡用一個詞來總結過去的一年。
比如2017年的“佛系”、2018的“喪文化”、19年的“我太難了”...
但近幾年你會發現,想用一個詞來總結一年變得越來越難了。在過去的2022里,大眾情緒經歷了太多的波動:
二舅好像并沒有治好大家的「精神內耗」,我們仍然要在一地雞毛里追求對抗內耗的良方;
在反復之中,我們也許在emo,在個體掙扎與信心重塑中不斷循環;
在焦慮不安中,我們也發現了解壓的另類玩法,在屏幕前敲「電子木魚」盤「電子佛珠」...
這些現象與情緒,也許與主流語境大相徑庭,而這種「亞文化」、「亞情緒」現象,卻是真實地反映了當代人的精神狀態。
這次,我們試圖用8種在2022年中極具代表性的現象和情緒,拆解它們產生的前因后果。與此同時,在營銷領域,又有哪些品牌用何種方式切中了如今社會群體的時代情緒?
我們不妨一觀。
01
那些被說爛的「精神內耗」?
二舅的視頻帶火了精神內耗這個概念。
一條關于農村議題的11分鐘短片,卻點燃了公眾的情緒。全網發酵之后,只要在搜索框中打出這四個字,成百上千的帖子和文章映入眼簾,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處在精神內耗中。
精神內耗能刷屏全網,因為這不僅僅是農村和某一個個體的故事,面對生活、工作與學業,所有人都在內卷化的社會中無處遁逃。
圖源自B站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視頻里說:“二舅總有辦法”,那被說爛的精神內耗到底有沒有解法?
我想是有的:一種是對抗,一種是紓解。我們不應放棄對抗那些可扭轉的不公,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選擇與自己和解。
在營銷的維度,品牌作為人與事之外的第三視角,更多地是采用后一種方式,幫助大眾紓解壓抑的情緒和內卷化的壓力。
今年樂樂茶洞察到疫情后大眾對生活產生了新的思考,看到了在精神內耗中人們開始想要及時行樂的心境。因此今年樂樂茶進行了品牌升級,以全新的品牌理念 「我的快樂,就在此刻」鼓勵大眾抒發情緒,捍衛每個人正當快樂的權利。
網易云音樂也關注到大眾情緒的變化,為大眾打造了一個紓解情緒的“情緒出口”。在線上打造了微風、日光、海浪、波光等治愈的場景,引導用戶輸出自己的負面情緒,在線下,網易云音樂聯合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特別制作了「情緒出口燈箱」,鼓勵用戶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找到自己的情緒出口。
精神內耗多了,漸漸地,人就開始“瘋”了。
02
人哪有不瘋的?硬撐罷了!
圖源自網絡,侵刪
“人哪有不瘋的,硬撐罷了!沒關系精神穩定一分鐘也很厲害了!”
“忍不了了,一拳把地球打爆!”
“天天上班的話,沒點素質也正常。”
前有「發瘋文學」,后有滿操場爬行的行為藝術,人們在線上敲“電子木魚”,聽大悲咒、盤電子佛珠...不確定因素下,當代青年們仿佛越來越“抽象”了。
盡管行為錯亂了、語序顛倒了、文字發狂了,卻讓青年人被看見了、聯結了、釋放了。“發瘋文學”不是真的發瘋,在發瘋文學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其體現的是青年群體希望通過“發瘋”的文字釋放生活、事業、學業的壓力。
這種極具創造力的文字形式和行為形式,是當代青年對自我情緒和社會態度的獨特表達。
有趣的是,今年內應品牌也在用類似的方式展現品牌對自我個性的表態。在內鬼系列新品彩襪上市階段,內應選擇用魔性、發瘋的方式打破潮襪固有印象,進行對自我風格外露的認真表達。
青年群體的“發瘋”行為,也許體現在更多方面。在閑魚,有人專注搜集紙袋、有人收集表情包,還有人搜集陌生人的emo...這些看起來有些迷惑的行為,卻是當代青年個性與興趣的表達。今年,閑魚就以「野性收集」為題,通一袋野性搜集過展現“這一代”年輕人不一樣的個性特點與興趣。
情愿讓情緒外化的“發瘋”,也不要讓情緒內化、自我攻擊。
03
我們的「emo」情緒
有一個詞,十分精準地概括了我們在三年來面對不確定因素時的emo狀態:那些焦慮、擔憂、悲傷痛苦的情緒,那種站在時代洪流下、渺小的個人對未來的無力感,被心理學家Robert Lusson定義為政治性抑郁(political depression)。
心理學上有很多緩解政治抑郁的方法,但外界無法真正完成對個人情緒的緩沖,只能靠自我調節扭轉這些壓力和情緒。
面對政治性抑郁,品牌在營銷層面能做的不多,主要是共情于大眾情緒,對這些抑郁情緒進行抒發、引導大眾正視自己的情緒反應,避免人們向內攻擊自我。
今年7月,日本制藥公司大冢制藥發布了一條音樂短片,以歌曲的形式記錄了疫情下日本學生的生活與心聲,激勵青年人重新振作起來。
片子的前半段,還是以克制的手法描述日本學生的日常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音樂節奏和旁白漸漸加速,那些被壓抑的情緒漸漸爆發,“即使有疫情,這也是他們這一代人特別的青春”,未來仍然值得我們期待。
當“瘋”化解不了emo,那就選擇躺平吧。
04
在躺平與擺爛之間,獲得喘息
在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公布2022年度代表詞中,“goblin mode”以93%的票數贏得壓倒性的勝利。“goblin mode”翻譯過來,就是中文語境下的“擺爛”“躺平”。
在越來越卷的今天,也有一些青年開始了“反卷”的反抗,“擺爛”和“躺平”不再是被人詬病地不求上進,而是當代青年排解壓力,自我紓解的一種方式。
面對反復無常的疫情,面對人生的大小波折,臺灣全聯福利中心借以泡面,列舉人生的大小瑣事,鼓勵大眾不要糾結自身,盡情釋然生活的苦難。躺平也好,擺爛也罷,問題都會一點一點解決。我們只需要讓自己松弛一點,保持舒服的姿態、去享受人生的一波三折。
疫情三年,人們不斷加深自我認知:人怎樣活著,不應由外界定義。人生沒有標準,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今年,泡泡瑪特錨定“特別”,以獨特的產品和個性的自我表達,向消費者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鼓勵所有人都能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反卷”之后,大眾越來越關注自我和生活,那些淹沒在日常里的平凡小事,意外地療愈了我們。
05
用生活的「小確幸」
抵抗時代的「大變動」
雖然我們無法掌控大的時代,但卻能用小確幸療愈生活。
2022年,我們面臨過反復的靜默、也習慣了居家辦公,當我們的馬斯洛需求回落到最基礎的生理層面,搶菜、做飯、好好照顧好自己成為了最重要的事情,那些生活褶皺里被我們忽視的平凡小事,卻創造出一點一滴的小美好與小確幸,幫我們撫平消極的情緒。
在上海解封之后,大潤發在超市貨架上擺上了一組組充滿生活氣息的文案,將蔬菜瓜貨擬人化,以自白的形式將具有煙火氣的文案撫慰大眾的心,幫助大家拾起藏在平凡小事里的小幸運,引發消費者的共情。
數英獎評審 黃百萬_Alvin:
非常喜歡!當能夠以輕松戲謔的狀態去看待過去,才能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可以想象當消費者重新走進線下看到這樣的文案,回憶起封控的過往,再輕松一笑,傳播就走進心里了。
疫情以來,大眾對戶外興趣越來越大,同時也越來越渴望生活的簡單純粹。小紅書洞察到今年在用戶在輕量化戶外活動上的需求,以輕巧的概念與輕盈的溝通,鼓勵用戶走出房間、走向戶外,去發現和感受簡單生活的美好。
我們學會了以日常小事治愈生活,也通過“文藝復興”回味昨日美好。
06
都2023年了,我們還在看《甄嬛傳》
近年,影視圈都掀起了頻繁的“文藝復興”,盡管《甄嬛傳》開播將近11年,依然有很多人反復觀看。n刷劇集后,甚至網上流傳出了《甄學家》十級考題,通過考題的“十級學者”對劇內每一個人物和細節都如數家珍。
圖源自小紅書 南葵花糖
除了甄學家,很多在“陽了”之后,借用劇中經典臺詞“寶娟 ,我的嗓子”表達陽時的難受,不斷刷屏朋友圈。
這樣的復古潮流也吹向營銷圈。今年Keep與高熱度的《甄嬛傳》跨界聯名,結合Keep劇情跑的內容產品,用分段式的劇情設定和Keep專業的跑步陪伴指導,打造了一次沉浸式劇情體驗的“劇情跑·甄嬛傳”,一經上線,受到粉絲用戶的爭相打卡。
同樣是復古營銷,今年志邦家居玩的是“復刻流”。通過重現那些經典影視片段,讓消費者重回記憶中的浪漫時刻,廣告片子在致敬經典同時,也將品牌理念滲透在其中,讓用戶自然而然地記住志邦家居。
復古即弄潮,大俗即大雅。
07
優雅!太優雅了!
去年12月中旬,B站發布了2022年度彈幕——“優雅”。
“優雅”原指美好雅致,多于精英階層聯系在一起。而在二次元氛圍濃厚的B站,“優雅”的爆火要歸功于一部人氣動漫《間諜過家家》。“優雅,實在是太優雅了”、“優雅永不過時”多被B站用戶用來調侃沒有那么精致的平凡人,稱贊他們能夠堅持自我,對世俗之見能依然能保持一顆大心臟。
圖源自b站《間諜過家家》
UP主“手工耿”在《自制鋼琴烤串車》視頻中,被B站用戶用“優雅”刷屏;簡陋的農村生活、粗糙的做飯場景,這樣在大眾眼中不是很“優雅”的UP主“華農兄弟”卻一次次被用戶調侃“優雅”...
今年,淘特夢幻聯動了手工耿和華農兄弟,促成了一個很是“優雅”的組合——“農耿時代”,淘特主動玩梗,讓“直供好貨,淘特請客”活動主題更有趣地展現出來。對于手工耿和華農兄弟的聯合,用戶直呼“雙廚狂喜!”。
一個人、一輛單車,騎遍國內山河,他是“徐云流浪中國”,是B站知名出行UP主。今年徐云挑戰新疆、西藏邊境線的vlog火遍b站,今年冬天,徐云開啟挑戰極寒之旅,重裝單車、零下30度露營雪地...面對極端天氣、艱苦的野外露營條件和被野獸攻擊的危險環境,徐云處變不驚,他堅定的強大內心,“優雅”圈粉數百萬久處都市生活中的平凡大眾。
今年,影石Insta360與徐云合作了一條紀錄片,跟隨徐云人物故事展現了「Think bold」品牌態度的內核:用內心的力量,奔赴未知遠方。
優雅永不過時,有些事物對當代大學生(成年人、社畜)來說,同樣沒有過時。
08
對小學生可能有點幼稚,但對成年人來說剛剛好
這屆小學生們:我們早就不看動畫片了。
這屆成年人:我還在追奧特曼、巴啦啦小魔仙、蠟筆小新...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那些對小學生都嫌棄的幼稚事物,卻對年輕人來說剛剛好。從小被教育著“什么年紀,就做這個年紀該做的事”,卻在二三十歲、世俗定義成熟大人的年紀里,無法控制地喜歡上了那些可愛幼稚的事物。
圖源自小紅書@再長高一點點、@墜酷的羊崽、@想一想
為什么這屆成年人對那些可愛的事物毫無抵抗力?從某種意義上講,面對壓力的環境,這些可愛、稍顯幼稚的事物是成年人給自己塑造的情感樂園。這屆成年人想要回歸童年時光的單純與快樂,則通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幼稚,在真實生活中獲得片刻充滿童趣的喘息。
天馬流星拳、半根碎碎冰、公主夢...今年六一,美團跑腿就用充滿回憶殺的童年片段表達這屆成年人的童心。誰說六一是小孩子的專屬?成年人也可以過六一,通過美團跑腿小哥送出一份份特別兒童節禮物,可愛又溫暖。
成年人喜歡回憶童年事物,大多是懷念孩提時代的純真無邪,而這種美好純凈的心靈同樣需要守護。中國銀聯關注到孩子的心靈世界,從2019年開始聚焦詩歌帶來的精神力量,在“銀聯詩歌POS機”公益行動的第四年,中國銀聯用詩歌造了一座長城,守護大山里孩子的幼小詩心,同時反哺到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結語
2022,我們無常中尋求秩序、在生活中尋找人生真義、在時代洪流中探討當下。
不管怎樣,那些好與壞、苦與樂,屬于2022的情緒和記憶,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消逝。
與過去來一次和解吧,在這嶄新的2023,我們站在陽光里繼續闊步前進,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舒服的狀態,保持思考,持續熱愛。
哪怕,讓自己幼稚一點、讓生活可愛一點也無妨~
參考資料:
《2022年度十大亞文化事件》 楊諶高 . 新媒介與青年文化
《2022年度十大青年亞情緒》 吳旻、郭偉文 . 新媒介與青年文化
《「精神內耗」「松弛」「政治性抑郁」: 2022年度心理關鍵詞》 簡單心理APP . 簡單心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