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人文影像:讓生活有光的一萬種方式
ChatGPT、AIGC、Vision Pro......進入存量市場,智能手機在卷科技的同時,開始向「影像」發力。不只是和專業影像企業合作,品牌們還致力于為影像科技加上一層“人文濾鏡”。
小米便是其中代表。
正如雷軍所言:“影像,不僅僅是大底和 1 億像素,影像是科技和人文的高度融合。”自去年與徠卡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小米手機(以下簡稱小米)的品牌表達,便不再死磕性能參數、而是將更多精力投向鏡頭美學。
在萬里長城記錄人間3萬秒;在城市陽臺留駐生活的一萬種朝向......
做影展、拍影像故事,辦攝影大賽,用真實影像記錄畫面,把移動影像里的人文元素放大......在小編看來,小米讓影像科技擁有了超越數據的感性觸覺。
創意人文影像,從三個“非典型”影展說起
怎樣為手機影像賦予人文調性?先看看三個小米舉辦的影展。
走進不同的場景與人群,放大手機影像的人文表現力,小米視角下的影像世界,隨時隨地發現人文之美。
去年7月,小米在周莊將攝影作品放置于具有江南特色的烏篷船頂。在船與河流的流動過程中,展示影像里的生活百態。
小橋流水人家,為靜態影像作品添上一份奔流感。同時“人在展中,展在景中”的創意呈現,也打破影展原有的場地局限,結合古鎮的人文氣息,呈現影像敘事場景的更多可能性。
水上影展之后,小米再次拓寬場景,在去年最后一天,把影展搬上了長城。
8小時直播,3萬張由小米手機拍攝的照片鋪設于長城之上,以一秒一張放映的形式進行跨年倒數,回顧一年中的人間百態,與2022告別。
為了讓影展更有人文態度,一支關于「3萬秒」的宣傳短片登陸b站,以照片合集的剪輯方式,將一年的時間線平鋪成一條故事線。豐富的畫面、故事感的影像,呈現記錄的意義。
人間三萬秒
到了今年,當品牌們開始拋棄營銷排場,用床單、蔬菜、飛盤換取生活里的小確幸,小米也開始對影像敘事場地進行“縮圈”。
4月,小米聯合聚劃算,在深圳南頭古鎮舉辦了一場「陽臺影展」。雖然還是在古鎮,但傳播影像的載體從流動中的船,變成古城區的家庭陽臺。正如小米官方所說,陽臺是生活與世界的接壤之所,不同朝向的陽臺可以映照出每個人生活中的每一面。
對于喜歡記錄生活的人來說,自己記錄的生活變成「一萬種生活的朝向」,也能感覺到小米變暖了、
再加上有哲理的文案,盡顯鏡頭下的人文張力。
遠遠透過窗子瞥見
假裝一切都是不期而遇
用銹跡斑斑的工具
把生活打磨得閃閃發光
迎著每一場日出與日落
奔跑、嬉鬧、一起長大
小時候的你也是這樣
總想看看新東西
一顆糖也能快樂一整天
不著急趕路的時候
慢下來。好好感受來時的路
兩平米的陽臺
收藏了兩年的「忘情一刻」
迎著風的軌跡
朝向光的方向
一起追逐、一起捕捉
從古鎮到長城,再到陽臺,影展在空間敘事上得到很好的延展。
水上影展與長城影展,意在展示平凡個體與人間群像之間的照應;陽臺影展則是更加注重對個體生活“化簡為繁”式的描寫,讓普通的生活在小米影像的記錄下更有感染力。
媒介場景不斷與個體情緒緊密相連、小米手機逐漸輕量級的表達,把創作空間、創作靈感、影展場地統統向用戶進一步位移,這樣一來能夠讓溝通更加人文化,對人的理解也更加細膩。
小米也在“技術宅”、“發燒友”稱號之后,用這樣一種非典型影展抒寫出自己感性的一面。
鏡頭探向生活,延展人文敘事
除了影展,放大手機的人文屬性,還需要足夠多元的影像故事。不斷挖掘影像形式的多樣性、為小米創造更多人群破圈的機會。
/生活故事,關聯影像與你我
迎合時下的citywalk熱潮,也與同期舉辦深圳的陽臺影展相關聯,今年4月,小米將鏡頭伸向城市生活,以重慶為主題,拍攝一支記錄這座5D城市里生活群像的短片。
自述式的旁白,娓娓道出城市里那些被忽視的生活機位。同時,短片中的影像作品也是在超級大橙子、朱翔等四位重慶在地攝影師的指導下拍攝而成,專業指導,讓城市影像更有表現力。
慢下來 和生活合拍
“慢下來才能舉起鏡頭、慢下來才能與生活合拍”,基于這一核心,小米在短片內容基礎上展開線下影展活動,
當短片里的定格畫面落地成短片外隨處可見的背景版、合照墻,吸引人群打卡之余,影像故事的人文屬性也就自然而然立體了起來。
拍人與生活,不光可以在城市角落里尋找、還可以聚焦與攝影關聯更大的照相館。時間軸再次拉回去年8月,小米以「爺爺的照相館」為主題,通過“爺孫一起送舊照片“的主線,串聯起人們關于回憶的故事。
爺爺的照相館
“或許有一天他們會消失在街頭,但生活的珍貴點滴,仍在另一個鏡頭后上演著?!闭障囵^的年代濾鏡與代際之間的情感羈絆,讓影像故事更有情緒張力。
去年冬天,「爺爺的舊照相館」變成「影像咖啡館」。小米聯合皮爺咖啡、天貓超級品牌日,在杭州西湖邊上開了一家「小米影像故事咖啡館」。一張影像照片換一杯熱咖啡,為平凡生活里的故事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景。
小米影像故事咖啡館
也是旁白貫穿全片,不過這支還加入了人物對話,放大想象空間。就像短片最后的那句“每按下一個快門,就能從生活中萃取一個故事”,在咖啡館說故事,讓不同類型的故事都匯聚在一個空間里,再通過咖啡館這個媒介,傳達愛情、親情、友情。
同時,“用故事換咖啡”也像照相館續集一般自然過渡。整個過程,影像故事的人群滲透力更廣更深,影像本身也成為一種記錄情感的方式、一位見證生活的“旁白”。
愛是為了日常的精打細算
也是為了對方大手大腳
當你對生活充滿愛
生活自會流露可愛
一頂只能蓋住頭頂的帽子
足以捂熱零下十度的冬天
外婆講:咸雞可以吃的時候我就回家了
天一冷就會想家
夕陽落進蘆葦叢的時候
我媽就會喊我吃飯了
看見它的第一眼就知道
多了個早下班的理由
/多元議題,豐富人文的范疇
人文之下,生活之外,探索公益、藝術、女性主義等多元議題,小米的人文敘事,面面俱到。
去年7月的全球老虎日,小米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拍攝了一支當地巡護員為守護野生東北虎奔赴山林的短片。黑白照片、逐幀放映三位巡護員第一人稱視角的講述,通過色彩張力、特寫鏡頭,展現“因熱愛而勇敢”的主旨。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除了涉足公益,小米還與高圓圓、文琪、高葉一起拍攝《她的影像故事》,探討女性議題,從生活里中被忽視的光影里挖掘女性對于自在的定義,巧妙連結女性主義與光影美學。
文淇:眼前的小事
高葉:內心的故事
高圓圓——《遠方的顏色》
除此以外,還有畢業季話題,跳脫出渲染畢業離別本身,從個體在校園里雙重身份的對比影像,去表達“學業與事業應該交織進行”的核心觀點,鼓勵大學生從容面對走出校園之后的人生。
我的青春,雙倍出色
談論議題,除了要發揮好人主觀能動性,也需要一雙全球化、藝術感的攝影視角。去年6月,作為作為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意大利館的合作伙伴,小米記錄下威尼斯之夜的藝術影像風貌。
絲滑的運鏡與轉場,伴隨著節奏緊湊的弦樂bgm,營造一種精神愉悅、激發人文情懷。
夜聽威尼斯
在短片的烘托下,小米繼續在威尼斯展開以藝術、文化攝影為主題的社交媒體方面的傳播,邀請大利著名女攝影師 Lady Tarin用小米手機捕捉會場內外的精彩瞬間。
專業攝影師的藝術視角,對小米影像的藝術化渲染效果有不少加成,同時攝影師 Lady Tarin的作品在Marignana Arte's Project Room 進行為期一月的展出。
無論是吸引到世界攝影愛好者的目光,還是延展影像故事的表達,這場藝術旅程對于小米而言,都是一次對攝影邊界、影像表達新的探索。
為人文影像,辦一場攝影大賽
看到這里,不難發現,小米對「人文影像」的呈現已接近面面俱到。但全面并不是最終目的。小米想要做到的是,將喜歡用手機記錄的普通人,與不斷觸達的專業攝影人群匯聚到一起,讓他們通過作品產生關聯,加上徠卡的百年人文基因,穩固影像的人文屬性。
如上的影展、影像故事,大都與「小米徠卡影像大賽」相關。
小米徠卡影像大賽是小米手機為用戶們提供的一個分享生活、與專業攝影人士“同框”的通道。大家通過手機定格珍貴的生活瞬間,再經過專業評委篩選后,有機會出現在大賽核心內容——《中國影像辭典》中的一個辭條里,被更多的人看見。
為了讓徠卡影像大賽獲得更大的聲量與影響力,小米還會邀請不同領域的人物,結合他們自身人物特點,讓其在片中拍下自己眼中的平凡世界,為影像大賽增添話題度、專業性,同時也豐富攝影作品的多樣性。
如前段時間與演員張頌文牽手,結合其對底層生活細膩的觀察力,以及一個多年來潛心琢磨小角色人物刻畫的專業態度,完成影像大賽前期預熱,引發粉絲圈層的互動熱潮;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又如與盲人詩人、民謠歌手周云蓬合作,舉辦小米徠卡影像大賽特展「周云蓬:無目的攝影」,通過特殊人群眼中的世界,探索攝影的更多可能性,展現小米影像的力量感與人文關懷;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2.0
除了宣傳片,去年小米還邀請羅大佑為《2022中國影像辭典》重新演繹《愛的箴言》推廣曲,借由羅大佑本人在音樂制作上的專業與真誠,加上其人設的懷舊風情,為影像大賽提供情緒價值與背書。
愛的箴言
隨著徠卡影像大賽啟動,特色影展熱火朝天,影展中留下的互動、合影,又會被剪進影像故事短片中,成為影像大賽里的宣傳片素材......就像一個莫比烏斯環,小米以影像故事、影展、影像大賽為坐標,與生活相交,與專業級攝影發燒友建立更加親密的情感關聯。
寫在最后
“超越人眼,感知人心“正如小米手機所言,創造人文價值,是科技品牌的長期堅持。
再回望整個市場環境,如今各大手機品牌都在向影像能力方面深耕。VIVO攜手蔡司、一加聯合哈蘇、華為與徠卡......與業界傳統影像企業深度合作,成為手機品牌新的競爭力。對于小米而言,除了“徠卡鏡頭濾鏡”,在此基礎上的影展、影像故事、影像大賽便為其打開人文化的影像新維度。
而小米手機在人文影像中的敘事能力,也為品牌自身帶來不少復利。
以前小米手機在大家心中的印象更多是品質、性價比;而現在,與徠卡深度合作、在各地辦影展、與社會各界人士牽手講述影像大賽的意義、將攝影與公益緊密相連等,影像敘事能力成為品牌形象塑造的一種新工具。
同樣也是一種形式上的濾鏡加持,不過這一次是用攝影作品、影像世界串聯起的人文質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