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不壞2018年觀點總結
2018年即將過去,不會多停留一秒,2019年也不會遲到一秒。時代奔涌向前,我們裹挾其中。
2017年12月25日下班前一小時,我隨手寫了一篇文章,隨手取了個標題叫《一個品牌經理的年終總結》,原本只作為記錄,發到只有幾百關注的微信上,接下來的一周增加了2000多人關注,于是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到今天剛好一周年,每周至少更新一篇,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讓每篇文章都有觀點,我覺得我盡力了。一些人問我,我是如何保持持續輸出的,如何做到有這么多觀點的。其實也不難,就是多見人聊天,多讀行業外的課外書,生活中的細節多觀察,保持某種職業病吧。
最近半年見的人中,有一些是有合作可能的,大概是希望我解決一些策略問題,我報了我認為不貴的價格,我也有信心為對方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有時候只是收時間成本的費用。有一些人會一臉驚訝的說:你這么貴啊,你不就是一個人嗎?賣個PPT這么貴你好賺錢啊。
還有一些合作,那就不賣PPT了,出售我的時間,按月費包月,也就是包個女大學生的錢(不是校花級)。服務內容是陪聊,我所知道的最新,最前沿的洞察與觀點隨時更新給你,你有任何品牌營銷上的問題隨時找我探討,我們可以共同聊出解決方案,享受解決一個問題后所帶來的智力愉悅感。我堅信比包養女大學生更劃算。
但很遺憾,至今一單都沒做成。索性,傾囊相授,分文不取,Enjoy:
策略是什么?
1、《市場策略,品牌策略,傳播策略分別是什么?》
這篇文章普及了幾個常識,策略分很多種,廣告公司里很多策略人深陷其中一種而不能自拔,大多只專注品牌策略,就是如何提出品牌定位與slogan,這是營銷體系中的一部分。向上還有市場策略,市場策略決定要不要做廣告的問題,決定市場部的定位,要做什么工作。向下還有傳播策略,傳播策略是如何與消費者溝通的策略,如何建立一套傳播邏輯,內容媒介組合等等。所以策略人要形成的是一套解決方案的策略思維,而不是鉆進某個套路中。
2、《提案套路總結》
這一篇是我提案多年來的經驗心得,對于乙方的策略人來說,是一篇實戰干貨。我在甲方觀看了太多乙方提案,覺得很多提案都不太好,方案做的不好,講的也不好,不如我當年講的好,于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deck如何排版,我見過太多錯誤的排版,為了追求好看的視覺而犧牲信息傳達,一眼望去沒有核心信息,我相信做不好deck排版的廣告公司也做不好一張好平面,所以方案排版很重要。還有現場如何提案,如何收放情緒,如何互動等等。都是個人經驗,或許有點用處。
3、《策略沒有新人》
由于我是策略人,后臺會有一些剛開始工作的人問我,策略新人怎么提升。在甲方工作時,也見過很多年輕的策略人提案,我總覺得這有點問題,于是寫了這篇策略沒有新人。在我的觀念中,策略應該從文案入行的,寫文案寫的多了,寫文案寫出全局觀與浩然氣之后,自然就是優秀的策略人,自然就以解決問題的思維做策略了。到時你可以選擇成為會做策略的創意人,還是做能寫文案的策略人。
甲方怎么辦?
1、《互聯網品牌還需要市場部嗎?》
這一篇探討的是,市場部現在還重要不重要,未來怎么辦的問題。因為我洞察到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其他部門,正在干市場部應該干的活。我在之前在互聯網甲方,公司內有增長部門,產品部門,運營部門,他們都是直接接觸用戶,并且每天看后臺數據的人,他們比市場部更懂用戶,所以迫使我思考這個問題。
當時有很多人持反對意見,我覺得他們都是沒認真讀文章的,我并不是悲觀主義者,而是以策略人的思考方式探索解決方案,探索互聯網公司市場部如何更強大,如何被需要。
2、《相比乙方,甲方更需要變革》
接上一篇,提出一套解決方案。這篇我花了很大的精力思考和撰寫,從洞察到總結到解決方案,但當時并沒有傳播很廣。不重要,我梳理清楚了就滿足我自己了。
現在最焦慮的其實是甲方,甲方不知道應該做什么了,在傳統時代我們有很清晰的方法論指導工作,要拍廣告,要投放媒體,偶爾搞一點幺蛾子,就這么簡單。現在甲方在做了很多無效與自嗨的事情之后,手握預算不知所措,是時候思考一下,下一步如何改變了。
3、《為什么甲方總寫不好brief ?》
這是一篇brief寫作指南,寫好一個brief應該是每個甲方品牌經理的基本功,但現在brief的確很難寫了,現在的brief是一個策略方案,需要講清楚甲方是什么,甲方要去哪兒要做什么,然后才能交給乙方思考如何做的問題。
現在以及未來做甲方,要有真本事了,不是指揮一下乙方干活就能完成目標了。形成這種狀態的原因包括大環境的變化,也包括策略在乙方不值錢的現狀。乙方做一個H5收50萬你們覺得很便宜,做一個品牌策略收50萬你們覺得不可思議,索性乙方都不做策略了,只做能賺錢的創意執行。所以,甲方的brief里必須有清晰的策略,不然雙方一起懵逼。
4、《人民不需要品牌》
這一篇也是寫給甲方看的,你們需要搞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自己要做什么。當時很多沒讀文章的人上來就diss我說不對,人民當然需要品牌。其實這篇文章說了一件事情,過去以及現在的很多企業,都不是在做品牌,而是做知名度與影響力。我所表達的觀點是,未來是一定需要做品牌的,未來品牌是很重要的。
所以,甲方們需要看一看,自己在做什么,以及需要做什么,做事的目的很重要。
營銷方法論
1、《不做總統,做個奸詐的廣告人》
這一篇是我認為的今年最有價值的文章之一,但也并沒有傳播很廣,可惜了。這一篇的核心是,如何把公關,廣告,social傳播結合起來使用。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已經不分公關廣告了,很多案例甚至也分不清楚是公關還是廣告,所以不管前臺形式是什么,后臺要把幾種思考方式搞明白。
做營銷要有全局觀,這篇的核心價值是,把公關人的思考方式,廣告人的思考方式,social傳播的思維,簡略的講了一遍,能讓你們把自己不知道的其他兩部分大概知道一點。如果你是廣告人,希望讀完這篇后有一點公關思維,也能估計一下傳播效果。
2、《體系化顛覆大創意》
這一篇是luckin的營銷復盤,但也是我覺得今年寫的最有價值的文章之一,因為這個復盤中我能看到各種創新,各種新進的營銷手段,一些抽象的思維,背后的邏輯。luckin以一種4A人看不懂的方式成為了經典營銷案例,我認為最重要的人“體系化”三個字,在整個傳播過程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孤立存在的,沒有任何一件事是沒有目的的,是相互聯動協作的體系化營銷。
luckin的營銷我觀察了很久,這一篇寫了一周,我認為是今年所有寫luckin營銷的文章中,寫的最好的,沒有之一。
3、《深度:重新分配廣告費》
有一半的廣告費是浪費掉的,這句話太抬舉媒介效率了,我早就預估被浪費掉的至少80%以上。我們嘗試找出廣告費為什么會被浪費掉,然后嘗試給出解決方案。媒介被浪費并不是媒介的原因,甚至不是內容的關系,而是缺乏全局觀,沒有整體營銷策略思考,只是以曝光的目的做投放。
這篇文章里有個重要的詞是“認知穹頂”,每個人都有認知局限,每個群體也有認知局限,有局限就可以制造穹頂,在穹頂下進行封閉式洗腦,讓消費者行動起來。
4、《重新理解品效合一》
品效合一這事一直都有在提,我認為現在應該認真提一下,需要重新理解品效合一。一是互聯網基礎設施已經非常完善了,能夠達到看到既體驗,看到既買到,轉化路徑從物理路徑到心智路徑。二是由于經濟的下行,預算會進一步收緊,目的不明確與花哨的東西會做的越來越少,會更加注重效果。
一些小主意
1、《文案不值錢》
寫這篇文章基于一個很重要的前提現象是,我發現很多所謂文案,是鉆進了文字的字眼里,文案的視野被局限在字里行間,忽略文案背后的洞察與策略,這是很可怕的。希望通過這次表達,把文案從文字里揪出來,抬頭看看,開門張望一下,在文字中注入一點浩然氣。
2、《LOGO一定要大》
這篇肯定遭創意唾棄,在理想主義創意人看來,LOGO一定要小,品牌信息一定要少,廣告才顯得高級。還有視頻影片,最好不要出現品牌信息,最好只在尾板露一下logo,才顯得高級。
現在消費者討厭的不是廣告,而是不知所云,就像你剛認識一個陌生人,上來先把你初戀的故事講一遍,再告訴別人你是誰,原來是想跟人家談個生意。這就很奇怪了對不對?所以,做廣告,先亮身份,讓觀看的人知道自己在看的是什么,這很重要。
3、《創意必須獨裁》
這篇文章重點講了一個詞,就是擔當。創意這事沒有標準,現在連營銷這事也沒有標準,大家心里都沒譜,太容易產生誰級別高誰背鍋的現象,大家都不愿意擔當。做創意,做項目,一定要有所擔當,敢于獨裁,敢于把事情做出來。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那些敢于擔當的人,定會成功。
4、《廣告人的下半場》
宏觀特別重要,即使在做微觀的事情,也要了解宏觀的趨勢,只有把宏觀了解清楚,才能看清此刻的微觀在宏觀中的坐標點,才知道要去往何方。
這篇文章首先從全球視野看中國經濟,目前是進入了下半場,上半場的高速發展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就是供給側改革與精細化運營的階段,在下半場品牌將會很重要,營銷將會很重要。第二是從百年廣告史來看,當下的營銷進入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本質是傳播環境的變化,從工業時代過渡到信息時代,在這個變化中,營銷需要探索全新的方法論與理論支撐。
未來幾年將會很艱難,未來十幾年將會很美好。
新年快樂。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作者公眾號:楊不壞(ID:yangbuhuai01)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