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的下半場
年底了,大家好像都很喪,今天不講方法論和知識點了,聊聊我對營銷行業未來的看法,希望能給大家一些信心,再堅持一下朋友們。我堅定的認為,中國廣告營銷行業的黃金時代,即將來臨。
最近半年我跟很多人聊天,有些乙方的老板,有些甲方的高管,也有一些做生意的,整體大家都有點喪。甲方很焦慮,放眼廣告圈找不到一家能解決問題的公司,大多能做創意,能做執行,但不能解決實效問題,不能告訴甲方應該往何處去。乙方越來越沒有成就感,以前乙方是甲方的老師,教導甲方應該怎么做,現在都是廣告狗,做的大多是創意執行工作,沒什么成就感。
業內新聞,今年不再討論4A死不死的問題了,Y&R與JWT 2家全球老牌4A真真切切的丟了幾十上百年的招牌,大家都不敢說他們算不算死了。自媒體的討論重點則轉到了廣告人什么時候失業的問題上了,下半年或者明年,失業或者裁員,誰也說不準。
我認識的傳統廣告人朋友,有些反應過來的寧可降薪降職也要跳槽到甲方,先拓展一下能力范圍再說,還有一些傳統廣告人,今年一直在面試中,已經不在乎城市了,北上深杭全國面試了一圈,最終還是失落的回到了廣告公司。還堅守在4A的朋友也察覺到,他們的效率真的有點慢了。
廣告行業畢竟還是服務業,甲方自己賺錢越來越難了,營銷預算必然會減少。跳出廣告圈從大環境上看,依舊很喪,民營企業不好過,互聯網公司停止招聘甚至開始裁員,資本市場沒錢了,創業的黃金時代結束了。2018年,是轉折之年。
在這么喪的大環境中,營銷行業是不是真的完蛋了,還有機會嗎?我的觀點是,當下的中國經濟環境與廣告營銷行業的歷史進程,雙雙處在過渡期,大家都很難熬,困難是有的,但前途還是光明的,我相信不出幾年這個過渡期過去,我們廣告行業將迎來又一個黃金時代。
中國經濟下半場
看清楚營銷行業的未來,要先看中國企業的未來會怎樣,有沒有營銷的需求,舍不舍得拿出預算來做市場,品牌重要不重要。
我們先往回看幾十年,看過去中國品牌與消費者如何構建消費市場的。市場經濟與民營經濟也就是這幾十年的事情,發展非常快速。在快速發展中,不管是品牌方還是廣告公司,都占了發展的紅利,也就是說市場規模在擴大,做廣告總是有效的,品牌方需要盡可能的多做廣告,搶占更大的市場。
是的,過去幾十年中國企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搶占更大市場,做到行業第一,成為行業第一后產生規模優勢和影響力優勢,賺更多錢。改革開放前中國就是一片荒地,在商業上到處是空白市場,只要生產出產品就能賣得出去。過去幾十年的成功方法論主要靠3點,一是定位出一個空白市場,二是搞定渠道,讓人們能夠買到產品,第三是在央視做廣告,讓人們知道有這么個產品,就可以躺著數錢了。
這么一看,之前中國市場的企業和廣告費都太容易賺了,大量的空白市場,大量的廣告需求。現在呢,應該可以說剛需市場飽和了,空白市場基本沒有了,消費者的基本需求都滿足了,需要進入下一階段了。
這幾年提的很多概念幾乎都在想解決方案,前幾年的“互聯網+”,然后是“消費升級”,國家層面這幾年去庫存,去杠桿,然后又提了“供給側改革”,從江湖到廟堂,都在尋找進入下一階段的出路,解藥還是有的,方向還是明確的,但該痛苦還是要痛苦的。
總體來說,我們的經濟發展要進入下半場了。上半場是滿足剛需和填補市場空白,下半場是通過供給側改革,制造中國好產品,打造中國好品牌。而最近的幾年,恰好是一個過渡期,是前面的路走到頭了,后面的路還在摸索的階段。但是很確定的是,下半場我們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就是增長空間。
中國企業在下半場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分3點,一是創新能力,二是組織管理能力,三是品牌營銷能力。
以上談宏觀趨勢的觀點基本都是已有觀點,我只是非常概括的梳理出來。說這么多也是為了引出,中國經濟的下半場,品牌營銷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品牌營銷人真正的黃金時代在未來,至少在中國,至少我堅定的這樣認為。
因為在上半場的市場營銷根本不是品牌思維,是卡位和圈地思維,卡位一個空白市場,在別人占領前極盡可能的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包括這幾年互聯網創業的幾大風口,都是這個思維。從O2O到打車再到共享單車,這些都是新發現的空白市場,資本市場注入大量的金錢,先不管是否盈利,最重要的是先搶占更多用戶,賺錢的事以后再說。美團,滴滴,摩拜這幾家最后勝出的企業,也確實是這么干的。這個思維適合上半場。
但是到下半場,這個邏輯就不成立了。
首先幾乎所有行業都不是新市場了,都不是空白市場。
第二是消費者見過世面了,不是品牌說這個能送禮我就用這個送禮了,騙不了消費者了。第三是整個消費市場在升級,幾乎所有行業都是全球競爭了。
所以下半場最強的競爭壁壘是品牌,所有企業都需要著手建立品牌。上半場的中國企業在市場營銷層面做了2件事,一是知名度,二是影響力,但這都不算品牌。接下來是要轉化成品牌的,品牌是能夠讓消費者追隨的,是能夠與消費者形成堅固共識的。
營銷行業的過渡期
上面講的是中國經濟的過渡期,這幾年會有些難熬。接下來講廣告營銷行業的過渡期,這個過渡期也是很難熬。注意,中國經濟的過渡期與營銷行業的過渡期不成為因果關系,雖然互有影響,但這兩個過渡期是互相獨立的,原因是不同的。最終我們再把這2個過渡期放在一起看,現在一個一個聊。
那營銷行業的過渡期大家感受會更明顯,先說這個過渡期是什么。一句話總結就是,從工業時代發展出的傳統廣告營銷理論,過渡升級為,以互聯網傳播為基礎的信息時代營銷體系。從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這個過程中的商業模式發生了變化,傳播環境發生了變化,人的連接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而依附于商業與傳播環境的營銷,必然要顛覆性變化。
現在的現狀的,4A體系百年積累下的方法論效率越來越低,但新的營銷理論和體系還沒有建立,勇敢的人在摸著石頭過河找路,懶一點的人堅定的相信4A舊理論依然適用新環境,最后的結果是,乙方營銷公司離商業越來越遠了。
我們想想最近十年之內崛起的新品牌,在過程中完全沒有乙方營銷公司的身影,從BAT到TMD到傳統行業的新品牌,不管老4A還是新熱店,在這些品牌的崛起過程中幾乎沒有存在感。這些品牌的崛起一定用到了某些營銷思維,做了一些對的營銷事件,但這一切似乎都跟廣告公司沒有關系。
未來的一切皆為未知,這個過渡期需要多久?下一個時代什么樣子?甲方乙方還是現在這樣協作嗎?
趨勢:穿越寒冬,迎接黃金時代
我是一個對未來沒那么篤定的人,我對未來充滿敬畏,也而不相信有人能夠預測未來。但我們是否能夠從歷史邏輯中,找到當下我們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坐標點,通過當下的坐標,窺見未來可能的某種方向呢?或許是可以的。
先從時間上看,營銷人正在經歷兩個過渡期,一個是中國經濟的過渡期,一個是全球營銷變革的過渡期,這兩個過渡期都很難熬,在這其中難免會迷茫,難免會對未來產生恐懼。但只要知道一點,這個過渡期一定會過渡過去的,中國經濟會進入下半場,營銷模式也一定會進入下半場。
而中國經濟進入下半場時,一項非常重要的核心工作,就是建立品牌,有沒有品牌力是中國企業在下半場能不能生存的重要指標,所以在中國經濟的下半場,品牌營銷將會是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工作,比之前幾十年要重要十倍以上。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中國經濟進入了下半場,我們的營銷能力能否跟得上,營銷人們能否滿足企業建立品牌的需求?
在營銷行業的過渡期中,過去的體系與方法論的營銷效率越來越低,我們能否快速的探索出適合信息時代的營銷體系和方法論,能否讓營銷預算更加高效,能否及時的滿足中國品牌的巨大需求?這也是一個問題。
再從空間上看,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的差異,從經濟階段上,歐美的增長空間已經比較有限了,尤其是歐洲發達國家已經增長停滯了,最近巴黎人民開始走上街頭了。而非洲還在解決溫飽問題,印度也是另一個比較大的市場,但還落后與中國處于增長初期。只有中國市場,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從粗放的填補空白,到精細化運營的升級。
從空間上看營銷行業,現在中國跟全球是同步發展的,第一是4A公司在全球是同步的,4A的營銷體系在中國已經不領先了。第二是互聯網在全球是同步的,中國和全球都面臨著都面臨互聯網變革帶來的傳播環境的變革,都在處于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是全球性的。
那么在營銷行業的過渡期里,中國有無數的新品牌供我們實驗與探索,而歐美大多是老品牌,老品牌的問題是不那么大膽嘗試,不那么勇敢了。我曾短暫服務過一些奢侈品品牌,在過程中發現他們大多非常小心翼翼,品牌策略與調性都已經形成堅固的共識了,很難做出改變,很難做新的嘗試,每一步都非常謹慎,很難有試錯空間。但中國的新品牌們,完全是另一副面貌。
所以,大膽猜測潮水的一種方向,營銷行業的下一個黃金時代,下一代行業領先者,下一種營銷體系,會在中國市場產生,會由當下的我們探索出來,就是正在讀文章的我們。中國市場的營銷人們,非常有可能引領下一代全球營銷體系,因為我們有龐大的營銷市場,有無數的初創品牌需要我們服務,有無限的試錯空間讓我們探索。
這么說來,下一個WPP很有可能在中國產生,下一個奧格威會是我們其中之一。我們所期望的時代,終將來臨。
祝我的朋友們,都能如愿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作者公眾號:楊不壞(ID:yangbuhuai01)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