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行業四面埋伏
首發:賈桃賈桃
華山論劍一論之前,江湖高手藏龍臥虎,互相廝殺,幾年下來,死的死,傷的傷,幾十年后依然飄著血腥味。此時,四個小子已長成中年,都想看看自己的武功到底如何。這四位就是后來鼎鼎大名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華山論劍,四位和周伯通戰成平手,五個人并稱江湖五絕,也就是一等一的高手,共同分享著江湖這塊大蛋糕。
周伯通喜歡隱居,另外四位的名氣就更大了。
1
時間回倒20年,廣告行業亦如是。
彼時的廣告行業還是狂人時代,企業家和廣告人都很有膽識,企業和企業互相廝殺,廣告公司和廣告公司互相廝殺。
時間給出了答案。
二十年后,廣告行業趨近成熟,真金白銀下的淘汰,和真刀真槍一樣殘酷,最后突圍了四個門派。
他們在今天的廣告行業算是站穩了腳跟,占據山頭扎下了營,開門接客,營業良好。
不過四個門派倒也沒有說一起比試比試,看看誰家的功夫到位。反倒是各門派下的學徒們天天不服氣,都說自己家的東西才是對的,自己家做出的廣告才是好廣告。
這四個門派分別是:
國際4A,他們的代表是奧美、麥肯等跨國廣告公司;本土傳播集團,以藍標和省廣為首,深耕行業多年,已盤踞一方;本土營銷咨詢公司,華與華、葉茂中是他們的代表;還有就是光鮮亮麗的創意公司,W、天與空是他們的開路者;除此之外還有嗎?有,還有很多不知名卻在地方上賺得盆滿缽滿的公司,他們沒怎么在廣告行業露面,也沒什么名氣,卻依然有肉吃。
七千億的廣告市場,這個行業注定不能安安靜靜。
2
國際4A們畢竟是老江湖,已經在自己國家營業多年,眼光非常準,中國開放的第二年,奧美便制作了一支手表廣告,探探中國內地的市場。
這一探就探準了,隨后不幾年就在上海設立了辦公室。
此時國內的廣告環境可謂一塌糊涂,沒有專業的廣告人,沒有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都還在學習階段。而國外的廣告都走了近百年了,有一套成熟的作業流程和管理方法。
國際4A進入中國都已經開始賺錢了,我們還在默默學習。
隨后的幾年,跨國4A們集體涌入國內市場,中國的廣告都是跟著他們的步伐走,學習他們的作業方法和管理方法。
說4A是中國廣告的啟蒙者,不為過。給中國廣告帶來了足足影響幾十年至今的4A效應。
奧美、麥肯、電通、盛世長城、李奧貝納這些4A們,在21世紀初是他們的高光時刻,他們服務的也大都是跨國大品牌,企業家和廣告人對他們篤信而瘋狂。
不過近幾年慢慢走下神壇,流程繁瑣,實效價值低是綁定在他們身上的帶著貶義的形容詞。
中國本土廣告公司成長起來了。
3
市場不能凈被國外公司搶了,國內則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國企背景的帶著“省字頭”的廣告公司紛紛成立,這些背負著國家使命的廣告公司順應著當時的時代,同時承擔著國家的責任。
我們今天熟知的省廣便是這些國有背景下,在廣告亂世時代殺出來的公司,如今已經長成了難以撼動的大集團。
如果說省廣這樣的大集團是在國家產業保護措施下,在外資競爭中擠出來的佼佼者;而藍標則是民營性質傳播公司中走出來的巨人。
到今天省廣、藍標、華揚聯眾、昌榮等集團型傳媒公司已不單單局限于做廣告,而是媒介、廣告、公關、以及全案服務都在做。
這些大型傳媒集團有的營收也有過百億甚至逼近兩百億,大都服務中國本土國營或民營大品牌。
4
90年代后期到21世紀初,中國內地誕生了一大批創業型廣告公司,華與華、葉茂中都是在那個時候成立,如今已經成為中國廣告領域、營銷策劃領域的名企。
新世紀交替之際,是中國廣告的瘋狂時代,企業家渴望通過廣告快速騰飛,廣告人也確實敢做,這些中國本土營銷策劃公司多少都帶著“狂人”氣質,是符合中國經濟文化環境的一股氣息,創始人在那個時代有沖勁,做出來的廣告粗暴而有效,對于投資自己也堅決。
到如今他們大都有自己幾十年來在行業耕耘的經驗和方法論,有理論和知名案例,自成一套體系,營收良好。
這些本土營銷公司陪伴了很多小企業成長為行業龍頭,目前知名度高了,接的客戶也大了。
5
還有一派就是如今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創意型公司。
21世紀初到2010年,中國廣告集體走過了一段沉默時期,國際4A被天天喊著“4A已死”;本土營銷策劃公司也遇到了瓶頸,他們最春風得意的時期是中國企業崛起的草莽時期,像葉茂中自帶的個人英雄主義和一些創業企業的精神很契合。
隨著中國企業在競爭中逐漸走向成熟,本土營銷策劃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
資本、技術、人才、資源都涌向了互聯網,廣告的風向也吹向了互聯網,不過早期的互聯網廣告也只是把線下搬到線上而已,廣告人們都沒有實踐出真正適合互聯網傳播形式。
這種情況直到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才得以改善。
一些老4A人看到了新的機會,出走家門,成立了創意公司,規模不大,倒是能搞事情,社交媒介載體下,每隔一段時間,搞出一個幾乎全民皆知的事件。
獨立創意公司的春天來了。
到今天這些創意公司接著互聯網公司的單子,做的大多都是創意性內容傳播,擅長創意,但是不懂戰略和策略。即使是他們中間的佼佼者,也不能和企業進行戰略性合作。
這是當下創意公司的處境。
6
除了上面四個派系之外,江湖中還有不愿太過招搖的中神通,也就是那些名氣不高,但是在地方上做的很好的廣告公司,他們手中有著一些天然媒介或者客戶資源,靠著這些資源也能養活一個中小型公司。
另外就是像頭條、百度、騰訊這樣的平臺巨頭,依靠平臺資源,廣告營收也能達幾百億。
廣告市場就是經濟市場,經濟越活躍,增速越快,廣告自然就增長迅猛。廣告指標就是經濟指標。
中國廣告市場大致經歷從21世紀初到2009年的緩慢增長,到2009-2012的快速增長,再到近幾年的螺旋式增長,總體增速超過GDP增速。
2009年后的快速增長都是互聯網廣告拉動,傳統廣告市場比例正在在慢慢減少。
所以我們會看到4A和本土傳播集團都匆忙往數字化轉型,創意公司分走他們的蛋糕。
本土營銷策劃公司呢?則是在互聯網時代又火了一次,網絡讓他們早年的案例被眾人知曉,憑借著早年的積累,現在又火了一把。
中國廣告代理商市場大抵如此。
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現象,7千億的市場規模,竟沒有出現一個寡頭壟斷局面,這是一個如此成熟的行業,不應該出現的競爭局面。
如果說廣告是在給其他行業樹立品牌,那么廣告行業自身也需要大品牌。而如今似乎還沒有出現一個像wpp、奧姆尼康、電通等這樣的,對行業有壟斷性的廣告集團公司。
中國的廣告代理商市場依然局勢未定。
整個代理商市場目前偏向于壟斷競爭,行業內競爭者很多,并且規模都不大,這樣的情況就是進入和退出都相對容易。雖然也有相對頭部的代理商公司,但是就營收規模而言,在整個廣告市場占比還很小。
廣告行業的江湖天下,終局就是這樣嗎?
我認為不是。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公眾號:賈桃賈桃(ID:jiataojiatao789)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