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期的數英「項目精榜」,從過去一周我們收錄的所有項目中優選綜合表現突出的項目進行推薦,并邀請業內資深人士進行相應的專業點評,同時精選用戶評論,為你呈現一份“即食有料”的行業內參。
一期一會的精彩大放送如約而至,回顧上周,不少品牌選擇走到戶外,以更直接的方式對話大眾,從中感受到善意的流動。比如,WhatYouNeed把書籍變成了“蔬菜盲盒”,在菜市場開啟“書菜計劃”;麥當勞刮起了文藝環保風,呼吁“帶走自己的外賣垃圾”;騰訊公益讓人們跟隨流浪貓經歷了一場硬核歷險記;小度和中國郵政的一場藝術畫展,喚起漂泊游子的思鄉之情……我們從過去1周的數英項目庫中,精挑細選出了6個優秀的廣告案例,并附上多維度點評。希望能激發你的創意思考~
*項目以數英收錄發布日期排序
1、WhatYouNeed「書菜計劃」:讓買書像買菜一樣日常
品牌主:我要WhatYouNeed
推薦理由:
青年媒體「我要WhatYouNeed」聯合武漢創意機構「HanDeSome漢的一些」和廣州獨立書店「不安分書店」,將廣州敬梓里社區一樓,打造成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小小菜市場。1000本書被打包成“書籍盲盒”,擺放在“菜市場”里,每個人都可以有趣地、舒適地、無負擔地選購書籍。把“蔬”場變成“書”場,讓閱讀可以隨時隨地,也是讓美好隨時隨地。
精彩點評:
李征,首席創意官@reload 睿路傳播 上海:
用“書菜”諧音鏈接“蔬菜”,推廣日常買書的生活習慣。就創意手法而言,有趣,奪目,新鮮,但對于真正的閱讀者而言,我不知有沒有足夠的打動力?
當碎片化閱讀,不斷掠奪侵蝕著紙質閱讀生存空間,書籍本身,究竟還是不是生活的必需品?閱讀所帶來的精神養分,誠然如蔬菜,空氣,水分般重要,但購買書籍,翻閱書籍在今天還是如此必要嗎?當買書的樂趣變成了打開盲盒,就和前些年那些稱斤買書的“書店”一樣,閱讀的儀式感取代了獲取知識養分的快樂感,挺可悲的。
Yoyo:
不知道靈感是否來自,馬爾克斯回憶某天清晨,看到一個婦女裝得滿滿的菜籃子上面放著一本《百年孤獨》。一本書的暢銷的體現一是有許多盜版,二是它成為一種生活日常,比如買菜的時候順便買一本《百年孤獨》。
創意將書和菜放在一起,表達了主創閱讀即日常的價值觀念,也是對近幾年將閱讀捧得很高的風氣的反叛。閱讀若作為愛好,本身和買菜打麻將沒有什么區別。另外這個活動也與Prada和菜市場的聯名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前者是奢侈品與平價蔬菜之間的沖突,后者是書與菜,精神食糧與肉體食糧之間的聯系。
3721,SAE@Isobar 安索帕上海:
儀式感的另一面是日常感,看書這件事本身就該更日常化、隨性化。場景的轉移和創意的包裝,讓書擁有了蔬菜的日常感,讀書這件事也隨之更貼近生活。
另外,雖然諧音梗扣錢,但是在個人看來并不全諧音梗。從表象來看,盲盒的形式和可可愛愛的畫風是“蔬”;從內在聯系來看,二者同為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一個安撫肉體,一個滋養心靈。
2、扔垃圾這事兒,麥當勞想認真對你說 ▏文藝風環保廣告
品牌主:McDonald’s 麥當勞
推薦理由:
“快餐行業的確在不斷制造垃圾”,麥當勞對此直言不諱,攜手創意代理商 Nord DDB推出系列創意海報和一鏡到底的TVC,呼吁人們“記得帶走自己的外賣垃圾(take away your takeaway)”。真實的記錄與機巧的創意在這些海報和視頻畫面中相遇,帶來了有趣的藝術體驗,也喚醒了更多行動力,參與到切實的環境保護中。
精彩點評:
李征,首席創意官@reload 睿路傳播 上海:
廣告,不只是行銷產品的工具,廣告,也是城市文化的組成部分。帶走外賣垃圾,不是什么新鮮的訴求,但經過創意人細膩而巧妙的心思,充分發揮不同媒介觸點的優勢,度身定做內容,將傳播感染力放到最大。
通過詩意而文藝、不失幽默的表達,它成為一道城市的風景,一首雋永的詩歌。這樣的傳播,為生活添趣,為城市增色,多多益善。
Yoyo:
麥當勞真是細心搜集了大家會隨手亂扔它家垃圾的地方,有很強的洞察。尤其是海報跟垃圾桶的設置搭配很切題,在空間上有一點突破,由二維到三維。視頻沒有多大的沖擊點,看看海報會比較會意。把M造型做成指引扔垃圾的標志,有很強的心理暗示效果。人很多時候是不思考的,需要造型的指引。
3721,SAE@Isobar 安索帕上海:
“快餐行業在不斷制造垃圾”,麥當勞用真實的記錄和坦誠的文案直面這一問題,本身就需要巨大勇氣。超文藝的表現手法、跨越空間的創意表達,既保持了麥當勞一貫的格調,有讓垃圾具有了美感。“美的垃圾”依然是垃圾,在美的修飾和直接的引導下,這個問題能被重視,能得改善,這就是好創意——與人為善,與環境為善。
3、騰訊公益H5:跟著阿貓去流浪
推薦理由:
騰訊公益從流浪貓的視角出發,打造出這支沉浸式的互動H5。借用“貓有九條命”的傳說,H5會顯示流浪貓的命數、飽腹值和體溫值,三個層面來觸動用戶的選擇,并創造生與死的劇情走向,激發用戶的保護欲。作品以第一視角呈現,帶領用戶進入場景,共同體驗驚險的覓食過程,呈現流浪動物面臨的生存壓力和危險,引發用戶的共情與思索,也讓更多人加入保護流浪貓的行動。
精彩點評:
黑小指,休克文案:
在形式上,流浪貓的第一視角,帶來了新穎的視覺體驗。同時,這也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互換角色,可以更好地達成一種情感共鳴。作為一個公益廣告,重要的不是創意多好,而是能夠促使讀者行動起來。很明顯,這支廣告做到了,將內在共鳴轉化為外在驅動力,讓更多的人們伸出援手。
鐘婷,母嬰行業品牌策劃:
以一個流浪貓的趣味視角,讓人去感受一只流浪貓的白天黑夜,也體驗到流浪貓生存不易,切入點就很巧妙。暖心的出發點、實景的城市街道、生動有趣的互動,都增加了這支H5的可看性和趣味性。通過這個創意,不能保證每只流浪貓就能得到救助,但很多不被看見的就是需要不斷的傳播才能被逐漸看見。善意的舉動值得被看見,值得被推薦。
Anne,高級文案:
拋棄人類視角從貓的視角看世界足夠新穎獨特,片段式呈現貓的生活經歷,凸顯出人類對于流浪貓的人道主義關懷,又通過短片的實際內容觸動人心,傳遞出關懷流浪貓的主題。在不同真實場景搭建下,貓與人的生活得以交織,公益的主題得以凸顯,不得不說是一部發掘人類對于小動物人道主義關懷的暖心之作。
4、中國郵政×小度辦了一場畫展——“能不能把我打包寄回家?”
推薦理由:
一個是當下火熱的國民ip,一個是智能化科技,二者的合作是傳統郵寄文化與新時代通信載體的碰撞融合。以小度用戶真實分享的故事為藍本創作,一幅幅漫畫呈現出“家”的故事,也喚起了異鄉游子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不管是畫展的布置、細膩入微的文案,還是現場實時的互動,都讓人們的情感有了具體落腳點。在體驗中,郵政文化的浪漫、充滿年代感的底蘊也以創新形式激發出來,同時放大了小度“陪伴”的品牌屬性。
精彩點評:
黑小指,休克文案:
小度x中國郵政此次跨界,是一次情感的合力。小度作為一個情感的載體,捕捉到沒有回家的群體情緒,把他們的思念揉進一個個漫畫故事,并把它們裝進一張張明信片里。中國郵政則作為一個情感的投遞者,將這份思念和陪伴郵寄給遠方的人。
在這個郵寄互動中,「小度在家,陪伴在家」品牌理念也隨著深入傳遞到用戶的心里。某種程度上,這場跨界也實現了品效合一。在夯實小度陪伴的品牌角色同時,將人們對陪伴的需求轉化成內在驅動力,從而實現對小度的產品種草。
鐘婷,母嬰行業品牌策劃:
中國郵政和小度的這次跨界,可以說是一次傳統浪漫與現代科技力量的完美融合。小度的使用場景大多都是在家庭中,這次創意通過多個小度和家庭的故事,讓游子仿佛回到家鄉,也將小度的場景更立體的呈現給消費者。通過現場的一系列活動,讓消費者直接感受到小度的智能與溫情,既有創意又暖心。中國郵政也借著這一創新形式,展現出自身富有時代底蘊的人文情懷,讓更多人了解郵政。
Anne,高級文案:
老字號與新科技的結合,不同的方式相同的思念,成為這次合作的最大亮點。對小度而言,隨著人們智能化生活的普及,小度雖然不是唯一但也是其中重要一環。通過收集小度與萬千家庭,與不同年齡階段家庭成員之間的故事,將冰冷的現代科技賦上溫度,在一問一答間軟性構建起品牌的獨特溫度。對郵政來說,這次合作打破了以往的印象,為其增加了全新的體驗場景,變得更“潮”了。
5、Midea GAIA全球年度創意策略:一棟走遍整個歐洲的房子
推薦理由:
疫情之下,以一棟房子作為“環球旅行”的主體,與世界標志性建筑合影,這是一個大膽且充滿想象力的項目。創意TVC用“ A journey into nature”這一主題串聯而成,在舒適又略帶迷蒙美的氛圍中,鏡頭順暢銜接,讓人似乎也隨著景象的切換身臨其境,感受在大自然中的自在呼吸,產品的賣點被毫無違和感地融入其中,是很妙的處理方式。
精彩點評:
Sanna,Brand manager@MT 蒙彤傳播:
疫情之下能夠有這樣的執行力度非常值得敬佩,況且還是各種倒時差的跨國拍攝。每個自然景色也都美如油畫,充滿濃郁的法式浪漫。內容亮點在于從屋子里往外看,似乎能夠體驗全世界的新鮮空氣,但鏡頭始終集中在產品——新風空調能夠帶來的空間本身,守住了產品故事。但從創意端思考顯然還不夠激發新靈感,大可再大膽一點,讓景色跑進房間里?
南素簡,營銷策略師:
第一感覺看完,往往會忽略了產品的功能以及“會移動房子“的驚奇之處,因為我有被美女、夕陽、大地等風景吸引了!一共看了3遍,當畫面中移動的房子從一整排中緩緩駛出的時候,有被驚喜到。
美的在短片中一共出現兩次,從開頭產品帶入后片尾產品再次入景。中間呈現多個場景下的畫面,也預示這產品給用戶帶來戶外美好的空氣。不過我覺得短片最大的妙處是“美的不僅給人們帶來良好的戶外空氣”,還預示著給用戶帶來自然美好的生活“,屬于品牌戰略方面的內容了。
Tanya Deng,@i2mago :
眾創意人所知,跨域的創意很容易水土不服,跨國聯合制作也會有很多執行上的困難。A Journey into Nature很好的解決了這創意表達的問題,單從完成度以及質感就值得很高分數。
回到片子本身,讓我們的房子外出景點打卡是疫情下很好的洞察跟愿景,后期合成毫無違和感,背景音樂也選的恰到好處。如果在產品本身自然風的選擇上做景與產品的切換,預估會更舒服。
6、阿里媽媽聯合9家品牌,構想出一系列愚人節創意戶外廣告牌
推薦理由:
從街頭采訪收集路人關于廣告牌的改良建議時,就覺得非常有意思。路人大開腦洞的提議,不禁讓人感慨“高手在民間”。經過一番籌備,便有了撒狗糧的寵物品牌廣告牌、實現微笑自由的牙膏廣告牌,滿足“社牛”擊掌自由的機械手臂......最后又畫風一轉,和觀眾說了聲“愚人節快樂”。雖然這些廣告沒有真的落地,但其中的創意和幽默都值得一個好評。
精彩點評:
Sanna,Brand manager@MT 蒙彤傳播:
是一次大膽又趣味橫生的愚人節廣告了,難得的是結合了年輕人喜歡的逗趣梗點和每個品牌本身的產品特點,虛構的創意體現品牌理念,Swisse的佛系養生,森馬的you are what you wear,高露潔用白鴿的隱喻,還有作為彩蛋貫穿了整條片子的五菱小黃車,都給人難得的輕松時刻。阿里媽媽作為阿里旗下負責廣告營銷的子公司,立足創意本身,拿捏時下熱點話題——輕養生、脫發、寵物、玩樂。同時視覺效果的呈現上十分順暢。
南素簡,營銷策略師:
看了兩遍,個人覺得視頻的開頭有點冗長,沒有一句話或一個問題吸引我繼續看下去。不過堅持看完后還是有驚喜的,譬如、電梯旁邊摸頭殺廣告、放飛自我戶外廣告、照人廣告、微笑自由廣告。其他的潔癖廣告、撒狗糧廣告、敲鐘廣告在吸引力以及互動方式上沒有那么吸引人且與行人的互動屬于低頻。但整體形式也比其他戶外廣告好多了。
Tanya Deng,@i2mago :
看完還能會心一笑,想要去體驗一番的廣告并不多,特別是在這過度消費節日營銷的當下,以及愚人節本身人們對其先入為主的防范的情況下。這次阿里媽媽聯合品牌的戶外廣告刷新了傳統戶外廣告的認知,除了形式上-立體的、互動的,還隱藏了傳遞品牌理念的小心思。不得不說,給傳統廣告人上了一課。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數英項目庫并積極評論,或許下一期精彩點評出現的就是你的名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