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愛與厭:一瓶怪味醬的“黑紅”營銷術
Print Ads ? Marmite UK/ Unilever
作者:Yi L.
數英原創文章,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海報上的醬料罐正在爆炸:料汁四濺,沖擊力不容小覷。
不遠處的黃色瓶蓋早已“放飛自我”,砸穿汽車前窗玻璃、卡在屋檐、飛掛枝頭……顏色閃耀,姿態驚人。
坦蕩蕩釋放“危力”,什么醬這么厲害?
2021 年 2 月,來自英國的馬麥醬(Marmite)推出全新 campaign,旨在推廣限量爆辣款。在創意代理商 adam&eveDDB 腦回路清奇的創意助攻下,題為《Dynamite 炸藥》的戶外大牌成功實現了“以小博大”:
在社交媒體上產生 1.94 億次印象,贏得價值 65 萬英鎊的媒體曝光……爆辣款成為 Marmite 迄今為止銷售量最高的限量版 [注1]。
OOH Ads ? Marmite UK/ Unilever
面對一瓶自稱“炸藥”的辣醬,情緒多少有些復雜(俗稱“又喜又慫”),壞壞的冷幽默很是到位。
但這并非馬麥醬第一次在廣告里惡搞自己。殊不知,人家已經“自黑”了二十多年。
自 1996 年推出廣告語“ You either love it or hate it(要么愛,要么厭)”以來,馬麥醬廣告充斥著“迷戀”、“愉悅”、“厭惡”、“恐懼”等層次豐富卻彼此對立的情感元素,戲劇張力和喜劇效果拉滿,形成了非常獨特的“黑紅”品牌調性。
這句廣告語在英文中的地位不亞于耐克的“Just Do It” 、麥當勞的“i'm lovin' it”,早已超越品牌營銷的話語框架,晉升為流行詞匯。
“You either love it or hate it” 被用來形容一切無法令人產生中立情感的事物。它們的存在會自動將世界一分為二:有人愛得瘋狂,有人厭得濃烈。
總而言之,馬麥醬可以不嘗,但它的廣告值得細品。
1
一瓶完美的醬?不是。
馬麥醬是一瓶歲數很大的怪味醬。
以啤酒酵母(yeast)為主原料,第一家馬麥醬工廠于 1902 年誕生于英國。它富含 B 族維生素,曾被許多醫院和學校作為主食供應。20 世紀前葉,它協助醫治過腳氣病、貧血癥等因營養物缺乏造成的身體病疾。
Product Pic ? Marmite UK / Unilever上圖便是馬麥醬基本款的真身。標志性的圓墩墩玻璃瓶,裝著深黑色醬料,被亮黃色瓶蓋密封好。
瓶身中央畫著一只帶蓋的陶罐,它在法語里被稱為“marmite”,是最早用來裝這種醬料的器皿,“marmite”隨后成為品牌名。
瓶身還寫著“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富含維生素B(rich in B Vitamins)” 、“素食蘸料(Vegan Spread)”等產品信息。
陪伴一代人成長,馬麥醬曾被形塑成“老字號”的端莊與優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廣告里,它不但美味、健康,更象征著一代接一代家族情感的傳承。
一家人其樂融融吃早餐,母親一邊將涂有馬麥醬的烤面包喂給孩子,一邊回憶自己從小和父母一同食用馬麥醬的溫馨情景。
柔和的旁白聲響起:馬麥醬對孩子特別好,富含維生素 B。可口的咸味,就算長大也忘不了。
Marmite 1978 年廣告The Growing Up Spread
然而現實卻不夢幻 ──
雖有不少人愛它愛得癡狂,但對一些英國消費者來說,馬麥醬的滋味實在一言難盡(最常見的形容詞是“濃縮版醬油膏”)。
不嫌事大的海外網友拿著馬麥醬做新手測評,現場畫面很是銷魂。而回到中文世界,搜索“馬麥醬”,你會驚訝發現,“難吃”竟能被如此豐富地表達。
馬麥醬的真實處境其實和榴蓮差不多:作為產品,“愛者憐、厭者嫌”的它并非完美。
2
自帶戲感的“大實話”廣告
上世紀 90 年代中后期,傳統英式家庭早餐文化式微,加上口味新穎的競品不斷出現,馬麥醬急需一套營銷方案,重新激活消費者對自己的關注與熱愛。
1996 年,來自 BMP DDB(DDB倫敦前身)的兩位文案 Richard Flintham 和 Andy McLeod 為品牌提出全新口號 “You either love it or hate it(要么愛,要么厭)”。
創作過程相當簡潔:當時他們正在討論馬麥醬對自己意味著什么,McLeod 直言討厭,而 Flintham 則是愛到不行 [注3]。
于是乎,品牌最核心的洞察就這樣被聊出來,一句“大實話”變成了廣告語。
“You either love it or hate it”既戳中了消費者的暗自糾結,也為這瓶醬挖到了獨一無二、真實的人性化賣點,將品牌特質從味覺延展到情緒板塊。
意料之外的坦誠與直接,一半自信一半自黑的“黑紅”調調,在拉高討論度、貼近人群心智的同時,這句口號也為馬麥醬廣告打下了扎實的故事框架:
愛與厭的對立敘事,濃烈情感的表達空間……不論劇情多 drama,多無厘頭,這瓶醬如今都能裝得下。
一對小情侶正火熱擁吻。男子忽然面色驚恐,咽喉仿佛被擊中……哦,原來女友剛才偷吃了一口面包,上面抹了馬麥醬。
1999 年 Marmite 廣告 First Date,by BMP DDB男子清晨起床,往面包上抹好黃油往嘴里送。忽然他面色驚恐(x2),顧不上已經餿掉的牛奶咕嘟下肚……哦,原來餐刀剛才被妻子抹了馬麥醬,威力猶在。
2000 年 Marmite 廣告 Milk,by Adam&EveDDB午夜,新手媽媽正喂著懷中嬰兒。旁邊的面包剛剛烤好,擠上馬麥醬咬上一口美滋滋。嬰兒突然停了下來,仿佛察覺到哪里不對勁。1 秒過后,朝媽媽瘋狂吐奶……
2006 年 Marmite Squeezy 廣告 Breastfeeding,by DDB 倫敦
這些生活小短劇,蔫兒壞地將“喜愛者”和“厭惡者”放在同一片屋檐下,面對一幕幕因“無心之過”引起的案發現場,主角們“不幸中招”的反應真是又可憐又好笑。
取材于日常情景的片段,有助于表達品牌真誠。捕捉那些每天都真實發生的 drama,濃縮于廣告集中呈現,創意人的洞察很是細膩。
Print Ads ? Marmite UK / Unilever2019 年,創意代理商 Adam&EveDDB 為馬麥醬推出系列海報,畫面內容極其簡單,就是早餐桌上黃油、蜂蜜、果醬的高清大特寫。
仔細一看,內有乾坤:上面殘留的黑乎乎,是馬麥醬的痕跡!看樣子,肯定有人抹完馬麥醬不擦餐刀,將余味“殃及”其他食物身上(厭惡者:哦,這滋味猝不及防~)。
文案倒是很貼心,直接來了一句“你愛它,可別散播厭惡喲(Lovers, don’t spread the hate)”。
學者 Ouidade Sabri 研究了作為廣告修辭的“自黑”(self-mockery),發現只有當消費者對品牌已經具備了正向態度,且負面信息較弱時,“自黑”才會對廣告效果利好 [注4] 。
而細品馬麥醬多年的廣告表達,會發現它時刻展現出“愛/厭”的情緒平衡。“厭”為“愛”增進戲感,“愛”為“厭”守住底線,二者缺一不可。與此同時,這些故事被放置在各種溫馨、詼諧的場景下發生,像一張軟墊子穩穩兜住劇情走向。
看似大膽不羈,實則謹慎小心地玩著“自黑”。
“愛/厭”的情緒平衡在馬麥醬平面廣告中被更直觀呈現:
畫面通常被一分為二,中間立著馬麥醬,左右各一位“萌主”,用身體姿態直白演繹出正、負情緒,憑實力搞笑!
Print Ads ? Marmite UK / Unilever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60 周年“鉆石”慶典之際,2012 年創意代理商 Adam&EveDDB 為馬麥醬特別紀念版推出一張平面海報。
女王最愛的柯基犬,一只對馬麥醬深表迷戀,另一只早已嫌棄到放棄了表情管理。
Print Ads ? Marmite UK / Unilever2019 年,Adam&EveDDB 為馬麥醬之花生醬打造全新海報,同樣是兼顧“愛/厭”的平衡畫風,一只松鼠直接站在罐子頂享受美味,另一只則用防護服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
Print Ads ? Marmite UK / Unilever“左右平衡”之外,馬麥醬也曾在平面廣告中使用巧思,極富創意地演繹出“愛/厭”之雙重性。
2008 年至 2009 年,DDB 倫敦為馬麥醬各種口味零食推出系列海報,從正面看是一種情緒敘事,將海報倒過來,又是另一種情緒敘事。不信你試試?
3
玩轉“愛”與“厭”
“You either love it or hate it” 看似簡單,其實很會撩撥:
甭管認識或不認識這瓶醬,人人都與品牌自動形成了情感關聯,忍不住想買來一探究竟。
但“經典”同樣面臨被淘汰的可能。
若無法推陳出新,緊隨市場需求而變,“老字號”和“老口號”很快會被新鮮競品取代。
2013 年 8 月,馬麥醬母公司聯合利華曾斥資 200 萬英鎊打造全新 campaign。他們發現在各種新口味醬料的吸引下,馬麥醬的“家庭地位”越來越弱,有不少已被推到了櫥柜的最深處 [注7]。
題為“End Marmite Neglect(終止對馬麥醬的忽視)”的主題 campaign,目的就是去喚醒老顧客對這瓶“老字號”的重視。與此同時,透過創意表達,提升新顧客的產品興趣。
于是乎,一瓶瓶馬麥醬化身弱小無助的“昔日團寵”,奶聲奶氣地喊著“主人,別忘記我”,以求呵護與重視。
Print Ads ? Marmite UK / Unilever在 Adam&EveDDB 創意的系列海報上,馬麥醬的真實處境被戲劇化演繹。
櫥柜最深處,你可能要仔細扒一扒,才能讓這瓶早已被遺忘的馬麥醬被看見。露出三分之一小腦袋的“老字號”,沒了主角似的眾星捧月,被柜子里其他的競爭對手擋了個嚴嚴實實,實乃“弱小”、“無助”、“惹人憐”。
到了 TVC 里,故事又往前進了一步:一支“馬麥醬”救援小分隊進入居民家中,像解救小動物一樣,將遺忘在櫥柜里的馬麥醬雙手捧著取出來,再為它尋找新的領養家庭。
在繼承“love it, hate it”主口號的基礎上,該 campaign 喊出了“Love it, hate it, don’t forget it(愛它,恨它,別忘記它)”,簡潔、直接地表達品牌訴求。
到了 2017 年,品牌方再次推出新動作,這次上演的是“科幻大片”。
聯合基因研究機構 DNAFit,他們想搞清楚消費者對馬麥醬的“愛”與“厭”究竟是否由 DNA 先天決定。
以 261名測試者為基礎樣本,研究人員試圖找到影響馬麥醬喜厭程度的 DNA 因子。該結果隨后被開發成面向公眾的檢測分析:取一些唾液,寄給實驗室,付上 89.99 英鎊的檢測費,就可以知道你“命中注定”對馬麥醬是“愛”是“厭”。
馬麥醬基因檢測盒
Product Pic ? Marmite UK / Unilever
盡管被一些科學界人士認為是“瞎鬧” [注 8],望著長達 14 頁、充滿著數據表格和結果分析的研究報告,似乎早已分不清這項主題為 “The Marmite Gene Project(馬麥醬基因工程)”的 campaign,究竟是品牌方的營銷噱頭,還是當真挖到了科學真相。
Marmite: Gene Project
在 Adam&EveDDB 為該項目創意的 TVC 中,科學實驗與平凡人家相遇,撞擊出“戲感十足”的悲喜交加。
幾戶人家終于接到了“馬麥醬基因檢測報告”。殊不知同在一片屋檐下,有人常年隱藏著自己“厭惡者”的身份,有人則始終不知道自己天生喜歡馬麥醬。
一對老夫老妻,丈夫知道實情再也瞞不住,心虛地承認“我其實更喜歡果醬”。
Ads Pic ? Marmite UK / Unilever拿著“基因檢測報告”,女兒質問母親為什么一直讓她誤以為自己不喜歡馬麥醬。
Ads Pic ? Marmite UK / Unilever“厭惡者”丈夫望著表情痛苦的妻子,信誓旦旦說“我可以學著吃一口馬麥醬”,結果還是一秒破防。
Ads Pic ? Marmite UK / Unilever面對全家都是“喜愛者”的測試結果,小男孩憤而離席——他實在受不了這瓶怪味醬。
Ads Pic ? Marmite UK / Unilever
以“愛者/厭者”為故事主軸,馬麥醬 20 年來堅守著同一個品牌基調,卻總能用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意形式,玩出新鮮花樣:2019 年品牌還曾推出過一則視頻,據說厭惡者看后將轉而愛上馬麥醬(really?!)。
不按套路出牌的表達,背后的策略卻一直非常清晰:鞏固喜愛者對產品的忠誠,潛移默化勸服厭惡者放下負面成見,同時吸引新客群對產品形成興趣。
4
寫在最后
若廣告是一門勸說的藝術,馬麥醬系列作品該是其間翹楚:
打著“愛/厭”旗號,使出各種戲路,一瓶百歲怪味醬非但不令人討厭,反倒一路有話題、有熱度、有新意,激活消費者想要再嘗嘗的味蕾。
十足 drama 的情感大戲,也為這份特殊滋味延展出豐富意涵。
除了馬麥醬的這句“You either love it or hate it”,你還對哪些經典廣告口號特別有印象,認為它在賦予品牌魅力上做得優秀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及注釋
1. Dynamite, D&AD Awards.
dandad.org/awards/professional/2021/234605/dynamite/
2. Marmite, Museum of Brands.
museumofbrands.com/marmite/
3. 14:Marmite(1996)- You either love it of hate it, Creative Review.
creativereview.co.uk/you-either-love-it-or-hate-it/
4. Sabri, O. (2021), "Is self-mockery in advertising copywriting an efficient strategy to build brand closeness and purchase inten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Vol. 38 No. 7, pp. 813-827.
5. Marmite Peanut Butter, Adam&EveDDB.
adamandeveddb.com/work/marmite-peanut-butter
6. Ads of the World, Marmite 作品專區.
7. Jonathan Bacon, Marmite – the marketing story even the haters love, MarketingWeek.
marketingweek.com/marmite-the-marketing-story-even-the-haters-love/
8. Michael Marshall, No, your genes don’t determine whether you love or hate Marmite, NewScientist.
newscientist.com/article/2146640-no-your-genes-dont-determine-whether-you-love-or-hate-marmite/
9. Marmite Gene Project, Marmite UK 官網.
marmite.co.uk/the-gene-project.html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