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奇譚、上美影和它的IP宇宙
采訪:Ruonan&Vera
撰文:Vera
上美影,一個混雜著種種情懷與記憶的名字。
《中國奇譚》開年大火特火,劇里我們被“浪浪山”感動得眼淚汪汪,劇外打開外賣,一杯奈雪的茶新品——“浪浪山豬豬老白茶”也點上;
往前點看,麥當勞用一支剪紙動畫準時送達新年祝福。去年是“水墨畫里的漢堡”,今年是剪紙動畫版“竹報平安節節高”;
它還和QQ瀏覽器合作中國動畫百年長卷,和B站共創的跨年晚會節目《中國人不蹦洋迪》……
實打實的內容能力、百年來積淀的好作品,商業內外,這個經典內容廠牌給中國人帶來不少驚喜瞬間與美好回憶。
2023年的上美影,新的爆款在握、多樣的商業探索在做、母集團新的大IP開發主體“上影元”已成立。
抱著對上美影內容IP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好奇,我們聯系了李早女士。她曾任上美影副廠長、主力IP開發和商業合作板塊,同時也是《中國奇譚》總制片人,現任上影股份副總。
近兩個小時聊下來,我們意識到,以上影元為新起點,我們對IP的既有想象可能要換個角度了。
一
《中國奇譚》
只是“上美影回來了”的一個開始
1、探民族風格之路,做形神具備的中國美術片
《中國奇譚》面世的2023,是中國動畫新百年的開端。這并非巧合。
2020年底,2022年“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的獻禮開始籌劃。彼時,任教于北影動畫學院的陳廖宇也在醞釀著一個短片動畫劇集。雙方一拍即合,旋即,一個藝術短片項目向著2022年開始飛奔。
《中國奇譚》讀本會

總制片人李早回憶說:
在美影過去的創作中,藝術短片是一個很重要的形式,無論內容還是風格都比較利于做一些探索。當時是2020年,我們想如果短片在2022年能推出,那么從創作制作的周期上來說也比較合適。
上美影有一句slogan叫做:“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具體到《中國奇譚》的創作中,團隊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把不同的藝術形式都涵蓋進來,同時也結合當下的語境和審美,去講這些故事。”
也是繼承老廠長特偉“探民族風格之路”的主張,8個短片從創意之初就自然地走上了風格化的分野。
《鵝鵝鵝》是水墨風——
《小滿》是剪紙動畫——

剪紙動畫《小滿》制作幕后



《玉兔》是偶動畫——

偶動畫《玉兔》制作幕后



二維、三維輪番來洗觀眾的眼睛。但即使是像《林林》這種三維CG動畫,也都融入了東方的風和雪,讓當下的技術形式有了傳統的審美意境。
除了“形”還有“聲”。《小滿》用唐代的禮樂,唐箏、豎箜篌、曲頸琵琶、唐笙等還原出精致細膩的絲竹彈響;
《林林》的主題曲取敦煌25首曲譜之靈感,用笛、簫、阮合奏出白山黑水里天真少女“林林”的靈動與悲愴。
“形”和“聲”并列,捏出了整個《中國奇譚》系列的“神”——所謂“中式想象力”。
《小妖怪的夏天》算是一個《西游記》的衍生同人作;《鵝鵝鵝》改編自南朝時的志怪小說《陽羨書生》;《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彌漫著鄉村里的神仙想象;《小滿》勾勒出中國小孩類似的童年陰影......
這些故事放到當下語境來看,也毫不過時。
從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成為打工人都在用的流行meme就可見一斑。“回浪浪山了”成為接頭暗號,各種小豬妖表情包瘋傳。
2、 把《中國奇譚》做成平臺,發展更多元的內容生態
是的,李早和創作團隊,將《中國奇譚》做成了一個“平臺”式的作品品牌。
從系列劇集中爆火的單集短片,如《小妖怪的夏天》,可以再進一步做劇情上的豐滿擴充,成為一部長片或者是大電影。——這是平臺式的內容潛力;
上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之前在采訪中透露,《中國奇譚》在創作之初,“先從社會上找到一批有創造能力的創作者,把他們結合起來,然后找到像B站這樣的傳播平臺,以及其他的優質資源,比如說資本。”
對多方資源的聚集整合,一方面體現在貫穿整個創作過程的IP化、商業化思考,比如說更多與創作者做商業向的溝通、磨合,在創作過程中就把IP開發先行考慮進去。——這是平臺式的商業潛力。
另一方面,這也攢起來各路創作者,帶來了多元化的人才碰撞。——這是平臺式的人才潛力。
《鵝鵝鵝》的導演胡睿是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老師,以風格鮮明的實驗動畫見長,帶著他的學生一起做出了這部作品;
胡睿導演早年動畫短片《訪客》劇照

《鵝鵝鵝》分鏡



《小賣部》的導演顧楊、劉曠是北京胡同里的潮牌主理人,在此之前做了一只叫做“胡同兒”的兔子;
顧楊、劉曠設計的潮玩“胡同兒”

小賣部分鏡



配樂也是來自另一對胡同里的夫妻檔,大家對胡同共同的情緒和感受變成了《小賣部》中的音樂和故事。
圖源DJ Dayong微博
我們了解到,在第一季圓滿收官之后,《中國奇譚》第二季籌備也已啟動。這種平臺式的動畫劇集做法,也將在《中國奇譚2》的故事中繼續發揚光大。
“我們更希望這個行業能夠吸引不同領域的人才,參與到創作中來。”李早說。“多元創作”是他們一直以來的理念。
未來將推出的多部動畫作品,《斑羚飛渡》《新雪孩子》《火焰山》《燃比娃》等,都是走的不同內容路線。
《斑羚飛渡》改編自沈石溪的同名小說,是首部用水墨方式創作的長篇動畫電影,由韓美林老師擔任美術指導;
《新雪孩子》是對老IP的重新演繹,邀請到《十萬個冷笑話》主創盧恒宇、李姝潔加盟共創;
《孫悟空之火焰山》用CG風格與中國美學碰撞。取火焰山這一段故事,既有對1941年萬氏兄弟《鐵扇公主》的致敬,也希望挖掘出一個情感更豐富的孫悟空;
還有源自羌族神話的《燃比娃》。婁燁監制、2021年First電影節獲得創投獎勵,都讓大眾對這部作品的期待拉滿。
這些年來,“國潮崛起”成為一個廣泛的文化議題,也隱隱成為《中國奇譚》此次回歸的背景音。相比“挑戰”,李早更愿意將其視之為“機遇”。
這種深植于年輕人心底的文化自信,讓經典內容廠牌有了更大的表達空間,去探索在符號化的文化表達之外,更多元多樣的內容可能性。
帶著新百年的新命題:“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和內容,但是又能反映當下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未來一系列的作品,探向大眾的想象力邊界。
我們希望站的位置能夠稍微往前走一點,做一些引領的工作。……至少有一些責任讓大家看到不同的可能性。
不僅包括在B站這樣的中視頻平臺試水,以后還將在短視頻領域做嘗試;也包括引入VR、AR等虛擬拍攝技術,擁抱更多元的內容體驗。
內容的多元化嘗試,是一個內容廠牌的立身之本,自然也成為商業化、IP化探索的底氣。
二
慢一點
廣告創意也可以是另一種作品
1、做共贏的商業合作,在生活中貫穿動畫美學
內容之外,亮眼的商業合作無疑讓動畫IP的能量再度擴散,泛化出“動畫美學”的影響力。
最近的例子如跨界奈雪的茶。先是在新春節點,與葫蘆兄弟聯名做了一期CUP美術館和新春禮盒,取“福祿”的吉利諧音開年討了一波好彩頭。
以及在《中國奇譚》收官不久,雙方共同推出的一波聯名產品。
兩次跨界,對IP做出了更貼近日常的二次創作。
這些合作對我們雙方來說是共贏,讓現在的Z世代獲得文化和生活消費品兩方面的滿足。
與野獸派的兩次合作也是基于這樣的考量。
作為品牌的母親節策劃,野獸派和經典IP《小蝌蚪找媽媽》聯手推出限定系列,將動畫元素結合到花藝、香氛、家紡等具體產品中。
六一兒童節,再次和IP《大鬧天宮》合作推出“蟠桃盛宴”系列家居,九千年仙桃靠墊、葫蘆抱枕等,充滿了童趣的想象力。
不僅僅是在合適的節點給大眾來一波回憶殺,在李早看來,這兩次合作更深刻的匹配在于,將野獸派“對于生活美學的追求和我們對于動畫美學的追求做結合”,讓經典的動畫美學,更多地滲透到家居生活的角落里,潤物細無聲。
2、廣告片也是動畫作品,合作得有點耐心
一個愛惜羽毛、且有自己追求的內容廠牌,不僅在做商品向的聯名合作上慎之又慎,在內容向的廣告共創中更有自己的堅持。
如與麥當勞的兩次新年合作,2022年開年一支《水墨畫里的漢堡》,為麥當勞賺足本土消費者的關注與共情;
2023的新春剪紙動畫,與《中國奇譚》第5集《小滿》夢幻聯動,為漢堡這一外來食物做了中國化的轉譯,融入到傳統春節的氛圍之中。
品牌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訴求,比如麥當勞就是希望有更多本土化的呈現。
而多元多樣的內容能力,讓這種風格強烈的本土化溝通成為現實。
在vivo《哪吒鬧海》的合作中,品牌訴求是呈現具體的產品賣點——“4K超感「夜光儀」”。取1979版《哪吒鬧海》的人物場景,廣告變成了一場摸黑打怪也清晰的哪吒皮影戲。
到了螞蟻森林,品牌的需求變成講一個綠色過節的小故事。七部經典作品中的八個人物形象成為主角,示范綠色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于是有了太乙真人騎單車、七仙女坐地鐵、將軍刷步數、孫悟空自帶餐具等名場面。
這些創意,大多由營銷團隊與品牌共創,在涉及到某些特殊風格的畫面呈現時,也會由上美影主要制作完成。
廣告也是作品,因此“雙方的合作還是要有點耐心”:
因為做這些事情很多時候還是基于美影廠牌之下的,所以我們會希望有足夠的創意和制作時間,才能保證一定的品質。
3、擁抱年輕化的跨界,給自己做合宜的品牌表達
內容創作能力向來是上美影的長項,在年輕化跨界合作中也同樣如此。
最精彩的案例莫過于22年底與B站跨年晚會合作的節目《中國人不蹦洋迪》。
節目創意誕生自B站up主@鈞哥你大舅 的一條千萬播放混剪,但當B站跨晚團隊找過來時,團隊也還是有一些猶豫。
項目整整磨合了兩三個月,李早坦言這次是一次全新的內容嘗試。真人表演,加上趙兆編排的管弦樂,混合樂隊Dirty Class的電音,節目最終效果如何,直到上演前幾天都還在磨。
值得欣慰的是,節目播出后,別出心裁的高級感收獲大票年輕觀眾的認同,節目也爆發出了遠超預期的傳播力。
這次跨界讓團隊既欣慰又感慨:
我們還是希望,不完全是迎合當下人的需求,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既能一定程度上匹配他們的喜好,又能夠有一些堅持。
4、百年之際煥新IP,找到商業的新養料
2022年,中國動畫一百周年。作為國內最早做動畫的“國家隊”,可以說,“中國動畫史是大半部美影廠史”。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動畫IP,作為商業合作的養料,在這個特殊節點被重新傳播、煥新。
我們是希望將美影多年來沉淀下來的好作品、美影人在動畫創作上的追求,通過大的傳播事件傳達出去。反過來,經過傳播互動,我們也可以積蓄更多的反饋和能量,再反饋到我們新的一些創作當中去。
6月,與QQ瀏覽器合作百年動畫長卷,將25個經典動畫IP放到H5中,供觀眾互動探索。
9月,邀請周深演唱百年紀念曲《美美》,串起21部經典動畫。
12月,胡歌重返美影廠,和一眾老美影人對話,回憶《故事里的傳承》......
這一系列動作,都讓大眾對經典動畫IP的了解又深了幾分。跨越百年的傳播互動,也為上影集團正式發力大IP開發,埋下火種。
三
成立上影元
把IP做大做強
1、做中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上影元”或許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起點
2022年10月,上影集團和上美影聯合組建了大IP開發市場主體——上影元文化科技發展公司。也正是從那時起,原任上美影副廠長、主要負責IP商業合作相關業務的李早,調任上影股份副總;原來下屬的版權運營團隊,也加盟到上影元。
3月7日,上影股份宣布收購上影元文化51%股份,隨后一個月,上影股份六次漲停。
數據截至2023年4月7日
火辣的資本曲線,暗示著IP市場的狂熱。中國毫無疑問仍是一片富庶的沃土,而與之對應的,是只手可數的幾個IP供給方。
上影元定位上影集團“大IP開發”戰略中的IP全產業鏈開發運營平臺,持有來自上美影和上影集團授權的60個經典IP。這些IP就是上影元最珍貴的原始資本。
而營銷團隊既往的商業探索,讓這個新公司并非從零開始,而是可以把“IP”作為核心、去勾勒一個更為開闊的商業圖景。
2、一場沒有本土參考系的嘗試,上影元的迷思與探索
如果說作為內容廠牌的上美影還能找到一些同行者,那作為IP開發主體的上影元,幾乎可以說是全無體量相似的本土參考系。
盡管已經接受IP開發的復雜需要耐心,但沒有參考系的困惑還是如影隨形:
上美影的傳統是“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但是獲得商業化成功的很多作品,像國外的成功經驗,都是要系列化開發和長期開發的。這兩點可能也不能叫矛盾,但是它無疑需要更好的商業設計。
從0到1建立基本IP認知的過程已經走過,接下來,IP商業化的1到100,是上影元需要解的題。
成立6個月,還有些稚嫩的上影元嘗試給出一些答案:
一是對上影集團的存量IP做梳理、規劃,列出一些實際的應用方向,也把握好商業化開發的節奏和策略;
二是將IP盡可能地與所有行業去做整合鏈接,探索IP開發的想象力邊界,鏈接創造者,在不同領域將IP商業化的鏈路打通。既往的亞朵美影酒店、樂高花果山都是在這個方向做出的嘗試;
三是繼續維護集團的IP資源,挖掘老IP、孵化新IP、也引入更多IP,聚集不同行業的創意人才,將平臺的IP矩陣做起來;
四是將IP開發的思維貫穿到內容生產的全生命周期,例如前置到內容生產環節,預埋下IP化的可能性;再如將后鏈條開發的主動權也掌握在自己手里,做一些自有文創的創意。
基于《中國奇譚》之《鵝鵝鵝》故事設定開發的套娃

后記:
我們可以如何想象上影元?
走出上影大樓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國內沒有人做過類似的事,我們應該要如何想象上影元的商業前景?浮現在腦海里的幾個名字,是“環球影城”“迪士尼”。
都是由內容起家,都手握豐富IP資源。
從做電影賣票房開始,入局娛樂行業造主題樂園,再到收購更多內容平臺引入更多IP,進化出龐大的IP庫。之后就是鐵打的IP流水的業務——主題公園、度假酒店、影視娛樂、衍生品、商業授權、流媒體......
從基于內容的商業合作,轉型到基于IP的商業擴張,數萬個大IP就是底氣。
大膽設想,上影元的未來如果順著這條路線走下去——
把內容做大做強:《中國奇譚》是現成的新“平臺”,短片劇集的模式已經跑通,8集、8個故事、8xn個新IP;加上原創、引入的其他動畫劇集,IP庫只會越做越大;
從線上走到線下:上影集團的數百家電影院就是直接的線下場,更別說“上海國際電影藝術中心”和“沉浸式上海影視樂園”量大IP開發重點項目已經在建。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之后,上影大樂園是不是也未來可期了。
已經建成的上海影視樂園“新世界”沉浸式戲劇莊園

自研與授權:從IP到實體商品、文化消費品的再開發,除了廣告向的授權,二改二創的授權也劃入規范化的版權管理。
從內銷轉出口:創作國際化的內容、國際化的產品,IP的商業空間只會更加廣闊。
上影元的動畫IP宇宙

星辰大海結束,回到現實。
不到半歲的上影元,聊這些可能還為時過早。如李早所說:“IP開發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對尚在萌芽探索階段的上影元來說,尤其如此。
誠然背靠上影集團,上影元的試錯資本不可謂不雄厚。但穩定的內容產出與可持續的IP開發,上影元剛開始學步的兩條腿,哪條都不可落后半步。
資料參考:
對話上影集團王健兒:影視上市公司如何在第二賽道跑出春天, 黎雨辰, 21經濟報道, 2023.03.23.
迪士尼的2019,又是充滿魔法的一年 | 國君社服, 國泰君安社服團隊,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2020.01.04.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