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營銷專治創意內卷
有人說今天廣告卷飛了,營銷已經“通貨膨脹”,創意越來越難做,可如果換一種思路呢?
還記得當初沈騰憑一己之力,讓「反向營銷」笑上熱搜嗎?參加某慢綜藝時,騰哥明明用著貴婦級的化妝品,但護膚手法很難不用潦草形容。網友紛紛調侃“他不會真的以為這樣就能變成原來的樣子吧”。
(圖源來自網絡)
玩笑歸玩笑,用戶好感度不僅絲毫沒降低,甚至不少人種草了同款。反向營銷不僅能積極溝通,也更得人心;而且在這個大而全、模糊的概念下,還能找出一些細分思路。
一、正話反說
「正話反說」是反向營銷里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它角度刁鉆,自黑中隱隱帶秀。而一般用這種方式溝通的品牌,都有能辨識的性格;創意基于的痛點,也非常「具體」。
漢堡王曾經發布一支還原漢堡發霉全過程的廣告,并稱其——the beauty of no artificial preservatives「無人造防腐劑之美」。
漢堡王:發霉的皇堡(Moldy Whopper)
大膽新奇的創意,雖然可能讓人開始有些不適,但必須得說溝通思路很清晰,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愧是漢堡王。
更敢玩的還有沃爾沃,一如既往強調安全時它甚至復刻港片里的經典撞車場面,但因為沃爾沃安全性能出眾,而「遇險失敗」
飆車戲——緊急避讓
撞車戲——自動剎車
追捕戲——不會打滑
畫風清奇過后再來點輕松的:提起果汁自然就想到新鮮,大粒果肉、產地優勢等宣傳;但這個世界就是有不吃水果的人,而且他們對關于水果的一切都非常「過敏」。
innocent天真果汁&水果界鐵桿黑粉Amy
innocent天真果汁就找到了這樣一個從不吃水果的Amy,并讓她為菠蘿汁新品代言。Amy滿臉嫌惡、忍無可忍,簡直無法直視產品,而這恰恰說明了 innocent天真果汁的純正。
“悲觀者總是正確,但樂觀者往往成功。” 放在這不妨可以說:正確的廣告總能被替代,但野路子廣告不僅難預估,還能在反差下帶來驚喜,甚至“還能這樣!”。而即使有模仿者,往往也會因只學得形式,未曾考慮品牌自身是否適用,而落入空幽默的陷阱。
二、“放棄”營銷
不像廣告的廣告,放棄營銷的營銷,是創意中更出其不意的一種。但前提是,要有一個「具體而確有價值力」的洞察;其次還需要一些勇氣,當然也是一種智識,能敢于做出一些「放棄」。
比如在大多平臺商家將世界讀書日當作年度節點時,京東圖書不僅不做促銷,還反過來向大眾收書。看似反常規,卻戳到了真相——「買而不讀」是很多書的命運。
京東×余華、余秀華:問你回收一本“買而不看”的書
呼吁消費者理性「買」書,找回「讀」書的原動力;京東圖書在年度節點降溫,從平臺鏈接起「一本書」的雙方——“不負每一個讀書的人,也不負每一個寫書的人”。
留下一種反差印象的同時,京東也借品類從「不負」的角度,輸出品牌主張「不負每一份熱愛」更具體的價值。
找到洞察、決定“放棄”后,再聯系品牌自身,將傳播的價值口收攏——這種思路,還能在美團買藥那里看到。
美團買藥:真的值得更多人知道
文案中,美團買藥對創意的來龍去脈一一剖白:“創作一個溫情的故事,告知一個值得很多人知道的信息;但如果不是編一個故事,就用事實本身來說明呢......”
放棄“創作故事”,成為這次創意的最大亮點。其中讓創意返璞歸真的勇氣,貼合藥品的特別屬性,也使得用戶面對品牌真誠溝通的姿態,給出了積極的回應。
因本身的民生性放棄營銷這能理解,但和競品握手言和的案例屬實不多見,尤其它還是以“內涵”對手出名的漢堡王;有一天竟然和麥當勞走到一起,甚至為對方送客上門。
漢堡王:今天沒有皇堡賣,請到對面去吃巨無霸
原來11月10日是阿根廷的“McHappy Day” ,在麥當勞每消費一個巨無霸漢堡,就能向癌癥兒童捐獻2美元。注意到此的漢堡王決定在這一天暫停銷售招牌皇堡,推出“沒有皇堡的一天”「A Day Without Whopper」活動,并鼓勵顧客到麥當勞購買同款競品,讓患癌兒童獲得更多捐助。
昔日“相殺”今日“相愛”,適度玩梗,也能施“義舉”。這個案例中雖然沒有特別的洞察,但公益價值讓漢堡王這次「拱手相讓」實現雙贏。
三、轉換立場
針對目標人群輸出利益點,無論創意如何瀟灑,還是目標導向型;可如果轉換立場,把溝通對象換成同一情境里,但處于相反情況中的人,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這類廣告的內在思路,往往以「如果」開頭。
要聊的話題是過敏,可如果跟不過敏人說過敏的真實情況呢?
應聘時,如果用同樣的方式反向提問面試官,就知道有些面試問題有多離譜;
企業校招時總會用各種福利吸引畢業生,但忽視了后者始終處于心理弱勢一方,如果面試官也拿出一份自己的簡歷呢?
奧利奧之前一直在說給小孩的帶來樂趣,那這次趁著網友提供的話題,和大人玩一場吧......
美團買藥:一支給不過敏的人看的廣告
BOSS直聘招聘短片,求職者向面試官犀利提問
vivo校招《進場》:當面試官為自己準備一份簡歷
熊孩子總偷吃,奧利奧幫爸媽把餅干藏起來
視角轉換后帶來的第一個變化是:傳播易擴散,對話人群更廣。這種溝通首先因視角本身新鮮,能有效引起第一層關注,畢竟誰不想看面試官被致命反問呢?其次視角下更本質的共情能觸動更多人,將溝通核心為大眾所知、所感,原本與己無關的人也會因此了解更多,就比如不過敏的人能明白原來過敏是一件這么痛苦的事。
而第二個提升在于——因其真誠,影響更深。另外,還有機會觸及相關社會議題,形成大眾化傳播。
廣告呈現出來的氣質也因品牌基因不同而各具風格:真誠關懷、尊重平等,抑或天生有趣,但總體都「真實而具體」。這是因反向轉換視角后,看到了更細致而真實的一面。
四、以退為進
對比以上的溝通手法,「以退為進」更靠近策略層的思考。典型的案例也都能提煉出一句印象鮮明的文案,而這正是核心大創意。
“哪有穿不壞的鞋,只有踢不爛的你”—創意將「踢不爛」從產品名,上升到代表著一類人群、一種精神。
內卷之下,踢不爛再次破防
“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一反「產品化」,農夫山泉用一句slogan,將自己精準定位在「天然飲用水」。
(圖片來源網絡)
“這是我們的問題”——借著某國際大牌抄襲馬面裙這一熱點,新漢服品牌十三余主動攬責,并在“如果它太隆重,不能搭配白襯衫” 等具體的假設中,明白傳遞出自身的價值點,完成品類占位。
十三余:這是我們的問題
“人們也曾覺得洗衣機不實用”——為給洗碗機正名,西門子通過用人們過去對洗衣機的態度,來類比今天洗碗機受到的「冷遇」。對比之下,效果立判;同時又不無反向內涵的意味。
西門子洗碗機廣告:人們也曾覺得洗衣機不實用
結語
「反向營銷」這個概念,總結下來不難理解,具體借鑒時卻頗多門道。
不是天生反骨的硬來,也并非在正確概念前加否定詞,它的有效在于沒有在正常邏輯、同類傳播上繼續“卷”,而是停下來思考,還真的發現到了不一樣的視角——正話反說、放棄營銷、轉換立場、以退為進等逆向操作,勝在一個「巧」字。
比如都在說好的耳機能給人帶來多么沉浸的聽覺體驗時,華為卻請了樸樹,合作了一支全程靜音的廣告——近2分鐘的片子,除了樸樹戴著華為產品享受音樂的畫面,和現場的白噪音外,沒有一句旁白或音樂。
此時無聲勝有聲。非常干凈的思路,回到產品本身,代言人的風格充分凸顯,創意原生感十足。
比較典型的還有鹵味覺醒,但卻是另一種溝通語氣——“竟然好吃的雞胸肉干”。抓住大眾的常規印象反著說,這種溝通,一來挑起了嘗新欲,二來也在消費者那里留下了個性而生動的形象。
有效的非常規創意,都有正向溝通的內核。「反」只是一種創意手法,聚焦的始終是品牌對人群要說的重點。 而我們可以做的除了「有」這種意識外,在生活中還要具體「養成」,把看人群的視角打開,試著挑戰既有印象,多一步反問;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去靈活地應用。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