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期的數英「項目精榜」,從過去一周我們收錄的所有項目中優選綜合表現突出的項目進行推薦,并邀請業內資深人士進行相應的專業點評,同時精選用戶評論,為你呈現一份“即食有料”的行業內參。
距離國慶長假還有4天,想要出去浪的心是不是早已按捺不住了?為了幫助大家轉移注意力,站好假期前最后一班崗,我們從過去兩周的數英項目庫中,精挑細選出了5個優秀的廣告案例,并附上多維度點評。一起看看這些創意十足的項目吧~
*排名不分先后,僅代表收錄發布時間順序
1、美團外賣:老師的那些花兒
品牌主:美團外賣
代理商:Cocreate 意合眾創 上海
推薦理由:
今年教師節,美團結合自身的鮮花配送業務,推出一支諧音梗不斷的創意短片,讓人不得不拍手叫好。它將老師的諄諄教導與鮮花配送業務的“花”巧妙結合,讓受眾跟著鏡頭回憶學生時代的同時,又從中感受到了一絲樂趣,就這樣用簡單寫實的片段輕而易舉帶動受眾情緒。同時每個片段的結尾處,都有點睛之筆。美團外賣貼心提醒,老師們的付出值得今天的一束花,一切又回歸到“鮮花外賣”這個業務點上,創意很是新穎,看完不免會心一笑。
精彩點評:
熊貓文案(公眾號ID:creatwriter):
“想送你兩朵花”。“哪兩朵?”“有錢花,隨便花” 。——還記得這個來自互聯網上古時代的老梗嗎?本質上,和美團這一波操作的內核是一致的。梗不新鮮,手法也不獨特,但是美團借勢教師節,居然把老梗玩出了新花樣,這就有點意思了。
那些年被扔過的粉筆、放學后被留過的堂…… 一幕幕被精準抓取的典型場景,成功勾起了我的回憶。尤其是經歷過社會的毒打后,我們開始懂了,當年的師長其實也需要被體諒、體會和體貼。這樣的情感共鳴,很自然地與鮮花配送業務形成了鏈接。
借助回憶殺的力量,將鮮花配送業務的benifet植入大眾心智,項目背后的操作思路可圈可點。略為遺憾的是,創意手法有利于視頻表達,但移植到平面上很吃虧。
昌西,文案:
在教師節和客戶業務之間找到機會點“花”是比較巧妙的。多個場景反復強調“花”這一概念,讓人有記憶點。美中不足的是,號召學生在教師節給老師送花的說服力并不太夠。場景是以老師的視角出現各種“花”,但action其實是學生買花送老師,中間有點割裂。短片雖然有趣,但并沒有足夠說服的理由讓人去行動。
2、谷歌Nest Cam:你不在家時,寵物都在做什么?
品牌主:Google 谷歌
代理商:Arts & Letters Creative Co.
推薦理由:
每天需要出門搬磚的我們,無法與萌寵們朝夕相伴,在家用攝像頭里查看它們的一舉一動,成了我們的日常。谷歌Nest Cam這次試圖用原始生圖影響,還原寵物日常萌態,搭配主人視角的腦洞配音,用科技“償還”我們和寵物之間的物理距離。
精彩點評:
Barbara,新消費,營銷人:
這是一組十分原生感的廣告,首先在內容呈現上,我相信只要是養寵物的人,都會看下去,因為這太符合我們在攝像頭里,看寵物們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小動作時的心理活動了:你這么無聊,但為什么這么可愛?你的想法我猜到了,你一定是在……
與受眾進行親密接觸這一點達到了。另外如很多人提到的,產品功能和品牌露出上,心力和力道不夠,也對,但也許是種選擇,以及我認為只要打動了用戶,用戶是有自我搜索的主觀能動性的吧。
蘇佬師,小馬宋,營銷策略師:
內容很有趣,第一次看到攝像頭視角下為動物配音的片子,還是很新穎。短片表達的內容很明確,通過對可愛寵物的配音演繹,吸引目標用戶興趣,進而引導購買。這種形式也很生動,后期持續運營,能帶來大量UGC。
唯一覺得有問題的地方是,產品展現的內容太少,比如拍攝功能、夜間模式、產品質量等。看完覺得寵物很有趣,忽略了對產品的關注。如果每條片子最后有一個產品亮點展示,那再好不過了。
劉星辰,主編@廣告界(公眾號ID:guanggaojie007):
讓人能一口氣看完的有趣廣告。內容形式巧妙新穎,在UGC的基礎上進行二創,以用戶去撬動用戶,真的更容易戳中用戶的“嗨點”,這種模式會是未來品牌廣告的重要方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系列廣告盡管能快速吸引用戶,但品牌關聯上略顯欠缺,極易陷入有觸達無感召的怪圈,在視頻內容中加入品牌與產品的獨特差異點會更好一些。
3、內卷之下,踢不爛再次破防
品牌主:Timberland
代理商:SG勝加
推薦理由:
繼Timberland 2.0版中,以鞋為主角,承載對“踢不爛”的詮釋:我走的時候叫Timberland ,回來的時候才叫踢不爛。此次依舊由勝加操刀的3.0版,似乎將這“未完成“的踢不爛的故事,更向前推進了一步:哪有穿不壞的鞋,只有踢不爛的你。看似矛盾,實則結合時代語境,依托產品本身,對品牌精神進行了升華,開拓廣告語言思維新樣式。
精彩點評:
Barbara,新消費,營銷人:
在消費時代,我們難免對“物”寄托超出使用價值的期待和情感——我們在消費物品,物品也在消費我們的精神。但只要平衡得當,我們可以來一場默契的雙贏。Timberland3.0版正是對這份默契進行了一次克制的助推:鞋是會穿爛的,你當然也知道。有一種衰敗或流逝,是一種時間下的必然,一種不可抗力,我們無需強求。重要的是,是否在鞋被踢爛之前,你已經練就了踢不爛的你?
在我看來,這是一支十分順勢,又不油膩的廣告。有些東西似乎在打通,期待更多此類廣告。
蘇佬師,小馬宋,營銷策略師:
兩條兩分多鐘的片子,看完意猶未盡。片中沒露出一張清晰人臉,沒出現一個完整的人,但觀眾都知道發生了什么。一雙踢不爛,走過草原,走過山川,走過都市,走過人海,展現的是產品的過硬品質,感受到的卻是這雙鞋承載的斑駁青春。
短片角度很獨特,卻又情理之中。沒有用說教、雞湯方式,告訴你人生該怎樣。只是說你經歷過什么、錯過了什么、放肆了什么、抓住了什么,我都知道,我懂你,我都陪著你。當你發現一雙大黃靴怎么都穿不爛時,突然就會明白,踢不爛的其實是自己。作為從業者,有時候我在想怎么把產品當道具,將用戶往品牌傳達的理念上引導。這條片子給了解答:何須引導,不如穿上它,一起去尋找,答案都在路上。
事與愿違,在所難免。穿上踢不爛,一起X翻世界。
劉星辰,主編@廣告界(公眾號ID:guanggaojie007):
這將又是一支創造經典的Timberland廣告!僅憑腳下的一雙鞋去推進情節,短片竟能在過去經典廣告的基礎上,通過「破而后立」讓產品屬性、品牌價值觀、用戶情感一氣呵成。
從一開始通過反向解構跳脫出過往“錨定”在產品認知上的“踢不爛”,到在“沒有穿不爛的鞋”的抑后,通過對當代年輕人生活的洞察一步步推升,最后到“只有踢不爛的你”的精神宣揚上。短短2分23秒,讓Timberland過去在產品、品牌角度的認知在分解、再造中,轉換成了用戶角度的情感新共識。
4、QQ音樂×騰訊99公益日:聽見“聽不見”的音樂
品牌主:QQ音樂
代理商:有氧 YOYA
推薦理由:
音樂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美好的存在。而對于聽障兒童而言,他們只能聽到低頻聲音,所以再美妙動人的音樂也只是刺激耳朵的噪音。為此QQ音樂聯合騰訊99公益日,為聽不見完整音樂的聽障兒童利用音頻技術精心制作了9首低頻歌曲,希望在實現孩子們“聽見”心愿的同時,也讓更多人關注到這些特殊人群。為了讓更多人感同身受,QQ音樂制作了一支H5,讓人們直觀感受去掉中高音頻的“黑暗”世界,同時引導他們動動手指點擊QQ音樂的按鈕,為小朋友們還原音樂的多彩,輸出低頻音樂。
精彩點評:
熊貓文案(公眾號ID:creatwriter):
當失聰的孩子們露出笑臉時,我淚目了。真正的好創意,一定具有社會意義。要么真真切切地去推動一些改變,讓世界更美好,要么推翻某些陳腐的綁架人性的價值觀。透過這個公益項目,我感受到了身為大眾傳播者時刻秉持的善意、使命和價值觀。由衷敬佩。respect!
昌西,文案:
有意義,很喜歡。用品牌的能力和創意的力量去為社會做些什么,一開始就是雙贏的結局。作為受眾,感動的點:一是讓大眾認識到了這一社會現狀;二是,看得出來孩子們獲得了新的快樂。希望這快樂能一直持續,類似公益能接力繼續。
5、“尋找 Vans 藝術家”,夏日記憶也能穿在腳上?
推薦理由:
面對多為95后的核心觀看用戶,如何在符合品牌調性的前提下融入B站青年文化?這次,凌室和 Vans 嘗試了些新玩意兒。用自由定制的創意串聯起汽水、西瓜等具體的夏日元素,凌室和 Vans讓一雙鞋不在只是一雙鞋,還是消費者的自我表達和夏日記憶,承載著對青年文化的洞察和推動。
精彩點評:
姚尚昆,企劃總監@某茶飲品牌:
我們從產品和傳播兩方面來看這個案例。
產品側,產品是傳播的基礎。vans似乎找到了一個差異化的路子,鞋服拼品牌拼設計拼材質,但是高度競爭之后,不同的初級差異化又成了另一種“相同”,消費者會疲。C2B定制看起來是一條很老但很酷的路子,前提是工藝得支持,如果定制出來的鞋子工藝很糙,那么就是一桿子買賣,沒有復購。
傳播側,媒體很契合調性很契合,都很好,B站和選的KOL也都契合“不一YOUNG”的主題,畢竟專業的人干的專業的事兒。所以這個項目關鍵點在于產品工藝能否支撐賣點。市場部辛辛苦苦宣傳了,各種KOL鋪了,第一波受眾也到了,得,那圖案跟貼紙似的一碰就掉或者虛成像素,那這事兒就沒戲。
3721,SAE@Isobar 安索帕上海:
汽水、西瓜等元素本身非常有夏日感,結合人來講述就賦予了賦予圖案、自由定制故事性和深刻的意義,讓內容更加豐滿生動。在形式上的處理我很喜歡,非常自然。新聞播報、 Vlog以及符合 B站生態的鬼畜等元素讓整體風格活潑又清新,符合品牌的目標受眾和夏日主題。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數英項目庫并積極評論,或許下一期精彩點評出現的就是你的名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