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5個好創意,「項目精榜」3月二期
每周一期的數英「項目精榜」,從過去一周我們收錄的所有項目中優選綜合表現突出的項目進行推薦,并邀請業內資深人士進行相應的專業點評,同時精選用戶評論,為你呈現一份“即食有料”的行業內參。
天氣漸暖,五個治愈感滿滿的創意攜春風而來。
韓國招聘網站拍出了東亞小孩在工位裝大人的一天;
苔花公約把電影《小小的我》的傳播做成了社會公益事件;
伊利舒化請來馬龍,一馬當先,馬到成功;
天貓超級品牌日邀請詹青云,祝福全體女性走花路;
香港安達人壽用寫滿遺愿的戶外廣告,探討死亡議題。
我們從過去一周的數英項目庫中,精挑細選出了5個優秀的廣告案例,并附上多維度點評。一起來看看吧!
*項目以數英收錄發布日期排序
1、韓國招聘網站廣告:裝大人工作的一天
品牌:jobkorea
推薦理由:
坐在工位昏昏欲睡,又是開始努力“裝大人”的一周。韓國招聘網站就洞察到了打工人這表面成熟、內心幼稚的一面。廣告將鏡頭對準那些已經長大,但仍不擅長角色扮演的“成年人”。轉而以孩子的視角,呈現每個人都會有的不太成熟的瞬間。
頗具童趣的演繹,讓人覺得工作中稍微犯點錯又有什么呢?溫柔的鼓勵和夸夸,也一定程度消解了打工人的焦慮,真“看完尸體暖暖的”。
精彩點評:
衣谷,內容編輯:
演我打工。很貼現在年輕人那種,“小小的老子做大大的工作”、“世界就是個草臺班子”的狀態。
還想說,韓國人是真的很懂怎么戳中某種東亞共通的社會情緒。我們就是集體心理年齡退化的一代。就這么永遠把自己當作孩子養,不按社會規定的時間“及時長大”,人生的容錯率也更大。
DO,文案:
視角選得很好,大人藏在心里的話,小朋友可以毫無顧忌講出來。整體片子也拍的很棒,節奏流暢、細節滿滿。K-pop的諧音梗,還有后面小孩一秒切換成大人的轉換手法,也是特別有記憶點。
而且很多招聘平臺的廣告,很容易說著說著就開始制造職場焦慮了,這個廣告就不會。包裹在童趣之下,整體的氛圍是暖暖的,治愈的。真的國內也請多一些這樣的廣告吧。
Lucy,品牌內容運營:
這是一條看了會淚目的片子,尤其是在當下環境。
個人認為,找到“大家都在努力裝大人”這個洞察不難,更難的是如此流暢完美的創意執行。小孩到大人的轉場設置得十分巧妙,既展現出上班族的成長變化,也表露出平臺的支持與關懷。
整體看下來,把它當成韓劇片段看也完全沒問題。里面有很多鏡頭和臺詞,讓很多人覺得“在演我”,這份功力藏于對日常生活的敏銳感受中。
2、電影《小小的我》整合傳播,推動殘疾人發展
品牌:電影《小小的我》
代理商:Shared Pulse 藍色共鳴
推薦理由:
當社會議題與藝術表達相遇,便迸發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小小的我》整合傳播中,項目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公益合作與學術研討,將電影議題延伸至社會行動,如聯合殘聯發起無障礙觀影、推動特殊群體就業倡導等,真正實現“藝術為生命賦能”的傳播價值。讓殘疾人的聲音從銀幕走向現實,讓“共生社會”的愿景照進日常。
精彩點評:
Rice,品牌經理:
《小小的我》的傳播策略堪稱“議題破圈”的典范。
項目以電影為支點,撬動公眾對殘疾人群體的深度共情:線上發起#看見小小的我#話題,邀請觀眾分享被忽視的“邊緣故事”;線下聯動公益機構打造無障礙觀影專場,甚至將劉春和的“苔花宣言”制成城市燈光秀,讓弱勢群體的心聲成為公共空間的視覺符號。更巧妙的是,形成了“觀影即公益”的閉環,將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深度綁定。
佐菲,品牌策劃: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每一朵“苔花”,都值得擁有綻放的權利。每個人無論多么渺小,都值得被看見、被尊重。
這個公益傳播做得很深,很落地,而且還發動了社會各界的力量,是學生時代夢想自己能做出的廣告了。聽說有一場還在電影院放置了體驗裝置,讓大家可以體驗“五慢癥”的日常,雖然沒有親身感受,但是覺得很用心,很有意義。
戈為,文案:
這個項目在公益領域的執行和影響力令人欽佩。
從電影《小小的我》的上映,到《苔花公約》的推出,再到一系列創意內容的發布,它不僅關注到了殘障人士的實際需求,還通過創新的傳播手段,將公益理念深入人心,吸引了各個社會角色的參與。從電影到公約,從公眾討論到實際行動,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溫暖和力量。文案內容深刻且富有感染力,成功地將殘障人士的故事和需求傳遞給了大眾,讓人們看到了他們與我們并無不同,只是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機會。
3、一張“馬龍出馬送舒化”地鐵廣告刷屏了
品牌:伊利
代理商:Ma’nifesto 上海
推薦理由:
“這是馬龍,這是馬龍出馬送舒化”。舒化奶攜手代言人馬龍推出的地鐵廣告,憑借一句抽象文案刷屏了。
抽象效果達成之余,品牌成功在地鐵場景抓住路人眼球,并真正引起全網擴散、熱議。而借冠軍背書,不走尋常路的代言人營銷,也讓“舒化一出馬,營養好吸收”的品牌心智,得到了一次有效的洗腦傳播。
精彩點評:
蠻有意思的。之前就在小紅書刷到過。可能創意上顯得過于直白了些,感覺就是沖著“我要搞抽象”來的,另外和品牌的結合也欠缺了點。但確實做到了話題度,不能否認有用的就是好創意。另外想起了,似乎奧運之后馬龍的代言就沒停過,品牌選擇用這種有點跳脫的方式去做代言人營銷,好像也讓自己在“馬龍代言”里,更突出了一些。
怎么這么多差評,我覺得不錯啊。現在做代言人營銷的這么多,很多除了粉絲還有幾個人在意。這年頭,廣告能被大家記住就很不錯了。加點抽象的手法,有娛樂效果,有話題度、討論度,品牌角色和代言人也結合的挺好的。
除了“馬龍出馬送舒化”這個,其他的看著也還行,記憶點可能差點,但也做到了視覺統一,帶入到現場看,能感覺到整個鐵通道都亮了。
Lucy,品牌內容運營:
這條廣告的爭議點大概在于它過于簡單了,顯得不夠“行活”。但個人覺得它的出彩恰恰因為它足夠簡單易懂。
眾所周知,中文即使打亂順序也不影響閱讀,當人在行走狀態下,無意間瞥見這則廣告,速讀之下其實能很快抓到產品利益點。尤其那張出圈海報,潦草略過時能看懂關鍵詞,仔細閱讀時,腦海里是有魔性聲音的,引發了趣味性。
這種做法很聰明,“讓靜態海報產生魔性環繞聲音”,中文的巧妙也在于此。
4、天貓超級品牌日:看這婦女的春天,遍地開著花
品牌:Tmall 天貓
代理商:Heaven&Hell
推薦理由:
今年3.8婦女節,天貓超級品牌日攜手詹青云拍攝一支視頻《遍地開著花》,通過鏡頭創意與文案表達,將所有為女性做過友好舉動的品牌串聯起來,由詹青云口述,致謝了我們身邊的女性主義,慶祝婦女的春天。
這些關于品牌的廣告、設計、事件,是一個個擲地有聲的宣言,也真的影響和推進了女性時代的發展。為此天貓想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給這些為女性議題、女性處境發力營銷的諸多品牌,大聲喝彩。遍地開著花的名字,也是意指它們是婦女春天的一朵朵花。這支視頻是感謝,也是激勵,女性的處境會越來越好,因為有無數人在努力。選擇詹青云作為講述者,親切貼合,在女性覺醒這個賽道,她始終通過輸出有力量的觀點,激勵著越來越多女性實現思想上的解放,品牌期待,像她這樣的花更多一點,共同創造一個更平等、更美好的春天。
精彩點評:
山山,品牌策劃:
不同于傳統節日營銷的贊美式抒情,這場傳播以「致謝」為情感支點。鏡頭中,詹青云以她特有的理性溫度,將七度空間打破衛生巾黑袋羞恥的線下藝術展、Babycare撕碎母親刻板印象的態度短片、ubras為乳腺自檢設計的粉色衣標等,編織成一部具象化的「當代女性主義進化史」。
當詹青云手持大人糖《普通·身體》刊物從書卷裝置中走出時,我們看見商業力量正在撬動更深層的觀念革命:那些曾被視作禁忌的月經、性教育、身體自主議題,經由品牌的產品改良與創意表達,已化作春風化雨的社會啟蒙。天貓以「策展人」姿態將這些散落的星光串聯,既是對先行者的致敬,更是向行業發出價值倡議——婦女節的真正意義不在于歌頌完美,而在于看見每寸進步。
May,文案:
最高明的商業創意,往往產生于品牌放下功利心、與社會議題真誠對話的時刻。天貓這次婦女節營銷沒有那種喊口號的假大空,而是像個細心拼圖的人,把七度空間撕掉衛生巾黑袋、Babycare打破媽媽標簽等牌善舉,用詹青云這條金線串成了閃閃發光的項鏈。
選擇詹青云非常對味,這個能把《第二性》講成段子的辯手,拿著大人糖的性教育書刊從裝置里走出來時,就像在說:女性主義不該鎖在書里,而該活在超市貨架。最妙的是,天貓自己退到了幕后,讓這些做出小創舉的品牌成為了主角,既讓消費者種草良心產品,又把婦女節營銷從年復一年的感動套路,變成了能撬動觀念的真實改變。
5、香港安達人壽超前廣告:和你當街聊聊遺愿
品牌:安達人壽
推薦理由:
死,不再是一個忌諱的話題。它和生一樣,坦坦蕩蕩。受幾千年來傳統文化的熏陶,國人對于死亡一事,心存敬畏,不會輕易提起這個話題。而糟糕的影響便是,大多事出突然,在離世之際,不能留下只言片語,對于自己或是親人來說,都是一種遺憾。
為此,借電影《破·地獄》掀起死亡討論的契機,香港安達人壽展開了主題為「事在人遺」的對話活動,邀請每一個人說出自己的遺愿,并將之展現于街頭。出乎意外,眾人的愿望中,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反倒顯得樸素、感人。品牌以這種特別又大膽的方式,巧妙地將世人眼中的負面話題,轉化為積極的生命規劃,鼓勵人們提前溝通和安排,進而降低了話題的沉重感,同時也傳遞品牌自身的專業和關懷。并成功觸動人們的情感,比如對家人的愛、對生命的思考,以建立品牌的情感連接。
精彩點評:
山山,品牌策劃:
好聰明的營銷活動。用粵語諧音梗"事在人遺",把身后事變成一場溫暖的為愛行動。不講大道理,而是讓市民分享遺愿,以一段段溫馨的語句,消解死亡話題帶來的沉重感。品牌把冷冰冰的人壽保險重新包裝成情感遺產,線上線下聯動做得巧妙,社區墻變身打卡點,網友故事匯成人生百態,既接地氣又容易引發共鳴。
更深層來看,這波營銷在悄悄改變社會觀念:通過提前規劃身后事,讓人更珍惜當下生活。就像電影里說的"未知死,焉知生",品牌用年輕人喜歡的輕松方式,既解決了老齡化社會的溝通難題,又讓保險公司的形象從賺錢機構變成了生命導師。這種既有商業頭腦又有社會情懷的廣告打法,確實給行業打了個樣。
May,文案:
品牌敏銳捕捉到電影《破·地獄》引發的死亡哲學討論,以粵語雙關「事在人遺」為支點,發起公共對話——邀請眾人寫下生命終章,最想鐫刻的語句。
這場社會實驗式的品牌活動,將避之不及的死亡議題,轉化為可觸摸的生命規劃指南;把商業機構的服務屬性,升華為一場人文關懷,在鋼筋森林里重構了現代人的情感。當保險單上的冰冷條款化作街頭巷尾的溫情告白,品牌的專業價值自然沉淀為可信賴的生命伙伴形象。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數英項目庫并積極評論,或許下一期精彩點評出現的就是你的名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