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我喜歡的小紅書紅薯工作室,即將謝幕
認識紅薯工作室,大概是在2年前,我還在做行業媒體的時候。
才了解這些我喜歡的案例都是出自他們。
比如,《小紅薯慢閃店》,《小紅書社區熟人節》,《小紅書露營說給想紅的人聽》,《小紅書春天聯歡晚會》等。
他們的工作室出處和他們出品的內容有同一個調性:不屬于品牌部也不屬于市場部,是小紅書內容部的創意工作室。
我個人的理解,他們做的東西,是圍繞小紅書社區,讓用戶愿意花時間停留的內容。
為什么叫【紅薯工作室】?
之前看他們寫的文章分享過,因為小紅書的社區用戶被稱為「小紅薯」,這片社區有個內部別稱叫「紅薯地」,而他們就是「薯農」,所以有了這個名字,以及做的內容。
為什么要寫一篇關于【紅薯工作室】的文章?
最直白的原因,這兩天得知一個消息,紅薯工作室即將迎來畢業,就此謝幕。并且我也從內部得到了證實。
意味著,這個團隊將不再探索關于“小紅書社區”的內容創意了。
最近,小紅書在畢業季發布的一條片子《生活大學2024開學演講》,就是他們工作室最后一個活兒。
小紅書畢業季《生活大學2024開學演講》
結合這個消息,我不禁意對這個片子產生一種過度解讀:片子的內容表達,看上去是在講述小紅書對畢業生們的祝福;會不會也是紅薯工作室在寫自己的畢業詞。
文案截取
我們真的畢業了嗎?
…
下一課生活會教給我們什么
是困惑 喜悅 破碎 篤定
還是其他的什么我不知道
我想沒人知道
…
我和你一樣
帶著一點好奇
膽怯和期待在新的生活里
做新生
很可惜,也很感慨。
最近我也在經歷生活這所大學“畢業”到“新生”的階段,本來打算發一篇小紅書筆記,后來想要不然直接寫一篇文章吧,投在數英,讓更多人看見。
講一講,做內容那么多年。
我為什么喜歡紅薯工作室做的東西,也順便梳理一下我對好內容的標準線。
我更希望有機會可以做出這樣的內容,不一定是廣告,但是能夠給世界和自己,留下一點東西。
所以這是一篇自來水文章,遵從了一個獨立媒體人,內容創作者,純粹粗暴地想寫點什么的內心選擇。
一、我為什么喜歡紅薯工作室做的內容?
以下附上不那么冠冕堂皇的4條理由
純粹是個人喜好
01 因為他們很溫暖啊
好內容,一定會有情感的流動
2022年1月【紅薯慢閃店】開張
最早知道紅薯工作室并且對他們產生好感,是因為冬天里的【紅薯慢閃店】。行業內的朋友大多都聽過,這個案例在當時,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一句話解釋他們做的這個案子,“在冬天給大家送上熱氣騰騰的烤紅薯?!?/p>
看似簡單輕柔,背后有著一套完整的品牌敘事,以冬天小火慢烤的紅薯,傳遞小紅書從【種草平臺】轉型【生活社區】的品牌成長與社區生活態度。就像他們在周邊手寫信里表達的,“慢是慢了點,但熱乎的很。”
這個案例讓我更直觀地感受到了小紅書的與眾不同:是逐漸褪去映像里華麗的濾鏡,把街頭真實的煙火氣, “生活感” 直楞地帶到大眾的面前。
這也不是他們第一次這么做。
2021年7月【小紅書社區熟人節】就把線上社區搬進了防空洞
說白了就是小紅書沉浸式線下社區體驗。
他們把社區這個概念,扎扎實實地落地了,找到了一家真實的上海居民社區的地下防空洞。把小紅書很多的內容作者,生態內容,還有逛社區的小紅薯們都搬了進來。其實創意想法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去做現場,讓這場活動不尷尬。從結果來看,效果是好的。
【小紅書社區熟人節】像是打開了一個面對面接觸空間的開關,讓更多人愿意去擁抱真實,體驗更鮮活的互動。后來,這兩個案子又延續做了第二屆,也有了像熟人生日會,從大學生到大學熟,以及更多小紅書線下特色活動的延展。
這說明,這些內容創意有了用戶的回應,情感開始在這個社區流動。小紅書與社區用戶之間,通過這些案子,達到了【互相取暖】的效果。
我也做過線下活動,情感的流動性,在我看來,就是好內容的標準之一,一定不是單向的告知,而是雙向的溝通交流。
02 因為他們會告訴我,大家在跟什么風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走路帶風
好內容,需要有一點引領性
2021年11月,紅薯工作室策劃了第一個案子——
小紅書露營×張震岳《說給想紅的人聽》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疫情后,附近的露營開始火了起來,很多人會在小紅書分享精致的露營擺拍。
這個時候,小紅書出來說,“自然一點去露營”。然后又補充道,“自然一點,再自然一點,就自然會紅”。講的好像又不是露營,而是對想在小紅書這個社區快速拿到結果,快速增粉的用戶說,“慢慢來”。
而代表小紅書發聲的人,恰恰是一個非頂流的紅過的,又喜歡露營的,張震岳。
《說給想紅的人聽》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2024說唱夢工廠,OG歐陽靖的一首歌,“其實做rapper就像做廚師,你做的菜可以快但記得要好吃……為什么你要rap的那么快,說實話一點都不自在,慢慢來慢慢來。”
和這個案子的表達,有異曲同工之處。
回過頭來看,這樣的表達,很符合紅薯工作室一貫的做派,大家在跟什么風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走路帶風。
比如小紅書的春晚應該是什么樣子?
大概猜不到,竟然不是春節聯歡晚會的樣子,而是春天某個晚上一起聯歡會的樣子。
2022年4月23日,小紅書舉辦了自己的春晚
作為社區用戶,還可以選送節目,出謀劃策,并獲得官方的【流量支持】。
不跟風的案例還有,
2022年10月發起的#公園浪費時間指北#
看太多的攻略指南,不如去公園浪費時間指北。
在這里,好內容的標準,大概是可以具備一些引領性。真正的big idea,一定是緊貼時代步伐的,同時又比大多數人更先鋒一點點。
露營這個案子,讓小紅書穩穩站住了露營的心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分享戶外露營生活。
更神奇的是,人類需要公園這件事,依然在小紅書很火。
如何做到引領性,那就是找出已有的現象苗頭,找準已經存在的洞察,再表達出來。比如:濃人與淡人,脆皮等等,就很容易與大家產生共鳴。
03 因為他們做的小玩意太可愛了吧
好內容,可以是想拍照發朋友圈的沖動
除了大的營銷案子,紅薯工作室做的一些小周邊和小內容一樣招人喜歡。
比如在【紅薯慢閃店】,他們除了送烤紅薯,還會送你一把小勺子。因為有些城市,會叫紅薯叫紅苕(同勺shao發音)。
比如他們會把活動邀請函制作成一個小蒸屜,放上生紅薯,告訴你來小紅書社區熟人節,一來二去就熟了。(紅薯屬實是被他們玩明白了)
比如他們會在突然就熱了的夏天,開一家【小紅薯快閃店】,送你“特別迷你”的冰淇淋。
但是不能吃?。êΓ┪抑斑€發過一條朋友圈。
在其他品牌,你很難找到這樣獨特的內容標簽。
這是獨屬于小紅書的奇怪與可愛,是可以讓人產生拍照發朋友圈沖動的可愛。
再分享一個去年底,我特別喜歡的小案子。
2023年12月,#薯隊長時裝小秀#
薯隊長是小紅書社區官方賬號之一,也是小紅書最頂流的存在,他的粉絲接近700萬。但是里面的內容,卻一點也不官方也不無聊,除了常年只穿一件同款紅色T恤。于是一個#薯隊長時裝小秀#的官方整活創意來了。
就像在充斥快閃店的營銷世界里,突然有了一家慢閃店一樣。在各種時裝大秀的場域里,他們又反著做,用時裝小秀,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重點這并不是一場鬧著玩的小秀,而是一場玩著玩著就把貨賣了的直播,40多套服裝全部來自于小紅書上商家的真實設計,是可以買到真人同款的。每套服裝,還有特別的名字:“別叫我薯太,你媽覺得你冷,比肘子還香的小香風等等”。
又是一次具有小紅書屬性的營銷動作。
或許下一次,小紅書還可以做#薯隊長底褲時裝小秀#,畢竟這孩子常年不穿褲子。
最近會有很多唱衰小紅書商業化的聲音。在我看來,小紅書的確可以多嘗試類似四兩撥千斤的案例,發揮自有官方賬號,生活社區,平臺氛圍的特色,讓商業化自然地走進用戶心里。
可愛的薯薯,是沒有人會拒絕的!
04 因為他們讓我感受到有意思比有意義本身更有意義
好內容,是沒有爹味的
如果再給我心中的好內容加一條標準線,我希望是去掉爹味。
只不過這很難,作為一個有人性的人類,太容易好為人師??墒牵t薯工作室做的內容,就沒那么爹,雖然它試圖給你“上課”。
2023年9月 小紅書開了【早上好早八課】
這是我偶然間刷小紅書的時候,看到的一個案例。沒想到了解下來,又是出自紅薯工作室。
他們選擇了打工人最痛的【早八】時刻,去分享【早八】也可以很快樂。并且包裝了一系列的早八課程(其實就是和紅薯用戶拍攝的短片):遛狗哲學課、菜場治愈課、通勤旅行課等等。
對打工人來說,原來早八和上課,也能變成一種情緒的補充與慰藉。
說了那么多,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角度,總是紅薯工作做內容的基準。
回到開篇說的畢業季,所有人都在追憶青春,好好告別,他們偏偏做了一場開學典禮。
2024年7月畢業季,小紅書在生活大學辦開學典禮
和早八課有類似的創意思路。畢業季,小紅書的身份變成了一所【生活大學】,去迎接剛剛畢業的【新生】。而所有在這里記錄生活的小紅薯都是這所大學的【在讀生】。
“大家不斷在生活里畢業,又不斷新生。”
“小紅書也歡迎更多人加入小紅書這所生活大學,在里面生長蛻變”
這就是小紅書對生活最真實的洞察,也是將內容與品牌有效結合的最佳體現。
很喜歡代表小紅書表達這條片子內容的代言人,恩利。他是一個符合剛畢業身份的人,也是很有小紅書感覺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上具備一些先鋒屬性。這些東西加起來,你不會感覺到爹味。你甚至覺得小紅書是大膽的,勇敢的,更懂你的。就像文案里說的:生活不會有答案,答案都在生活里。
怎么才能去掉爹味,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大概得出一個答案是:去掉意義。
因為有意思比有意義本身更有意義。
二、想要品牌的內容長出不同,
從來都是一件長期的事
以上是我挑出來的幾個,紅薯工作室策劃的,我比較喜歡且有表達欲的案例。還有一些,像《馬路生活節》、我在人間當Bot、送你一句新年煙花等等,大家沒看過的話,也可以小紅書搜來看看。
我覺得對我做內容,或者是搭建一個品牌的內容體系,都非常有幫助。
在搜尋案例的過程中,我其實也在觀察21年以前,小紅書的品牌內容。
就像前面我說過的一樣,有些內容用在其它品牌上好像也行。它并沒有形成一種就是它的感覺。或許,那個時候的小紅書也在找尋自己到底是誰的路上。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
在今天,想要做自己,做品牌,或者做成體系化的內容,其實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因為時代會變,品牌會變,代理商會變,用戶的喜好也會變。好在好的內容不會變,一些標準可以保留下來。
紅薯工作室,官方的名字是小紅書內容部傳播組。在3年前小紅書品牌轉型期誕生,回過頭來看,他們的使命好像就是去探索一條小紅書品牌內容與眾不同的路。事實證明,小紅書的內容已經是這個時代,區別于其它大廠獨一無二的存在了。
很難具體用某個詞形容,它并不像宇宙星空那樣波瀾壯闊,也不全是落到泥土里的煙火氣,它仿若取了一個中間值,讓它很【小紅書】。
沒錯,小紅書在我這里,變成了一個內容的形容詞。
這真是做品牌的路上,一件了不起的小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