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年?不是消費文化勾畫出的各種標簽下的「年輕人」形象,而是現實中一個個活生生、各面相、更多形象層次的個體。
什么是五四精神?1919年5月,一群中國熱血青年,作為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站上歷史舞臺,掀起了一場救亡覺醒運動。而五四精神作為熱血青年們自發凝結成的一股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精神力量,不斷激勵著青年們在此后的不同時期里,發光發熱、尋求真理、關切家國命運。
然而在如今這么一個和平年代,以及這么一個似乎是「喪文化」盛行的時代,因各種這樣那樣的困惑,我們發出「這一代年輕人,還有不計生死的血性嗎?」這樣的疑問,以及更多類似質問。
發問這一動作,除了答疑解惑,滿足好奇心,越來越承載著諸如「批判」、「挑釁」、「尋求交代」、「期待」等情緒或情感訴求。
作為青年,我們應該理智看待,更多地去思考該如何將這舊世紀的精神遺產帶入新世紀;而作為過來人,我們應該更建設性地發表觀點,做有效指引和幫助。
很多人說,這是個不鼓勵人的時代,傳統迷失,美德出走,舊地圖似乎到不了新大陸——于是宏大敘事被消解其意義,我們被質疑出離了「熱血」,被指控是「躺平」的一代。
關于所謂「血性」,當代青年到底是沒有,還是我們沒有用心去看,以及對很多進步及傳承采取了熟視無睹和理所當然的態度?
在建黨百年暨五四青年節之際,由共青團中央與知乎聯合出品,中國商務廣告協會、中國4A策劃,特別獻映微電影《重逢》,將對青年的觀察以及對五四精神的思考融入這15分鐘的影片中。
《重逢》海報
改編自真實事件
和平時代的犧牲不該被忽略
2020年6月15日,當你我沐浴在陽光下,呼吸著不值一提的空氣,時不時也抱怨口罩的不便時,有一批年輕的戰士,犧牲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所發生的一起邊境沖突中。
邊疆保衛行動犧牲的4個年輕人,年齡最大的陳紅軍,33歲,還有4個多月就要當爸爸了;年齡最小的陳祥榕,生于2001年,還是父母眼里的寶貝;而肖思遠與王焯冉是同鄉,更是同年,都是24歲的青春少年。——共青團中央
而影片中小遠的原型,就是肖思遠,1996年的他,犧牲前一直夢想著退役后和心愛的女孩結婚。
面對小遠犧牲的事實,家人怕老人家承受不住,一直隱瞞著。然而奶奶早就知道了,她壓抑著情感,陪著家人演戲,一直到完成安撫孫子未婚妻的夙愿后,才選擇哭泣。
整支視頻長達15分鐘,但方青卓生動有層次的演技、大家庭情境的設定、情節釋出克制有懸念、風格輕喜又不乏內涵,時刻牽引大家持續觀看下去。
老太太面對悲劇時的反應,以及隱忍的情感,是中國傳統老一輩人的生動畫像——無論是對家人的裝傻,還是代孫子送念想給小楠最后又收回,都體現了中華傳統家庭倫理層面的,人與人之間的情義。而在回憶里,最后和孫子的電話對話中,老太太強裝鎮定讓他不要退縮,不要給她丟臉——對于這個橋段,我個人認為,沒必要用科學視角去探究虛實,它其實是一種非常真實的,親人之間在生死關頭,冥冥之中的心靈感應,也體現了在中國這么一個國度里,有史以來的從個人到家國責任、奉獻的一種群體性的認知默契。
就像電視劇《覺醒年代》里辜鴻銘說的那樣:
中國人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生活在一種心靈的生活里的民族。
這是一種來自人性深處的情感,是心靈的激情,是人類之愛的情感,也是人類智慧的力量。
新舊的跨時空重逢、互惠、交融
本來要去紅橋的老太太,陰差陽錯來到了上海虹橋。一路上什么都沒帶,除了一包30塊錢買的點心。然而你說是運氣也好,或是遇到好人也罷,一路暢通非囧途,獲得了各行業各種人,以及各種基礎設施、制度的幫助。
整段繞錯路,又回到目的地的經歷,呈現了一種“新舊相融”的全新風貌,且它們互相保持其主體性,沒有打擾或試圖改造。最后,老太太在各種人有意無意的護送下,到了紅橋,帶著對烈士孫兒的思念及信念,完成了夙愿。
各個年輕的新生代城市工作者、生活者用實際行動和日常,回答著很多對他們的發問。
普通城市工作者、生活者之間的專業和日常互惠,是一種社會集體進步下,群體構建的平凡又不凡的奉獻和成全。城市基礎建設越發完善,這一代年輕人普遍平均素質也更高,是新時代下,一個個「主體更高度自覺」的先進國人群像。
無論是邊防戰士的保家衛國,還是城市建設者的日常奉獻,或是各圈層各年齡段的生活者,都用實際行動訴說著:「這代人的問題,會找到這代人的答案」。
就像影片主題曲唱的那樣:
每縷?都是你的親吻,每條路上都和你重逢。你的遠方是我的序章,請相信我會繼續奔跑;每陣雨都是你的?春,每條路上都和你重逢,你的夢想握在我手掌,請相信我會做得更好。
擴大廣告虛實邊界
嚴肅題材搭載流行文化視角及邏輯
不得不說, 《重逢》是一支集故事性、歷史性、現代性于一體的品牌大片。它具有鼓勵意義,客觀呈現了歷史代際融匯圖景;它具有探索精神,為廣告傳播語言的創新提供參考。同時,結合品牌特性及產品優勢,以將國家重大議題流行文化化的講述方式,參與和組織當代時代議題的探討,為答案的探尋提供有效的參考。
微博話題閱讀量 1.5 億,討論量 1.6 萬:
《重逢》在知乎平臺累計曝光達 2 億,知乎評分高達 8.4,遠高于同類型微電影。并在知乎用戶中收獲極好口碑和大量正向討論:
當今時代背景下,大范圍的品牌傳播需要結合時代議題文本,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及溝通角度,以洞察做錨,以創意做橋梁,疏通各圈層理解管道,激發表達及討論,從這些討論和表達中摸索肌理,將問題一層層地展開、對照、聯系、解決。
營銷、廣告不再僅僅只是單純的商業行為,在互聯網時代,當一些品牌及產品如此深入地浸入大眾生活時,確實應該思考,在提供便利的同時,是否應該承擔起,在所處品牌角色下,能起到的傳播及正向引導作用的社會責任。而在這種需求下,廣告作為品牌最直接及廣泛的文化傳播手段,需要膽大心細地進行內容邊界探索及表達創新突破。這支《重逢》,將對時代議題進行的歷史維度的思考,對輿論語境進行的實時跟進的洞察,對劇本創作語言與藝術表達語言的專業把握,融入這15分鐘的故事中,以可供回味的品質,及喜聞樂見的方式,進入當代流行文化的傳播及創造。
最后
從「這一代年輕人,還有不計生死的血性嗎?」、「在和平年代下,當代年輕人還需要英雄主義情懷嗎?」......
到「哪一刻你發現,這屆年輕人比你想象中的更勇敢?」、「哪一刻你發現,年輕人正在悄悄改變社會?」、「哪些事情讓你覺得,這屆90后成長起來了?」、「你身邊有哪些平凡的年輕人做著偉大的事情?」、「生活中哪些問題可能隨著這屆年輕人的成長而得到改善?」......
我們發現,果然,有問題,就會有答案,有時甚至是問題本身的變化和發展,就彰顯了答案。
知乎十周年品牌片《有問題,就會有答案》
世界上每一個問題,終究都會找到它的答案。因為答案并不在未知的未來,它藏在每一個人的大腦里、每一個人的生活里、每一個人走過的腳印里,只要舉起手來,向著無數人,分享我們的知識、經驗和見解,曾經一個人走過的路,就變成了無數人的路。
五四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應該體現出理性的思維、開放的心態和發展的眼光。我們往回望,從未忘史,我們環顧四周,也不敢妄自菲薄。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
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參與者,魯迅的這段話放到現在,仍具有強大的鼓舞作用。但在新時代下,這“冷氣”難免會被誤讀,我們不該把冷氣理解為質疑,也不該把向上走理解為世俗的成功。冷氣很多也來自我們自身的消沉,以及所謂“過來人”的標簽化、片面化誤讀。
是的,打工人、社畜、996、系統、985廢物、小鎮做題家......這些表述充斥我們的社交語境,進步敘事被我們自己瓦解,宏大命題讓位于買房、買車、百萬年薪......無論這些主流表述是出于“他暴者流”觀點表達的便利,還是“自棄者流”的自嘲或借口,我們是否應該再多思考一步:我們是否忽視了個體的能動性,我們是否自縛住了自己的想象力?
以及,在看似主流的表述之外,有多少個沉默者在用行動在撕破一個個突破口,在打破一個個定義?影片中一個個平凡也自信的大家眼里的普通人,不正是在「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嗎?他們做著自己喜歡的事,相信的事,也必定會影響身邊一個個的他者。這一個個沉默者,沒有在沉默中爆發,也沒有在沉默中滅亡,他們在沉默中促成著改變,進行著傳承。
我們有必要選擇相信,五四精神在百年之間的青年手中,還將薪火相傳。一個肖思遠背后,必定潛伏著千千萬萬個肖思遠;一個個沉默的行動敘事者背后,必定在影響和孕育著一群群「擺脫冷氣,向上一步」的青年。
數英獎案例展示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SG勝加,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由共青團中央與知乎聯合出品,中國商務廣告協會 中國4A策劃的《重逢》向所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致敬獻禮。
1.在受眾年輕化、傳播平臺多元化、網絡群體“圈子”化的背景中,創新主流價值觀傳播方式,提升主流價值觀的傳播效果,提升青年人對主流價值觀的關注度和認可度,與青年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和情感互動,在當今時代意義下,大膽探索,擴大廣告的虛實邊界,以及將國家重大題材,流行文化化。
2.《重逢》作為知乎「吾輩問答」中““這一代年輕人,還有不計生死的血性嗎?”這一問題的“答案”之一,旨在為知乎的品牌升級搭建新的品牌資產形象,豐富品牌價值。
【洞察與策略】
本視頻結合了社會時事,恰逢建黨百年的五四青年節,通力合作之下,從年輕人關注的點切入,以長視頻的形式來闡述故事;并突破以往主旋律視頻在觀眾心里的刻板印象,將幽默、催淚等元素融合在視頻中,以觸動觀眾的神經,讓觀眾能真正愿意投入到視頻中。
【創意闡述】
建黨百年的五四青年節,如何讓知乎品牌攜手共青團中央一起向年輕人發聲,如何用講故事的手法吸引年輕人,打造爆款視頻,這是一開始就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恰好知乎有“吾輩問答”系列的campaign,當下很多年輕人都在關注“躺平”,“996”等社會議題;有人會定義現在的年輕人不思進取。所以我們結合了這些內容,結合去年邊境沖突的事件,改編了《重逢》微電影視頻,并提出“這一代的年輕人,還有不計生死的血性嗎?”的提問。
最終,該視頻成功在全網刷屏,并榮登學習強國app,各地團省委矩陣轉發以及組織觀看。
【結果與影響】
截至 5 月 18 日晚,《重逢》全網曝光 7.12 億,播放量破 2 億。
在微信視頻號生態下,上線三天播放量即突破 2000 萬 大關,目前播放量高達 3823.8 萬,位列五一長假期間所有內容 Top 1。
在知乎站內,《重逢》獲得 84% 的推薦度,遠高于同類型微電影,相關問題瀏覽量超 400 萬,回答數近 900 ,超過歷史優質水平。同時,本片最高登上 B 站全站熱門榜第二的位置。
微博話題閱讀量 1.5 億,討論量 1.7 萬。并獲得眾多黨政機關、媒體、高校官微主動推薦。
團中央側宣發:微博270萬,頭條270萬,知乎2351萬,快手23萬,抖音2282萬,b站67.5萬。學習強國端口傳播量超27萬。東部戰區、解放軍報等部隊方面關注。香港大公文匯境外轉發。中宣部、最高檢、中聯辦等部委反饋較好。各地團省委矩陣轉發。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