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聯名又火了,那些賣力年輕化的老字號還好嗎?
茅臺聯名的速度,快到飛起。
醬香拿鐵的熱度還沒下,這邊醬香巧克力又要來了。
上一波,“年輕人手中的第一杯茅臺”,讓茅臺在年輕人的社交圈狠刷了把存在感;這一次,醬香拿鐵面市半個月后,茅臺巧克力又有刷屏之勢。
對于似要將“醬香聯名”常規化的茅臺,這陣子大家已經翻來覆去,正著反著談論了一遍。
今天想從茅臺的另一個身份說起,聊聊另一個老生常談的議題——
老字號年輕化。
一、國潮這些年,老字號們如何讓自己更年輕?
據品牌中國《長三角老字號品牌活力指數(2019)》,在國家掛牌認證的1600家老字號里,有一定經營規模、效益好的僅占10%。
雖有新品牌們難以匹敵的國民度,家底深厚的老字號們也不得不承認,對品牌有年代情懷的那一代消費者已經老去,新一代又對老字號的消費傾向不足。
可喜的是,這些年勢頭正勁的國潮,也給予了每個老字號破除品牌老化、再年輕一把的時代契機。
努力更新的老字號們,沒錢的,包裝更新、門店煥新,都是新;
全新升級的稻香村零號店
有錢的,簽約新一代流量明星做代言(如百雀羚×王一博、六神×肖戰等),也是直接高效接觸年輕人的方式。
更“高階”的玩法,有三種:
方法一:聯名搞爆款
無聯名不營銷的時代,最近頻繁搞動作的茅臺,也只算是老字號聯名大軍里的后來者。
往早了說,同樣搞風味魔法的六神,是其中的“優異”選手。
從2018年與RIO聯名,推出秒速搶空甚至賣出翻倍高價的“六神花露水風味雞尾酒”開始,事件化的聯名策略,被六神越玩越花。
2020年與肯德基聯名“六神咖啡香型花露水”、2021年與樂樂茶推出花露水奶茶,今年又攜手醉鵝娘上新清爽莫吉托……在奶茶、咖啡、雞尾酒旋了一圈,六神的清爽氣息,從童年記憶里提煉出來。
六神×樂樂茶
六神×醉鵝娘
雖然事件熱度肉眼可見地式微,但能入口的奇幻國潮味,也成了六神這幾年頗具記憶點的標簽。
類似聯名混搭出來的花里胡哨的味道,我們這些年可見太多了:
有“新老聯動”如瀘州老窖×鐘薛高的斷片雪糕、大白兔×氣味圖書館的氣味創新、霸王×RIO的“禿”然上市;有“復古CP”如片仔癀×加多寶打造“清火CP”、大白兔×光明推出大白兔牛奶;也有“中西結合”如知味觀×肯德基的定勝糕……
瀘州老窖×鐘薛高 斷片雪糕
知味觀×肯德基 定勝糕
無論是老帶新,還是復古國潮的double kill,憑借老字號品牌符號識別上的優勢,一番獵奇之心挑逗過后,這些聯名大都能收獲可觀熱度。
● 方法二、創新內容做溝通
品牌做聯名,首要目的,是與小伙伴們攜起手來,給自己的老牌子刷刷新。
能達成這一點的,除了聯名,內容創新、敘事升級,或靠清奇畫風吸睛,或靠懷舊故事走心,也是一條有效途徑。
走互聯網思維、輕量化溝通的五芳齋,曾經做的很好。
2018年,一支《白白胖胖才有明天》,用鬼畜的“人性化”手法,讓五芳齋在端午佳節,另類回歸大眾視野。
五芳齋 《白白胖胖才有明天》
在那之后,五芳影業佳“片”頻出:繼續鬼畜的《朋友們站起來》;軟軟糯糯還有點走心的治愈系動畫小片《一個青團的生活準則》、《小綠片兒》、《小福氣》、《和你一起去月亮》;不走尋常路的懷舊片《相約89》、《尋找李小芳》……
五芳齋 《小綠片兒》
五芳齋 《相約89》
融入年輕人的語境,五芳影業在內容創新上表現出的旺盛創造力,既保留了這個百年老字號的人文底蘊,也為品牌添了幾分可愛氣息。
類似的嘗試,在百雀羚,是一支歷經百年的民國畫卷《1931》,掀起的懷舊熱潮;而于椰樹則是從女色擦邊,但販賣男色,對短視頻直播平臺觀眾喜好的全方位照顧。
● 方法三、跨界新生意
聯名,還只是品牌符號上的交互。進入新賽道,做生意層面的業態多元化創新,老字號也在嘗試著更深度的產業跨界。
這里還是說回茅臺。醬香拿鐵之前,年輕人已經從冰淇淋里嘗到了“人生的第一口茅臺”。
雖然去年夏天茅臺和蒙牛宣布合作推出茅臺冰淇淋之際,很多人都以為這又是一次搞噱頭的聯名事件。但現在回頭看,冰淇淋現在已經是茅臺線上線下都在重點布局的產品線。
“茅臺+”的年輕化戰略之下,咖啡或冰淇淋,都是茅臺意圖以一種更低價、更低度的方式,讓醬香型白酒進入到年輕一代日常消費場景中的嘗試。
無獨有偶,賣咖啡的喬家柵、賣奶茶的大白兔、賣冰淇淋的吳裕泰、賣眼霜、口紅的馬應龍,從食品到飲品、從醫藥到日化,很多老字號都在做著同樣的事:基于品牌現有的產品線,切入到離自己較近、且入行門檻不算太高的年輕化賽道,以期借此擴展品牌人群。
圖源:小紅書@PAN大大大
不僅有“產品+”的跨界,中國郵政還示范了一種“場景+”的策略。從前兩年跨界賣郵局咖啡,到最近與蜜雪冰城聯名開起主題店,以以郵政文化為底色,在郵局聚人場景的優勢之下,跨界賣咖啡、奶茶的“副業”探索,也讓郵政掀起了一段“出圈”效應。
其實,無論是產品也好、場景也好,品牌這么做,都是都是為了擠進年輕人的生活圈。而類似的跨界,如果再進一些,就表現為一種舊的產業模式與新的生活方式的深度結合。
在這方面,同仁堂的解法,是推出了一個新零售業態品牌——知嘛健康。草本奶茶、中藥咖啡、“熬夜水”、“凍齡膏”……在知嘛健康零號店,同仁堂將傳統草本,以一種快消品的方式售賣,也借此走近年輕一代“朋克養生”的新生活方式。
二、老字號都在搞年輕化,但真正成功的沒幾個
僅從品牌動作上看,似乎各家老字號在年輕化這事上,各有所長、各有所獲。
但實際上,近五年,這波跟隨國潮而起,吃到了國潮紅利,也曾催促著國潮向前的老字號們,到今天整體是喜的少,憂的多。
以五芳齋為例,這兩年五芳影業出片速度慢了、熱度小了,內容路數也越來越迷:去年端午的《元宇宙的下一站呢》、今年端午的《重返人類黃金時代》,想要“一統錐宇宙”的五芳齋,卻再難靠這些略顯冗長、混亂的品牌表達,挑起年輕人的興趣來。
五芳齋 《元宇宙的下一站呢》
不只是五芳齋,邊際遞減效應下,六神今年與醉鵝娘的聯名,也沒有了曾經的熱度;中國郵政的咖啡店、奶茶店,早不見初開業的人潮……
營銷表現乏力,品牌增長也顯現出后勁不足。今年一季度五芳齋營收同比下滑28.74%,這已是其業績連續下滑的第四個季度;六神營收雖仍有增長,背后卻是一瓶花露水幾年間近數倍的漲幅。
歸根結底,許多老字號的年輕化,還是沒能觸及其品牌老化的癥結。
● 回頭看,老字號品牌老化的癥結何在?
每個老字號,品牌老化的原因各不相同。整體來看,
一種,是品牌經營模式的落后。像那些一直長在景區里的老字號,大都有這樣的問題。
一種,是因為品牌品類單一。比如,提到花露水大家就會想到六神、提到痔瘡膏就是馬應龍,但也正因為此,局限于狹窄類目里,品牌使用場景的局限就限制了品牌拓展新增量的可能。
還有一種,是品牌所處的賽道,難以適配當前或未來的消費需求。比如大白兔,口味純正的奶糖曾是其優勢,但現在,“甜”成了健康大忌,人們不愛吃糖了,對于品牌的需求就漸少了。
值得肯定的是,不想啃老本的老字號們,對于品牌發展的這一癥結大都比較明確。
所以你會看到,百雀羚12年起就開始往“草本護膚”的方向轉型;五芳齋早在18年就提出“糯+”的戰略升級。
那為何今天去看,大家年輕化成績各不相同呢?
● 從問題出發,老字號年輕化的不足是多維度的
首先,營銷出圈容易,但人群出圈很難。
于五芳齋,內容雖出圈,卻未真正將品牌多元化的認知導入用戶心智;于六神,“老帶新”的聯名看似成功,卻更多地是老字號的知名度利好了他人;大白兔同樣如此,且因為聯名過于頻繁,IP影響力是打出去了,品牌識別卻降低了。
其次,品牌跨界容易,但做成生意不易。
有的是跨的太過:像馬應龍,品牌與“痔瘡膏”強綁定了幾十年,跨界做眼霜這件事,雖有技術依據,實則很難做到品牌認知的偏移。
有的是跨的不深:只能吸引人們一次打卡的中藥咖啡、被吐槽量少的吳裕泰冰淇淋、無法吸引回頭客的郵局咖啡,新茶飲看似門檻低,但不精心去做,也難長久。
截圖自小紅書
最后,但最本質的不足,是沒有能留住用戶的產品力。
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永遠在產品。而很多老字號產品的內力顯然還不夠。
有些老字號延伸的產品線上,尚且沒有拿得出手的新品:六神的新香型,聞著一般,價格倒挺貴;五芳齋除了粽子,至今沒有拿捏住年輕人口味的“糯嘰嘰”;更有甚者,張小泉一把拍不了蒜的菜刀,創新還沒成,反而掉了幾十年的好口碑……
沒有真正對齊當下的消費需求的新品,何談品牌年輕化。
三、老字號年輕化,比刷新認知更重要的是更新產品
眾所周知,消費者一向是極少愿意花時間了解那些自認為已經非常熟悉的品牌。
所以,面向下一代消費者,用吸睛的內容、聯名,持續性強化其認知,向人們強調,茅臺還是那個國酒茅臺,六神依舊是夏天驅蚊必備,是老字號需要一直去做的課題。
但與此同時,品牌更需要做的,是讓人們知道“茅臺不只是茅臺”。做到這點,就要靠味道、靠體驗,看品牌能否一直有拿得出手的產品力。因為只有在一個品牌能夠讓人們的需求持續被滿足,它才能真正在大眾認知里持續流轉的。
這是老字號之所以能夠成為老字號的原因,也是老字號招牌繼續硬下去的主線。將視線拉長向前看,很多早早在年輕化上取得成績的老字號,本質打的也就是產品。
有的老字號靠融匯傳統的產品創新,實現了品牌自救。
如百雀羚,在品牌經典護膚脂基礎上進行成分創新,為其在初老護膚方面收獲市場份額,助力品牌成為美妝領域新國貨的代表。
又如稻香村,復活“細八件”等傳統名吃;推出“立春咬春卷”“立夏陳皮餅”“立秋肘子”“大寒消寒糕”等“二十四節氣限定美食”——讓中式糕點更有想象力。
更早的,有的老字號通過產品線的整合與另辟,獲得了長足的增長。
在擴充產品鏈方面,青島啤酒,自2001年提出“內涵式”發展路線之后,在“從單品種大規模的傳統制造向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制造”的轉型之下,從平價生啤,到高端精釀,在啤酒賽道上延展產品線的長尾效應,助起真正實現了“有質量的增長”。
而在跨界新賽道方面,云南白藥,這個2004年才進入牙膏市場的“00后”,通過深挖用戶需求的差異性定位,用產品創新補足市場空白,二十年間已經在藥物性牙膏這個新賽道里,擁有廣泛國民認知。
當然,品牌年輕化從來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個永遠與下一代年輕人產生關聯的過程。
老字號年輕化必然是持續性的,也必然不只是要迎合消費者,更要引領消費者。
用這樣的視角,再看茅臺。其實從營收表現上看,今年上半年賺了695.76億元,同比增長20.76%的茅臺,顯然年富力仍強(只是可能一千多的茅臺,消費人群本就不年輕)。
但即便如此,茅臺在冰淇淋這個營收還不到茅臺酒百分之一的新賽道,依然表現的很積極:布局落地門店、上新平價款。
加之與瑞幸的醬香拿鐵,以及即將推出的醬香巧克力,種種以醬香為底色的跨界背后,也許相對于培養品牌增長的“第二曲線”,茅臺更想通過一杯拿鐵、一盒冰淇淋里的一滴茅臺味,培養下一代消費者。
寫在最后
其實,盤完這些老字號,你會發現,越是像青島啤酒、云南白藥這樣早早就走上了年輕化的品牌,大家反而會忘記它身上“老字號”標簽,因為他們一直是新的,是年輕的。
可能,老字號年輕化的本質,就是要摘掉老字號的頭銜。
不再打懷舊的招牌,守著過去的光環,而是專注當下,保證自己能一直與當下的消費者保持緊密的關聯——當下的每一步,要比過去的一百年,要重要的多。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