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觀察 ▏如何幫助客戶挺過內卷
作者:范耀威,首發:小a亂彈
原標題:如何幫客戶挺過內卷
我處于這樣一種狀態:如無必要,不會友,不休假,不娛樂。
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深知客戶們身陷內卷,希望多出一份力,替他們分擔憂慮。
內卷是僧多粥少的結果,是外貿乏力,強化內循環且下沉市場挖掘殆盡的必然。
內卷給廣告和營銷行業帶來的壓力肉眼可見。
代理商方面:沖鋒式作業越來越多;朝令夕改的簡報越來越多;預算低卻爆款、熱搜的訴求越來越多;跟甲方的互掐越來越多。
企業方面:大量的品牌傳播如泥牛入海。一次傳播戰役,想達到幾年的效果,策略要更精準,創意要更大膽,媒介投放要大手筆。
過去說是 50% 的廣告費不知浪費到哪,現在說 90% 也不為過。
我想起一個公益廣告,畫面是一個非洲小孩打開水龍頭,流出骯臟的水,標題:不喝會死,喝也會死。
大家像極了朝風車發起沖鋒的唐吉柯德。
NO.1
只跟高 IQ 的人共事
從全網緬懷袁老,到北大韋神上熱搜,國民心態從有錢就是大爺升級到尊重智者。
廣告業是替人出主意的行當,聰明是起步價。
一休是榜樣,動畫片中,一休揉揉太陽穴,絕妙的點子從天而降。
真正的博學,所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跟聰明人共事的最直接好處是高效,又快又好,短時間內看到大量的解決路徑,天馬行空之余,有理有據,客戶頻頻點頭。
在各種廣告的狂轟濫炸下,消費者已成人精,一秒之內就知道你這是廣告,又想騙他買買買。俘獲他們的芳心,得派出聰明高手。
這邊廂,企業期待服務他們的團隊足夠聰明。某大廠的采購總是叮囑,要用骨干,要用骨干,誰也不想自己的營銷費用打水漂。
與此同時,企業也不斷招募精通營銷,操盤過大戰役的能人,跟這些人過招,不放高手出馬,只會被客戶笑話。
打聽一下坊間誰最聰明,想盡辦法跟他交朋友,最好是跟他一起干。不過話說回來,你也得是個狠角色,不然人家憑啥愿意跟你玩一起呢?
NO.2
拋棄舊飯碗,即使它是金的
如今的廣告行業,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來來去去那幾板斧,視頻、海報、H5 再搞個線下活動,十家有九家能干。
捫心自問,常規打法真的能解決客戶的問題么?
如果常規打法是客戶的要求,你會誠實地把真相告訴他嗎?還是為了拿他的錢,管他死活?
一個不讓你和客戶冒冷汗的想法,通常都不會是什么好主意。
要敢于給自己挖坑,讓自己晚上睡不著覺。
這個行業的樂趣,就跟下棋一樣,不在于容易,而在于難。
比如:策劃一檔藝人綜藝,舉辦一場社會實驗,開發一款商品,提出一種商業模式,等等。給品牌創造的價值可能遠非廣告可及。
埃隆馬斯克開皮卡發布會,現場叫一大漢用鐵錘砸車,這效果不比廣告香么?
全國幾十萬靠想創意過活的人,24/7 把精力用在創作過夜即棄的短片、海報和 H5 上,巨大的智力浪費。
解決企業的品牌與銷售問題,方法不止廣告。
如果你手上只有錘子,那不管什么問題,在你眼中都是釘子。
NO3.
全世界尋找高人
拋棄傳統廣告的那幾板斧,就意味著很多實驗性的做法。
步入創意的無人區,資源強大者勝。
這個時代的創新,有一個關鍵詞:連接。
學會站在一些牛人的肩膀上把事情干成。
很多事件型創意,不像視頻、H5 那樣,有著成熟的供應商體系。需要你自己去找資源,找不到資源,那就得憑自己之力實現。
我曾碰到過一個棘手的項目,全世界踏破鐵鞋,要找一個同時懂音樂和技術的高手。寫無數郵件求合作,到處碰壁。眼看事情要黃,突然有一天收到反饋,有人說愿意試試。中間的焦灼不足為外人道。
強調共同利益,是達成“連接”的基礎。高手憑什么跟你一起玩?除開物質利益,還有沒有情感驅動?這件事的價值何在?你是在找他完成一個偉大使命嗎?
賦予項目足夠重要的意義,高手就會趨之若鶩。
這個時代的廣告人,溝通力和號召力都很重要,廣告專業的課本應該加上這一項能力的教材。
NO4.
要產好奶,先做一頭好牛
我一直認為,作品如人,身體與心靈的狀態,會折射到作品所傳遞的情感上。
電影中,那些變態殺人狂的畫作,總能看出讓人不寒而栗的詭異。
行業偶爾出現一些毀三觀、負能量的作品,我很好奇,這背后的捉刀者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廣告人要像航天員那樣,努力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為事業負責。
能早點睡就別熬夜,不間斷地鍛煉身體,少吃垃圾食品,有心理問題趕緊看心理醫生。
上班時間少摸魚,早點解決問題,多花點時間去賞花,賞月,看電影,逛街,喝小酒,看小說,冥想,用文藝滋養心靈。
杰出的策略、創意和設計都建基于深刻的思考之上的。原研哉的一小米 logo 看似簡單,背后的思考不簡單,是有著人文高度的見解。
做一個溫潤如玉的君子,一個騎白馬的聰慧戰士。
如果我是客戶,我會喜歡這樣的代理商,我覺得跟這樣的人在一起,有安全感。
身姿挺拔,臉色紅潤,談吐樂觀且見識滿滿,舉手投足間,透露出澎湃的生命力。
裝不出來的,靠日復一日對自己身體與心靈的修煉達成。
結語
近半年來,客戶深夜發消息,打電話來的次數越來越多。
內卷大戲帷幕已經拉開。唇齒相依,企業好,代理商才會好。
至少我們可以從營銷側發力,為企業建立人見人愛的形象,也讓產品聲名遠揚,成為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我們應選擇高 IQ 的團隊幫助企業。這個行業從來就屬于智者,智者缺位,它就不會受到尊重。
我們應放下過去的成功模式。開拓新的路徑,真正讓客戶的錢用得其所。
我們應積極連接國內外優秀資源。拉高人入局,最關鍵的是,這個項目的意義何在。
我們應成為積極陽光的組織。什么樣的身心狀態,決定什么樣的出品。
內卷既然躲不過,那就好好馴服它。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HelloAdams(ID: 小a亂彈)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