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鞋王再見,百麗正式宣布退市!
來源:商業MBA(微信號:bizMBA)
如果在大變革來臨之際
不順應時代的潮流,不做出應對之策
即便是再龐大的商業帝國,也不能幸免于難
沒有人,能永遠站在時代的頂峰!
百麗正式宣布退市!
對于中國的女孩子來說,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買女鞋,十有八九會買到百麗和它旗下的品牌。也難怪百麗國際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盛百椒曾豪氣地說: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
就在新零售模式,開始風靡整個中國商業圈的時候,一個讓人不勝唏噓的消息來了!
北京時間2017年7月27日下午四點,“一代鞋王”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退出香港聯合交易所。
時移勢易,由于鞋履市場的不景氣加上電商轉型失敗等多重因素,最終讓這位昔日的王者日漸沒落。
創始人,CEO套現百億離場
早在4月末,百麗國際公告稱收到私有化通知,要約人所計劃的私有化價格為6.3港元/股,公司總估值為531億港元。這與市值巔峰時的1500億港元相比,市值縮水近2/3!
最終,中國最大的鞋業企業百麗國際(港股代碼1880)在7月27日收盤完成了私有化。
而百麗的兩位創始人,董事長鄧耀和CEO盛百椒均沒有參加此次收購,宣布出售全部的百麗股份。
而根據最新資料顯示,鄧耀和盛百椒總共占據25.74%的百麗股份,也就意味著最終以套現百億而離場,百麗從此不再是“百麗”!此次百麗高達531億港元的收購金額,也刷新了港交所的最高紀錄。
曾不到兩天就開一家店
1992年剛創立時,百麗只是一家資產200萬港元的小廠!
它憑著迅速占領商場和街邊店等渠道,經過短短15年的發展,2007年5月百麗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之初市值便高達670億港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百麗國際最輝煌的2013年,百麗的市值更是一度超過1500億港元,成為中國最大鞋履零售商,“鞋王”的名號更加響亮。
公開資料顯示,百麗國際鞋類業務的自有品牌主要包括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oy&Peace、Millie‘s等。
除了自有品牌外,百麗還代理包括Bata、Clarks等在內的品牌。有市場觀點認為,百麗國際的存在,涵蓋了國內鞋服行業的一大部分、尤其是占據女士鞋類市場的半壁江山。
圖片來源:百麗官網
縱觀百麗當年的發展史,其實也是快速開店的擴張史。
2009年其新增鞋類自營零售網點681家;
2010年到2012年,百麗每年凈增門店數目都在1500至2000家;
2011年,百麗最為巔峰,最為瘋狂!這一年,百麗公司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設一家新店。
絕大部分的百貨商場,都有百麗的店面,由于品牌覆蓋了各種年齡層,再加上店面的眾多,百麗不僅僅占據了大量的客戶,同時,也成為了百貨商場青睞的對象。
一時間,百麗利潤暴漲,市值狂增!最巔峰的時候,一度達到了1500億!而“凡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百麗!”“只要有百貨商場的地方,就有百麗的身影!”也成為了百麗公司創始人盛百椒引以為傲的豪言壯語!
興于開店,衰于開店
行話說“得渠道者得天下”,然而百麗國際大舉擴張店鋪數量,也為日后單店產出的凋落埋下了伏筆。
據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近年來,零售行業銷售慘淡,昔日鞋王也難擋業績頹勢。自2012年開始,公司凈利潤增長放緩至2%,瘋狂的開店模式也在2014年有所放緩,但依舊新增零售網點876家。
2015年,百麗國際凈利潤首次出現大幅下滑,這是上市九年以來首次利潤下滑。2015財年,百麗國際鞋類業務同店銷售下降超過10%,鞋類業務銷售規模同比上年下降8.5%,也是在這一年,一向強調開店數量的百麗國際,鞋類零售網點減少了366家(大陸地區)。
之后公司雖積極轉型,但仍未能改變關店、業績下滑的頹勢。今年5月,百麗發布了退市前最后一份年報,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麗集團營收為417.07億元,凈利潤為24.03億元,同比下降18.1%。鞋類業務銷售規模同比下跌10%,內地鞋類零售網點減少700家。
一年時間網點減少700家,相當于一天關閉達到2家。
百麗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自2014年開始下跌
鞋王“落幕”,一個時代結束了
市場沒有永遠的王者,更沒有一成不變的市場規律!
就在百麗公司達到巔峰的時候,另一股勢力開始崛起。2013年,電子商務徹底爆發,這種商業渠道,顛覆了傳統商業的線下單渠道模式!面對電子商務的出現,百麗公司并沒有認可這種模式,繼續以線下渠道為王,而這種頑固也讓百麗公司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據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在5月16日的發布會上,百麗首席執行官盛百椒表示,過往百麗未能轉型成功,自己仍然不會開電腦,連微信都沒有,對市場的變化沒有做出很好的預判,欠缺目前應對市場更加復雜情況的能力,進而導致了如此局面,“沒有找到轉型路徑,主要責任在我”。
盛百椒直言不諱表示,自己已經65歲了,能力及價值觀上難以再為公司帶來大貢獻。若此次私有化成功,自己將再工作兩、三年,希望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幫助公司順利轉型過度,若是私有化不成功,公司未來也要以長遠發展為主,不再糾結短期利益,也不再發布季度同店業績數據。“最近兩年,每次開業績會都難受,正是因為有責任感,所以感覺無法交代”。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總是慨曾經輝煌無比、如今開始黯淡的企業。百麗在資本市場走了一遭回到了原點,讓人不免唏噓。
業界有人評價稱,“鞋王”的唏噓落幕,意味著以百貨商場為核心的時代正式結束了!百麗的成功興于百貨商場的盛起,百麗的失敗也源于對百貨商場的無限執著;面對電商的到來,百麗公司絲毫沒放在心上,當真正意識到沖擊的時候,已經為時晚矣。
沒有一種渠道是永恒的,再大的帝國也要學會居安思危,更要懂得時代的變革,善變的思維往往比努力重要一百倍。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 END -
匯總自:21財聞匯綜合自:每日經濟新聞(ID:nbdnews)、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今日電商爆料(ID:dianshangxuetang)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