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的節(jié)操、底線、核心價值觀
有好幾億年,沒人聊三觀了吧。只看方法書,只看案例集,干貨多得連汗孔都塞住了,該喂養(yǎng)下精神了吧?
幾億年后的今天,我來聊聊吧。如果一個話題,很久沒人關(guān)注了,那么它就有了聊的價值。
三觀不正,你爸媽負責。三觀不酷,姐夫有話要說。(華語文案教父太多,叫我“姐夫”。)
噓!嚴肅嚴肅嚴肅!姐夫要和你聊聊:廣告人的節(jié)操、底線、核心價值觀!(不許笑!)
這真是個比吹牛還討人厭的話題,吹牛至少還有腮幫子快感。可,但是,然鵝,姐夫的為文底線是:永遠不保證不討人厭。
入行20多年,對行業(yè)有兩個小感悟:
最大好處是不談?wù)隆?/p>
最大壞處是不談?wù)隆?/p>
五官時代,沒人關(guān)心三觀。不是看方法論,就是收案例集。
你求你的術(shù),我盤我的道。三觀碎了一地,總得有人撿起來。
一、廣告人的節(jié)操
廣告人的節(jié)操?不抄襲,不以參考的名義抄襲。你是奧美,也得講節(jié)操。你是甲方,也不能不對”勝加”講節(jié)操。
不抄襲,很難嗎?難!難得要命!下面這句話很殘酷,會引起極大不適!
不是抄不抄襲的問題,而是很多人沒有不抄襲的能力!沒看錯,不抄襲,會要命!
如果你不給他Shots、Archive、AdAge、廣告年鑒、One Show或Cannes得獎廣告作品集、Wallpaper……,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廣告。他連基本專業(yè)的概念都還很有問題,當然更談不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主體性,自己的風格、語匯與哲學。
看到許舜英這段話,真是相見恨晚!她多少年前說的,我就恨了多少年!這不就是說:他們,沒有不抄襲的能力嗎?
十幾年前,曾在《辭典》里說過。最近,我又在公文里提起。
閱讀資料不是生產(chǎn)資料。
看案例書,做不出好案例。
同行們都好奇:近七八年來,為什么看不到世紀瑞博的案例了?案例很多,只是很少對外展示。
因為盯著我們的李鬼太多,以至于好幾個客戶問:你們究竟是不是李逵?
只是參考參考。只是借鑒借鑒。你就不看案例嗎?你就都是原創(chuàng)嗎?
呵呵,問的好巧。
第一:我很少看案例集,創(chuàng)作時絕對不看。
第二:我主創(chuàng)的作品都是原創(chuàng),我還能保證,中國沒幾個人敢這么說。
作品不說謊。為什么那些大神們的作品里,總有別的大神的鬼影子?
參考參考,不對著資料參考可好?借鑒借鑒,不照著案例借鑒可好?
不用遮羞。大部分的參考和借鑒,只是抄襲的“微創(chuàng)新”而已。這已是一種主流工作方式。中國這種“創(chuàng)意”公司還挺多的。
抄襲成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沒有能力獨立思考。這個說來源遠流長,容姐夫先歇會兒。
沒有真正的“參考”和“借鑒”嗎?當然有,抄襲和原創(chuàng)之間還有很大空間。
是否抄襲?是結(jié)果判斷,但出現(xiàn)結(jié)果就晚了。過程管理才能防微杜漸:不能比著案例來做案例。
沒有任何人能保證永遠“不抄襲”。不是主觀故意,就及格。客觀上努力去管理防范,你就是“高分節(jié)操人”了。
防書中賊易,防心中賊難。最徹底的防抄襲,還是要從源頭做起。給新人兩個建議:
1、少看營銷廣告書,基本的看了就夠了。
2、不要抱著案例書搞創(chuàng)作。
二、廣告人的底線
廣告人的底線?
1、不作惡,不用專業(yè)能力作惡
本是各行業(yè)的最低標準,可悲的是,底線成了最高追求。
著名的M公司也自破底線?據(jù)紐約時報報道:M公司提出的營銷建議,導(dǎo)致了“奧施康定”的濫用,導(dǎo)致了更多人的死亡。
某擎的莆田往事不算事兒。某擎的競價貓膩兒不算事兒。那么,盜版了我?guī)妆緯畮啄辏疾缓靡馑继崃恕?/p>
不作惡,是不對弱者作惡。對強者作惡,那叫俠客。
不作惡的第1條:不對新人和下級作惡。別把新人當情緒垃圾桶,別把下級當萬能”工具人”。不要以為你是“總監(jiān)”,就可以”總奸”。
不過,把這個放第一條,不是因為危害最大,而是純?yōu)槔哮B著想。
因為,現(xiàn)在新人有兩大特點:
一是身體好。
二是脾氣爆。
2、不幫助客戶作惡
做廣告難免會遇到惡客戶。不能判斷其害,是無辜踩雷。明知其害還共謀之,是共犯。
M公司超離譜,是主犯。M公司提出的補償方案,客觀上就是刺激分銷商,勸說更多的人過量服用藥物,大賺“死人錢”。
這作惡情節(jié)都能作為漫畫題材了。
讀商學院時,認識了某金融公司老板。他誠意合作,開出誘人條件。輾轉(zhuǎn)不眠了兩個晚上,還是忍痛拒絕。因為,其主業(yè)務(wù)之一是“校園貸”,我無法說服自己。
服務(wù)哪個客戶?老板定。為哪家公司服務(wù)?你定。
作惡不可能沒后果。果然,那家金融公司出事兒了,
3、自己不作惡
首先,請不要惡意。
新媒體時代,有種趨勢:靠爭議話題賺取流量,一直在惡意邊緣游走試探。
一味的寵溺年輕人,誘導(dǎo)超前消費,引導(dǎo)代群對立。
女人和男人,老板和打工人,有錢人和窮人……拉一派壓一派,挑動群眾“吐槽”群眾。濃濃的,那個年代的既視感。
所有制造群體對立的話題,都是精心設(shè)計的惡意。所有鼓勵歧視隔閡的廣告,都是掩耳盜鈴的作惡。底線思維,不是壓線思維,請收起你聰明的小雞賊。
其次,請不要惡俗。椰汁廣告做成豐胸廣告。賣學區(qū)房變成賣學生妹。惡俗,是對美的犯罪,廣告人,是美的傳播守衛(wèi)者。
廣告是個苦*的小行業(yè),錢少活不少,加班難加薪,食腦食心還食健康。表面上是雞血的熱鬧,狗血的風光,內(nèi)里卻極度缺少尊嚴和成就感。
如果還能有一個理由,讓我們心甘情愿的留在這個行業(yè)。希望不是聰明和有趣,而是廣告人的簡單和善良。
三、廣告人的核心價值觀
節(jié)操、底線,是外在刻度。那么內(nèi)在驅(qū)動是什么?廣告人的核心價值觀是什么?
哎!又是自己挖的坑。既然“姐夫”以回答挖坑題著稱,那就再挖個更大的坑:給“廣告人”下個定義!
我最不喜歡下定義,每個定義都證明了語言的無力。“廣告人”,就是干廣告的人。這定義正確,但形同廢話。
這坑可真坑!閉眼,倒數(shù),跳!
說一個我琢磨的定義:廣告人是有市場精神的傳播工匠。這個定義肯定四處漏風,但定義出了廣告人的核心價值觀。
廣告人的核心價值觀是:市場精神 + 創(chuàng)造精神 + 工匠精神。當然,這是我認為的。(這個題目太過宏大,拋磚引玉,暫不展開。)
“市場精神”是個大概念,成熟的定義幾十種,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平等是市場精神的基石。
沒有平等,市場精神就不存在。廣告人的字典里最不該有“鄙視”二字!
我發(fā)現(xiàn)很多廣告新人,入行不久就得了鄙視癥。周一到周五,瞧不起華與華。周末和節(jié)假日,看不上葉茂中。
4A被創(chuàng)意熱店按地摩擦多年,還不忘鄙視本土。非地產(chǎn)廣告也沒什么了不起建樹,卻鄙視地產(chǎn)廣告的佳作無數(shù)。
我在另一篇文章《(下)4A創(chuàng)意水準更高?呵呵……》里說過:地產(chǎn)廣告黃金時代,誕生了中國第一代“創(chuàng)意熱店”,并給行業(yè)留下了永久性資產(chǎn)。
那個黃金時代,奧美也曾通過資本運作,搶食這塊蛋糕,最終慘淡離場。陽獅集團也曾起意收購世紀瑞博,談判后,無果而終。
自己想做而沒做成,好像沒資格鄙視,只有資格被那個什么吧?
“鄙視”,是違反市場精神的。因為,“平等”是市場精神的底座。“鄙視”,就是赤果果的“不平等”。所以,”鄙視”也是反廣告的。
沒有市場精神的廣告人,最終也不會有市場。心懷“鄙視”的人,只適合做“窄告”。
有節(jié)操,有底線,有核心價值觀。做到很難嗎?
難!大浪滔滔誰能不濕衣,不落水?
不難!只要你有三顆心:自立心、善意心、平等心。
套路干貨暢銷的年代,我販賣些冷門精神干貨。
會有人買賬嗎?不會!姐夫又不是紀委書記,只是蕓蕓姐夫中的普通一員。
木用為什么還要寫?因為”姐姐”。
因為廣告,就是姐夫心中那個膚白貌美大長腿又作又虐冷艷性感的”小姐姐”啊!
這是姐夫?qū)Α苯憬恪钡膼邸?/p>
嗯。對。這是一封情書。
轉(zhuǎn)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
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quán)必究。
本文禁止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
授權(quán)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quán),侵權(quán)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