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搶了廣告公司的飯碗
其實標題應該是個問句——MCN真的把廣告公司飯碗搶了嗎?
因為我最近聽到太多這樣的聲音:
MCN進化得幾乎無敵了。
這可是最懂得拿捏人性,最懂得平臺規則和流量,最懂得做內容玩孵化的一群人。
那有了MCN,還要廣告公司干什么?
與之對應的是,我有一個開廣告公司的朋友,他們最近提案,想為品牌拍一部微電影。
我聽完倒吸一口涼氣。
給兄弟發了兩個字:醒醒!
1
承認吧,MCN超懂內容
我想到最近翻紅的上古網紅,“負分滾粗”創始人留幾手。
大家后知后覺地意識到,他居然還是蜂群文化的合伙人—— 就是簽約了張雨綺,孵化出沙雕美女王七葉的那個蜂群。
蜂群文化的很多廣告都有“解構廣告”的意味
蜂群旗下KOL動輒千萬的播放量,證明了其內容對C端用戶的吸引力,有媒體評價蜂群的風格是“聰明的抽象”。
關鍵的是,蜂群官網上,創始人自稱是從“內容創作者”進階成的CEO。
要不說蜂群背后有高人呢,這句話可有點門道。
因為這句話是妥妥的to B,是對投資人說的,也是對品牌主和廣告商說的。
我給大家翻譯翻譯:
我們可是從流量的真刀真槍中殺出來的一群人。
相信我們,我們超會做內容,而且經過了無數網友肯定和平臺流量驗證。
怎么樣,投資人們,還不快給我們投資?
怎么樣,甲方爸爸們,大家還不考慮來我們這投廣告嗎?
為什么MCN要強調內容能力呢?咱把內容創作流程掰開看。
整個營銷內容生產流程大致分為:策略——創意構思——方案落地——傳播推廣。
廣告公司可能只在初期的內容策略和idea環節有優勢,方案落地制作一部分外包,更別提后面的流量環節。
當處于營銷下游的MCN,不強調自己的資源能力、渠道能力、推廣能力,而是強調“內容制作”。
廣告人,你們不慌嗎?還不顫抖嗎?
2
廣告公司,自身難保
可怕的是,從需求端看,大盤越來越小了。
更殘酷的是,很多品牌不相信創意的價值,他們不愿意在創意上付費,反而愿意把錢花在刀刃(媒介)上。
品牌有錢的時候,什么都好商量。
品牌沒錢的時候,就根本不需要全案策略了,他們沒有多少廣告預算,但又要求效果和轉化。
現在,品牌宣傳向的內容,可能會交給廣告公司來做(甚至還有一部分分給了in-house);
效果向的內容,品牌已經直接繞過廣告公司去找MCN了。
為啥?
因為同一條視頻,廣告公司5W,MCN只要5K。
更何況,
品牌現在連KOL都找的少了,而是找KOS。
自稱“廣告植入學博士”的王七葉
傳統廣告的式微,已經是一種必然。這種情況下,長廣告和微電影的出圈難度和突圍難度,必然會越來越大。
所以才有人說,以后只有大品牌才用得起廣告公司。
另外,MCN所依附的社媒平臺還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可以直接通過廣告掛上的鏈接,衡量銷量和轉化率。
這種效果上的透明度,哪個品牌能不心動?這完全是傳統廣告根本不具備的能力。
牢牢把控著渠道和平臺的MCN,強化“策略和內容”肯定是他們發展的下一步。
尤其是現在很多廣告公司的人和MCN的人會互相跳槽。
當這群能力共通的人開始做內容,廣告公司和MCN機構之間的區隔又會進一步縮小。
說白了,MCN把人配齊了,廣告公司的活它們也能干。
現在的MCN,不僅只有KOL達人孵化,品牌全案、短劇、綜藝植入、創立新品牌、直播帶貨、線下場景營銷,業務范圍越來越廣。
圖源:《“無憂傳媒們”正在撕掉MCN標簽》
這個時候,廣告公司趕快琢磨新媒介渠道上玩創意、流量玩法、消費者偏好的內容邏輯。
3
廣告公司怎么辦?MCN化?
面對變化,廣告公司的心態要穩住。
“品效合一”可以是面對甲方的說辭,但不可以是自我催眠,而是必須成為自我的要求。
1、首先,請廣告人正視媒介平臺的變化
媒介在哪里,創意就在哪里玩,這是必然規律。
比如:媒介是電視、報紙、 廣播等,創意就在這些媒介上大膽表達;
比如:媒介是互聯網的門戶、人人網、開心網的時候,大量的Minisite和互動廣告創意被客戶買單;
比如:當下,我們的消費者被短內容、短視頻和電商包圍,廣告人應該把創意思維轉向這些地方。
別再想著只給品牌拍片子,線下快閃店,要大預算,只能做這樣的創意,
回不去了!
創意人更應該標桿的是:創意無所不在。
反觀國外市場,比如日本,他們的人力成本很貴,線下做的非常便利,所以,他們還有做傳統廣告的機會。
而國內,電商廣告/短視頻平臺廣告是當前最大的廣告戰場。
也因此,現在做廣告的目標群體,必然要聚焦于電商客戶和短視頻平臺用戶。
MCN自創立之初就在電商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上摸爬滾打而來,這是他們的先天優勢。
這也是為什么,企業家、高管都在下場做自己的IP。
因為品牌們,也想了解第一手的用戶信息和資料,而不是靠廣告公司投喂的二手內容。
畢竟,新的營銷陣地自己不去占領,那友商就會去占領。
2、其次,請在內容里,植入平臺內容思維
所有的品牌都值得重新做一遍,這曾經是廣告人的命題 。而在媒介演變、傳播權下放的今天,人人都可以。
請全部廣告行業的人,關注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平臺上的創意廣告,接受這些平臺的奇思妙想。
不要生產太多自嗨的內容!!!
一個好的廣告,無論是UGC、MCN、還是廣告公司生產,終局一定是好內容。
隊長關注到,意類已經有一個崗位在招聘小紅書運營了。
越早擁抱新變化的廣告公司,越早享受世界。
別覺得抖音快手LOW,那些抱持著不肯接受短視頻平臺廣告的人,和不肯學習智能機使用方法的老年人沒有任何區別。
沿著舊地圖,永遠到不了新大陸。
//
其實,廣告公司在前端視野、人性洞察力、營銷故事力上依然存在著不可取代的優勢。
MCN這邊,也一直存在著造假風波。
或者說的再悲觀一點,MCN和廣告公司可能都幫不了品牌,只是帶給品牌一絲最終的可能性和幻想。
但是,在有人直接“給廣告公司判了死刑”的當下,
是時候清醒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