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更需要寫實派廣告
抽象的整活看多了,不如往回走走。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廣告的心理預期,如同那句“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物為準”。
遇到相對客觀、較少修飾的表達,反而會被這種不美化自身的誠懇打動,卸下防備。
被相似廣告反復打動后,挖掘了一下它們的共同特征:
在創意表現上,以呈現更多客觀存在的事物代替感官上的煽情,盡可能真實地還原產品和業務的特性。
那么,這樣的「寫實派廣告」,怎么不值得單獨拿出來聊聊呢?
現在,一起來看看20+精選案例,感受一下S人(Sensing,實感型人)會懂的腦洞。
一、
對產品特性進行直觀描述,所見即所得
產品的尺寸、樣式、組成部分、上身效果都是可以借助廣告如實呈現給消費者的關鍵信息。
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會在品牌方主動提供足量、有亮點的細節信息中逐步建立起來。
·漢堡王,巨無霸廣告
食物與包裝參考圖有落差,人們早就習以為常。
并且按照客觀規律,一定是圖片上的食物更大、食材更豐富。
墨西哥漢堡王卻在為新品Mega Stacker打出的戶外廣告上,還原了漢堡的實際尺寸和樣子。
甚至,用更大的字體襯得漢堡更為嬌小,想買一個比對比對的心思算是被品牌方拿捏了。
·吉百利,巧克力蛋廣告
如果1:1還原產品太不起眼怎么辦,那就縮小廣告牌呀。
吉百利在復活節為只有3cm高的迷你巧克力蛋定做了一塊廣告牌。近看和普通戶外廣告牌無異,拉遠了才發現尺寸的玄機。除了實在以外,有點過分可愛了。
·celio,男裝廣告
買家秀和賣家秀差別太大,消費者苦之久矣。
法國男裝品牌celio直接“不裝了”,在谷歌地圖上抓取買家秀、標上產品名和價格作為廣告牌。
上班、買菜、遛狗、喝咖啡、遠行,種種日常生活場景中男人們都身著celio,服飾休閑舒適、百搭易穿的特性不言而喻。
另外,能輕松在谷歌地圖里捕捉到這一點,也不經意間秀出了品牌的廣泛受眾。
·The Ordinary,護膚品廣告
襲承一直以來的極簡畫風,加拿大Deciem旗下的平價護膚品牌The Ordinary寫了一組坦誠以待的戶外廣告。
產品用成分命名是因為科學家寫文案很爛,不請明星代言是因為沒遇到擁有生物化學學位的,做不到無任何化學添加是因為水和氧氣也是化學品……如此種種,甚至將化學分子式搬上了白板。
在令人會心一笑的直白實話中,坐實了嚴謹科學家的品牌人設。
·日本三和,家具廣告
知道人們在置辦大件時容易猶豫糾結,日本家居建材公司三和將家具等比例的巨幅參考圖搬到了地鐵站,幫助消費者做決定。
8m長的地鐵廣告牌上印有寬約2m的全套廚房、寬約1m的洗手池、梳妝鏡等。空間想象力好的話,已經能模擬感受個七七八八了。
品牌還在廣告中標明了通往附近陳列室的路線,鼓勵大家實地觸摸體驗廣告牌未展現出來的“重要的質感和紋理”,十分貼心。
·小度,智能巨屏電視廣告
有沒有人從來沒有搞清楚過“英寸”到底有多大?
小度曾在一款86寸智能巨屏電視上線時,設計了一系列直觀有趣的廣告海報解釋產品的大小。
卷簾門、公交站牌、雙人床、乒乓球臺、停車位……日常可感的事物都成為了更具體的計量單位,夯實了屏夠大的產品記憶點。
·顧家家居,家具廣告
除了用來比劃尺寸,廣告牌也能成為產品的體驗載體。
顧家家居直接把自家的沙發軟墊做上了廣告牌,可摸可感。
在路邊等待的人靠一靠,“柔軟”瞬間具像化,想擁有更舒適的家的欲望不經意間就被喚起。
二、
為不易表達的概念,找到現實中的載體
人們總愛說“打個比方”,為的是讓對方更清楚地理解到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
而為消費者找到一個合適的、具體的比方,是降低用戶理解成本、增加品牌記憶度的訣竅。
·數字圖書館古登堡計劃,圖書廣告
查爾斯·狄更斯《圣誕頌歌》
路易斯·卡羅《愛麗絲夢游仙境》
杰克·倫敦《野性的呼喚》
你有多久沒有翻開一本書的欲望了?
為了吸引人讀書,數字圖書館古登堡計劃打造了一組“馬賽克”形式的廣告:將電影中刪掉的段落,在書籍里抹黑。
無需說明,也能通過體量的差異感受到相較于讀書,人們少了解的內容高達3/4。一旁的文案借此將人們的興趣值量化:
“如果你喜歡這部電影,那么你對原著的喜愛度會高出75%。”
·紅牛,飲品廣告
夏日音樂節玩法圖鑒
累了要喝紅牛,但怎么樣才算累?
前不久日本紅牛借著夏日音樂節的契機,在活動附近的澀谷站內拉起了小字橫幅,上面貼心地寫滿了詳細的玩法步驟。僅看這個攻略篇幅,還沒玩上就開始累了。
“盡情享受到最后,能量還夠嗎?”結尾的靈魂發問直擊實際需求,一罐紅牛的出場看來很有必要了。
·MSI,公益廣告
曼特斯特市一家商店中可供選擇的紀念品
倫敦博羅市場中可做午餐的食材
倫敦薩維爾街上可供選擇的西裝
就文案篇幅做文章的,還有美國公益機構MSI。
密密麻麻的長文案里,MSI機構列出了威斯敏斯特市一家商店中所有的紀念品、倫敦博羅市場中可做午餐的食材、紐約克里斯托弗街上可選的咖啡……琳瑯滿目的選項羅列襯得最后一句尤為刺眼,MSI指出:然而,全世界有2.57億女性甚至不能使用避孕措施。
不必聲嘶力竭,冷靜地呈現關于人們選擇權的事實,篇幅的差距對比一樣能帶來不小的震撼。
·OfferBox,求職廣告
把目光抬到這個位置
看起來更自信
提建議,小而具體的更容易讓人買單。
日本求職招聘服務平臺OfferBox在澀谷地鐵站投放了一則簡潔吸睛的廣告,他們把建議印刷在廣告牌的上方位置,告訴求職者“把目光抬高到這個位置,能讓你看上去更自信”。
仰頭挺胸的自信,通過一行字的視覺引導就能讓人當下獲得,實用暖心。
·匯仁,腎寶片廣告
廣告牌不僅能作為建議的指示牌,也能作為表演道具。
主打補充精力的匯仁腎寶片抓住了人們“累點低”的外在表現,用掉落一角的廣告來演出人們真實的精神狀態。
“廣告貼了一半就開始累了”,張貼在商場、站臺、公交車上、電梯間的海報精準地擊中了途徑的打工人。
·Kikkoman,醬油廣告
“事已至此先吃飯吧”,不論走在路上的你正在思考什么,日本萬字醬油Kikkoman的這條圍擋廣告一下就能把人拉回現實。
而旁邊做成視力測試表的菜單,更是略帶互動趣味地引入點菜環節,讓人很想放下手頭的事先去吃一頓。
視力表的最后一行隱藏著美味小TIP:不管吃什么讓一餐好吃的秘密就是萬宇。
·Ace&Tate,眼鏡廣告
暗示夠直觀的話,比明示有效得多。
荷蘭眼鏡品牌Ace&Tate捕捉到人們在強光下被曬得睜不開眼的現實場景,為新品制作了一組大頭照海報。
張張沒露產品,張張都凸顯出擁有一幅太陽鏡的必要性。
·Specsavers,助聽器廣告
開汽水的聲音
花園灑水車的聲音
斑鳩的聲音
與其說好的助聽器幫聽障人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不如直接聚焦放大他們的新鮮體驗。
英國品牌Specsavers為自家助聽器設計過一組沒有形容詞、純純擬聲詞的廣告。
模擬這些看上去有點怪的單詞發音,根據左下角的小字提示,就能體會到聽障人士戴上助聽器后聽到的各種聲音:灑水聲、斑鳩聲、開汽水瓶的聲音……
·宜家,可持續商場廣告
“新開的可持續宜家商場有多遠啊?”
“3590步。”
位于倫敦的可持續宜家商場開業時,曾在不同公交車站設立了一組前往這里所需步數的廣告牌,直觀地強調了“以可持續方式前往可持續商場”這一點。
·小紅書,獨庫公路廣告
思路打開,廣告牌也可以是另一種形式的相框。
小紅書這組獨庫公路廣告牌直接挖空了一半,讓渡給了真實的江河湖海,出片又出圈。
三、
情感上的直白敘述,也有力量
煽情、上價值,是講故事的常用套路。
那如果不用呢?有時候,只呈現更真實的情感狀態,反而更容易獲得與用戶之間的共鳴。
·挪威旅游局,城市宣傳片
見多了光鮮亮麗的文旅宣傳片,挪威旅游局這條城市“揭短”片屬實有些另辟蹊徑了。
跟隨當地一位居民的視角,你能看見這個城市更真實的模樣:城市不大,從頭走到尾也只要30分鐘;居民過分松弛,隨時可以在市中心游泳;博物館也不需要排幾個小時的隊,貌似可看性并不高……
略帶貶損的語氣,像關系好的人之間才會有的,看客與這座城市的心理距離,不知不覺被這樣的視角和描述拉近。甚至隱隱覺得:不管怎么玩,體驗感也不會比這條片子形容得更差了吧。
·Lola Rose,母親節廣告
今年母親節翻車的廣告不少,為母親身份在道德上松綁的Lola Rose,如同一股清流。
在湯唯不到一分鐘的講述里,能感受到她對孩子天性的尊重,和對自己身為母親的不強求。正如她說:
“人說是一個生命的延續,但是我覺得no,她是她,我是我。孩子不會勉強自己的,你也不用勉強自己。”
·KCC SWITZEN,地產廣告
誰說結婚了就沒有矛盾?當爸爸媽媽了就會過渡為成熟的大人?
韓國房地產公司KCC SWITZEN推出過兩條連續劇一般的廣告短片,高度還原了一對年輕夫婦的家庭生活。
二人婚后的同居生活里,充斥著各種瑣事和摩擦。
生了孩子后,新手爸媽的手忙腳亂和新的矛盾也被如實地演繹出來。
而在這些真實的日常沖突里,整個家庭也在不斷適應中變得更加牢固,房子和家的意義,得以彰顯。
·宜家,品牌概念廣告
同樣是對于家的理解,宜家曾用一組紀實的家庭肖像照來表達。
宜家攜手美國攝影師Annie Leibovitz,記錄了7個國家中25個家庭的真實生活。
透過照片和背后故事,人們能夠可視化地感受不同家庭生活的差別,以及家就是人們精神層面的直觀反映,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最后
魯迅先生曾說:
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覺得能夠將意思傳達給別人了,就寧肯什么陪襯拖帶也沒有。
其實寫實派廣告的創作精髓也是類似的,關鍵在于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在一派夸張的廣告中,率先采取反預期的克制表達,反而凸顯真誠,給人留下產品業務和這條廣告一樣實在的印象。
而客觀寫實的表現手法,也在有效降低理解門檻的同時,為人們留足了感性探索的空間。
有類似讓你印象深刻的廣告嗎?歡迎評論區交流~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