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晴朗的午后,一名游客來到了蘇格蘭宇宙思考花園(The Garden of Cosmic Speculation),它集合了科學概念、數學曲線的理性設計與人文藝術的浪漫表達。著名建筑評論家查爾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充分利用地形,打造了這座包含黑洞、分形等主題的私家花園,以豐富的景觀形態展現宇宙的奧秘與自然哲思。在這里,一個品牌夢正在萌芽。
宇宙的猜想,創始人何沐涵或許自己也沒有想到一次欣然的探訪讓“打造一個香氛品牌”的夢越發清晰。
月球的表面是否像失效的火藥?
太空的邊緣是否聞起來像汽車比賽中的氣味?
在宇宙深處,是否存在糖果般的香甜氣息?
……
好奇心越來越重,猜想越來越多,品牌逐漸成型:香氣、宇宙、猜想、花園四大核心維度,成為“宇宙的猜想”出發的原點。
就這樣,宇宙的猜想在2018年成立,如今已經走入第6個年頭,它將對宇宙的探索,投射到對香氛、藝術和生活之美中,用創造力和想象力標注著品牌的獨特性。
一、抽象但接近內核的品牌名
從營銷的角度來看,一個好理解和便于傳播的名字,可以幫助品牌與消費者快速建立連接。這意味著,通常情況下,它應該更具象、直觀。如此看來,“宇宙的猜想”似乎是個反其道而行的名字,略顯寬泛和抽象,但這種“模糊感”更像是品牌的“有意而為之”。在這個“快時代,宇宙的猜想選擇了下“慢功夫”,相比快,品牌更想要長久和同頻。
那么,究竟何為“宇宙的猜想”?
作為消費者,談及宇宙,最先涌入我腦海的是廣袤、神秘等形容詞,它充滿太多的未知性,由此能勾起人強烈的好奇心,引發人一系列的遐想。而這一系列的思考過程,恰好可以用”宇宙的猜想”來詮釋。當然,在這層比較容易捕捉到的關聯意味之后,名字背后有更深層的品牌底層邏輯。
按照品牌自身的釋義,“宇”是空間,個人探索的邊界;“宙”是時間,個人成長的刻度。每個人身之所及、心之所想的最遠邊際,構成了個人的可觀測宇宙。宇宙的猜想要做的,是以香味為介質,突破時空的界限,連接起人的內心世界與外在空間,借由無盡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完成個體的自我生命探索之旅。
簡單說,宇宙的猜想圍繞“宇宙”為母題,構筑起了聯通香味、想象力和自我的穩固三角形,如同打造一個精神棲息所,希望賦予每個敏感、好奇和愛好生活的人以力量。
怎么連接?品牌將目光投向了生活與人文藝術,畢竟,美是共通的。宇宙的猜想的創作靈感,或是古希臘先哲的一句話, 或是博物館里的一幅畫,或是流轉的四季,其產品的形態可以是陶瓷、金屬或任何足以引人思考、帶來愉悅的存在。總之,帶著“打破形態的壁壘”這一理念,宇宙的猜想在產品上表現出很強的獨特性和創造性,這也為宏大而抽象的品牌理念找到了堅實的支點。
二、用產品和空間講故事
宇宙的猜想的產品是會“說話”的,即便它們只是靜靜地待在那,色彩和造形便足以將人拉入某個時空,這正是品牌的目的之一:引發足夠多的猜想,提供一個可以聆聽自我心底聲音的無形地。正應了品牌那句“猜想即宇宙”,想象空間有多大,自己的宇宙就有多大。于是,宇宙的的猜想通過產品的設計感和藝術性,不斷激發想象力,幫助拓寬個體內心宇宙的邊界,以香氛為載體,傳達“世界廣闊而美好”的聲音。
在產品設計上,宇宙的猜想有一條清晰的主線,用“宇宙的誕生——文明的起源——探索與發現”三個模塊,串聯起“宇宙”這個命題,在此基礎上不斷延展,可以貫穿過去、現在與將來,也可以橫向覆蓋文學、藝術、哲學多領域。
“宇宙的誕生”模塊著重宇宙現象,香氛容器多采用粗糲材質,展現原始感。比如在第二十個銀河年,品牌以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星云、古巴比倫尼亞的空中花園和宇航員的太空手套(意指伸向宇宙的探索之手)為靈感,推出三款香氛,粗曠而雅致的水磨石和陶瓷容器,似乎緩緩拉開一副從宇宙生命孕育到人類文明產生再到人借助科技探索未知的時間圖景。
“文明的起源”側重人文藝術,材質多為溫潤的陶瓷泥土,品牌經典系列“至空”的創作靈感便是來源于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代表自由獨立的阿爾忒彌斯,象征愛與美的阿芙洛狄特,憑借技藝與創造得到認可的赫爾黑斯,代表豐收與生命的得墨忒爾,自信勇敢的波塞冬,集智慧才華于一身的雅典娜,眾神身上的特質,亦是推動人類文明滾滾向前的人文精神。
“格拉西亞花園”則是受啟發于西班牙著名建筑師安東尼奧·高迪的畢業后的首秀“文森特之家”,明亮的色彩,線條的自由流動,如幻似夢。這個也被稱作“夢開始的地方的建筑,被宇宙的猜想復刻為香味縈繞的”幻想城邦”,在城邦中,藏著人們向往的“花園”,或是幽靜,或是繁花盛開,總之是一片可以盡情做自己的秘境。
同樣被與產品設計高度結合的還有高迪的圣家堂、米拉之家、加泰羅城堡。
再如“禮拜日”系列,從達芬奇畫作《利塔圣母》汲取靈感。畫中描繪的是圣母哺乳的情形,圣母褪去代表神性的頭頂光環,和普通人一樣慈愛地看著自己的孩子。宇宙的猜想用三款香薰蠟燭,表達達芬奇畫作中的神性與人性,表達自然、宗教與人的平衡,希望用香味給行走于人世的心靈帶來片刻安寧與慰藉。
“探索與發現”聚焦科技感,體現人對未來和宇宙的無盡探索。品牌曾與《三體》聯名,推出OLLIN系列“審判日”。產品外形呼應《三體》中納米武器切割船體的瞬間,有對“冷酷又冷靜的理性”科學主義的具象表達,也有對宇宙生命的深刻思考,在廣袤宇宙,人類渺小如塵埃,在我們目之所及之外,是否還存在著其他生命體?我們又該如何與他們共存?是以科技征服還是尋求更為和諧的共生之道?或者,在那之前我們是否應當重新審視人類與地球萬物的相處之道?隨著人們思考的加深,產品似乎也“活”了起來,在無限的猜想里,宇宙的猜想對人文藝術、抽象精神的執著追求也得到回應。
可見,宇宙的猜想所做的是用產品聯通人與他者,以香味為介質,開辟一片可以安放靈魂的土地。品牌將那些看似離普通人日常遙遠的人文藝術,以具體的形態、怡人的味道呈現于我們身邊,引發我們的猜想,在沒有標準答案的藝術面前,個體對其多樣化的理解也是文化交流開放性的體現,而品牌也在潛移默化中將“大膽想象,擁抱更多生活方式”的觀念植入人們腦海。
因而,我們可以看到品牌還對“宇宙”做了很多延展,例如以不同王朝、國家、地區所發行的金屬錢幣為靈感,印刻四個經典希臘神像制成的車載香氛,回應歷史長河中一代又一代的文明變遷,時空流轉,貨幣形態變換,但人類文明源遠流長,這何嘗不是對“時間”的一種超越。
“猜想”的范圍足夠遠,因而,即便是飄渺的夢境,也可以借助想象的羽翼和創造的工具,突破空間限制,將其帶入現實。宇宙的猜想打造的“夢境之門”系列沐浴露,便是關于突破空間的一次大膽嘗試,品牌猜想“宇宙新的味道,可能是夢境邊緣的味道”,而夢境邊緣又是什么味道呢?也許就是沐浴之后讓你酣然如夢的香味吧。借著嗅覺,溝通其他感官,我們可以為自己造一個奇幻而美妙的夢境。
至此,我們發現品牌“香味+人文藝術”的經營邏輯,產品有香薰蠟燭、香膏、護手霜、香水、車載香氛等,但不論何種形態,宇宙的猜想注重的是讓每一款產品成為一個故事的訴說者,也成為一個很好的聽眾,借助形態各異的香味載體,人們得以充分打開感官、展開想象,感受愉悅。
自然主義是宇宙的猜想又一重要命題,品牌十分重視線下空間。在廣州東山口,一幢紅磚白墻的二層小樓靜靜立于街鋪與住宅區之間,周圍錯落排布著的還有許多嶺南特色洋房,這里是宇宙的猜想線下空間之一,也是品牌第一個展覽的舉辦之地。本著自由、自然的理念,空間在盡可能保留原本建筑材料的同時,打通墻體,讓陽光可以大面積透進來,自然之景和人造之景協調配合,借助空間的“穿透”和“交替”,表達藝術與生活、人與世界的關系。品牌二樓命名為“無形”之境,這是一個長期的在地計劃,除了作為展覽空間,還是一個充分自由的交流空間,在品牌看來,“空間也可以是時間的維度”,在我看來,這意味著,空間提供了交談和思維碰撞的物質載體,而思想本身可以貫通過去、現在、將來,有時代印記,也不被時間束縛,這是其美妙之處。
三、無形和有形,無限和有限
最開始知道“宇宙的猜想”時,其實是帶著疑惑的,在充斥著“即時利益”和消費者注意力高度分散的今天,品牌去講哲學真的有人耐心聽嗎?但在逐步了解之后,不由感慨,正因為它不那么大眾,品牌的“知難而進”才更顯彌足珍貴。更難能可貴的是 ,品牌其實透過產品、空間、理念多方面的細節,嘗試打破人們對哲學、藝術的傳統認知,其實它們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也是創造者。
不是看見什么火爆便去追逐什么,而是看見缺少什么便去創造什么,這樣的品牌觀或許是理想主義的,但仍然有人愿意去做。純粹的堅守一定有其意義,在宇宙的猜想日常推文中,會看到許多有趣的留言:
“當我們仰望天空,望向遙遠的恒星和星系時,我們其實是在仰望過去”
“一銀河年約等于2.5億地球年,然而這也僅僅是人類的猜想,我想可能宇宙已經達到人們無法構想的地步。”
“有時候情緒可以變成情感,就好像爆炸是限定空間里能量過載的表現……情緒最終被錘成情感,以某一種形式,在這個空間里爆炸,變成文明,形成歲月?!?/span>
你看,宇宙的猜想已然引發人們很多奇思妙想,某種程度,這也是品牌意義的實現。消費者可以不是被品牌觀察的對象,而是主動接收品牌發出的同頻信號,從“迎合需求”到“吸引志趣相投的伙伴”,也許可以成為品牌和用戶的新型溝通方式呢。
寫到這,我好像更加明白了品牌那句“猜想即宇宙”,宇宙是無限的,人類是有限的,然而人類豐富的想象力、經由好奇心而引發的不斷探索,正在創造“無限”,如歷久彌新的思想與真理,如自己內心的一片精神世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