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盒馬,每條微博都是段子!勝過搞笑博主
幽默感不是表演,是自然流露。看完盒馬的微博后,我如此感慨道。
5G沖浪的朋友,應該都對盒馬微博的“改名、抽獎翻車”事件,有所耳聞。
改名翻車事件回顧:2021年,盒馬為慶祝雙12將微博名改為“盒盒馬馬”后,差點改不回來,痛失本名,因而成為廣大網友取笑的對象。
在把盒馬當搞笑博主、靠它取樂后,會發現,這只是@盒馬段子宇宙中的冰山一角。
它也打破了我的偏見——
微博,不僅是一個引發討論的廣場,只要玩得轉,它也可以具有很高的粉絲粘性。
看看盒馬每條微博,動輒上千的互動量就知道了:
你的互動,我的互動,好像不一樣?
盒馬的幽默感,咱學得會嗎?
這么努力營業微博,值嗎?
一句話概括@盒馬發家史:有心機地抽獎裂變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讓幽默被看見、想讓粉絲互動,前提是得有粉絲(劃重點,是活粉)。
所以,回答問題之前,咱先看看盒馬是如何漲粉的。
1、以金錢的誘惑吸粉,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事情得從2018年雙11,那個大家急需用錢的購物節點講起。當時,盒馬在微博發起抽獎活動,拿出不輸支付寶的豪氣,向網友“送”出萬元。
從結果看,盒馬正是以高額福利,輕松達成了“聲量擴散-粉絲裂變”的效果。這令人不得不感慨,出身阿里的“富二代”盒馬,在漲粉上是有些先天優勢的。
但細究,有錢的品牌其實不少,為啥盒馬的砸錢式抽獎這么有效?
因為盒馬可不僅家底兒厚,它撒錢也是找準了時機和方式,才大膽“all in”的。
還記得那位讓全網酸了的“中國錦鯉”信小呆嗎?2018年,支付寶發起巨額福利抽獎活動,吸引了全網圍觀,還讓大伙兒對轉發抽獎的熱情空前高漲,心中都有了一個當“天選之子”的夢。
基于這一背景,有心機的盒馬,一方面是轉發支付寶的微博來發起抽獎,蹭了一波自家人的熱度。同時,直接送錢、獨寵一人的抽獎方式,也完美勾起網友互動熱情。
2、以“作秀”式抽獎,走上進擊的漲粉路
當網友們一次次“重在參與”后,夢碎了、人醒了,這時候抽獎又該怎么玩才有吸引力?
盒馬首創了“翻車式抽獎”玩法,靠這招狠狠拿捏了吃瓜群眾的心。
2019年,盒馬抽獎送西瓜,設定了“每轉發10次,加送1斤西瓜”的玩法。一下子,就讓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來了興致,將微博轉發了30多萬次(折合要送3萬多斤西瓜),勢要讓盒馬破財。 “嚇”得盒馬在線求瓜神,四處搬救兵。
2020年,延用同個玩法,盒馬為網友激情送蛋。不過,間隔時間短,套路又相同,這次話題度遠不及上回。
2022年,盒馬又靈機一動,發起“體重多少送多少”的抽獎送水活動,不幸引得動物園的大象、長頸鹿等重量選手前來圍觀。最終,長頸鹿艾米意外得獎,本該按斤送水的活動,變成送0.96噸,盒馬再次以翻車收場。
這種故意留出漏洞讓人鉆空子的玩法,有效勾起了吃瓜群眾的興趣,還使抽獎活動有了故事性,網友們會蹲后續。深度互動下,新粉們也就不易翻臉不認人,秒取關。
就是這樣隨機應變,不斷調整抽獎玩法后,盒馬的微博賬號才漸漸做大做強。
10G沖浪的沙雕網友,產品宣傳超有趣
1、在微博“買房”,各種姿勢耍幽默
當流量奔涌而來,@盒馬的運營也明顯開始更用心了——2018年前的它,就像一個沒有感情的轉發機器:
不痛不癢地分發官方活動信息(用的是朋友圈、社群也適用的通用話術);
每逢節氣、節日,完成任務般地發布海報與互動話題,刷刷活躍值……
后來的它,卻活成了一位搞笑博主。日常中,盒馬不生產段子,只是段子的搬運工——快速捕捉與自個兒有關的好笑事件,官方下場、玩梗、搞熱度。
認領敗興廣告語,回應玩偶禿頭風波,這都算和自己個有關。
看似沒它啥事的事件,也能蹭一波“偏門”熱度。比如,當《創造營4》人氣海外選手和馬退賽,盒馬出手玩起了諧音梗。以一條微博“天又冷了,來一起吃個火鍋?先涮個企鵝778”,暗戳戳地指責出品該綜藝的騰訊,替網友發泄。
物以類聚,盒馬的奇奇怪怪與陰陽怪氣很戳當代吃瓜網友的奇點。大家也心照不宣地與盒馬一起整活,制造有“看點”的互動:
盒馬推出9.9元一杯的酒,大家自帶花里胡哨的杯子打酒,重新定義了“一杯”;
活動是出示學生證明,可獲得額外驚喜,于是有了各種意義上的學生……
網友們也是真有梗
這種活動的“失控”,令人想起經典綜藝《極限挑戰》。制作人嚴敏總會適當放水,給一群老江湖嘉賓不走尋常路的游戲空間,雙方間形成有張力的拉扯。
并且,當有趣的靈魂相遇,雙方隨意的互動也如老友不留情面地互損,笑點頻頻。
閑來沒事,抽獎送粉絲友友們一顆車厘子、5毛大紅包,這些上不了臺面的行為,也能很合理有趣。
在大方和摳搜間切換自如的@盒馬
但需要多說一嘴的是,這種明目張膽蹭熱點、與網友火力全開互懟的風格,沒有循序漸進打造的人設為基礎,會有引發反感的風險。非“專業人士”,請勿輕易模仿。
2、自賣自槽,讓產品真香
雖然每天都在插科打諢+上班摸魚,但@盒馬可是務正業得很。畢竟,營銷自己才是它努力營業的終極目的。靠著趣味話題#盒馬有啥#與高頻抽獎,微博早已成了盒馬新品宣發的重要渠道。
一方面,一些本就自帶話題屬性的新品,在官方吐槽的加持下,進階激發了粉絲的購物欲。
如一塊被網友吐槽的愛心牛排,當@盒馬用“女友收到感動哭”點破它的梗,瞬間讓人心動;
點名吐槽自家產品名的諧音梗,也是同理……
另一方面,隔三岔五的抽獎試吃活動,為新品找到了目標消費者,也成了可固粉的長期性福利。
甚至,一些正常的商品,也能發揮幽默的細胞,內涵一把。
替粉絲回答:不需要,謝謝
整體看下來,會發現@盒馬的品宣,有一個特點——“不太聰明”。即,它不會過分捧殺自家產品,只是對新品有股可愛又虛勢的自信,也敢于不凹專業“人”設,少說帶科普意味的套話。它站的是一個不客觀、但很親近的視角,與網友們同頻交流,讓受眾接受度更高。
更本質來說,盒馬的強粉絲粘性與高互動率,不在于它的個性如何,更源于它做到了“有”個性這一聽著非常簡單的事。
盒馬在微博的生意經
微博是一個好的話題爆發陣地,但不是一個好的流量池。對大多品牌而言,經營微博的投入產出比不會高。
那么,在微博投入鈔能力的盒馬,為何如此重視微博?
平臺用戶的年齡、喜好,與盒馬目標用戶的契合,無需多言。除此之外,盒馬產品上新速度快的特性,讓它需要省時省力的宣發渠道。
2022年盒馬公開數據就顯示,其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已達到35%。洞察市場、選品、生產、測評……從成立起就開始自營探索的盒馬,現已有了成熟的團隊、渠道,來高效地實現新品開發。而微博以“圖文介紹+轉發抽獎”為主的輕互動,就是這些新品上市后,發酵熱度的第一把火。
搞懂了盒馬活躍在微博前線、賣力搞笑的動力,再看盒馬的微博運營,對其它品牌也有借鑒意義:
從微博運營方法看,@盒馬能令人get一些變有趣的思路,比如敢于自槽、與粉絲互懟。它也證明了,運營社媒可以轉換固有思維,學會以平視視角拉近與用戶的關系。還有,發微博的目的性別太強,沒事沖個浪、聊個日常都行。不那么官里官氣,社媒更有人味兒,才更討人喜愛。
從社媒運營策略看,依據自身特性布局社媒的盒馬,能讓其它品牌好好思考,入駐每一社媒背后是不是出于盲從,對不同平臺的傳播功能理解會不會太片面,以及如何分配每個平臺的投入比。總結而言,是要量體裁衣,明白適合自己最重要。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