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中式漫畫”火遍全球:500年后,我的知名度不會比蘇東坡差
首發: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15歲入行,29歲成名,72歲剃發出家,他的“中式漫畫”火遍全球:我沒文憑,可是實力超強!
4歲,確定人生理想,15歲,成為職業漫畫家,72歲,剃度出家。
蔡志忠,人人都聽聞他的漫畫好,諸子百家系列漫畫,幾代人的童年回憶。
“我是中國人有史以來賣書最多、版本最多的作家,這一點不要懷疑?!?/strong>
《水滸108將》
如果用一本書來描寫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借用他自己的話,來取名:《500年后,我的知名度不會比蘇東坡差》。
他天性孤傲:與同住一張床的二哥,三年未曾說過一句話,只因覺得二哥沒文化。
他樣樣不服輸,閉關8年,研究物理,并放話:“我可以用101種方法,證明愛因斯坦的時間論是錯的?!?/strong>
直到晚年,他依然執著“刷存在感”:“我生于臺灣,將老死于杭州,葬于少林寺,因為,如果把我葬在臺北或杭州,沒有經濟效益,葬在少林寺可以收門票?!?/p>
今天,我不想夸他的“功成名就”,就和你們聊聊,這個“怪老頭”猖狂的一生。
一、“我沒有文憑,可是實力超強”
蔡志忠出生于臺灣,靠海的花壇鄉。戰亂年代,蔡父蔡母相繼失去6個孩子,自1歲起,小蔡志忠便和同村的孩子們在教堂,念《圣經》,接受洗禮。
摩西杖劈紅海,諾亞制造方舟......幾百個故事,成了日后寶貴的財富。
蔡志忠(上排右一)家庭合影
得來的故事,蔡志忠最愛講給媽媽聽,媽媽去喂豬,他要在旁邊講,媽媽去洗衣服,他也要在旁邊講,如果媽媽沒有認真聽,他倒還要生氣。
《圣經》里那么多「眾神創世紀」的神勇故事,也給了小蔡志忠啟發:“只有我無所事事,那我要干什么呢?”
四歲半的時候,他躲在爸爸的書桌下,想了一年,決定以畫畫為生。
起初,畫盤是家里的門檻,他用紅色墨水,畫出一個圓圈圈,再接一個長圈圈,長圈圈旁四個桿桿,一個小人,就成型了。被父親看到,總要挨一頓罵。
索性,尋一塊磨平的灰石板,四周鑲上木頭,石頭做畫筆,抹布做板擦,摩擦生出的白色痕跡,繪出童年斑斕的一隅。
“我從小就不喜歡和同齡小孩一起玩,得到小黑板后,遮住多彩世界的帷幕‘唰’得一下被拉開,我的心被驚喜充滿,原來繪畫的世界這么寬闊?!?/strong>
蔡志忠自畫像
初二那年,蔡志忠把畫作寄給臺北的一家出版社。
很快,得到了他們聘請的通知,條件是:人到臺北就職。
走之前,他和父親的對話,都不曾多半分親近:“爸爸,我明天要去臺北?!薄叭ジ陕铮俊薄叭ギ嬄?。”“找到工作了嗎?”“找到了?!薄澳蔷腿グ??!?/strong>
于是,拎著一個大皮箱,兜里揣著200臺幣,15歲的蔡志忠,只身前往臺北。
望著身后漸行漸遠的漁村,他大喊了一聲:“我永遠不回來了,再也不回來了!”
進入出版社后,他凌晨四點起床,深夜時分回家。
第一次領薪水時,老板將原定的300工資,翻了一倍,因為他實在太認真。
600的薪水,蔡志忠抽出450,寄回了家。
在家書里,如是寫到:“爸爸,你是全鄉書法第一,但我不僅要成為全花壇鄉最好,全彰化最好,全臺灣最好的漫畫家,有一天我要成為全亞洲最好的漫畫家。”
蔡志忠自認這份好勝心,遺傳自父親。
蔡家,是典型的父權家庭,父親濃眉大耳,雙目銳利,不怒自威。
兄弟姐妹要零用錢,只敢朝母親開口。
蔡父年輕時為了練書法,烈日當空,以水當墨,以磚為紙,書法由此練成。
“從小看父親全力以赴,專注用心寫書法所得到的啟示便是:熱愛自己的工作,要做就要當第一。”
但生不逢時,“爭第一”的野心沒有持續太久。
1966年,在臺灣流行了近十年的漫畫潮,被迫止步。
學校認為影響學習,輿論認為其中的血腥暴力,影響太壞。
由此,制度開始審查漫畫作品,“A輪審查把‘嗎’改成‘么’,B輪審查把‘么’改成’嗎?!?/strong>
如此折騰,索性斷了蔡志忠繼續作畫的念頭。
辭職,回鄉,服兵役。
退役后,市場持續低迷,但動畫開始興起。
不懂動畫制作的蔡志忠,從美國買來《小鹿斑比》等影片,趴在桌上,一格一格地描,鉆研動畫人物的細微動作,摩挲迪士尼的分鏡技巧。
幾年揣摩,他儼然成為了當時臺灣最懂動畫的人。
蔡志忠拍攝的動畫電影
29歲那年,蔡志忠創立卡通公司,其出品的《七彩卡通老夫子》、《烏龍院》,95后都有耳聞。
一上映,名動臺灣,家家影院排起長隊。
據統計,《七彩卡通老夫子》總票房達7350萬臺幣,創下臺灣電影票房新紀錄。
該片最終獲「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獎」,蔡志忠也由此入選「臺灣十大杰出青年」。
二、36歲再轉行,有錢“任性”
前半生,功成名就。
于是,36歲的蔡志忠,又要折騰了。
“我有了四五套房子,還有860萬存款,只要不賭錢,不投資,就算活到80歲,我還是有錢吃方便面。這一生為錢做事的日子,就到此為止了,以后我要做更有意義的事,我要成為偉大的漫畫家?!?/strong>
1984年,他只身前往日本,和日本漫畫家市川立夫合租,用三個月學會日語,兩人用巨大的熱情,投身于漫畫的創作,直到有一日,受啟發的蔡志忠突然決定: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何不將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畫成漫畫呢?
達摩觀書圖
于是,四年時間,全力創作。
他曾42天不打開房門,也曾連續58小時不離開椅子。
對于自己近乎著魔的創作狀態,他調侃自如:“偉大的不是我的臉蛋,而是我的屁股?!?/strong>
36歲,放棄一切,從頭來過,放誰身上,似乎都不是一個謹慎的選擇。
而蔡志忠認為,當年放下畫筆,實屬無奈,如今生活富足,何不重拾四歲時躲在父親書桌下的爛漫?
“你拿出一張紙,左面寫下你喜歡的東西,右面寫下你擅長的東西,再把兩者結合起來,選你既喜歡又擅長的。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的東西。”
成為一流的漫畫家,得益于兒時的積累,《圣經》里聽聞的故事,兒時與母親聽戲得來的橋段,在蔡志忠的腦海里,建起一棟圖書館。
他算過一筆賬,這棟圖書館有24個房間,每個房間24個柜子,每個柜子24個抽屜,每個抽屜24個檔案。
“我寫故事和中藥房的伙計一樣,這里抓一個故事,那里抓一個故事?!?/strong>
因此,他寫一本書漫畫書,只需3天。
對于畫漫畫,蔡志忠有自己的理解。
第一,要會畫漫畫;第二,要會編故事;第三,要有用圖像講故事的能力。
“如果你有第三個能力,那么你可能成為張藝謀、陳凱歌、李安;如果你有第二個能力,那么你可能成為托爾斯泰、莎士比亞;但如果你只有第一個能力,對不起,只夠當助理。”
1989年,諸子百家系列漫畫在大陸正式推出。
蔡志忠仍記得,那日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簽售會,2.1萬本圖書,當天售罄。
據統計,他的中國古籍漫畫發行到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銷量超過5000W冊。
對蔡志忠而言,可喜的,不只是一個數字,更是他終于實現了,用畫筆傳播中國文化的愿景。
蔡志忠的漫畫被翻譯成不同語種
說到這,也許你要說:這樣的人生,太過順遂,哪有什么可借鑒性?
但我說:蔡志忠的順遂,得益于他的“識時務者為俊杰”。
漫畫行業不景氣,他就投入逐漸興起的動畫行業,猛賺錢。
“你要在乎錢,要不然錢就不在乎你,我們沒有錢當然什么都不能完成。例如,我不能住在臺北市,如果回鄉下當農夫,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strong>
在他看來,賺錢對所有人而言,都是獨立的首要條件。
小時候,蔡志忠賺錢的小腦瓜就轉得飛快。
每周要替父親買兩次米酒,買一次是一塊兩毛錢,有時付現金,有時在店家賒賬。
每個月總有幾次,蔡志忠會把父親的現金改為賒賬,以此小賺一筆。
這么做,他卻從不覺得心虛,相反,他認為這本就是應得的跑腿費。
賺夠了錢,有了“任性”的基礎條件,于是,大刀闊斧,追尋夢想。
在他看來,如果一個人尊重并沉浸在自己的熱愛里時,成功就成為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三、72歲出家,一生轟轟烈烈
但,如果就此打住,就太不符合蔡志忠的風格了。
他開始沉迷研究佛像,20年間,搜集4000多尊銅佛像,耗資6000W+人民幣。
北京、香港、日本、印度……
只要聽說哪里有珍貴佛像,他必然要親自跑一趟。
佛像的服飾、報關、手印、體態、造型、神情,他都要逐一研究,細細記錄。
于是,《漫畫心經》、《佛陀說》、《金剛經》等佛系漫畫誕生,聞者震驚。
連星云大師都贊嘆不已,如是評價到:“佛陀、菩薩、阿羅漢……到了他的筆下,不論一語一默,或吟或唱,生動的表情,祥和的氣質,無不令觀著自然產生歡喜心?!?/strong>
2011年,蔡志忠被授予“金漫獎終身成就獎”,本應頂著這個頭銜,安度晚年,可他偏不。
當媒體問他,在哪個領域取得成就最大,他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物理!”
而這,又是一段令人驚掉下巴的故事。
蔡志忠開動漫公司,所獲成績不菲,最景氣的時候,兩層樓的辦公室,100多個員工。
可這時,他開始重新思考人生:“我一生受到前人所栽種樹木的諸多恩惠,我喜歡自己也能為后人種下樹?!?/strong>
這樹,便是對物理學的研究。
閉關8年,潛心研究,8年后,他宣布自己研究出了從未有物理學家發現的公式-時間方程式。
“物理有三根繩子,物質、能量和時間,對前兩者的研究,已經完成了99.999%,但是300年來,沒有人搞懂時間是怎么回事。有人說時間是幻覺,時間當然不是幻覺,它有自己的運作方程式?!?/p>
在IQ180的蔡志忠眼中,沒有什么事情能難住他。
“我學日語用了3個月,學動畫用了3個月。橋牌我看一場下來就會了。”
曾9次入圍橋牌亞洲杯,1次入圍世界杯,拿過的冠亞軍獎杯有125個,還出過一本名為《往日情懷-我的橋牌歲月》的書籍。
若你非要問他,這一生被難住過嗎?
他則會幽默地回答你:女人心,難以琢磨!“我只知道,講好聽的話比送巧克力更管用,這一招夠用好一陣子。”
蔡瀾評價蔡志忠,說:“他不是地球人,他來自外星。”
就連挑剔敏感的三毛,也成了他的粉絲:“蔡志忠的智慧,使視古人如畏途的這一代中國人,找到了他們精神的享受和心靈的凈化?!?/strong>
蔡志忠與三毛的合影
2020年11月17日,72歲的蔡志忠走進嵩山少林寺。
釋永信大和尚,手持戒刀,為他剃去長發,煙云繚繞,佛音回蕩,一代大師,遁入空門,法號釋延一。
“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strong>
前半生,縱于塵心,后半生,參念佛性,蔡志忠會做這個決定,似乎并不意外。
在某些方面,他與莊子頗為相似,一次買回一大袋饅頭,放在冰箱里,吃的時候加加熱,再抹點豆腐乳,就是一頓。
一件白襯衫,一雙破布鞋,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要見誰,他的裝束,大抵如此。
至簡的物欲,讓他摒棄了多余的羈絆。
“碗拿起來的時候,問問自己到底是餓了還是饞了。人要做心的老板,不要被欲望牽著走。”
留了30年的長發,從黑,到白,最終零落于佛堂。左撩右撥,終不抵青絲寥寥。
回顧這一生,他說:“我的一生從來沒有努力工作過,因為我都在享受,當你做著最愛的事情,根本就沒有所謂努力這件事。”
圖源網絡參考資料:
最華人:《中國一代大師,72歲出家了!》
新周刊:《蔡志忠:做自己喜歡的事,不需要努力》
南方人物周刊:《蔡志忠 我想,我畫,我畫了 | 封面人物》
鳳凰衛視:《蔡志忠:500年后,我的知名度不會比蘇東坡差丨專訪》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