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吳小寶,Ivy,Beni
撰文:吳小寶
2018年,得到換新Logo的事件引發全網熱議,一個小時內被幾萬人圍觀吐槽。
不僅外界,得到公司內部多位副總裁,設計總監,產品經理一致表達不好看。
羅振宇力排眾議,“所有設計師都不喜歡的時候,我知道方向大體是對了。”
背后操刀的,是上海營銷咨詢公司,華與華。
在外界看來,羅振宇很信任華與華,對華與華董事長華杉推崇備至。不僅把品牌戰略升級的事交給華與華,還邀請華杉來得到講課:《跟華杉學品牌營銷30講》、《華杉講透孫子兵法30講》、《跟華杉學儒家思想30講》,這三門課在得到APP,已有超30萬的學習群體……
2019年,商業界大咖劉潤采訪了華杉,最尊敬與震撼的是他的自律,這點和羅振宇到有相似之處。過去的2000天,這個世界不僅有羅振宇每天60秒的語音,還有華杉每天清晨2小時的寫作輸出,后來變成一本本書籍。
華杉商業上的成功也令人佩服。
21年前,2002年,杉與楠,一對親兄弟,創立華與華,并以“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的核心方法,行立江湖,爆款不斷。
“你愛我 我愛你 蜜雪冰城甜蜜蜜”
“知識就在得到”
“愛干凈,住漢庭”
“西貝莜面村 I ? 莜”
“曬足180天,廚邦醬油美味鮮!”
“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了”
“拍照大聲喊田七”
超級口號耳熟能詳,超級符號紅黃藍綠。
背后是華與華服務的許多規模龐大的品牌,海底撈、蜜雪冰城、絕味鴨脖、西貝莜面村,漢庭、廚邦、得到……
華與華,在廣告業像一艘逆行的船,獨樹一幟:
不投標,不比稿。
一個方法論使用20年,盛產標準創意。
每年花幾千萬給自己品牌做廣告,
幾百萬獎勵員工創新創意。
創立了華與華文庫、商學,出書授課。
......
2021年,蜜雪冰城品牌神曲的突然走紅,把華與華推向另一個新高度。學習模仿華與華方法的人越來越多。同時,來至于外界的審美偏狹,業內對華與華的方法論、千篇一律的超級符號爭論也接踵而至,直達高峰。
·華與華到底如何認知廣告?
·華與華的“超級符號”的方法論是不是一個萬能公式?
·關于廣告的美,到底怎么定義?該怎么去書寫和描繪?
在華與華20周年,我們訪談了華杉老師。
從左到右依次是Beni,Ivy,華杉,吳小寶
01
包裝設計不應該成為一個職業
我們要重新發明廣告業
華杉和華楠均不是學廣告出身。
沒去過4A,沒待過熱店,不是文案base更不是設計base。
如果硬要有一個base,華杉是策略base。
華杉的策略師傅,是著名戰略咨詢專家王志綱老師,1997年,有媒體評選首屆“中國十大策劃人”,葉茂中、王志綱均在其列。家喻戶曉的碧桂園“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出自當時的王志綱工作室。
憑什么一入行,即拜得名師?因華杉一手好文章。
華杉和華楠出身教師家庭,父親教數學,母親教語文。華杉5歲便開始寫作訓練,母親每講一個故事,如“武松打虎”,華杉需用筆復述,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幾百個故事執于筆尖,華杉對歷史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寫作水平遠超同齡人,從小到大,華杉的作文都是班級范文。高考時華杉語文全校第一,自己預測上復旦應不成問題,奈何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深入華父的心。華杉一家或人均擅說服。
最終華杉聽從了父親建議,報了內燃機專業。
專業報了,華杉始終提不起學習勁頭,大學期間整天不務正業,談戀愛、踢足球,翻中國歷史,閱經典古籍,除了研究發動機,終究回到了自己的文科興趣上。慢慢地,華杉勵志成為一個思想者,用思想改變社會,靠寫作影響大眾。
廣告人苗頭初顯。
帶著這樣的志向,92年畢業后,華杉拒絕了國家分配的工作,執意下海闖蕩。華杉一邊啃老一邊倒騰,中途還倒過煤。4年后,胸懷天下,望文以載道的華杉因寫下一篇《試論中國經濟的走向和投資方向》的文章,終于獲得了師從前新華社知名記者,當時中國著名策劃人王志綱的機會。
是時候,大展宏圖,華杉心里琢磨。
名師出高徒,華杉很爭氣,在王志綱的帶領下,2年就買了房。
前途和錢途一片光明,華杉自己也未曾想到轉身去了廣告業。一個朋友告訴他,做廣告可以上《時代周刊》封面,可以買勞斯萊斯。一開始華杉并不懂什么是廣告,以為賣掛歷。朋友給他一張書單,上面有奧格威《一個廣告人的自白》、霍普金斯《科學的廣告》、韋伯揚《廣告人日記》…華杉花幾天時間讀完,頓悟。
書上的內容華杉一讀便懂,一學就會,甚至自信到能夠超越。
華杉向王志綱提出了離職,王老師非常失望地指出,
“本來可以做一個高大的喬木,非要去做一個發達的灌木。”
離開王志綱的4年后,華與華成立,并對外宣布,要重新發明廣告業。
數英:您師從王志綱老師的故事我們聽過一些,能否請您詳細地講講,當初為什么選擇離開王志綱老師,除了勞斯萊斯,廣告業最吸引您的還有什么?
華杉:王老師對我來說像一個思想的啟蒙者,他強調的是通識,是整體的思想。在這里我先科普一個哲學概念,就是整體與局部。所謂整體由各個局部組成,但每一個局部里面又包含了整體。離開了局部,整體不存在;整體又對局部起支撐作用,部分離開整體,就不是部分了。
那么專業細分的工作內容是屬于局部的,這塊內容一般王老師會交給其它公司去做。我離開王老師是因為除了整體外,我還要同時進入一個專業的局部。王老師只做整體思想,看似了解整體,實在還是進入到一個局部里面。因為一個不了解整體的局部是不成立的。
數英:公司剛成立便提出要重新發明廣告業,您的底氣來自于哪里?您發現廣告業存在什么問題,需要去改變?
華杉:現在的廣告業幾乎都是局部,所有學科的發展是不斷專業化細分的過程,但在專業細分的過程里面,它就脫離了事物的整體性。為什么華與華認為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這句話就是建立在局部與整體的哲學理論之上的,所有人一起做所有的事,我們是既掌握整體,又掌握這個專業。這樣華與華也就成為一個有史以來全世界從來沒有過的公司。
比如說你設計一個包裝,其實它包裝的設計里面是包含了企業全部的戰略。一個包含企業全部戰略的包裝設計,怎么可以把它分配給一個包裝設計公司做。包裝設計不應該成為一個職業。包裝設計和廣告創意是一件事。企業戰略、產品開發、品牌戰略、廣告創意、宣傳單頁設計,全是一件事。
如果一個合格的包裝設計師一定是個戰略家。
廚邦醬油包裝設計四步走
廚邦“綠格子”的超級符號
以戰略維度覆蓋整個品牌,乃至工廠
數英:在廣告里,您認為什么才是核心?創意,生意,人才,方法論?
華杉:這幾個不是一個維度的事情。
亞里士多德說任何事物都有兩個基本概念,一個是目的性概念,一個是必然性概念。
目的性的概念是這個事物它本身的目的是什么,必然性的概念就是我怎么做才能必然達到這個目的。只有知道了事物的原理,知道它的目的是什么,你才知道該怎么去做,能必然達到這個目的。
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就是這樣的思路。這也是華與華兩大哲學根基。
那好,我們做廣告的目的是什么?是建立品牌嗎?不是的。做廣告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建立品牌,而是賣貨。那品牌的最終目的又是什么呢,還是賣貨,只不過品牌讓賣貨賣得更貴。所以它不存在說是廣告以創意為中心,還是以人為中心。目的就是賣貨,看你怎么做。首先是受眾要知道我,不知道如何買呢,知道的人越多,買的人就越多。
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是解決知道的問題,而我們的廣告往往是為了創意而犧牲了知道。
風靡的泰國神廣告,沒有人記得創意背后的品牌,創意人也不會讓你記得,因為這耽誤他做創意。沒有任何人記得和關心廣告背后賣的是什么,這就沒有解決品牌的問題。超級符號就是解決知道的問題,同時還能促發購買行為。
數英:如何解釋在華與華這里,包裝設計是品牌營銷的最高綱領?
華杉:我們以線下為例,有一個數據說70%的決策是到商場才做出的。這就是華與華說的貨架思維,你最能被人發現的,就是終端陳列上的包裝設計。那么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實際上就是被人發現,他發現了之后有興趣走過來,走過來之后他下一步得拿起來。
為什么我那本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書的腰封上有四個大字,“先看封底”。目的不是要你看封底,其實是要你把它拿起來,拿起來你才會看上面的文案。然后這個文案就是你的購買理由,“這回終于讀懂《孫子兵法》。”
這不用我解釋,就是一句很有吸引力的話。一切的包裝設計都是為了賣貨。
我們說,商品即信息,包裝即媒體,貨架就是廣告位,互聯網貨架更是廣告位,以貨架思維和超級符號方法設計包裝,讓商品上架就開賣。
▼
訪談過程中,華杉時不時會扮演一個老師的角色,和我們講哲學,講原理,講解決問題的思路,講的過程中,順手拿起筆,不到幾分鐘,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模型和理論。他不只一次在公司強調,你所說出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所使用的每一個概念,都要追根溯源,依據理論,依據邏輯。
在華與華,包裝設計因為目的哲學,被認為非單純的平面設計工作,是品牌營銷的最高綱領。因為包裝是產品和消費者發生溝通的重要方式,包裝即是產品。只不過真正讀懂華與華之后,你會發現包裝設計不應該成為一個職業這句話里,包裝設計可以替換成任意一個詞。
平面設計不應該成為一個職業,
廣告文案不應該成為一個職業,
營銷策劃不應該成為一個職業,
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最終都指向銷售,這是華與華與廣告行業許多同仁最大的不同。“重新發明廣告業”在成立之初被宣布,就可以被看成是一種宣傳策略。說出這句話,便容易被行業知道、記憶,從而指向銷售的最終目的。
當我們問到,華與華打破了哪些傳統來重新發明廣告業?
華杉搖頭,“我們不是打破,是恢復。”比如很多時候最有用的廣告策略是重復,最好的設計就是沒有設計,但這個行業一直在試圖做很多創新,在乎美與不美,忽略了廣告的本質。華與華的策略像是一種回歸本質策略,就像業內引以為傲的Big idea,華杉微提高聲量,“我們現在講不要做大創意,要做標準創意。”
對華與華來說,一切創新的前提都是守舊。
而超級符號的核心方法,也是從傳統中來。
02
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
最大的難點在手藝,不在創意
非標,以人為核心。
標準,以方法為核心。
華與華曾聲稱廣告行業是工業化最落后的行業,以人為核心不可復制的創意,意味著你將永遠處在農業時代。華與華發明超級符號方法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一個超級符號(品牌標識),一句品牌諺語(廣告語),一首“人人都會唱”的廣告歌。設計思路很清晰,符號要具體不要抽象,Logo要放大放大放大,顏色要鮮艷亮麗,品牌諺語要說人話形成購買理由,廣告歌要選經典歌曲。
這個方法,的確解決了一個非標化行業無法規模化量產的難題。可惜問題在于,產出相似度高,缺乏創意和文化內核。
華杉說,這個問題根本不存在。重要的是手藝,不是創意。
到底怎么解釋這個方法?
首先基于一個前提,所有的傳播都是符號的編碼和解碼,底層邏輯來自符號學。無論是寫一篇文章,寫一句文案,做一個電視廣告都是編碼。怎么編碼最有效率,用超級符號。再用華與華的語言體系來說,即對傳統的文化符號加以改造,把它私有化,變成嶄新的品牌超級符號。
如同,蜜雪冰城的雪王,從人人得知的雪人的文化符號中,加以皇冠、披風改造得來。
傳統的文化符號,被華與華稱為文化母體,即人類文明共同的經驗、知識、觀點。超級符號創作方法有四個步驟,從母體中來,到母體中去,成為母體,壯大母體。
在一次媒體采訪中,華杉舉了微信紅包的例子。聲稱微信紅包就是典型的找到了紅包這個母體,從而加以改造,取代了物理的紅包信封,還發揚光大了線上紅包文化。(現在無論過什么節,大家都會下意識地發紅包)
大家最熟悉的I love new York符號(原設計師公開了素材版權),被西貝加以改造,變成了西貝 I love 莜。
是否原創,華杉直言,“設計,首先是一個模仿的行為。如果你創作了完全由你生造出來的,誰都沒見過的,那它一定沒有溝通力。”西貝I love 莜,把I love new york的原力(國際影響力)注入了西貝莜面村。原型、原力就是運用了受眾的集體潛意識,激活了他的整體性經驗,讓一個新品牌在一夜之間成為億萬消費者的老朋友,發動大規模購買。
超級符號有三大創作標準,
1、明確的指稱(能指和所指)
2、濃縮巨大的信息量和感情能量(擁有文化母體,即擁有能量共識)
3、強烈的行動指令,你得讓他行動(購買理由)
文化母體在華與華的定義里,天生擁有巨大的信息量和感情能量,具有發號指令的特色。一個文化母體,讓華與華超級符號成為難以撬開的營銷閉環。同時,超級符號的方法,同樣適用于創造品牌諺語、超級廣告…如同蜜雪冰城的超級廣告,《你愛我我愛你》這首歌改編世界名曲《哦,蘇珊娜》。
為什么是歌曲,不是講一個故事,拍一個TVC。因為音樂的傳唱度,傳達率更高,更容易被記住。回想近三年的廣告,最容易被提取記憶的居然是,拼多多、貨拉拉、蜜雪冰城.....
比起傳播,華與華認為傳播的本質不是播,而是傳,并且要發動消費者替品牌來傳,只有傳出去,才有機會被更多地知道。這樣的方法,在業內也非常常見。換一個詞,或許可以用“借勢”來詮釋。60%人們熟悉的事物(文化母體)+40%新鮮的事物=100%可以觸發人們行動的超級符號。
2018年華與華搬進上海環球港新辦公室,用了一句標語,也運用了超級符號的方法。
“華與華10億產能咨詢大廠投產儀式”。
在華與華看來,大廠已然成為一個知名的文化符號,---互聯網有大廠,營銷咨詢界有何不可。華與華于是快準狠地占據了咨詢大廠的超級符號。
數英:我們知道超級符號包括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華杉:我覺得最大的難點其實在手藝上面,不在創意上面。同行的設計師做不到,1、手藝不行 2、抗拒簡單的想法。“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比如我們為老娘舅設計的超級符號,有人為什么接受不了?把一個舅字放在碗里也叫設計?他先不說這個東西設計得好不好,他認為這就不叫設計。所謂下士聞道。
在手藝上面我們投入其實非常大,不僅我們自己的設計師,還有好多外援。目前和華與華合作最多的是中國著名的品牌設計大師,深圳華思設計創始人劉永清。
我對公司的設計最大的一個要求是不要有硬傷。一般人隨便說好看難看都無所謂,你別讓行家說出你的硬傷。蜜雪冰城畫得不好,雪人畫得不好,哪兒不好,哪條線放的位置不對,哪條線粗細不對,哪個顏色不對,圖形有問題?你得說出門道來。
數英:這個標準在哪里,是取自于自然嗎?
華杉:問得非常好,這個標準在于觀察,你畫老虎,需要天天去觀察老虎,畫鴨子要常常去觀察鴨子。但是設計師今天做這個,明天畫那個。他沒有那么多的實際觀察,差距就在這兒。然后里面的標準一定是取自于自然。你畫自然的東西,叫畫犬。畫鬼容易,畫犬難。蜜雪冰城原來的logo,就是鬼畫符,很抽象。
但這個行業喜歡抽象,以為大眾不懂才是高級。華與華的設計師一定不是關起門來搞創作,那叫拍腦袋。
數英:你們會有備選方案嗎?
華杉:當然沒有備選方案。有備選就證明你工作不合格,你都不知道該用哪個,你還做什么咨詢顧問。我們那個設計是最硬核的。
數英:關于創意和手藝,您曾經提到過,沒有創意,策略等于0;沒有手藝,創意等于0,創意和手藝他們的區別到底是什么?
華杉:創意是想法,手藝是實現。比如說一個電視廣告創意,它是個創意,是個腳本。拍出來是手藝。
我們的插畫總監是100萬年薪,這是手藝。
數英:如果所有人都學會運用文化母體做品牌超級符號,華與華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華杉:這也是個很好的問題。如果大家都學會,我的聲音就更大了。為什么?首先大家是誰?這大家里面包含兩種,一種是企業客戶,一種是同行。我們最理想的狀態是企業全都學會了,同行全都沒學會。然后企業只能找我。
這個時候我有兩種選擇,一我誰都不教,全部保密。二我教會所有人。經常有人說,“我們不能給品類做廣告,我們給品類做廣告別人也跟著占便宜了。”但我們就得讓人占便宜,我們不應該怕別人學去。
大家一起賺錢,你才有錢賺。營銷一定是一種利他思維。我經常說使命大于經營,經營為使命服務,華與華的使命就是讓企業少走彎路。我們是華與華為華與華方法服務不是華與華方法為華與華服務。我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華與華方法傳之萬世,不是華與華傳之萬世,因為這做不到。但是你的思想方法可以傳承萬世。
使命為經營服務就是假話,經營為使命服務那才是真的使命。
▼
華與華超級符號方法論是不是一個萬能公式,能不能使用100年。或許我們現在還不能完全回答這個問題,至少能確定的是,華與華自身的超級符號已然走過20年,正在從本土走向國際。
03
美是無用的,一切以目的出發
說到超級符號,總是避免不了談美。
對于美,華與華強調三點:一個是符合大眾美學,要大眾的美,不要小眾的,小資的美;二是前面提到的手藝;三是為客戶解決問題。同時始終不離目的哲學,提出所有的設計,兩個目的:1、實現銷售,2、積累品牌資產。
所以在面對一些偶爾的美學批評,華杉視而不見。他認為這些批評沒有任何建設性的幫助或意義。
數英:在華與華這里,何為大眾美學?
華杉:規模感,能支持大生意。比如西貝、海底撈、蜜雪冰城、足力健的品牌設計,都是以大眾美學為標準。但是,評論家總是欣賞小眾的設計,正如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不應該欣賞我們能理解的東西。”
蜜雪冰城前后門店設計對比
數英:您曾經說過審美是華與華的學術課題之一,不解決商業美學理論就不能拯救大眾。華與華怎么理解商業美學?在商業中,品牌應不應該承擔美學責任?
華杉:你提到了兩個詞,一個是商業,一個是美學。
這是兩個范疇,兩個范疇的事兒應該分別在各自的范疇來討論,而不能把它放到一個范疇來討論。那我們純粹在商業的這個范疇來談它的這個美的時候,我們就談手藝,談技術,談圖形,線條,我們可以做技法上的探討。
但是人們的評論,事實上既不在美的范疇,也不在商業的范疇,在社會心理學的范疇。當一個人來評論這個東西美不美的時候,他其實并不是在進行一個美的評價,而是在對自己進行印象管理(心理學),就是管理我在你心目當中的印象,如果我居然說這個東西美,那就顯得我沒水平了。
為什么一個編織袋做個LV就是時尚,因為他崇拜LV。但是你把LV LOGO印在一個編織袋上,它就只是個編織袋,嗯,它就是丑陋到了極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他討論的是不存在的問題。
數英:站在商業的角度來看美學和純粹的看美學有什么不同?
華杉:商業需要增量。我們的目的是商業,不是美學。美學本身是沒有目的的,有目的就不美了。你說送禮就送腦白金,美不美呀?好像人們不會去這樣做關聯。
數英:純粹以美學的范疇來探討,您覺得什么東西最接近美的核心?
華杉:在休謨的《人性論》有說,人的一切都是歸于愉悅和痛苦。所以最接近美的核心,它是一種愉悅,一種滿足。我看到這個東西它令我愉悅。
數英:延伸到商業上,是否能理解為,廣告業交付的產品,或者超級符號要給消費者一個愉悅刺激,然后再去服務于我們商業的最終目的。
華杉:愉悅永遠是第一位的。這是在我的品牌理論里面,我專門要強調的問題,就是你要提供這個情緒價值。
亞里士多德創建這個修辭學,他講修辭學有四個原則,
1、普通的道理,
2、簡單的字詞,
3、有節奏的句式或押韻,
4、使人愉悅。
這也是我們超級符號、品牌諺語必須遵循的原則。看華與華所有成功的東西,首先是讓人愉悅。
愉悅是通往說服的捷徑,開心了啥都好說。情緒價值,其實也是借用了一個管理心理學的詞叫情緒資產。不管他理性還是感性,最后都只有加入轉化為情緒才能做出決策和行動。嗯,沒有情緒也是沒有行動。
數英:怎么才能產生愉悅?
華杉:文化母體呀。
數英:那么多公司做設計,為什么華與華被討論更多?
華杉:你說的這個又牽扯到另一個范疇,媒介環境。為什么要評價華與華?因為華與華有名,他們是把華與華作為一個媒介。當他討論華與華甚至是噴華與華的時候,他能夠得到關注。他如果去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他發不出聲音。
數英:外在的評價華與華可以視而不見,可客戶的評價呢?華與華在做設計提案的時候會遭到客戶的一些質疑嗎?
華杉:多了,而且好多被斃掉的。
數英:這個問題華與華是怎么解決的?
華杉:它是靠時間來解決,以后我的地位越來越高,嗯,我就成了圖騰了。
▼
羅振宇第一次看見華與華為得到設計的貓頭鷹logo,其實也不喜歡。CEO脫不花甚至強烈反對。
不過內外部的聲音不影響羅振宇的判斷,一是出于對商業Logo用途的判斷,美和不美不重要,重點是能不能起到品牌識別的效果。這也完全符合華與華的Logo設計原則:易于發現、過目不忘、便于區隔、外延導向。
另一個是羅振宇對華與華的信任,因為華與華按照自己的理論給自己做廣告,還大獲成功,所謂知行合一。這也是很多人寧愿屏蔽外界爭議,也要與華與華合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如此而來,當華與華逐漸變成圖騰,自會有人近悅遠來。
最后羅振宇宣布,華與華為得到設計的貓頭鷹logo,可以用100年。
“因為我們公司是一家想做100年,甚至更長久的知識服務公司,請大家把喜歡不喜歡這事忘了。因為我們所有的努力就是在賦能一個符號,讓這個符號在不說一句話、一個詞的時候去告訴全世界這個物種誕生了。就這樣,它有缺憾,但是它會隨著我們的努力而永存。”
幾年后,一堆APP里,得到的Logo醒目顯著,沒人再說丑。
后記:
這次我們與華與華的話題主要集中于廣告層面,近3小時的訪談,我們從廣告的目的,聊到廣告的方法,再到廣告的價值。
華杉老師追根溯源,反復糾正大眾認知:
包裝設計不應成為一個職業
過度的專業等于不專業
一切創新的前提都是守舊
最有用的廣告策略是重復
最大的難點在手藝,不在創意
不做大創意,只做標準創意
要大眾的美,不要小眾的美這一切都是因為,對于華與華而言,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一切以銷售,以服務客戶生意為目的。
華與華在廣告行業,像一首以C調為基礎的通俗流行音樂,他們專注圖形、精雕線條,以亮眼色彩刺激人們的大腦,可以讓大眾感知愉悅,也能夠解決品牌的商業問題。
有人會問,當一個品牌擁有足夠的行業話語權的時候,需不需要把商業產物往世界名曲,經典音樂靠近,去觸達人們內心深處的心靈,豐富人類的生命。從個人角度,是慷慨,從商業角度,或許就是自私。因為這一切,無疑是遠離銷售目的的。
在我看來,華與華不是在否定美的價值,他們真正想要傳達的是美需要和銷售結合。一個不被知道、不被看到、不被記住的廣告,何談美與不美,從這個角度來說,美的確無用。
曾經看過一句話,“追求感官愉悅是人類的本能,那擁有更高水準的審美則是人性的光輝。”
這需要的不是華與華一家企業的努力,而是整個社會的努力。
【文末福利】
感謝閱讀至此
在評論區留言的小伙伴還有機會獲得
我們向華杉老師申請的3本
華與華公司內部武林秘籍《華與華方法》
除了超級符號,還有針對企業戰略和品牌戰略,
提出的市場模型、菱形模型、圍棋模型
企業價值之輪等戰略研究理論
—— 活動已結束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