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期的數英「項目精榜」,從過去一周我們收錄的所有項目中優選綜合表現突出的項目進行推薦,并邀請業內資深人士進行相應的專業點評,同時精選用戶評論,為你呈現一份“即食有料”的行業內參。
雙11過境后的兩周,黑五也如約而至,那么圣誕還會遠嗎?既然有這么多有故事的節點,自然也少不了好看的廣告啦!我們從過去兩周的數英項目庫中,精挑細選出了 6 個有料的創意廣告,給大家在臨近年末時找點靈感。
*排名不分先后,僅代表收錄發布時間順序
1、NIKE:只怪上海沒個夠
品牌主:NIKE 耐克
掃描二維碼,即刻逛店!
(數英APP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 長按識別)
推薦理由:
一向不按套路出牌的NIKE,這回又大玩了一把“反其道而行”。在與上海馬拉松合作的第七年之際,NIKE在魔都上演了一個既復古又現代、魔幻中又不失現實意味的虛構故事,人人都渴望的“終點”在這里卻無人問津,“賣終點線”老板的“夠了”和運動員們的“停不下來”對應,形成兩者的戲劇性沖突,在傳達“收藏終點線,不如跑去新起點”這一運動理念的同時,也將整個campaign的主題“上海沒個夠”鮮活呈現。
精彩點評:
駿小寶,@駿小寶(公號:junxiaobao2016)
NIKE的廣告之前一直給人一種高大上的藝術感,說白了讓人看不懂。不過這次“售賣終點線”這一創意變得更接地氣了。整體創意用“正話反說”的方式來表達比賽結束、運動不止的理念。 個人認為這次最成功的是找來了林棟甫來本色出演這則短片,林棟甫所代表的上海老克勒形象特別容易得到上海人的共鳴,海派特色的演出方式是點睛之筆。
德克,@Dirk德克(公號:DIRK_OFFICIAL)
欲揚先抑,開始時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只要抓住了“夠了”“沒夠!”的核心沖突所在,這條廣告片的解題思路就迎面展開。“售賣終點線”、“兜售結束”,看似無厘頭的想法,其實是把舊觀念里的中庸圓融放到新時代背景下進行歸謬的產物。我欣賞它使用戲劇思路在結尾制造高潮的節奏鋪排,以及把品牌和城市精神相連,為品牌增加社交貨幣屬性的做法。
港真,NIKE真的太喜歡用一句簡明扼要的slogan搞事了!而且每次都會搞出新驚喜。這次的故事讓我想起了日本的“世界奇妙物語”,架空在現實里的奇人異事,巧妙呼應上馬和馬拉松精神,反其道而行地說“燃”,效果反而更好!
2、彈個車品牌微電影:對,我沒打算賣1個車給你
推薦理由:
廣告片的故事看似夸張,實則簡單明確。講述了一個平凡員工想要逆襲當老板開老板車的故事,沒想到夢想居然成真,但發現老板也有自己的短板,于是頻頻換身份來解救自己于人生中所遇到的困境。而每一個身份都有一輛與之相配的汽車,最后回到家的男主卻發現自己平凡的人生還不如今天一天來得精彩,這時彈個車想要傳遞的品牌訴求被順勢帶出:與其將就買輛代步的車過一成不變的日子,不如用1成首付彈個車,過想要的生活。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中間如果能更緊湊一些則會更加優秀。
精彩點評:
老聶,@老聶談品牌( ID:laoniedushu):
W對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對TVC情節的把控很到位。不過其實就個人來看,還存在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都說廣告要為銷量服務,特別是對于新產品來講。雖然不喜歡瓜子二手車或者毛豆新車網這類直白的廣告,但不可否認從認知以及同樣時長的受眾接觸面來看,這二者給我留下的印象會更深,1成首付買輛車也是讓我能低成本看懂平臺是做什么的。當然目前沒有支撐數據去看哪組廣告帶來的轉化率更高,但如何做藝術性的同時為產品帶來更直觀的銷量,我想也是廣告人永恒的命題。
青藤,@天空青藤(ID:babykill2014):
換來換去的故事情節說實話有點詭異+不那么好秒懂,作為觀看者可能埋頭于劇情的梳理,而對于品牌所要傳遞的直接訴求無暇顧及,不過了解彈個車品牌的朋友就會發現這則故事還是有很多看點所在,通過略有精分的虐心劇情,將消費者現實中的生活體現得很到位。也許彈個車在阿里爸爸的強力背書下,從某種意義上或許真的能夠開啟一種全新的購車方式。
廣告girl,@廣告Girl(公號:aaaaaa_ad):
可能是為了表達“彈個車”很容易,因此才采用了“魂穿”的方式。也可能是因為彈個車的受眾是工薪階層,因此才塑造了一個“貪便宜”“希望不勞而獲”的角色。最后的概念透著一股抖機靈的贊,彈個車賣的不是車,以為車太便宜了可以忽略不計,它賣的是一個可以改變人生的機會。
這個片子充滿了一些小機智,可是整體看下來給我覺得有三個大毛病:
第一, 它給我一個錯覺,彈個車不是賣車的,倒像是租車的,因為只有租車才能隨便換來換去,不然剛彈了一輛車,又看上另外的怎么辦?
第二, 彈個車主要訴求應該是“1成首付彈個車”,這個片子的重點搞錯了,“1成首付”隱藏得很深,倒是重點放在“改變人生”上。
第三, 最后,這個片子把人生跟車聯系到一起,作為廣告人我明白這是一種引誘的手段,但出發點略小氣,傳達的價值觀不太正,大概也不會有上班族希望成為這個廣告片中的主角吧?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抖機靈的片子,把人性的弱點赤裸裸地呈現出來,讓人覺得距離自己很遠,無法引起共情。賣點隱藏得很深,不過表達還是蠻有趣的,看得出來廣告片用了很多心思,這一點來說,還是值得肯定的。
3、smart:捂著鼻子也要看2遍的熱成像創意廣告
品牌主:smart
推薦理由:
smart的廣告正如其名,很機智地洞察到了人之常情與產品賣點的結合點。廣告利用熱成像原理,將日常生活中人們“難以啟齒的屁事”直觀可感化,在博人一笑的同時突顯自家電動汽車“無排氣的”環保特點。有了如此令人忍俊不禁的對比,產品賣點自然也就更能深入人心,更別說是品牌好感度的提升了。
精彩點評:
駿小寶,@駿小寶(公號:junxiaobao2016):
這幾年有一個印象,汽車品牌越來越social了。 熱成像視頻幾年前還算一個“黑科技”,在社交網絡上挺火的。 在這支廣告里,smart把自己的產品完全擬人化,用“放屁”這種戲謔幽默的方式比作汽車的“排氣”,搞笑的比喻其實天然就能夠博取用戶好感,加上熱成像這種直觀、黑色幽默的方式,不需要王婆賣瓜式的強調自己有多好,只需要拿出最直接的對比,非常利于傳播。
德克,@Dirk德克(公號:DIRK_OFFICIAL):
關于“是誰放屁”的指摘和推諉是,總是一個尺度適當,又樂此不疲的話題。它是人類窺私欲中少有的恰如其分的出口。我相信每個創意人心中都有觸碰“露骨”內容的瘋狂想法,但在品牌的架構下,找到這樣的平衡點并不容易。smart恰如其分的幽默令人欣賞,但更難得的是甲方對創意的接受度,不桎梏于追求“大雅”,可能也有奇效。
Solodu(微博:大頭Solo):
又一個“偷”換概念的經典案例!smart的創意妙就妙在把一個被人們習慣又忽視的常態汽車尾氣拿來跟人們厭惡的屁做類比,喚醒我們的麻木,讓我們重新認知原來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尾氣的世界里。所以smart想說的是:我們為減少尾氣排放所做的,也許你感受不到,但我們做到了。
4、梵幾:傳統與現代碰撞,這支片子的每一幀都很有質感
品牌主:梵幾
推薦理由:
通過對滬上一戶宅院的描摹,呈現出現代生活里少有的景象:子孫三代同住一堂,大人奔忙,孩童嬉戲,充滿著煙火氣和人情味,由此展現品牌所要表達的當代與傳統、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平衡。鏡頭語言借助有著獨特美學的室內裝潢,營造出一種古典而又富有個性,甚至有些奇特的氛圍,既是品牌訴求的傳遞,也是一場家具新品大賞。
精彩點評:
加成:
家具品牌的廣告,之前不是沒碰到過故事講得特別好的。但不得不說,梵幾的這支渾身透露著一股子特別,獨立品牌該有的味道。不管是故事本身,還是鏡頭呈現,的確如標題所言,每一幀都很有質感。片子像一場熟悉的記憶回放,但感覺又很新鮮,并且不會讓人覺得故弄玄虛、捉摸不透,這就是它的最值得褒獎之處。前面都鋪陳得很好,就是收尾稍顯倉促,包括后半段的音樂銜接都顯得有些突兀。即便如此,瑕不掩瑜。
高度近視:
從片子本身看,風格就很突出,《犬之島》的配樂、偏暗偏暖的色調、滬語“吃飯了”的反復以及那個小男孩的笑,老實說我覺得有點詭譎,不過可能也因為如此,那些融合了舊與新的家具就有了一種具有沖突性的美感,果然是獨立設計,還蠻特別的。
印標才,整合創意合伙人@陽獅上海:
梵凡試圖以幾代人來敘述傳承的主題,卻因人、事、物的符號不清晰而功虧一簣。過度強調產品忽略了故事的主題,可惜了。
5、兩個大男人居然在電梯里過圣誕節?宜家圣誕廣告教你開腦洞!
品牌主:IKEA 宜家
代理商:DDB Group Italy
推薦理由:
這是因為一場電梯故障而發生的故事,借助圣誕節,宜家用自身的產品以及兩個男人前后的對比,證明了他們不僅能夠改變空間,更能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全片都讓人有一種忍俊不禁的喜劇感,也將圣誕的快樂傳遞給每一位用戶。
精彩點評:
印標才,整合創意合伙人@陽獅上海:
平安夜有如西方的大年夜,總是敘述著團圓、溫暖的主題,故事巧妙地把冰冷的電梯空間、陌生人,轉變為有溫度的空間,簡單的故事、沒有過多的情感渲染、老情節卻不落俗套,雖然故事情節有些荒誕。但,誰說這不是另一個圣誕奇跡的故事呢?
周知:
讓兩個古怪的大叔在從宜家掃貨回來同時出現在電梯,無法言說的尷尬,居然最后會因為圣誕這個特殊節點以及宜家的產品而化解,處處都是冷幽默。結局與開頭形成的反差萌,讓人忍不住想笑。用產品直接證明宜家的產品品類之全與實用性之強,也是挺妙的。
高度近視:
各大品牌出的圣誕廣告總是很好看,或許借著濃濃的圣誕氛圍,故事都變得或溫情或搞笑。圣誕節甚至還可以讓兩個困在電梯里的陌生人最后舉杯、擁抱,是節日,更是產品和品牌的作用。宜家在開腦洞方面從來沒有讓我們失望:)
6、蘋果圣誕廣告:用皮克斯動畫風講述創作和分享的故事
品牌主:Apple 蘋果
代理商:TBWA\Media Arts Lab 洛杉磯
推薦理由:
世界上大約70%的人都覺得自己平淡無奇、創造力平平,即使偶然地想法迸出,也首先被自己扼殺在了搖籃中。這是這則圣誕廣告的洞察,也是蘋果希望表達的主張:勇于發現和探索自己的天賦,用創意點亮世界。而發覺未知的天賦就像上天賜予的禮物一般,所以廣告的主題《Share Your Gifts》用一語雙關,讓圣誕節的融入恰到好處。這個圣誕節,蘋果用自己獨有的溫暖點亮了每個人的內心世界。在年底到來之際提醒著人們,不要忽略看似渺小卻潛力無限的自己。
精彩點評:
老聶,@老聶談品牌( ID:laoniedushu):
每個品牌不同階段承載的使命都不同,蘋果現階段就是要將自己的品牌理念和價值觀傳遞給更多關注自己的用戶。這支廣告片從形式上可能談不上有更多的創意或創新,但故事給人的整體感覺就仿佛在身邊一樣。從找陳可辛拍TVC,到最近幾支形象TVC來看,每個故事都具有很強的完整性,不會刻意去做特別強的情感沖擊,但就是一個個故事的故事,讓大家覺得品牌懂自己,就在身邊一樣。這就已經很成功了。
青藤,@天空青藤(ID:babykill2014):
當小女孩將稿件不斷塞進盒子里的時候,我隱約已經能夠感到故事的發展,這或許是創意人的直覺,但這并不妨礙這條片子對于我的觸動。寒冬里最能夠溫暖人心的,或許就是一份感動,這份感動和蘋果有關。不同于以往的皮克斯動畫風格,一語雙關的用詞,近乎完美地詮釋了蘋果倡導的創新精神和對于圣誕美好的祝福。果不其然,蘋果還是那個最會拍廣告片的科技公司。Share Your Gifts,勇敢展露才華,用創意點亮世界。
廣告girl,@廣告Girl(公號:aaaaaa_ad):
特別喜歡這則廣告,從選角色上,就看到了蘋果的用心,小女孩并不漂亮,臉上還有雀斑,頭發也亂糟糟的,羞于讓別人看到自己的作品,這些細節都塑造了她有才華卻不自信的形象。故事長短恰到好處,情節十分緊密又干凈利落。
廣告語“share your gifts”中的gifts,既指“禮物”又指“天賦”,與蘋果公司的理念一致,一方面蘋果公司的文化就是激發每個創造者的天賦,另一方面,蘋果的產品也確實讓更多“有才華卻羞于被人看到”的人以更廣闊的渠道。如今,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知道蘋果的產品為我們提供了多少便利,這大概是蘋果送給這個世界最好的禮物了,最后在Logo露出的那一秒,已經直達人心。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數英項目庫并積極評論,或許下一期精彩點評出現的就是你的名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