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審了數(shù)英獎400+參賽項目后,我有7條啟示
四少數(shù)英獎評審記錄:http://www.sh-jinniu.com/dawards/judges/11410146
關于我為什么要來數(shù)英獎當評審,本來想等一次專訪被問到再來回答的,可能也許大概其實沒有什么專訪,算了不等了。大致有兩點吧,都跟當代年輕人相關,畢竟四少,看名字就知道,一直是少年,男人至死是少年嘛……
第一點是,據(jù)說現(xiàn)在社交技能除了劇本殺,還有一種就是集體活動被CUE時的破冰技能,什么意思,就是你最好在一本正經(jīng)的工作崗位之外,有一條比較“殺”的技能,比如你白天是白襯衫西褲提案普信男,晚上是大背頭朋克風著汪峰同款皮褲的夜場DJ……
可是評審有什么“殺”的,有點牽強!走評分系統(tǒng)的話:5分:一般般。
所以孤只剩下一條理由了——看過脫口秀大會的都知道,現(xiàn)在的很多年輕人,已經(jīng)不親自談戀愛了,他們喜歡看別人談戀愛,俗稱磕CP。我呢,有點奇葩說,喜歡看別人的案例。
評完418個案例,容我留下秘籍——數(shù)英還我漂漂七啟示。
1、最顯性:視頻成為標配
拍條片子,自有其情緒價值,成為主訴表達的新標配。
創(chuàng)意腳本、盛大造景,明星出演、4K畫質、電影質感……
為此我還加了上海一位瀟灑哥肖田導演,他團隊做的陳偉霆那條片子不錯看。
不過我想給日益標配化的視頻套路執(zhí)業(yè)者們說一句:重要的不是花, 是被人惦記,是儀式感,是被愛。重要的不是視頻,是內容,是情感,是共鳴點。
2、最感動:大品牌的小角度
數(shù)英品牌庫里有不少財力驚人的甲方爸爸啊。
就像風起于青萍之末,咱還是得回到初心找切入點,更迷人。
京東手機的一個案例,上周還跟團隊分享過,從手機標配的“備忘錄”這個點,帶出了戀人相處、單親媽媽、它伴侶極具生活感的故事。而且故事之間各有人與物串聯(lián)。包括聚劃算的案例、美團的案例。減少偉光正的敘事,更親和加分自帶BGM。
3、最有趣:造節(jié)成常態(tài)
無論是古典電商、興趣電商或者社交電商,還有各位甲方品牌爸爸們,各種造節(jié)成常態(tài)……咱要節(jié)節(jié)節(jié)約。
這其中不乏多屆之后已有保留曲目和固定流程、粉絲基本盤的節(jié)日。
想告誡一聲的是:如果您的節(jié)還停留在促銷、打折、圈粉、玩所謂的私域。這種單向度的輸出和索取,已經(jīng)OUT了,造節(jié)還是造劫?別抖機靈用戶門兒清呢。
4、最年輕:品牌討好年輕人?
年輕態(tài)、容貌焦慮、新消費、植發(fā)、養(yǎng)生局、失眠、24小時不說話……娛樂至死X瘋狂療愈,很多消費場景是真@年輕人們獨處時的自我取悅,短期快感和長期蕉綠如影隨影,所有品牌都在討好年輕人,這真的好嗎?你真的懂他們嗎?四少的態(tài)度盡在這則評審。
想要給那些品牌經(jīng)年罹患“年輕焦慮癥候群”的老板們講一句說話:大腦通常是掘地蜂模式的,找解決方案,我們總是習慣做加法,有時做做減法也挺好的。就像:有些人的存在,就是為了提醒我們:不要成為那樣的人。別人的年輕化,未必適合你啊叔叔。
我對這個項目的點評:
5、最有愛:一個據(jù)說內卷的評審群
如果視頻是標配,那么畫面來了:該群是一片草原,數(shù)英獎小助理揮舞著小皮鞭,一個個長相勤勉的評審推著眼鏡盯看案例劈里啪啦寫下各種金句點評。排行榜的最大價值是什么?引發(fā)爭議、激發(fā)貪嗔癡,這跟評獎是同一個套路設計,“太內卷了吧”!(此句請用漫才組合肉食動物晃晃的語氣讀出)。偶爾丟個雞腿,不但內卷還有點996。按照這幫人的尿性,項目收官之際,估計還有點007,全是眼淚。
2021數(shù)英獎專業(yè)評委:http://www.sh-jinniu.com/dawards/judges
6、最多產(chǎn):只是想為我的書上個軟廣
抱怨半天,007就是四少本少,可是,邦女郎在哪?
在廣州53樓看著小蠻腰評、去銀河酒店參加鉆石世家19周年慶也評、去西安參加好朋友的婚禮各種評:候機時評、下飛機評、到W酒店評、數(shù)英占據(jù)了我長安十二時辰的大部分碎片時光,以至于我都沒時間好好打望米脂的婆。周末回到深圳陪贊寶去游樂場也評,去東莞開會的車上也評……憑什么這么拼這么評?
當過深圳首屆全媒體運營師總決賽評委的四少,深諳一個教學相長的道理:在這些人類高質量案例面前,你以為我在評審?其實我在學習。
7、最深意:超級品牌的心動信號
在這418個案例里,我有很多感懷,就像我今年出的書《超級品牌與心動信號》的后記標題一樣:意義經(jīng)濟的金規(guī)則。“懂我”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法門,意義是低垂之果被摘完后,品牌必須深度以用戶為中心來思考自己的差異化價值。因為競爭的盡頭,是看到自己。
哈利·D·凱森在《消費心理十四講》一書中說:“在討論消費心理時,可以借用一個比喻,即消費者的心理過程宛如一條潺潺流動的小溪。這條流淌在每個人心中的小溪由認識、知覺、感覺、意志和行動組成。”品牌必須善于聆聽,立場切換,取予有節(jié),檸月清風。
評審過程中,我看到很多有企業(yè)家精神的品牌,它們勇于承擔,正在打造屬于我們中國人的IP,正在輸出中國品牌(此處掌聲120秒不要停,鼓掌養(yǎng)生,即刻加入姐妹養(yǎng)生局)。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