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了數英獎300+參賽項目后,作為甲方的3個體會
2011年到今天,剛好工作10年。經歷了公關會展、企業品牌傳播、新品品牌策略、高端圈層營銷、電商營銷、內容營銷、數字媒體精準投放、品牌整合營銷等工作內容。有幸和大大小小項目里的各方隊友們一路走來,學習和實踐是不斷地向內輸入新知,而這一次評獎算是輸出、是對過往積累的考量。這是我的答卷——
Kyle的數英獎評審記錄:http://www.sh-jinniu.com/dawards/share/10318867
過去一個多月里,我在地鐵上、公交上、高鐵上,在手機上、電腦上、平板上,見縫插針以及國慶爆肝地點評項目,終于已經點評了超過300個項目啦。
作為品牌方,雖是第一次參與評獎,但評價項目其實本就是日常的工作內容之一。而這次經過這300+道的“題海訓練”,我不僅有了重新備戰高考的感覺,更從中有了三個與營銷工作相關的體會,真的是300%的開心。整理如下、分享給你:
第一個體會,甲方總說不太行,甲方的評價標準是什么?
到底什么是好廣告?乙方有乙方的評估,甲方有甲方的判斷。很常見的就是感覺,甲方會說感覺這個不太行。那到底哪里不太行呢?不好說。但因為這次評價,我倒是終于梳理清楚了自己的評價標準:
1,品牌信息傳遞是否清晰易懂;
2,目標人群洞察是否精準有效;
3,創意物料表現是否抓眼動人。
在這三點的基礎上,在目標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或態度改變上有明顯價值,就是比較理想的傳播項目。
當然,在這個評價的過程中,很多案例都讓我開了眼界——原來還可以這樣玩兒、原來這就是精準的洞察。同時,我從評論里也學習到了很多,原來不太行更具體來看:可能是策略、洞察、創意,也可能是鏡頭、節奏、風格,更有可能是落地執行或者美術表現等等更細節上的不行。讓我也更加理解不行具體是哪里不行。非常感謝在評論里貢獻真知灼見的老師們。
第二個體會,那些遺憾的項目,到底是哪些方面有待改善?
在評價的300+個項目里,有一些是比較遺憾的。這些遺憾主要分3類:
1,報獎信息不準確。比如案例與報獎類別不匹配、報獎材料不合適(用通稿來替代的、材料內容太單薄看不出思考過程等)。建議參賽公司還是要盡可能的吃透參賽手冊、尤其是對獎項類別的定義,選擇自己最適合的賽道報名。因為品牌方也會上數英,尤其是沒有合作過的公司,這些案例資料往往就是第一次的接觸。資料整理的質量,可能就直接影響了品牌方對于案例參賽公司的第一印象。
2,項目上存在本可以更完美的機會,但資源不足、活動閉環不足、創意亮點不足、執行能力不足。有一些項目動輒數億曝光,資源充足,但創意很有限,其實創意這個火苗要是足夠好的話,是能夠被資源放大勢能的。還有一些項目本身是非常具有話題性或者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間的,但創意能力不足,讓一個有機會95分的項目最后80分執行,作為品牌方的人員來說,我感覺很可惜。
3,還有一些就是傳播信息不夠清晰,這可能是傳播策略的問題、過于迂回了,但也很有可能是品牌方本身的訴求不清晰或者訴求不聚焦。在當下這樣的傳播環境里,沒有一個核心信息的傳遞,整個傳播就很不聚焦、降低了品牌傳播的效率;而太過迂回,就提高了認知的門檻,將目標消費者的范圍進行了自我設限。
這不僅要求廣告公司要克制自己對于腦回路精奇上的習慣偏好、要不斷還原自己為一個普通人去看待廣告;更要求品牌方也要克制自己對產品和服務的本能驕傲、要不斷思考在15秒的時間里,我到底要說什么來打動我的消費者。
最后一個體會是對賽制的體會
正如蘇永杰老師在文章里說的“廣告行業有很多獎項,但能讓大眾從業者參與點評的,數英獎應該是第一個。在這里,除了看到評分外,還能看到來自不同公司的每個人的真實點評?!边@個獎項最令人贊賞的就是這點。
每一條點評都經過審核后才會公布、每個人都看得到其他人的評價。公開透明,誠實表達。這是勇氣,也是心態。這樣的評價是更多元的,是更客觀的,是更有助于從業各方在碰撞中增加共識和促進理解、擴大視野和提高認知。
非常開心有這樣的學習機會,別的不說了,繼續去刷題啦。
這是我的個人公眾號:穿長衫愛讀書的曲木,歡迎關注,期待和你一起聊的更多。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