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與華的四個成功要素,喜歡與否都值得學習
是個廣告人,必然知道華與華。不管你是喜歡,還是討厭,不影響人家的知名度。不比稿、不行賄、不拖款,就這三個原則放一起,國內哪家公司能做到?
著名營銷人小馬宋老師,可以說是華與華北京代言人,從企業價值到理論工具,很多借鑒華與華。
但凡一家公司有點名氣,行業評價便會出現兩極分化。褒獎的說華與華是一家真正系統性解決企業營銷問題的公司;貶低的也說他們家是專業logo放大器公司,大有江湖術士之風。
說起江湖,江湖上流傳一句話:你永遠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這句話我想改成:你永遠無法認識你打心眼里討厭的事物。所以,對于華與華,先不要帶偏見,來龍去脈捋一遍,再看你喜歡不喜歡,學得會學不會。
1、沒有師承,誰會給你機會呢
說起華與華,不得不提起一個江湖大佬:王志綱。他是誰?地產策劃祖師級人物,曾任新華社記者,1994年下海,從策劃碧桂園開始,橫掃各大地產企業,包括策劃99昆明世博會、杭州宋城集團、貴州茅臺集團、中體產業等項目,以及廣州星河灣、南國奧林匹克花園“華南版塊”之戰等項目,幕后操盤各大商業神話,是業內頂級策劃人。(參加《大盤時代》)
哦,對了,你知道的“碧桂園,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就是出自他老人家之手。
王志綱叱咤風云的時候,華與華的創始人華杉剛畢業不久,像所有懷才不遇的年輕人那樣,兩眼一抹黑,前途未卜。據華杉說,他那會兒還干過倒賣煤炭的生意。可見其風雨飄零!
1995年,華杉寫了一篇《無序到有序——試論中國經濟的走勢及企業投資方向》,作為自薦信投給了王志綱。于是,得到青睞。在1996年1月,華杉成為王志綱工作室的第一個員工。跟著策劃大佬,有肉吃有湯喝,華杉迅速致富。據他采訪中說,跟隨王老的第二年,他就買房結婚了,基本沒缺過錢。可以說,在王志綱工作室的時候,華杉積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這桶金包括商業見識、客戶資源等。
后來,有個4A廣告公司的朋友勸誡華杉,說跟著王志綱沒前途,王老師是神仙是思想家,但是華杉你不可能成為王老師啊!朋友勸他早做打算,并且指明讓他做廣告。
迷茫的時候,華杉還寫了一首詩:
青山浴霧,
隱隱婆娑樹,
無限生機在險峰,
人道仙人住。
我欲登高作賦,
何處拾級覓步,
兜轉徘徊迷了路,
銀湖好大霧。
其中有徘徊與迷茫,卻也透露出一種豪氣與胸懷。“無限生機在險峰”“登高作賦”隱藏華杉此人的抱負與理想。
在此之后,華杉離開王志綱策劃工作室,投入廣告行業。處女作:喜悅洋參。喜悅洋參的成功,在于華杉定位喜悅為“100%純正美國西洋參”,并號召消費者“請認準美國洋參專家——喜悅酋長”。利用酋長的符號,打造辨識度超級符號,華與華方法論已見雛形。
“大佬門下、自立家門、青出于藍”這三個關鍵詞組成一個中國傳統的經典敘事故事,這也是華與華創始人華杉的個人成長之路。
話說回來,如果沒有王志綱,沒有頂尖大佬背書,沒有最初的第一桶金解決溫飽,怎么會有后來的華杉呢?
2、沒有偉大案例,怎么說服別人呢?
一家企業的核心資產是產品,產品夠硬,足夠滿足消費者的痛點,那這家公司才會有活下去的資格。廣告公司也一樣。只不過,廣告公司的產品是案例與人才,而人才,也要靠作品說話。
華與華自從建立起來,利用華杉總結的“一句話+一個符號”的打法,簡單粗暴地建立起自己的商業案例庫。
先說“田七牙膏”。我記得在我讀高一的時候,有一次班級合影,攝影師說一會兒一起喊“茄子”,但班里有個同學作怪,說喊“田七”,大家哄然大笑,在他的倡導下我們喊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次“田七”。
當時,電視里整天播放田七牙膏的廣告片。我那同學的提議,一定也是受此影響。
多年以后,當我從事廣告行業之后,我才發現這個廣告的偉大。它是一則利益場景化的代表作。牙齒顯露最多的場景是什么?笑的時候。讓所有人都笑的場景是什么?拍照的時候。拍照大笑是牙齒效果的最好顯露場景,沒有之一。
進一步思考,如何將這個場景與品牌關聯呢?通過移花接木。利用大眾熟知的合影喊“茄子”的場景,將茄子偷換為“田七”,實現了大眾傳播的共情。關鍵是:美好記憶與品牌植入的強關聯。
之后,華與華一路開掛,每年都有經典案例誕生。
“拍照大聲喊田七”
“廚邦醬油天然鮮,曬足180天”
“小葵花媽媽開講啦”
“送長輩,黃金酒”
“愛干凈,住漢庭”
“安全第一,就用360”
“我愛北京XX門正南50公里”
“一個北京城,四個孔雀城”
“I?莜”
“keke——克刻家族,專業鎮咳”
“藍瓶時代,選擇三精”
“我愛你,你愛我,蜜雪冰城甜蜜蜜”
“專業老人鞋,認準足力健”
總之,只要你生活在中國,絕對見過華與華的廣告作品。而這些案例,共同構筑出華與華的名氣,也讓華與華的咨詢費用水漲船高。
拿數據說話,拿案例說話,拿效果說話,是優秀廣告公司或者咨詢公司的王牌。在中國市場,4A及一線廣告公司依靠資源幾乎壟斷了頭部品牌的廣告預算,效果不效果的誰管呢,讓甲方爸爸有個偽數據可以匯報即可。這種商業模式促生的很多廣告目前已經失效,從4A出走的之外創意鄭大明率先自我革命,以自己杰出的創意能力提供更具傳播力的營銷物料。與此同時,本土野蠻生長出來的類似華與華這樣的公司逐漸獨樹一幟,玩活了自己的三板斧,成為開宗立派的一路。
如果沒有持續性穩定性的案例輸出,說白了,也就證明該公司沒有創意產出的標準,采用的是“螞蟻戰術”,一哄而上,全面掃射。
背后透露一個問題,沒有偉大案例,就沒有說服力,更不可能掀起什么波瀾。
3、沒有系統理論,創意怎么批發呢?
商業的核心是利潤最大化:要么通過規模,要么通過單價,要么規模和單價一起疊加,利潤double。
華與華的“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本身就是一種創意作業工具,解決了廣告公司最難的問題:創意復制或者說創意產品規模化。廣告公司最大的發展問題是依靠人才輸出產品,但是人才是不可控的,人才流失以后很多公司的出品就直線下降,核心問題就是人不可控、創意也不可控。
但是,如果建立一個工具或模板,將所有人才的作業模式標準化,變成個燒磚窯的模式。同樣的火候、時間、泥具,燒制出紅光瓦亮的磚,就可以進行批發生意。
某個層面上來講,華與華具有強大的創意產出能力,絕非華杉一人之力,而是他借助自己所建立的理論工具,格式化員工,從而得來相應的達標創意產物。
螺絲和工具要一致,干起來就會快。所以我們需要理論,理論就是工具,就是批量化生產的度量尺。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核心就是12個字:文化母體、品牌寄生、超級符號。這是華與華方法底層邏輯。
從文化母體之中尋根,找到集體意識當中的共同記憶,無論是語言的、視覺的、聲音的,挖掘考古,先找。比如“拍照大聲喊田七”“我愛北京XX門正南五十公里”等等,先是有個共同文化母體,這個母體已經宣傳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找到它,擺在那,再想辦法利用它。
再進行品牌寄生。品牌寄生的關鍵是什么?先梳理自己,我之利劍是什么?我最突出的特性是什么?發揮最大優勢,就是品牌寄生。這就是華杉常說的“企業稟賦”,啥叫稟賦,就是基因。企業最強大的基因是什么,腿長腰細眉毛短,還是膀大豐滿屁股圓,發揮自己的基因優勢,寄生到文化當中,就是品牌寄生。
最后是超級符號。超級符號分為語言符號和視覺符號,和定位理論差不多,還是那句話“語言是釘子,視覺是錘子”。只不過,華與華告訴你怎么使這把錘子和釘子。語言從諺語、俗語、口語中找,視覺從公共符號、文化圖騰、大眾標識當中找,這樣形成品牌諺語、企業符號,才通過門店、媒體大量傳播,達成所謂的“一目了然、一見如故、不脛而走”!
邏輯就是“因為熟悉,所以喜歡”嘛!所以你看華與華批量生產綠格子、黑白方格子、交通標識系統、各種動植物形象。小葵花符號是向日葵,足力健符號是交通指示燈,得到符號是歐美智慧盾牌,牛小灶就是個牛頭,黃金酒就是黃金,你看了就熟悉,和品名連接很密切。
這樣天然就會減低傳播成本啊!從道理上、執行上、說服力上,華與華方法都顯得十分自洽,而且可對比、可驗證,完美實現商業閉環。
你說這樣的理論,他能不香嗎?那其他公司能學會嗎?我見過很多公司都打著旗號說要學習華與華方法,但是為啥都學不會?因為沒有最基本的企業價值觀,華與華宣揚“不騙人,不貪心,不夸大”的價值理念,這幾點很多公司根本學不會。因為舉目看過去,這個行業滿是騙人、貪心、夸大,淑女穿上旗袍是文雅,婊子穿上旗袍還是風月啊!
再說一個亮點,華與華是為數不多愿意為自己打廣告的廣告公司,這些年投入幾個億的廣告費,而且持續投入,沒見哪個4A愿意投入呢?
4、沒有人才沉淀,企業如何長青呢?
華與華內部有非常系統的人才成長機制,具有自己的“華與華商學”,也邀請各行各業的人進行系統化培訓。
廣告行業是人才密集性產業,那么培訓人才,讓每個人成為人才,就是企業的核心課題。華與華“凡事徹底”的價值觀,在這件事上也發揮得淋漓盡致。
那天我看到華與華有一個準則叫“周日不加班,周一不出差”,為啥呢?因為周一上午項目大會!我看了以后,覺得這家公司真硬氣、真牛!
再提兩個比較有特色的活動。一是“商學大課”,由華與華合伙人及各總監每月進行一次公開課,當天全公司停產,就是學習和討論,從聽課到討論再到發表,貫徹落實華與華方法。全公司停產學習和總結,這一點其他公司你學不會。
二是“118直覺會戰”,就是個集體的頭腦風暴,參與團隊根據生活經驗、常識和直覺,進行創意表現。比如“愛干凈住漢庭”這個超級slogan,就是當年團隊直覺會戰的產物,企業分組討論,尋找消費者選酒店最關心的核心問題,有的組提出“安全”,有的組提出“安靜”,最后選擇了“干凈”這個購買理由。
除此以外,華與華還有很多種類型的企業內部培訓,之前在抖音上聽華杉說過:每一次咨詢服務之后,每個團隊的成員都要獲得新的知識。可見這是一家尊重知識并用知識創作價值的公司。
在企業智能增長層面,華與華內部有百萬案例大獎,還有合伙人制度,這讓員工可以有一系列完整的升階之路,人才留住了,企業才可能長青。
總結:
1、大佬背書很重要,對于一個人、一家公司、一項事業,借助大佬的權威影響力,可以轉化為自己的價值。所以,被人們認可的大佬就是金錢,影響力就是價值。華與華建立的背后,是華杉個人成長的結果,是一個人學成歸來、開宗立派的成長史。
2、案例和作品是廣告行業最具說服力的證言,持續穩定的作品足以說明企業的整體產出水準。華與華的很多案例都為大眾所熟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足以證明自己的行業地位。
3、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是華與華創意產出的方法論,背后我們看到一家企業通過創意工具解決企業規模和溢價的能力,也學習到一種樹立符號價值的過程及經驗,文化母體、品牌寄生、超級符號,以此路徑建立超級符號的誕生過程。
4、人才培養及文化建設,是廣告或咨詢行業企業長青的關鍵要素。華與華為我們提供了一套更完整、更系統的進階之路,值得更多企業學習及借鑒。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