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了,你就是廣告業的天選之子
首發:空手
廣告公司需要什么樣的人?什么人適合做廣告?
這些年沒少被問這個話題,而我的答案一直很簡單——沒什么大不了的,只有一個詞——熱情。
如果你志在進入廣告業,那么不用懷疑自己有沒有天賦,不用擔心自己當下能力和經驗不足,只要你擁有熱情,你就能做好廣告。
天賦不足恃,事實上什么叫有做廣告的天賦我都至今沒搞懂。
能力不足憑,能力只是一項可訓練的技能罷了。我見過很多非廣告專業的畢業生,可以說 0 基礎進入廣告公司,有的人不到半年就能上手,開始獨立完成各種策劃案和創意發想;而有的人兩年過去了還沒有找到廣告的門徑,區別在哪呢?在于你有沒有熱情。
一、做廣告,你首先得是一個對廣告有熱情的人
這不是出于“干一行 愛一行”的敬業考慮,而是說對廣告有熱情的人,才有可能做好廣告。
廣告本就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學習廣告的最佳手段,莫過于在廣告中學習廣告。
在我們身邊每一天廣告都層出不窮,據說一個普通人一天可以看到 1500 條廣告,只是 90% 以上的廣告你沒有注意到。而這些廣告,就是你學習做廣告的第一手材料。
如果你多加觀察和思考,你能從廣告里找到做好廣告所需的一切技巧。什么是好文案,什么是好創意,如何找洞察,一次傳播戰役由什么組成,每階段該做什么,媒體投放該怎么組合……全都有。
通過多看廣告,分析廣告背后的思考和策略,你會知道競爭對手在講什么,消費者在想什么,你會理解整個行業在發生什么,整個社會在出現什么變化。廣告就是社會文化和社會趨勢的集中反應,研究一個時期的廣告,你就能知道這一時期的社會狀況。
只要你懷抱一顆發現之心、同理之心,你就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我從不相信一個看電視看到廣告就換臺的人,一個在地鐵里只會埋頭玩手機不知抬頭看一眼廣告的人。這樣的人根本就做不好廣告。
二、做廣告,你得是一個對生活有熱情的人
李安說過,“導演就像導體一樣,感受一個東西,然后用電影傳遞給大家某些感受。”
廣告人也是如此,做廣告就是把你對一個品牌的感受,通過廣告傳遞給大家。
如果一個人每天就是早九晚五、兩點一線,上班下班、上班下班,沒有任何興趣愛好,沒有什么娛樂社交,每天就是吃飯睡覺、吃飯睡覺,那你又有什么生活感受可傳遞給其他消費者呢?
某種意義上講,做廣告就是在指點他人的生活。但搞笑的是,一群沒有生活的人卻妄圖去指導他人的生活。
所謂洞察,無非是理解人心,理解人性。一個生活貧乏的人,別說去理解他人了,連他自己的人生都理解不了,洞察又從何談起。個體的生活閱歷和體驗可能是有限的,但對于一個熱愛閱讀、熱愛電影的人來說,實際上你可以體驗到更多的人生和角色,就算你要幫百萬豪車、千萬豪宅做廣告也不怕。
毋庸置疑,廣告源于生活。好的廣告人都會從生活中汲取養分。好廣告不在腦袋里,而在生活里。只有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什么都愿意嘗試和體驗的人,興趣愛好豐富的人,才能將生活的萬般感受形諸筆端,去感染更多的人。
三、做廣告,你還得是一個對學習有熱情的人
自從互聯網興起以來,唱衰廣告業,喊著廣告已死的聲音就層出不窮。但這么多年過去了,傳統廣告公司還是活著好好的。盡管如此,但實際上廣告公司的作業理念、作業方式、作業流程已被互聯網深深影響和改變。
廣告是一個變化的行業,商業環境的變遷、媒體環境的變動、消費環境的變化都會給廣告業帶來巨變。一個好的廣告人,還得成為一個擁抱變化、終身學習的人。
對于很多新興品牌來說,今日中國實際上有兩個大的風口:
一是技術帶來的,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行業的持續改造將造就一大批新興品牌,比如摩拜。
一是觀念帶來的,隨著新中產的崛起,和 90 后成為消費新勢力,消費升級成為共識,今天把持著各行業各品牌的大眾主流消費品牌,也許用不了幾年就會被全部顛覆。
那么作為一名廣告人的話,要不要學習互聯網?還是說文案里用兩個網絡流行語就叫網感?跟風做個直播和抖音就叫 social 營銷?
作為廣告人要不要研究消費心理和社會趨勢?要不要研究新興消費群體?就算你是一名 90 后,你是今日各大品牌和廠商競相追捧的對象,你天然就懂 90 后想要什么,但用不了幾年,00 后、10 后就會開始成為品牌商的寵兒,00 后、10 后你也懂?
秋月春風等閑度,暮去朝來顏色故。對于一個不學習的人來說,那么廣告業還真的是一碗青春飯,吃不了幾年的。
我們在這里談的還是學習互聯網和社會趨勢,還沒有說學習廣告專業知識的事。不管你要進入哪一個行業,你都要具備這個行業的知識結構,打造自己關于該行業的知識體系。有體系,才有主動思考的能力,否則你只能停留在對他人的模仿與借鑒上。要打造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就需要你不斷學習。
不管廣告業如何變化,社會如何變化,一個熱愛廣告、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人,都能以不變應萬變,永褒自身競爭力。
不用看了,只要你是一個有熱情的人,那你就是廣告業的天選之子。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空手(ID: firesteal13)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