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最可怕的事,就是老板夸你做得還可以
作者:快小醒,來源:醒醒吧文案
這屆職場人太累了。
讀了不少書,學了不少爆款課,焦慮也緩解了不少,平時上班更是兢兢業業。
沒辦法,畢竟我們都得養家糊口,也想過上有品質的生活,還要看起來很體面,最好還有一定社會地位。
而這一切,對大多數人來說,得通過辛勤工作去交付價值、兌換成果去實現。
那如何交付更多價值、兌現更大的成果呢?很大程度上要通過“升職加薪”。
但全中國有 6 億職場人,每個人都能實現“升職加薪”嗎?
不太可能。事實上,也只有 20% 的職場人能如愿。
那為什么輪不到剩下 80% 的職場人? 20% 的職場人又憑什么升職加薪?
我們都通過勞動換取收入,本質上是一種交換關系,其中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等值。
如果你想漲身價,那你必須提高你的價值。
想一想,對老板來說,你的價值是什么?
“嗯......我過去工作的表現還行,老板也經常夸我做得還可以,應該創造了不少價值、作出了一定貢獻吧,公司應該給我漲薪。”————絕大多數人會這么想。
是不是沒毛病?老板就該為你的價值買單,天經地義。
但 80% 的職場人,做著差不多的工作,拿著差不多的工資,過著差不多的生活。這意味著 80% 的職場人都在創造差不多的價值。差不多,也就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好也不壞。
對老板來說,升職加薪的意義在于投資未來的你,而不是為你過去的付出和貢獻買單。
升職加薪不是問題,關鍵是他需要確定一件事:未來的你對公司有價值。
老板只會為未來的你買單,不會為過去的你買單。
換句話說,你必須讓他感受到,你值得他在你身上進行更多投資。
但事實上,80% 的職場人工作表現都差不多,老板的感受通常是這樣的:“那未來的你是不是也‘差不多’?我憑什么要為你的‘差不多’投資?”
升職加薪什么的再想想吧。
而那些 20% 升職加薪的職場人憑什么?
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更多確定性。這意味著他們創造的價值會越來越大,個人價值也會不斷攀升。
一、職場需要確定性的人
在職場,這種確定性通常指能力的確定性。
先來看幾個問題:
你的職場角色和定位是什么?
能力要求如何?具體如何達到這個能力?
你需要學什么?應該怎么學?學完怎么用?可以用在哪里?
遇到問題怎么解決?正確思路應該是怎樣的?
應該建立怎樣的能力結構體系?
是不是 80% 的職場人回答不上來?
很正常,因為這些問題大部分人從來沒有思考過,甚至可以說從來就沒有發現問題本身的存在。
他們的工作狀態是這樣的:沒有明確方向,看不到路,只能自己不斷摸索碰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尋找零散線索、碎片,拼成殘缺不全的地圖。
得到創始人羅振宇認為,“能力”的核心是在遇到一次問題后,就能找到徹底的解決方案,確保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就能迅速解決掉,或者最好再也遇不到此類問題,能力的確定性就是要找到并且讓他人明確知道的你能力的“邊界”。
也就是說,具有確定性的人自帶精準導航地圖,只要明確目的地,他就能分析出目的地在哪里、如何到達、最快到達路徑及其他路徑、不同路徑所用時長、實時路況等。
在提出升職加薪之前,最好自我審視一下你手中的地圖能把公司帶去哪里,并且讓老板感受到。
畢竟他愿意買單的不是“不確定的你”,而是衡量你以后能否對得起這個新的身價,能否穩定創造越來越多的價值,評估你未來可能的貢獻去投資你,給你升職加薪。
所以如果你亂漲價,老板大概會無視你。
可能你過去在工作上的表現還可以,確實有過不少貢獻,創造不少價值,但投資這種事情,關鍵看未來有多少確定性。
這也跟我們在做營銷時同理。
當你要通過廣告說服消費者購買你的產品時,你應該創造更多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無形價值,讓消費者感受到產品能提供的價值超過他的心理預期。
當然,前提是你的產品必須有足夠讓你在同類中脫穎而出的獨特賣點。否則大家都一樣,憑什么就得選擇你?
而為什么大多數老板不以過去的貢獻和價值體現去考慮是否升職加薪?
一方面是因為你過去的貢獻其實已在過去的時間兌換成相應的報酬,也就是你之前每個月的工資;
另一方面,如果你跟別人一樣,做差不多的工作,創造差不多的價值,對他來說,代表你未來的升值空間不大,可能你未來能創造的價值也就差不多那樣,還不足以說服老板投資未來的你。
而升職加薪意味著提高你下一階段的身價,可以是下個月,可以是明年,更是你未來的身價。
就像你以前經常去的 KTV 漲價,翻了一倍多,當你下次想去 K 歌時,自然會衡量一下值不值得或是另選其他 KTV 。
為什么漲價?到底貴在哪里?是裝修升級還是設備更新?或是新增了什么極具價值的特色服務?
如果 KTV 的營銷做得夠好,那他們會讓你感受到你將得到比以前更好、更有吸引力的價值,來說服你付出更多的成本去消費。
所以,你必須做好你的個人營銷,打造核心競爭力,體現更多確定性,說服老板愿意持續投資你。
二、如何體現更多確定性?
如果你思考過前面提出的問題,就會發現那些問題太專業了,暫時答不上來。
為什么呢?因為你還沒入戲,沒有全方位弄清楚你的職場角色。
當你進入職場時,你的角色扮演生涯就已經開始了。
而那些問題可能只有真正進入職場角色后才能夠發現并進行思考,并針對一類問題總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后遇到類似問題時都可以迅速反應并解決。
在職場,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一個角色,這就要求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在正確的位置,做正確的事情。你所做的一切,都必須符合“你的職場角色要求”。
1. 符合你的職場角色要求
當然,不同職場角色的要求也不一樣,需要你自己去摸索總結。這里以職場中的文案角色為例,分享一下我的發現和思考。
Q1:文案的職場角色和定位是什么?
A:我的答案是,優秀的文案能夠通過發揮自身寫作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服務于公司戰略,順暢傳遞信息,幫助公司給產品或服務加分,為品牌發聲,與受眾溝通,為銷售助力。
Q2:成為優秀的文案有怎樣的能力要求?具體如何達到這個能力?
A:首先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力和洞察力,其次是寫作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可以有自己寫作的偏好與風格,可以憑借自身的邏輯思考與社會良知,根據產品或服務特色,作者微信yyyzhan經過縝密的自我鞭策與自我錘煉后再逐步輸出,同時還要做好把公司所有文字相關的工作都包了的心理準備。
比如營銷軟文、熱點海報、熱點軟文、新聞稿、演講稿、公關稿、PPT文案、企業文化、新媒體平臺文案、推廣方案、畫冊、活動方案、策劃方案等,甚至可能還需要幫老板寫朋友圈,我以前真寫過。
Q3:遇到問題怎么解決?正確思路應該是怎樣的?
A:文案可能遇到的問題很多,這里簡單說幾個,例如:溝通不暢導致輸出不到位;切入角度不夠穩準狠導致無力或無感等等。
這里重點講一種經常遇到的情況:寫好的稿子被反復地無效修改。
公司需要你寫一篇軟文轉化銷售,當你完成初稿后,集體創作表演就開始了。
通常是直接上級提出意見后,大 BOSS 再提,有時還會讓公司同事提意見;如果稿子用于協同其他部門,那有關部門的人也會參與進來。
每提一次,文案就改一次,經常是改了無數遍后,終于面目全非了,最終成為一篇夾雜多人意志、摻雜多種風格的稿子。而那些當初說好的文案目的、意義、受眾、渠道,除了你也根本沒人記得和在意。
這就尷尬了,專業的文案心里其實很清楚,這種稿子已經失去了意義。
企業想活下去,靠的就是持續成交盈利,關鍵就是能否順暢地把自家的產品或服務信息傳播給需求人群,達成成交。
而一篇合適的文案,創作前必須要明確“給誰看、放在哪里看、目的是什么”。
而陷入多人集體創作后,你可別指望他們每個人都會弄清楚這些信息,你最好祈禱他們的直覺、本能、經驗確實能夠幫得上忙。
但這不是最靠譜的,對于“專業文案角色的塑造”沒有任何幫助。
2. 針對反復改稿這種情況,我可能會這么做:
① 涉及自己的專業領域時,你作為主導者必須具備掌控力。
在你的專業領域內,你就是最有發言權的人。當一個涉及你領域的工作任務在推進過程中出現偏移時,你應該及時進行干預。
作為文案,在準備進行一項工作任務時,包括營銷軟文、熱點海報、熱點軟文、新聞稿、演講稿、公關稿,還是 PPT 文案、企業文化、新媒體平臺文案、推廣方案、畫冊、活動方案、策劃方案等,首先你得弄清楚,這項工作的目的。
所以如果我接到寫作任務,通常我會通過一張 brief(視工作量而定)去溝通并與相關審核人確定相關事項及細節。例如:“品牌長期以來的調性和感受是什么?這個文案能做什么?能引發什么?期望受眾對文案的反應點是什么?”等等。
確定了相關信息,完成稿子后就進入審核環節。當審核人提出意見時,通常我是左手 brief ,右手溝通,防止雙方出現方向偏差和背離原意的情況。
當然這只是一個工具,還得你用著順手。如果你想試試我在用的 brief ,可以在公眾號后臺領取。
作為一名專業文案,弄清了這些還不夠,更需要對審核人進行正確引導。
② 提醒審核人關鍵因素,正確引導并提問。
審核人一般是直接上級或者大 BOSS ,他們看了之后經常會說沒有感覺,再改改。
怎么破?一種情況是你寫的確實不怎樣;一種情況是他們的視角沒有調整好。
針對第二種情況,你必須提醒并告知審核人,這篇文案是“給誰看、放在哪里看、目的是什么”,或者直接甩出 brief 提醒他務必換位思考、感同身受。至于審核人是否能做到調整視角準確判斷,這里不作考慮。
Q3 :應該建立怎樣的能力結構體系?
這個問題展開來說可能一本書都寫不完,暫時不延伸。目前正在籌劃新書中,到時會有詳盡體現。
可能你發現了,對于文案角色,我更多強調的是思維層面而不是技巧層面。
因為好的文案本質并不是表面上的創意、技巧、表達,關鍵是能否服務于企業戰略,成為企業戰略的完美體現。
而如果企業戰略是不清晰甚至不存在的,那可能你正在做的 90% 都是無用功。
三、把自己當做一個產品,打造你的獨特賣點
為了在職場體現更多的確定性,你需要站在老板的立場仔細琢磨一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別人也都能輕易完成?是不是你隨時都可以被取代?
如果你存在的意義是隨時可被取代,那老板又有什么理由給你升職加薪呢?
所以你還需要培養核心競爭力,把自己當做一個產品,打造你的獨特賣點。
1. 培養核心競爭力
你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選定一項你要持續打磨的技能,圍繞它去從事相關的工作,在帶來實質的職業收益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你的核心競爭力。
以下是關于核心競爭力的幾點建議。
(1)千萬不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并不是每件事都值得消耗我們的精力。
做好每件事的結果,很有可能是你想做好的事情越多,真正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也許你什么都會,會寫文案、懂運營新媒體、會P圖、會設計海報、會做方案,還懂品牌推廣,是個多面手,但事實上,你什么都不精。
(2)別把平臺的成功當成自己的成功,而很少思考自己在其中真正發揮了多大作用。
或許你所謂的成功案例,換個人做也一樣成功。在一個公司呆多久并不重要,做過什么成功案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每天都在進步,是否每年都有一些新的變化?這些進步和變化是否能提升你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你發現你好幾年停滯不前,好幾年都沒有本質上的變化,那你必須警惕了。
(3)關于核心競爭力的選擇,天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注意了,并不是說天賦不重要,而是說天賦根本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重要。大部分人寧愿相信自己“沒天賦”,進而相信自己“不可能做好這件事”,結果就是給自己的人生設限。他們只看到了天賦,卻沒有看到影響結果的因素還包括方法、環境、資源、思維、運氣等。
(4)你必須圍繞你的核心競爭力專注做好一件事,而不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無論你是文案還是設計,是運營還是產品經理,是程序員還是銷售經理,是管理型人才還是技術型人才,請務必慎重取舍,專注做好一件事。人生其實就3萬多天,早點意識到這個問題,也許會少走很多彎路。
就算你在一個企業呆上三年,甚至五年、十年,真正的成長也不會留給充滿不確定性的人。因為不確定意味著無法聚焦,發出的光芒和能量也十分微弱、有限。
無論是職場還是人生,試錯都需要時間。但如果你一直在錯,就意味著原本同樣的起跑線,你卻比別人慢很多。而這一慢,可能就是5年、10年的差距。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醒醒吧文案(ID: caifuziyou6666)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