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最大的公關公司藍標,在離職門危機公關上犯了什么錯?
數英用戶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文章底部轉載規范
2018年的315,必將成為中國危機公關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一方面有跡象表明今后的315晚會可能越來越像走進科學,調性和內容將傾向于減少對重大企業的殺傷力。另外一方面,亞洲最大的公關公司藍色光標因為員工離職門事件被迫給全世界上了一堂“總監給自己理發”的危機公關示范課。結果是一輪組合拳后,員工刪帖,道歉,公司發表聲明,CEO公開郵件,各路專家和看客從不同層面梳理和評點。
當所有看客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應該可以洗洗睡了的時候,那個看上去在第一回合被打倒且過了讀秒時間的選手又站了起來,開始了第二輪的進攻。官爺昨天凌晨看到該帖時,閱讀量7000+,早晨一睜眼已經是妥妥的10萬+了。
對這事還不了解的,請看點擊閱讀原帖。這事可能的走向,官爺后面再扯,下面官爺想聊聊藍標在第一回合到底做錯了什么?危機公關有沒有可能或者如何做到一劍封喉轉危為機?
1、藍標此前做錯了什么?
藍標發了聲明之后,業內的很多同行用各種方式表達了不屑,說寫得很一般。官爺也覺得確實很一般,但是又非常不一般。
說一般,是指文采、思路和手法上并沒有出奇和創新之處,跟所有人的期望相距甚遠,作為亞洲最大的公關公司,有一大堆平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危機公關大師和文案高手,最后才整出來這么個東西?大家伙要的是101分的作文,藍標只給了75分的答卷,當然不及格。所以給個差評沒毛病。
說不一般,是因為這聲明在事實信息的回應,在輿論焦點或者觀點的轉移上,在文章的起承轉合上其實也還中規中矩。開篇用事實和數據指出原貼攻擊的不實之處,一方面減少了人們的誤會,另外,也降低了原貼的可信度。隨后表達了對于離職事件中個別員工的不合適的做法要徹查,態度相當誠懇。最后把員工整體利益第一、鼓勵積極向上奮斗者為本的大視野和高格局“員工第一”價值觀做了解讀和澄清,在傳遞正能量的同時,也暗示了離職員工被動離職的“真正原因”。可以說,從經典的危機公關處理的“三度法則”速度、態度和尺度上都拿捏得相當到位。
通常情況下,判斷商業文案好不好的標準有5個,即對、好、高、妙、絕,對于這幾個字的理解,參見"一品內容官“《內容營銷有金線嗎?》。商業文案的核心功能是傳遞信息、解決問題,寫對是1,文采和創意是0,1如果不存在,0就徹底是個0。所以,這也是官爺給藍標聲明打了75分的原因。
如果面上的工作到此為止,背后里再委曲求全一下,大人不計小人過,就當拿錢消災,這事可能差不多可能就過去了。
但是,但是藍標并沒有住手,當天隨聲明一起外傳的CEO通發郵件情緒激烈措辭嚴厲,把聲明中暗示的留有余地的內容全部具體化、公開化,雖然展示了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決絕和力量,但是不免在另外的大部分人心中產生傲慢和嚴苛的印象。而離職員工展示的當天溝通中的錄音,后續處理的手段和證據,更是暴露了藍標希望迅速并且徹底拿下這一戰的做法和態度。
過猶不及。就是這些動作,讓“有點自我”起了“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的”決戰血性,也讓有過這些被動離職相似經歷的看客通過聲援和支持來慰藉藏在心底的不滿和委屈。
另外,反主流、反權威、去中心是互聯環境下隱形價值觀,同情弱者是有憐憫之心的人的天性。亞洲最大的公關公司的老大和入職工作731天的小白之間,無論發生什么,同情的天平永遠都在小白身上。
所以這一仗,無論怎么打,后面打成什么結果,藍色光標失去的一定遠遠大于爭取到的。
2、危機公關到底有沒有正解?
答案是有。那正解到底是什么?
危機公關作為一門專業和實踐,教科書和成功案例估計三個月都看不完講不完,遠的不說,就國內最近三年以來的案例夠培訓大師講三天。
所有的成功案例最終都導向了一些能夠產生共識的方法論,比如上面提到的速度、態度、尺度法則;比如承擔責任、真誠溝通、速度第一、系統運行、權威證實的5S法則;比如一度被應用很廣的切割原則,典型做法就是找臨時工背鍋;比如劍走偏鋒的刪帖、沉貼、封堵原則等。
活用這些套路的企業和單位,有些成功了,有些失敗了,成功的轉危為機獲得一波好名聲,失敗的要么企業成了江湖傳說和大師的反面教材,要么把“這屆公關不行”替換掉,然后內整外修慢慢恢復元氣。
但是,本質上所有方法論沒有一個能夠拍胸脯保證你能成功。為什么?因為這些都是解決危機問題的暫時手段而不是根本,所有事件無論最后有沒有演變成危機,在放大鏡和顯微鏡下面,都不在單一的點、線、面;而是一個有棱有角的立方體,不同的人、不同的維度都能看到不同的側面,這些側面和聲音有時候根本分不出好壞和對錯。
就離職門事件而言,10萬+的閱讀可以有10萬+的角度。員工就一定沒問題嗎?不可能。真正優秀的員工公司不想辦法供著?那么大的公司有多少轉崗的機會?從每個企業的高層來說,真正做大的哪家不是求賢若渴?彈性考勤又能說明什么問題?軟性服務工種的出工和出力、出力和實際有效果或者被認可之間根本沒有必然的聯系,如果加上商業的各種因素考量,這道數學題就變得更為復雜。
換到了公司的視角,則問題會更多,可以是三觀不正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可以是操蛋的規章和制度,可以是粗暴的或者愚蠢的溝通,每一個動作的細節都可以拷問,沒有底,也沒有可以徹底服眾的統一做法。
但是,但是,所有拷問的最后都通向一點,那就是發心或者初心。如果初心是善的,哪怕走形的做法遲早也會被諒解,初心不正的,再怎么漂亮的手法都像鑲了金邊的狗屎。
所以,避免危機,解決危機公關終極法則是“向善的初心”,盡管在有些爾虞我詐、刀光劍影、頭破血流、你死我活的所謂商業戰場和利益糾葛上,這么做有時候會很吃虧,很書生、很委屈,但確實是企業和個人遠離是非的不二法門,正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3、企業危機能夠避免嗎?
答案是并不能。
企業和人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個世界完美的企業是不存在的,渴望企業沒有危機,就像渴望人不會生病一樣,基本上只會是鏡中花水中月。
但是企業在生命周期內遇到的各種危機和問題,未必會統統上升到危機公關的高度,所謂的需要危機公關的危機,更多是指事情的性質或者影響范圍在輿論層面產生大規模的負面影響,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品牌和聲譽。
官爺認為,各種所謂的危機都是好事,給了企業所有利益攸關群體停下來檢視自己的機會,該調整的就調整,不該掩蓋的也就別掩蓋,能解決的終究會過去,不能解決的也不用太糾結。
這世界,以后再也沒有絕對的強弱,縱然你是亞洲最大的公關公司,平時央視也會對你禮敬三分,那又怎樣?我有微信,我會錄音,我能編《XX導演,我愛你》的故事,也能寫你Y最大公司就能坑人的檄文。
最后,官爺蛋疼地送大家兩碗雞湯:“那些殺不死我們的,終將使我們更強大”“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