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笠代言英特爾翻車,后續操作把我看呆了
這就是微博速度,發完就上第一,絕對沒有買的成分。
從廣告視角來看,不得不說英特爾這波是步子邁大——扯著襠了。
2021年3月18日,英特爾官方微博@英特爾芯品匯放出了脫口秀演員楊笠的代言宣傳片,宣傳片中楊笠說道:“英特爾的眼光太高了,比我挑對象的眼光都高。
—————————高能分割線,酌情閱讀(我尺度真的很小了)—————————
選了楊笠 品牌哭泣?
這鍋楊笠不背,品牌自己背。
英特爾在3.18日放出楊笠的條片子后,官微立馬淪陷。
我不相信代理商沒有預判這支片子的風險,我也不愿意相信品牌方不知道這個項目的風險。
有國民男裝品牌“海瀾之家”翻車在前,又有品牌不考慮消費者畫像和品牌標簽只管邁步向前,英特爾這波被“理智網友”懟到自閉不虧。
求求了,品牌市場部都長點心吧,奪筍啊,就拿著品牌價值和品牌形象在這可勁造。
但面對一定能上熱搜的楊笠,尤其是項目文案還和性別話題相關,這是在挑動互聯網神經,是在互聯網雷區里載歌載舞啊。
tommy我沖上吃瓜第一線的時候還不算晚,我覺得自己都夠快的了,沒想到英特爾比我還快......
刪博裝傻 危機不公關
英特爾:我選擇閉麥。
24小時不到,全網下架視頻,只剩寥寥幾張截圖,英特爾的后撤速度不可謂不快。
微博啞掉,官方店刪除海報,品牌只當楊笠沒來過。
英特爾官方旗艦店前后對比圖
危機公關呢?
即便廣告是有時效性的,但也請別忘記,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況且總不能指望一波輿論能在刪掉博文后立馬平息吧。
你們可以學茶顏悅色啊,三小時內兩次危機公關,熱搜榜就是人家的試煉場,化危機為轉機,聲量有了,錯也認了,即便有許多網友依舊不依不饒,但至少是認可道歉行為的。
再不濟可以學Ubras和李誕,至少對于品牌形象的損失能挽回一點是一點,承認個錯誤先。
但我好奇的是,你們又沒做錯,怕什么?刪什么?
傳播學有個著名理論“魔彈論”又稱“皮下注射理論”,它的核心內容是:傳播媒介擁有不可抵抗的強大力量,它們所傳遞的信息在受傳者身上就像子彈擊中身體,藥劑注入皮膚一樣,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它們能夠左右人們的態度和意見,甚至直接支配他們的行動。
這個理論在上世紀40年代末被打破,但在我看來不是的,只是被不斷修正了。
以英特爾為例:英特爾就是魔彈槍手,是傳播者,但在槍響之后,這顆魔彈擊中受傳者所帶來的影響就不是槍手可以左右的了,槍手只能依靠受傳者反應,調整后續還未擊發的魔彈以達到影響受傳者的可能。
但這次英特爾只開了一槍,并且立馬丟掉了槍,受傳者如脫韁野馬,肆意狂奔。
網友泄憤 懟你沒商量
丟掉了槍,你就是眾矢之的。
不刪微博,還能危機公關,刪完跑路兩邊都得罪。
網友明顯是對立的,廣告的對錯在你發出這條微博的時候應該就已經清楚了,認輸刪博顯然是背棄了支持者。
叫囂者只會氣焰高漲,支持者更是憤恨不已,兩邊都不討好,根本逃不掉。
承擔責任比掀桌走人更重要,既然選擇開拓消費群體,就要對被選擇的消費者負責。
品牌需要對自身形象擁有強大的掌控力,根據市場反饋來調整品牌策略是沒錯的,但至少認清哪些是可以采納的,哪些是不能茍同的。
楊笠身上明顯的“性別認知”&“脫口秀”標簽就要求品牌在選擇她的時候做好面對輿論的準備。
我們都理解,一句話是要結合語境來看的,但時代太快了,表面是“溝通成本不斷被降低”,實際上則是“溝通者雙方都沒有花費該有的成本去解釋和理解”,楊笠的脫口秀就是這樣的困境,當下被扭曲的“女性認知”更是這樣的困境。
更可笑的是,英特爾沒有做出道歉,卻發布了事件“回應”。
到底是我語文沒學好,還是他們打錯字了?
你敢說自己“多元、包容”卻不敢直面輿論爭議,這可不就是既要那啥,又要那啥。
來去之間 只有被“夾”
夏之禹是真的勇啊。
3月22日凌晨5點08分,咱們的16線說唱rapper,夏之禹老師出擊了。
夏老師在微博用一條4秒視頻配合簡介明晰的文案發起話題#我是男人,我挺楊笠#,很快啊,這個話題就沖上了熱搜。
但更快的是這個熱搜和話題說沒就沒了。
我又開始撓頭了 ,這是怎么回事?
哦~原來是在這場互聯網一來一去的辯論之間,夏老師的話題被夾沒了。
一瞬間我悟了,這是挑動“性別對立”被舉報了。
上次楊笠被舉報的事件還歷歷在目。
然而被夾的不止這些,還有“吐槽大會”。
“夾總”雖遲但到,yyds!
言歸正傳,這一連續的操作,英特爾和微博都把我搞迷糊了,難道這就是“如果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話題”?
代言人和消費者畫像讀懂了嗎?
讀懂了卻不敢堅持。
單從這條廣告來看,拋開楊笠,拋開脫口秀、拋開性別話題,還是可圈可點的。
可為什么品牌只看到了代言人的話題性和流量卻沒看到內在屬性。
楊笠是符合英特爾需要的女性形象的,有流量、獨立、有成就、有態度、能出圈,但品牌忽視了她身上的敏感標簽和自身品牌的刻板印象帶來的風險,或者說,沒有做好接受“網暴”的準備。
當下社會是對女性有偏見的,我們要承認,楊笠一場脫口秀,僅僅是一場脫口秀就已經被堵著網線罵了。
于謙于大爺家的女性在"下九流場所"被各種無底線的調侃,大家為何就能理性對待說一句“那是在說相聲”呢?
我相信品牌一定看懂了消費者畫像,才在廣告策略方面不斷向女性群體傾斜,這是市場所趨,但不可否認的是,刻板偏見是一堵南墻,撞碎它必然會受傷,品牌是否為這次受傷做好了充足準備。
答案是沒有,如果做好風險預判就不會出現刪博跑路這樣的事情了。
說實話英特爾把目標受眾定在職場女性是很正確的。
很大一部分職場女性不需要電腦擁有過高的性能配置,價格適中、運作流暢、體型輕薄才是最需要的,英特爾和AMD是完全可以殺出一條血路的。
但英特爾剛流血就怕了,反倒便宜了AMD。
女性營銷不止要考慮女性
選擇流量就要做好被流量沖擊的準備,選擇女性更要考慮兩性消費者的輿論辯駁。
性別營銷就是在刀尖上起舞,3.8剛過去,翻車的品牌還歷歷在目。
做得好的聲名鵲起,做不好的聲名狼藉。
廣告目標受眾可以細分,但看廣告的觀眾可不止那一撮。
市場是殘酷的,市場也是快速反應的,這要求品牌在策略規劃上慎之又慎。
珀萊雅婦女節的切入思路就兩頭討彩。
女性營銷不是簡單的四個字,這需要更多的市場調查和分析,準確預判廣告戰略的市場反饋,并做好應對措施。
切不可一步跨進品牌的風險區,摸著石頭過河最適用。
直面危機才叫危機公關
品牌應該挺直腰桿,視頻如果有誤導積極道歉,聲明視頻是脫口秀的形式烘托產品,無歧義。身正不怕影子斜。
刪博跑路的意思不就是怕了,不敢繼續為女性發聲了嘛!危機公關要迎難而上而不是急流勇退。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都不算一次危機,是品牌自己硬是個玩成危機了。
平權原本就是場戰爭,而互聯網作為社會問題的畸變場,無疑會讓戰場局勢更加復雜遍布“危機”。
將來會有更多的品牌下場分蛋糕,而妥善處理這里面的“危機”才能彰顯品牌態度與擔當。
英國女作家伊夫林·比阿特麗斯·霍爾針曾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品牌更要不懼輿論,直面危機,理性表達,危機公關要處理危機,而不是逃避危機。
寫在最后
女性意識覺醒是時代趨勢,但這仍是營銷風險區。
品牌走進風險區只是開始,走過風險區才是本事。
希望更多品牌能夠走在風險區的前列,扳正社會態度,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
不需刻意從“女權”中掘金,只需要平等對待即可互利。
楊笠英特爾事件會以什么方式結束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只是眾多品牌投石問路的一次嘗試。
ps:筆者是男的,聽得了相聲,看得了脫口秀,看不下去我會換臺,但不會摔遙控器。
再ps:文中有一個文學彩蛋,但猜對沒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