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誕帶貨內衣品牌翻車,看如今廣告行業草木皆兵
昨天朋友才給我發了李誕帶貨女性內衣的信息,我也沒注意是啥事情,結果今天就竄上熱搜第一了。
不僅熱搜第一,還占了倆熱搜。
熱搜都安排上了,那必須得看看是啥內容能把李誕給頂上熱搜第一了。點進去一看,原來是這么個事兒:李誕,帶貨一個自己用不著的品牌——女性內衣,好家伙帶貨就帶貨,也不至于熱搜第一啊,搞得我以為李誕自己穿上了。再看評論,我才發現是因為,文案出了大問題,引起了(幾乎)全網的攻擊。
這個帶貨有啥問題呢,問題就出在“躺贏”這個詞,大家都覺得有辱女性,物化了女性,不僅是微博,各大社交平臺如知乎也基本是罵聲一片。
還有搬出了廣告法的:
看到這里,基本就明白輿論環境是怎么個態度了。首先最大的矛盾點就是文案的“躺贏”,它被指歧視女性,暗示女性靠不正當的手段上位,大家開始往死里錘這個文案和李誕和品牌方。
“躺贏”的問題在哪?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要知道,當輿論都往一邊倒的時候,我們下結論就更應該慎重,不能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畢竟“沉默的螺旋”確實夠沉默的。在我的印象里,李誕他能講脫口秀,說明他的語言反應是高于常人的,不應該像是會故意挑起男權女權爭議話題的人,畢竟誰沒事兒了會砸自己的飯碗兒玩玩呢?而且李誕之前做過廣告,應該知道“品牌形象”這個概念,除非是他不想混了,不然也不會有意要發出這么腦殘的文案。
那李誕為啥要用躺贏這個詞呢?于是我去搜了這個品牌之前的代言,發現了歐陽娜娜的代言:
歐陽娜娜的文案是這樣的:“一起舒適上場,輕松躺贏?!薄G懊鎺У腡ag還是#我的職場救生衣#,所以歐陽娜娜文案的場景和李誕一樣,都是職場。
如果按照前面輿論導向的“躺贏”有問題,那為啥沒人噴歐陽娜娜?有網友這樣解釋:
看完覺得過于牽強了吧,憑什么歐陽娜娜講“躺贏”就沒問題???就因為歐陽娜娜長得好看李誕長得不好看?
我分析了一下,發現問題并不是出在“躺贏”這個文案上,假如大家真的覺得躺贏有問題,那歐陽娜娜也絕對避免不了被噴。為什么同樣是躺贏,用在歐陽娜娜身上沒人覺得有問題,放在李誕身上就有問題了呢?
我分析了一下,覺得大家真正反對的不是說“躺贏”,而是李誕作為一個男性給女性內衣品牌帶貨,“躺贏”這個詞結合男性主體,在如今的男女權敏感的輿論環境里,使人產生了聯想。具體“躺贏”這個文案是什么初衷,已經不重要了。
李誕真的有意不尊重女性嗎?
李誕對女性的態度如何?在一期奇葩說里,李誕說女性獨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并鼓勵女性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評論,做自己就好——
以及在節目中如果有穿短裙的女嘉賓,李誕也會拿外套給女嘉賓擋住。種種細節其實可以看出,李誕在主觀上也并不是一個歧視女性的人,如果是,早就被輿論噴成篩子了,還能再搞脫口秀?
根源是文案問題還是人權問題?
其實我們從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李誕上熱搜,背后的推力更多的是因為大家對男權、女權的問題過于敏感。同樣是反向帶貨,沒人刻意找法律書去噴楊笠違反廣告法,畢竟海瀾之家楊笠不會穿。要撐死說楊笠可以買給家庭里的男性,那李誕買給家庭里的女性也同樣適用。
當楊笠說男人那么普通那么自信以及各種針對男性言論的時候,也是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所以楊笠給海瀾之家帶貨,確實很難理解品牌方是怎么想的,是想打臉楊笠還是想打臉自己呢?如果是想劍走偏鋒,比如有消費數據顯示男性的衣物多由女性去購買,品牌方通過楊笠來帶動女性去購買產品,那也是有這么一個邏輯在里面的。
無論是李誕給女性內衣帶貨,還是楊笠給男性品牌帶貨,背后的爭議點更多的是男權和女權之爭——男權、女權、平權,它們的邊界是非常曖昧的,稍不注意就會引起整個群體的抵制,可以說現在做廣告真是草木皆兵。
追求自身權利非常好,但是這種權利不應該是對立的——大家都在大談“尊重女性”、“尊重男性”,人類本身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這種將男女對立起來的輿論導向,其實是非?;闹嚨模液苋菀滓疬^度解讀。我們應該在尊重男性和女性差異的情況下,爭取最大限度的“人權”。
對行業的創意環境有何影響?
首先我們對這件事做一個總結:李誕本身可能并沒有歧視女性的意思,畢竟誰會為了一點代言費得罪全中國一半人呢?李誕又不傻。可能是團隊沒有審核文案,也可能李誕根本沒想到這層,或者我們不得而知的原因。
1.反向帶貨需更嚴謹
李誕作為一個男性去給女性內衣品牌帶貨,本身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再謹慎實施行為,并不是說男性給女性物品帶貨就不行,而是要去考慮到受眾的一個接受程度——第一,內衣是女性一個非常私密的產品,讓一個男性來帶貨是否合適?第二,就算合適,帶貨的人是否合適?
雖然微博總體呈現一種娛樂化的環境,李誕自己可能也想延續脫口秀的風格(沒有我代言不了的產品可能想表達一種突破和幽默感),沒想到忽略了女性權利覺醒的強大力量。
2.當下輿論環境下,需更注意性別問題
做廣告想要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是好的,但是廣告做創意的時候要更加注意當下的輿論環境,敏感問題能不碰就不碰。
3.出現問題要及時公關,以免事態惡化
這次好在品牌方和李誕能夠及時對不當行為作出道歉和改正,讓受眾看到了積極認錯的態度:
對于受眾很敏感的話題,萬一踩雷,應該及時拿出一個積極應對的態度,比如這次李誕和品牌方的道歉,雖然可能時間上不夠迅速,但好在態度誠懇,避免了事態進一步的惡化。
最后想說的是,做創意做廣告如果是在一個草木皆兵的環境里,可能對誰都不好。當下的輿論環境為何會如此,我們應當有所反思。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不同的看法,也希望大家能用批判的觀點來看我的觀點。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