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凜冬已至,又該如何追尋自己的詩和遠方?
如果說這周互聯網上有什么值得大家關注的話題,那一定是:一個女人摔倒了,一個男人站起來了。
摔倒的那個是維密天使奚夢瑤,站起來的那個是中國制造陳冠希。
姑且不論他們的人設是“崩壞”還是“重生”,他們的一舉一動總算是牽動了足夠多自媒體人的心神。
要知道之前黑他/捧她的,和現在挺他/懟她的,為他們瘋狂Call的都是同一群人。
這里面的詳情和站隊,就留給大家想入非非吧;至于我現在想和大家討論的就是關于“智商稅”這個話題。
相比于“智商稅”在普通人中表現為極易被他人、被KOL“煽動”;在知識分子的眼中就是相對而言比較主動的“知識付費”課題。
令人驚訝的是以上關于時尚圈的話題映射在知識付費圈卻似乎完成了一次逆襲:一個男人失寵了,一個女人越界了。
失寵的那個是知識付費教主羅振宇,越界的那個是打臉女王咪蒙。
人民網-人民日報刊文《警惕“知識付費”讓你喪失思考能力》,談到知識付費的出現與流行凸顯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巨大進步;但與此同時,這種方式容易也有其弊端:
只要我點點鼠標、花點兒小錢,所有我尋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卻失去了存疑、尋找、分析、判斷、論證的過程。換句話說,我在沒有思考的情況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懷疑長此以往自己會不會上癮。
而近日,咪蒙團隊也正式宣布在喜馬拉雅FM上線付費音頻課程《咪蒙教你月薪五萬》;甚至其公司副總裁還直言若聽課人員“三年后加薪不超過50%”,可申請全額退款。
當然,考慮到這個時間點又到了喜馬拉雅123知識狂歡節,不難懷疑這其中有喜馬拉雅的推波助瀾,咪蒙的野心也自是昭然若揭。
人民日報的“呼吁”,顯然讓“知識付費”上升到了一個社會問題;至于咪蒙姍姍來遲,也不過只是作為一個商人想趁火打劫分一杯羹而已。
第一:《羅輯思維》進入下半場
而在此一退一進的現狀下,卻是羅振宇旗下的《得到》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已然超過了21萬人訂閱。
羅振宇更是在《得到》的199元“訂閱專欄”之外開辟了一個5~32節課的“精品課”生態。
2014年羅振宇從微信裹挾出的200萬種子用戶成就了羅胖在知識付費界“教父”的名聲,其個人在2012年世界末日就一直持續更新的205期就是他成功的底氣;而在2015年“得到”的橫空出世,在2016年成為爆款,并一度引爆了國內的知識付費風口;甚至最后還耗死了“分答”,驚動了知乎,啟發了喜馬拉雅,喚醒了豆瓣……
如果說《得到》199元訂閱專欄(知識面拓展)開辟了分答“好奇心付費”之外的內容付費生態,并一度被喜馬拉雅豆瓣借鑒;那么現而今“短小精悍”的精品課生態(實用技能強化)就是在抄底知乎分答的技能培訓。
而這種不需要得到“駐場大神”多少精力,只需要用碎片時間結合自己的“經驗”以及“洞察”就能快速迭代,“薄利多銷”的課程也算是彌補了“得到”之前只做高端的精益生態。
由此得到也終于從“人畜無害”的“高冷”逐漸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也不難猜測羅輯思維這是在“高端”知識付費領域陷入低迷,逐步開始收割“知識付費”市場的“下半場紅利”。
第二:自媒體人跨界打劫
對于咪蒙,這個千萬級的微信IP,估計大多數自媒體人都是同一種感覺:羨慕嫉妒恨。
但是咪蒙就沒有這么多顧慮,對于現在的她來說,怎么把自己“商業化”,變現更多的價值才是重中之重。
就像咪蒙現在準備在喜馬拉雅推出的付費音頻產品《咪蒙教你月薪五萬》,也一度延續了咪蒙善于制造話題,并且在一眾自媒體人聲討和一群粉絲聲援的摩擦下“蒙聲發財”的慣例。
曾經善于把身邊人的故事炮制話題的咪蒙,這一次玩的更嗨。
如果說《咪蒙:說來慚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萬》這個話題讓咪蒙找到了一座礦山,那么從話題背后誕生的一套“咪蒙方法論”簡直就是一座金礦;諸如之前把咪蒙捧上神壇的《致low逼》和《致賤人》就可以“稍作加工”變成《咪蒙教你修生養性》《咪蒙教你懟賤人的100萬種方法》。
當然,咪蒙還有最后的殺手锏,《咪蒙手把手教你如何成為下一個咪蒙》?
至于3年后月薪漲幅不足50%全額退款的話,或許3年之后人家銀行卡單就這一份課程的利息就超出你現在所支付的課程費用?
而且,在咪蒙的榜樣作用力下,相信不少自媒體人就不只是“出出書”“賣賣廣告”“等待贊賞”那么簡單了。
第三:知識付費三重門
其實知識付費早在孔子時代就已經盛行,只不過隨著大家潛移默化,當互聯網生態中的“免費”概念深入人心的時候,在羅振宇等人“事倍功半”“別有用心”的“炒作”下,“知識付費”終于從事的塵埃中覺醒穿上了新的衣裳。
而這一次“人民日報”的“警醒”,顯然標志著“知識付費”已經成為了“全民健身”“全民公共場所戒煙”和“全民小康”之外的又一大全民話題。
尚且不論“知識付費”的好壞,諸如現在《得到》領銜的“知識付費”真的就是知識付費市場最成熟的形態?
雖然不少“訂閱專欄”和“精品課程”卻是降低了知識付費的門檻,把知識變成了“錢本位”,但我們真的能夠“信任”這些所謂“大神”在自己的認知領域構建的一座座“知識壁壘”,每個人的認知有限,而且非常容易因為自己的認知局限以及為了重申自己的正確性可以歪曲某些事實;也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就誤導了那一群“年輕上進”位置是付費人群的認知。
所以,知識付費現在的問題在于:怎么確認每一個平臺大神的專業性,不是單憑人氣就可以勝任;怎么避免這些平臺大神課程的實用性、同質化、第一性原理等問題;最后,怎么改變知識付費現有的“錢本位”局面,而是讓那些真正對知識有興趣的人群學習、繼承并且傳播知識?
知識付費的出現,原本就是因為人們對于知識的求知欲而存在;而現在出現的知識付費內容已經平臺雖然降低了門檻給了不少人新的“機會”,但內容上的“參差不全”以及課程本身的“良莠不齊”都是其軟肋。
而如何確保課程的質量以及付費用戶的權益,也不能單單憑借大神的背書以及平臺自有的審核體系?
改變“知識付費”各自為政,唯ip論的現狀,知識付費才會有自己的詩和遠方?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