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無法拒絕帶“情緒”的文案
過年這些日子,宿言偶然在某個社群里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群里幾十人對一篇文章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那篇文章就像扔進平靜湖水里的石頭,在群里激起了層層漣漪。
本著“好奇”的心態,宿言打開了那篇名為《揭秘相親角故事:什么資產都有,就是沒有愛情》的文章,內容基本以社會現實為重錘,狠狠的敲擊了單身青年們的大腦門子,里面充斥著大量點燃人們情緒的內容,如以下幾句:
◆他們的故事總是從尋找“有緣人”出發,但結局往往停留在如年齡、收入、學歷等硬性條件之上。
◆問到年紀時得知男女雙方相差6歲,阿姨直言6這個年齡差距在生辰八字上不和,因此擺擺手就離開了。
◆一位自立標桿尋找有緣人的80后創業者,就遭到各路父母的團團包圍,并且不斷迎接著家長們的詢問。雖然他在相親貼上已明確說明了自己想找88年以后的未婚女士,但還是遇到了一位離異女士父親的極力推銷。
◆在相親角一張張靚麗的個人資料背后,似乎沒有資產的男生在相親角就意味著沒有市場。
這篇文章讓原本很久沒人說話的死群起死回生,討論的聲量超過1000多條,無聊的宿言大概統計了一下群員們的討論,發現70%以上的討論都是因為文章中的某句話觸發了群員的“情緒”所致,這些被激活了情緒的群員,為了發泄自己的情緒,在群內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在群里瘋狂爬樓后,宿言發現“情緒會傳染”。最開始是幾位被點燃情緒的群員在群內討論,也許是因為被點燃情緒后,自己所說的話也帶有情緒,而這些帶有情緒的話又點燃了其他圍觀群眾的情緒。最終的畫面是,至少70多名群員參與了辯論大賽,瘋狂發泄情緒,為群內貢獻了1000多條聲量,激活了幾十名潛水人員,估計群主做夢都想不到,這個當初以“馬桶閱讀者”為興趣的社群,為什么會因為“相親”文章而復活了起來...
那么,為什么帶有情緒的文案能夠讓人們欲罷不能呢?為什么很多網站、自媒體僅憑一個帶情緒的文案標題就能讓閱讀量爆棚呢?情緒文案都有哪些種類呢?今天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來深入的聊一聊~
一、人為什么會被文案激活情緒?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的情緒ABC理論指出,當某個事件觸發后,大腦被這個事件激活,迅速通過之前的記憶進行直接反饋,不同的人會對事件有著不同的理解,最終引起不同的情緒。也就是說,一句話、一張圖片、一陣氣味、一個動作或一個表情,就可以讓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情緒。
舉個例子,回想一下我們過生日吃蛋糕時的場景,當朋友遞給你一塊切好的蛋糕,你伸手接過來,吃了一口,感覺“縱享絲滑”。這時,你大腦中的神經元正在被激活。運動神經元被激活讓你做出動作,感覺神經元被激活讓你處理對蛋糕的感覺,如鮮艷的顏色,柔軟的手感,奶香四溢的氣味,以及柔軟香甜的味道。其他神經元也會參與其中,有的刺激你口舌生津,釋放酶開始促進消化,有的釋放皮質醇讓你的身體做好準備以代謝蛋糕中的糖分。
有趣的是,當你下次看到“蛋糕”這兩個字時,你的大腦就會有某種連鎖反應,就好像一個真的蛋糕擺在了你的面前,你的大腦結合了以前看過及品嘗過蛋糕的零星記憶,讓你在想象中構建了一個概念性的“蛋糕”。從而當你看到“蛋糕”兩個字時,你的大腦就發出了“快樂”、“興奮”的情緒信號。
讓我們回到開頭提到的那篇《揭秘相親角故事:什么資產都有,就是沒有愛情》的文章。如果將這篇文章拆解,你會發現里面蘊藏了大量的“情緒文案”,而這些文案又使不同的人產生了不同的“情緒”。
◆也許標題的一句“什么資產都有,就是沒有愛情”,讓你產生了“情緒”,因為在你的過往經歷中,你多次因為彩禮問題與愛情失之交臂,一旦看到類似文案,便會激活你的“焦慮情緒”及“憤怒情緒”。
◆也許文章中的一句“他們的故事總是從尋找“有緣人”出發,但結局往往停留在如年齡、收入、學歷等硬性條件之上”,讓你產生了“情緒”,因為你身邊太多人學歷比你高,收入比你高,挑選的空間比你大。所以,一旦看到類似文案,便會激活你的“尷尬情緒”及“厭惡情緒”。
◆也許一句“招女婿經濟化:要求年化收益10%”,讓你產生了“情緒”,因為你是女生,你在過去交往中因為資產問題收到過傷害,所以當你看到了這句話,便激活了“欣賞情緒”和“同情情緒”。
◆也許一句“高收入也不是“擇偶綠燈”,讓你產生了“情緒”,因為你一直是一名本分的上班族,賺著可以養活自己的工資,所以你看到這句話,便激活了“欣慰情緒”和“滿足情緒”。
正如上面的幾個小例子,當我們在生活中看到一些帶情緒的文案時,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經歷、閱歷,對一句話產生相應的情緒。為了發泄這些情緒,我們會選擇和別人進行討論,因為不同的人看到一句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所以話題則會不斷的升溫,直至話題爆炸開來。
二、情緒文案有多少種類?
人類最具有代表性的情緒有6種,分別是快樂、悲傷、恐懼、憤怒、厭惡、羞恥,你會發現基本80%以上在網絡上爆火的文章或新聞都大量充斥著這些情緒。這六種情緒里還分別包含了大量細分的情緒內容,如下圖:
那些網絡上爆火的網文或新聞,都融入了以上6種情緒,當你著手寫文案之前,不如結合自己的目標人群,先在腦海里過一下以上6種情緒元素。那么,我們接下來就將這6種情緒拆解一下,每個情緒舉3個文案實際應用小例子,簡單好理解~
1、快樂情緒
所謂快樂情緒,就是通過文案來激活你腦海中快樂的神經元,幻想起那些曾經讓你心情愉悅或有幸福感的事情,讓你看到文案就激發了能量的那種~當然快樂情緒也包含了大量細分情緒,如幸福、享受、滿足、自豪等。比如以下3個:
2、悲傷情緒
帶有悲傷情緒的文案非常容易打動人們,或許在夜深人靜的夜晚,獨自看著文案偷偷落淚,或許在電影院里,因為電影中的一句文案而倍感憂傷。悲傷的文案總是能夠透過喧鬧的場景,偷偷地潛入你的腦海中。比如以下3個:
3、恐懼情緒
恐懼情緒中包含的細分情緒非常多,除了驚嚇、恐怖外,還包含了警惕、疑慮、擔憂、焦慮、憂慮等等,非常適合放大客戶的痛點使用,比如你賣的產品是減肥產品,那么你就可以放大肥胖帶來的憂慮,如“他要把10萬元彩禮,用來給我減肥”??謶智榫w中,用的最多的細分情緒就是“焦慮”,在壓力過大的社會,你的“焦慮”也無處不在。如以下3個:
4、憤怒情緒
不得不說,憤怒情緒是最容易引發“動作”的,這個動作不僅僅是肢體上的,也有強烈的思想上的動作。比如文章開頭我們說到的社群內群員的事情,他們大多因為被文案激怒才開始在群內展開激烈探討,而他們被憤怒加工后的文案又將其他群員激怒,最終引起了軒然大波~我們來看以下三個容易將人激怒的文案:
5、厭惡情緒
想想上次激發你厭惡情緒的內容是什么?帶厭惡情緒的文案僅次于憤怒文案帶來的探討效果。人們越厭惡,越點擊進去看~厭惡文案不是為了讓你的用戶厭惡你,而是與你的用戶站在一起,找到你和用戶共同厭惡的事情,然后共同吐槽。如以下3個文案:
6、羞恥情緒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軟弱的一塊,也許是學歷低、也許是工資低、也許是身高低、也許是體重高、也許是受過前男/女友的傷害、也許經歷過某些尷尬的瞬間,這些內心不愿被提起的回憶,會因為看到的某些文案而被激活,為了找回內心的平衡,你或許會因為心里酸了盡力去辯解,或許會選擇自黑,而這個過程,就是在為文章的聲量做貢獻。如以下3個文案: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目標人群來寫“情緒文案”,這些文案絕不是能激活所有人的情緒,僅僅激活一部分人群即可,這些被激活情緒的人群,則會將這份情緒傳遞下去。就像我們之前講過的“超級用戶”一樣,當我們獲得了超級用戶,超級用戶則會去影響其他用戶,關于超級用戶,可看之前的文章《宿言:抓住“超級用戶”,讓用戶規模從1%到99%!》。
寫在最后
本篇文章更傾向于思維層面,如大家對文案感興趣,想學習更多實操層面的文案知識歡迎留言,當然如果有其他感興趣的內容也歡迎留言探討,文章見仁見智,大家找到對自己有用或感興趣的內容即可~
現在祝大家新年快樂有些晚了,那就祝大家“晚年幸?!卑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