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車和小黃人這對CP,一誕生就刷爆300萬朋友圈
來源:文案與美術(微信號:copyart)
作者:冥想
數英用戶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六月29號開始,朋友圈開始曬長了兩只大眼睛的小黃車,好眼熟的大眼睛。
原來,在《神偷奶爸3》上映之前,小黃車搭上了小黃人,他們兩正式“在一起”了!
其實在這之前,也就是6月28日,小黃車的公號就有了預告。
微博里的預告更加直接。
在共享單車這個“拼顏色”的大軍中,ofo小黃車獨樹一幟,因其顏色優勢,成功地擔任了馬路上的“吸睛擔當”。這次和小黃人合作,文案也用了時下最流行的“賤萌體”,2017的一半已經過去,而對CP的出現,像是下半年一個輕松愉快的開場。
先看幾組動圖海報:
小黃車和小黃人,一個是紅遍中國的共享交通工具,一個是大洋彼岸的卡通形象,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IP,在創意人的靈感閃現下,就那么理所當然的結合在一起了,天生絕配。想到這么棒的點子又能執行出來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為此,我們特別采訪了廣告代理商意類廣告,了解了一些這個case背后的故事。
“ofo”品牌升級的關鍵一步——借勢《神偷奶爸》上映,強化品牌差異
從意類廣告了解到,最初收到的客戶brief是希望借助小黃人IP大幅提升品牌認知,強化品牌差異點和好感度,最終實現新用戶的招募,物料不限制能想到的都可以提,(這個客戶大人思路還真的是很清晰)。結合ofo品牌升級從“ofo共享單車”更名為“ofo小黃車”,所以,自帶輕松快樂的氣質,沒有比小黃人更適合小黃車的吧。另外,7月7號《神偷奶爸3》在中國內地上映。
所以說,這兩個響亮的IP在一起,不僅僅是因為顏色相近,打通兩個IP背后的任督二脈、找到最契合的共存點,融合成一個整體形象,在恰當的時機推出,才是比創意之外更重要的事。
符合品牌基因的創意,可以最大程度發揮效應
為了驗證這個創意,意類模擬了一次現場采訪,報道小黃人正在細心創造一款含有自己基因的產品,把小黃人的活潑怪誕的性格融入其中,發現毫無違和,之后又做了很多思考——怎么讓這兩個高關注度的形象最大程度的發揮效應,到底是讓小黃人帶你感受城市微風,還是讓小黃人親手為你造一輛帶有純正黃色血液的ofo?客戶一致表示,喜歡后者,因為有趣才是ofo和小黃人的真正基因。于是,ofo小黃人研發車間順勢產生!
大眼車的“小黃人頭條”動圖海報
好事不用一波三折,方案從提報到確認,一稿過!
據悉,這個方案提案非常順利,而且kv的視覺幾乎保留了提案的80%,最終只是做了小黃人IP規范調整,雖然其中關于ofo大眼萌的設計,比稿時還有很多有趣的想法,但最終基于市場和執行難度的考慮,選擇了提案時大萌眼的設計。合作版小黃車的設計,來自于之前《一千零一夜》改稿一千遍的雨陽大神(有過一個很紅的報道,請自行百度…),這次的合作款小黃車提取了小黃人賤萌特性,還沒設計出來就很想騎上去試一試!
短片一稿過,執行速度嗖嗖快!
上面這支短片同樣沒經歷太多改稿子(對于廣告人來說,真是一次感謝涕零的執行過程),創作也是順利得讓人羨慕!
這么順利,有沒有什么竅門?
其實本來沒有這支視頻,客戶臨上線前一天提出需求,讓art把幾個gif海報串起來就好。于是意類幾位美術把gif海報串了起來,又添加了表情變化以及音效,畫面顯得更加賤萌。有趣的一個細節是,意類為了讓表情變化自然,art們先對著鏡子自己做表情看看,然后再執行,結果效果很不錯!所以才有了大家眼里俏皮可愛的小視頻。
借小黃人的可愛,為ofo小黃車賦予性格和品牌個性
《神偷奶爸3》即將上映,小黃車搭上這個熱點可以說沒有更合適的了。這兩個品牌合作的契合點,除名稱顏色的高度統一外,在于通過創意的表現,把小黃人討喜的性格賦予到車上,使之從一大波五花八門的共享單車浪潮中脫穎而出。這樣也呼應了ofo品牌給人一如既往年輕陽光的感覺,而賤萌的特性也是時下年輕人流行的元素,給小黃車增加了另一個層面的特點,讓它更豐富形象,總之就是天造地設,絕配!
除了現在已經上線的視覺展示,幾天后還有傳播的核心作品將推出
現在已經發布了主kv、新聞報道平面、GIF海報以及小視頻外,過幾天還有一個重磅,一個精心制作的H5,會在微博微信上線。此外,ofo官方跟環球還有一支合作視頻,也會在微博微信上進行投放。
下半年用這樣一個完整、有趣、活潑輕松的創意刷爆朋友圈,還是讓人非常開心的。萌不萌只是它打動我的地方,我喜歡這個創意——因為它為成年人追求“童趣和天真爛漫”,提供了合情合理的選擇。
另外,小黃車與它最大的競爭對手摩拜相比,你就會覺得摩拜像是個中規中矩的企事業單位形象,中庸帶著一點點潮流。而小黃車則越來越貼合它所面對的人群,更努力的去塑造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品牌文化。所以,摩拜要加油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