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好奇心日報
作者:周韶宏 龔方毅 徐弢 黎方宇
題圖來自 Gighy
春節過去了一個月,和春風和煦的天氣一起漸漸升溫的,還有每年“金三銀四”的跳槽季。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報告,2017 年春季有近 8 成白領計劃跳槽,65% 已經準備好簡歷躍躍欲試。跳槽比例較高的行業包括金融、房地產、零售、快消……
這時候職場雞湯、海投簡歷顯然不合時宜,我們嘗試為你推薦一些簡單有用的方法論。
先從理解招聘網站開始。
刷招聘網站是很多人求職的開始。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拉勾、獵聘……每天數以萬計的職位信息在這些網站上滾動,這是解決信息不對稱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了。
但就像寫論文時不能把維基百科當做全部信息來源,在招聘網站大海撈針式的 Job Hunting 也不是救命稻草。
總有幾家招聘網站上有你上傳過的簡歷、留下的聯系方式,這也變成了他們的營收來源。根據《好奇心日報》之前從獵頭和 HR 了解到的信息,有些招聘網站把求職者的簡歷打包售賣給企業,計件收費。當然這是連接工作機會的辦法之一,前提是你能接受自己的信息被這樣販賣。
所以別再指望海投了,摸清每家網站的功能和特點,每一份簡歷也都應該被認真對待。
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是三家最老牌的招聘網站,因而上面的招聘信息大而全,覆蓋了從服務業、房地產到互聯網、金融等等行業。當然這也意味著這幾家的信息紛繁復雜,真假難辨,更增加了大海撈針的迷茫感。
如果在某個行業或領域有了經驗,這兩年新興的垂直招聘網站倒是更適合你。
拉勾網:面向互聯網行業招聘,主要的口號是“精準匹配”,不售賣簡歷。拉勾會強制要求企業主標明工資水平。
獵聘:面向中高端職位招聘,是一種獵頭的“互聯網化”。如果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積累,想認識幾個獵頭了解行業情況,可以試試。最近他們也在做招聘季活動。
100Offer:主要是互聯網產品相關崗位,會做人才篩選,推送給企業主。
Boss 直聘:也是主要面向互聯網行業招聘,本質是一個即時通訊(IM)工具,讓求職者和 HR 直接應用內溝通。直觀感覺是創業型公司比較活躍。
也有獵頭和 HR 告訴我們,來自招聘網站的求職者簡歷并不是效率最高的。在他們的工作中,60% 的入職候選人來自內推和人際推薦。畢竟對企業來說,招聘都是一件鏈條極長的工作,對求職者也是。如果能縮短你和 HR 之間彼此信任的時間,成功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也就是說,不要以為在招聘網站上投投簡歷就萬事大吉可以坐等 Offer,這之外可以動用人際關系、同事朋友的力量,提高自己入職的可能性。這篇指南后面的部分也許都會在這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最后,求職這件事,也不僅僅是怎么填簡歷、怎么面試這些基本技能,更關于你怎么認識和提升自己。也許暫時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但我們希望你能有點啟發,開始積極地去學習和改變。
兩年前《好奇心日報》也發布過一次求職工具的合集,不過現在它們中有一些已經關門歇業,要是有興趣可以再來翻看一次。
祝你好運!
跳槽之前,找業內人士聊一聊
解決信息不對稱是找工作最核心的事情之一,如果對即將進入的行業或公司不了解,可能就意味著從一個坑跳槽去了另一個更深的坑。
如果你有朋友在目標行業或公司,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他們聊一聊,說不定有新的啟發,讓你拋掉包袱。如果找不到,還有一些方法幫你快速學習。
知乎可以承擔一部分這個功能,想必你也看過“在 XX 公司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這種標題,答主會以這家公司的員工身份出現。當然這類問答的參考價值參差不齊,需要留個心眼兒甄別。或者,直接去勾搭大牛吧。
一方面公司機構號會前來發布公關性質的文字,另一方面某些帶著怨氣的員工也會添油加醋,讓對這家公司的評價變得沒那么客觀。
知乎 Live 的音頻直播相對來說好一些,畢竟播主的門檻要高一些。你可以在這找到比如面試技巧、轉行經驗等等內容。類似的,分答上也有不少資深的業內人士,回答過關于職場的各類問題。
隨著場次的增多,知乎 Live 也變成了一個商城,過往的直播 Live 都可以購買回聽。知乎也對這些音頻做了分類整理,你可以在“職業”這個分類下找到求職相關的直播。像是法律、互聯網、金融的分類都可以當做了解行業的渠道。
如果預算更多一些,可以試試在行。這個咨詢平臺上的專家可以約在線下請教問題,也可以通過電話交流。當然前提是你要準備好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可以提高咨詢的效率。
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去活動行上刷一刷近期的行業活動。這個平臺上的活動覆蓋很廣,從藝術展覽到行業大會。
最后,更直接點就是找到獵頭,咨詢行業的人才市場情況、薪資水平等等問題。前面介紹到的獵聘網可以讓你勾搭獵頭。
面試之前,先查查這個公司是否靠譜
好了,投了那么多簡歷,終于要召喚你去面試,輪到你挑選公司了。
職業選擇肯定是雙向的,但不是在你拿到好幾個 offer 之后,再來選擇。畢竟沒有人想要在千辛萬苦進入了公司之后,覺得公司不靠譜被坑了,所以接到面試通知開始,你就可以查查公司有關的情況,面試時候可以進一步向面試官提問。
天眼查
公司“不靠譜”的含義有很多重,最基礎的是,開公司的人沒有大問題,能不能影響你的職業生涯都是后話了。
這個網站可以查到公司的工商信息、招聘數據、著作權、專利、商標、企業新聞等等,算是一個聚合型的搜索工具。可以查看公司相關的信息。
這些信息對你來說有什么用?
例如你即將面試的公司,號稱自己是跨國企業,但是因為公司新、而且規模不是特別大,所以去一般的搜索引擎找不到相關的新聞?
可以把這家公司的名字放在天眼查,然后就會出來該公司詳細股東信息,還有注冊資本,有沒有什么子公司,創始人還辦過什么公司,這些公司的工商記錄怎樣。
隨手查了一下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中國”的效果:
例如我們常用的滴滴出行,他們和投資方的關系是怎樣的:
有很多細節是可以從天眼查完之后,向面試官或者公司老板了解到的。如果出現以下情況,那么就要小心了:
公司在工商局登記的營業范圍和你從面試官處了解到的不一樣;
公司的融資情況和面試官跟你講的完全不同;
公司的老板之前的公司有什么負面的新聞,上了某些有政策風險的黑名單。
Glassdoor
去一家公司之前了解一下自己這個崗位能賣多少錢、公司除了給錢之外,工作環境,工作氛圍,補貼情況也是值得了解的。
最最有效的途徑,當然是剛好你認識企業內跟你職位差不多的人,然后對方跟你透露情況。但這對于普通人來說太難了。
Glassdoor 有收錄一些企業員工自己曝光的公司薪資情況,然后根據這些收入情況算企業給出的某些崗位的平均工資。例如小米的:
這個網站比較適用于一些跨國企業在中國有招聘的。
如果你準備面試的公司是有跨國業務的大公司,可以試試去 Glassdoor 上找一找薪資情況。
不管跳槽與否,提升自我都是正經事
一般來說,人們選擇換工作傾向于“看菜吃飯”,即沿著自己所學專業、工作軌跡或者靠朋友推薦獲得合適的跳槽機會。
但無論怎么跳槽,你至少應該有一個中短期的職業規劃,想一想 2-3 年后自己能勝任什么樣的工作、工作頭銜達到什么樣的級別。有了目標你才知道自己還缺什么,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在工作內外,提升自己。
傳統的方式是考在職研究生。2006 年以來,中國在職研究生報考比例總體來講保持上升趨勢,人數從 2006 年的 29 萬漲到 2015 年的 58 萬人。
它的優勢在于利用業余時間、在有工作保障、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學習新的知識。中國教育部自去年 12 月 1 日起將錄取的研究生按照全日制、非全日制劃分,使得學歷、學位證書由原來的只頒發學位證書改為同時頒發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雙證”。
這一政策調整很大程度上帶動了 2017 年研究生報考人數繼續上升。據中國教育在線統計,全國多地非全日制報名人數占比超過 10%。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單位或者中意的新單位,在升職加薪或者招聘的條件里規定需要取得碩士學位的話,不妨考一考在職研究生。這樣既學到知識、又能在教育背景方面滿足職場需求。
如果不看重學位、而是要具體提升某一方面的技能,果殼 MOOC 學院、Coursera、Edx、Udacity 等網站都能提供一系列課程讓你選擇。
比如果殼 MOOC 學院很直接地提供職場培訓課程,缺什么補什么。它會教你如何 PS、如何做 PPT、如何進行財務分析等。
而 Coursera 、Edx 更關注學術能力的提高。它們除了跟斯坦福、哈佛等美國名校合作,還跟國內北京大學、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合作。它的課程實際上和大學課程緊密聯系,有理論課也有實踐課,多數情況下提供本科水平的基礎課程。
如果想提升但不知道如何開始、想得到 HR 或某個領域專業人士的指點,可以去分答、行行,找人聊聊,請他們給你一個更具體的建議。
“職人社”、“職問”這樣的求職經驗公眾號,提供了在線分享課程,都來自已經摸爬滾打了一陣子的公司人。同時他們也帶來一些內推或實習的機會,可以當做求職渠道的一種。
經營好自己的形象,可以從社交網絡開始
如果你是一個“社交達人”,經常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發表觀點或是日常生活的狀態,那在尋找新工作前,你或許應該考慮清理一下你在社交賬號上發布的內容。
在一些 HR、公司負責人眼里,不僅只有簡歷代表你的職業形象,你在虛擬網絡世界里所說、所做也代表著你的形象。因為你在其他人眼中是什么形象,取決于他們從你社交平臺上捕捉到什么信息。
這也不代表說你一定要苦心經營起朋友圈和微博,而是作為展示自己的一部分,在和求職有關時,它們同樣需要你稍加注意一下。
微信朋友圈清理起來比較麻煩,需要手動一條條刪除,辛苦了點。微博的清理工作稍簡單些,可以到微博應用廣場搜索“清空”或“批量刪除“等關鍵詞,通過微博第三方服務實現快速刪除所有微博的功能。
在經營自己的職場形象上,清理對職場升遷無用的內容是一部分,積極展示自己的作品或過去的工作履歷則是另一部分。
首先你應該考慮完善自己的 LinkedIn 頁面。因為完整的職業、教育信息能夠使你更容易被企業、獵頭、或者普通用戶搜索到。你還應該加上志愿服務經歷等等,讓人對你的第一印象不只是學霸、書呆子。如果你出版過書或發表過論文那就更好了,這些都是你 LinkedIn 簡歷的加分項。
如果你是設計師,Dribbble、Behance 是首選。它們就是專門給設計師用來展示作品用的。在那里你不僅能夠學習其他設計師的作品和思路、跟他們交流,而且把 Dribbble 或者 Behance 的鏈接放在簡歷里也成了現在一些互聯網公司招聘時的要求之一。
類似的還有其他一些跟視覺、藝術、攝影有關可以用來展示作品的網站,他們包括 DevianArt、Forrst、500px 等。
如果你是碼農,哦不,程序員,不在 GitHub 展示作品的話,感覺完全沒跟上潮流啊。連微軟、Linux 基金會、Linux 基金會創始人 Linus 都在 Github 分享、管理代碼。至于國內大科技公司比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也都有項目共享在里邊,包括支付寶網頁用到的前端模塊 SeaJS、淘寶網發起的 Web 服務器項目 Tengine 以及騰訊的移動 Web 前端知識庫 Mars 以及百度的百度圖說等。
如果你是靠寫字謀生,Medium 和簡書是你應該出現的地方。平時你在《好奇心日報》看到的部分文章,就來自 Medium。當然,這些都已經得到原文作者的授權同意。
但由于 Medium 用戶多用英語寫作,如果你擔心它在國內顯得有些小眾,那就在簡書寫字吧。簡書把自己定義為原創內容社區,你可以把很酷的點子、邏輯縝密的財務分析或是言簡意賅的商業邏輯寫出來跟大家分享。
有了這些積累,當應聘單位請你附上作品集時,從容地對他們展示吧。
3866
推銷自己的簡歷還是必不可少
你還是需要一份正式的簡歷。簡歷最直接的目的,是給看簡歷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你的下個東家。在把自己推銷給下一家公司時,簡歷就是第一個步驟。
如果你把簡歷當做一種產品,可能會想得更多一些。
寫簡歷前,你就一定要清楚你的用戶是誰。如果你的簡歷投大公司,那用戶就是招聘專員;如果投了創業團隊,那用戶就是團隊領導;而如果投了企事業單位,那用戶就算是半公務員。
因此,你的產品——簡歷,就需要為你的用戶體驗做優化。例如面對大公司的招聘專員,你的簡歷就要以簡潔清晰為主,大公司的應聘者多如牛毛,他們實在沒時間去關心你高中得了幾個三好生這樣的細枝末節。
相比大公司,創業公司更偏好那些在產品、業務上有較高的熟悉度、技能和人脈的員工,以便快速推進。大公司的 HR 首先可能就是從學歷、資歷開始篩選,略有差別。簡歷需要根據不同的公司進行調整。
寫簡歷還有一些共性要求。例如一條信息如果覺得可加可不加,那就盡量別加;不要造假,不要添油加醋,不要妄自菲薄;還有,發送前記著要再檢查一遍錯別字。
暫且不論上一份簡歷的質量,用了什么模版,有一些通用的準則可以參考。例如 Wikihow 給出的建議(適用于英文簡歷),要讓簡歷看上去清楚、簡潔,建議字體大小選擇 11 或 12,經典的 Times New Roman 字體,或者 Times,邊距設定為 47.5px。
中文字體的話,華文黑體、冬青黑、微軟雅黑等雅致一點的字體作為標題、小標題,必要時記得加粗;中易宋體作為正文。這樣正經的格式起碼不會出錯,襯線字這些花哨的東西就最好不要出現了。
另外,發送簡歷的時候記得字體和各種格式的兼容性,如果對方沒有明確要求,可以準備一份 PDF、一份圖片格式的附件發送到對方郵箱。
除了你隨手能在網上搜到的簡歷模版外,這里還推薦兩款工具,Cvmaker、Slashcv 這兩個網頁工具可以將你輸入的個人基本信息、工作經歷、技能和作品等信息,做成一張商務風格的簡歷。
如果你還在準備下一步的面試 ,可以在面包求職的學院頁面、知乎上了解面試的大致流程和內容。
正經寫一封郵件,“用不用 QQ 郵箱”不是重點
寫好了簡歷,接下來就要發送了。很多人忽略寫郵件這個關鍵步驟,但其實它是給目標公司的第一印象。
你可能聽說過該不該用 QQ 郵箱的無聊爭吵。
不過用什么郵箱服務本身并不重要。一來 HR 或者高管看郵箱地址的可能性不大;二來,按郵箱服務篩人和按星座篩人同樣不職業,遇到這種行為你可能得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投錯了地方。
但如何寫郵件確實會影響收件人對你的印象。找工作的話,你可能不希望犯以下這些錯誤(每個例子都來自《好奇心日報》曾經收到的簡歷):
發件人的姓名是“工作”或者“個人”。收件人不一定注意郵箱地址,但他會注意發件人姓名,所以不要一不小心填了“工作”、“個人”之類提醒自己的詞作為郵箱名。
火星文發件人。如果是 QQ 郵箱,注意它會默認同步你的 QQ 昵稱,而那可能并不是你想讓雇主看到的“名字”。你一定聽過這樣的故事,招聘方收到了一個顯示發件人為“淡淡の涙蓅”和自帶傷痕文學簽名的頭像,作為 HR 會怎么想?
郵件的標題是“求職”、“簡歷”這兩個字。寫一個正常的郵件標題,至少也得包括應聘職位。
空白正文。這是郵件不是網盤,收件人不一定有興趣打開空白郵件的簡歷附件。寫一封有禮貌、但又不拖沓的郵件說清楚你的想法,以及優勢。
不要粘來貼去,一封郵件出現五個字號。你肯定不希望在我們的文章里看到大小不一的文字擠在一起。收件人也是一樣,確保不要出現多個字號、字體。注意換行和語句的通順。
附件不要用 Word 默認名。“【職位】-【姓名】.pdf ”比“未命名.doc”更能給人好印象。
最后,如果你真的非常非常介意用什么郵箱服務、不想用 QQ 郵箱的話。
除了 Gmail 以外,也可以去注冊一個獨有的域名掛上 Google Apps 企業郵箱服務。或者去注冊一個加密郵箱,比如 ProtonMail,知道的人自然知道。
想做自由職業者?先做好心理準備
自由職業在國內以前還有個相應的名詞——“威客”。
這種生活方式聽起來時髦,不容易做,更難的是持續。用作家張佳瑋的一句話總結,可能就是“我認識的,最初從事自由職業的人,不少出于一種浪漫想象,但最后會延續下來的,大多是效率至上者。”
作家張佳瑋在《身為自由職業者的一點經驗》和知乎回答上,都談過自由職業的好處和風險。跟一些自由職業者的看法相似,可以作為參考。
自由職業的好處顯而易見——相對自由,人際關系比較簡單,可以挑一些自己喜歡的工作。但風險也不少,收入有限也不穩定,還得控制焦慮感,具備一些法律知識會更好。但也不用太擔心,國內不少攝影師、撰稿人依靠這種工作方式可以保持著不錯的生活質量。
不妨先從已有的人脈關系著手。一方面看自由職業是否適合自己,另外也可以了解收入行情。
如果積累的人脈較少,國內外有不少針對自由職業者的平臺可以使用,提供類似翻譯、包裝設計等工作,有不少都需要用戶在申請拿工作前通過技能考試。
國外:Upwork、freelancer.com,最大的自由職業平臺之一。
國內:
做到!:阿里巴巴旗下的服務,提供翻譯工作。
58 同城:分類信息網站上提供兼職工作機會。
Fiberead:硅谷孵化器 500 Startups 的旗下團隊,相對靠譜。Fiberead 直接從作家那里買下版權后,將翻譯交給自由職業者,再把出版電子版上架到 Kindle 等電子書店。
豬八戒:國內從 2007 年開始提供兼職工作的網站。
提供翻譯工作的 Fiberead 給出的收入比例示例
在正式使用這些服務前,注意詳細了解下相關的條款、收入標準,以及相關責任(甚至收入提現也可能有規定)。如果不是很清楚這些法律上的事情,可以找人來咨詢下。這同樣是邁入自由職業者的門檻之一。
還沒畢業的你,如果想找實習工作……
如果你還沒面臨畢業,那么可以利用好在校的優勢,多多關注實習機會,爭取到心儀的實習崗位。拋開“實習生該不該拿外賣”這種沒什么價值的討論,你需要做點什么?
平常屏蔽的院系大群可以酌情打開提醒了。為了不錯過學長學姐們轉發的實習信息,也只能忍耐一下橫飛的表情包。此外,學長學姐們的實習經歷也會是你很好的參考,請一杯飲料就能夠讓你收獲很多經驗。
當然,這需要你提前做好討教提綱,并且要想辦法讓驗證信息看上去既不直白又不客套。運氣好的話,還可以通過他們得到內推,從而跳過簡歷初篩,開啟簡單模式。
但對于一些勇士來說,心儀的公司沒有前人的勘探經歷,或者有經驗的勘探隊員已經喝了別的同學的飲料,在這種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就要靠自己緊盯實習機會。
首先是把目標公司的官網鎖定標簽頁、招聘公眾號置頂、微博設為特別關注,草木皆兵,枕戈待旦,一旦有實習信息發布,馬上著手調整簡歷,第一時間發出。
沒有標明截止期限的實習信息可能是長期有效的。查閱招聘歷史也可以幫你了解大致的招聘周期。看到已有些時日的招聘信息,相遇就是久別重逢,發封郵件也未必成空。
如果現實生活不允許猛刷網頁的話,也可以去實習平臺上看看。
應屆生求職網的實習推薦標簽聚合了非常多網站來源的實習信息,可以方便地轉發到郵箱。信息多到擠滿屏幕,有些目眩,雖然有搜索功能,但還是不如篩選好用。網站倒是可以考慮招前端啦。
大街網和實習僧則有自己的移動應用,也有用戶系統和交流社區,簡歷沒回音時看到其他人也是同樣的狀況就是莫大的安慰。實習僧可以按實習天數、實習月數篩選崗位,平常時間不太充裕的話可以限定好條件再做選擇。且 1 天/周收入想超過 300 的話,只有去做外語老師和主持人,看來還是語言技能點值錢……
實習信息紛亂龐雜,需要自己處處留心。做好以上這些準備之后,就請安心等待面試通知吧。
祝好運。
關于「好奇心日報」:
qdaily.com — 把世界變成問號。每日報道與你有關的商業新聞,無論它是科技、設計、營銷、娛樂還是生活方式。另外還有一個“生活研究所”供你吐槽生活。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