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奧美趙圓圓:寫好微信,是一件了不起的小事

舉報 2016-08-17

主講:趙圓圓(上海奧美社交資深創意總監)
主持:鬼鬼(imlight2015)
提問:毛線九日談群友
來源:寫給非廣告人的廣告常識(adernous)
原標題:奧美趙圓圓:寫好微信,是一件了不起的小事|毛線九日談第2季·8
本文為「寫給非廣告人的廣告常識」獨家選題,如需轉載,請后臺留下需要授權的公眾號名字及微信號。


鬼鬼:趙圓圓,Social@Ogilvy資深創意總監。潛伏廣告圈十幾年的網紅,身藏各家各類廣告功夫,代表作《誰能代表肯德基》《小肥羊尋味之旅》。曾獲得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

主理的微信公眾號“一條特立獨行的廣告”,寫下爆文無數,戲說不一樣的奧美。他主講的“奧美社交公開課”正蹭蹭蹭躥紅。


以下為演講全文,根據本號風格有適度的調整:

大家好,我是趙圓圓,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分享一件非常非常小的事情。

這件小事就是——寫好微信。

今天的PPT一張圖都沒有,我也沒有做任何排版,都是昨天晚上臨時寫出來的。但這里面所有的方法論、每個字、每一條都是我們在長達3年的時間里,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微信號現在進入了一個很奇怪的狀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要開一個,而且有些企業還不止開一個,但是他們的預算反而越來越少了,可相對應的,寫得好的品牌號也越來越少。

這讓我明白一個道理,這個時代一定是貨真價實,投入與產出成正比。所謂的物美價廉、以小搏大、小預算大創意,其實是非常低概率的事件。


我們內部有個很有趣的說法,管微信叫做“脖子”。脖子是人身體上一個很奇怪的器官,你說它很重要嗎?好像不是;你說沒脖子行嗎?總覺得哪里怪怪的。

對于品牌來說,微信就是一個怪怪的,你必須有,但卻無從下手的自媒體平臺。

之前品牌在微博上已經被營銷號和段子手號甩開了距離,希望在微信上不要重蹈覆轍。

我講的都是很基礎的東西,但魔鬼都藏在細節當中,很多大事也都是從小事做起來的。


 

與我們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最常見的品牌,如果要開微信號,我一般建議開2個,一個是服務號,一個是訂閱號。


  

1、服務號要干嘛呢?

主要有三件事情:第一,合并、融資、辟謠,類似這些大稿,通過服務號來發布會顯得比較正式。第二,大型campaign的擴散,這是必須第三,日常后臺服務,這個要勤維護。

服務號是每周更新一次,它的低頻率就要求你每次更新的內容要有一定的分量。

服務號是可以建立一整套后臺服務系統,而訂閱號的后臺都可以不用放人管理,讀者的留言、投訴、咨詢你可以統統不予回復,而服務號是一定要做相關回復的。

服務號關聯到的電商部分,在此不贅述。

舉個例子,每次企業如果傳出重大的消息,譬如說合并,出來辟謠的往往是CEO或VP或市場總監的朋友圈,聲稱“沒有這回事”。而一旦事情成為定局,往往是公司的主體號將消息披露出來。所以,這也是以后大家判斷重大消息是真是假的標準。

相比于訂閱號,服務號應該是企業形象的主體。大家不要在乎服務號到底有多少粉,或者閱讀量高低,它的主要價值是向消費者證明:我這個企業還健在,沒出啥事挺好的,最近還搞了個有趣的大新聞。


 

2、訂閱號

相反,提高影響力和關注度的任務主要落到了訂閱號肩上。

訂閱號要做的事情就比較復雜了,這里列舉了幾項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寫日常、搞互動、做UGC、追熱點,這兩天大家追熱點追得也蠻痛苦的。還有就是搞促銷。可以說訂閱號所承載的功能非常駁雜。

在運營的時候需要一條清晰的主線,頭條始終放什么、次條放什么;像做報紙欄目一樣,做起來至少要做3個月以上。


3、細節

接下來說細節,從最初的步驟開始。以下經驗,不光適用于企業品牌,也適用于個人訂閱號。

  

第一步:開號。

我們研究了很多號,不僅僅是品牌號,還有垂直的品類號,相關的行業號,個人號,多種多樣,發現起名字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

第一,  名字一定要短。不論是中文還是英文,盡量短,不要起太長的名字。比如說“寫給非廣告人的廣告常識”、“一條特立獨行的廣告”,這種號名字起得就很失敗。(哈哈)

第二,  盡量跟人名相關,因為人格化的號往往比較好運營。比如胡辛束、姜茶茶。最近奧美社交運營總監古里奧,開的號就叫古里奧,號的名字和人名是一樣的。

第三,  不要出現生僻字,盡量不要用英文。比如說“深夜發媸”,很多人壓根不知道最后那個“媸”字怎么寫。(但徐老師的內容太強悍了,硬是做成了,這是天賦)

第四,  不要使用流行詞匯。你可能今天用了“火鉗劉明”、“洪荒之力”注冊ID,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熱度過去了,這個號的名字一下子就會顯得非常老土。 

第五,  清晰地表現產品屬性。就是說一看到這個號,大家就知道你是干嘛的,是賣礦泉水還是賣方便面,盡量將類別定語放在名字當中。

第六,  可以有設問,可以有動詞,可以帶有情緒化。學生們最喜歡的一個號叫“我要WhatYouNeed”,這其實就是一個設問句。可以有動詞,比如說“開始吧”。可以有情緒,比如說“差評”,你一看到這2個字就已經帶情緒了。

以上這些其實都是起名字的一些小技巧,讓人們在看到你的ID的時候比較容易記,并且有著清晰的定位。同時,它還能讓你的名字自帶“小鉤子”。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方便記憶,讓號更有影響力。


  

第二步:頭像。

我一開始以為這種小地方應該不會出啥問題,結果發現越是小細節越容易出錯。(上圖)前面有七個不,后面還有三個,這都是些常見問題。

使用頭像的忌諱。在很多出問題的頭像當中,最常見的有用明星照的,著名卡通形象的,表情包的,還有用淺色icon的,縮小后根本什么都看不清楚。而明星照之類要么版權會出問題,要么是辨識度太低,要么會跟其他的營銷號混淆。

不要用風景圖或靜物,不要用海報,從觀感上來說,一個很小的圓圈里其實什么都看不清楚,反而很像中老年人頭像。

第三,不用未經修飾的產品圖,前段時間,我翻了翻很多汽車的賬號,居然有一些汽車企業把自己的主打車型做成了頭像放在上面,而且還是一張遠景圖,除了能看清它是輛SUV,其他的啥都看不清,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第四,頭像不要頻繁更換,也不要長期不換,更不要換的毫無規律。換頭像要采用波浪式前進、不斷更新迭代的方式,要讓別人覺得你在與時俱進,也要讓老用戶有熟悉度、新的用戶有辨識度,參考谷歌logo或uber的車標。

頭像即門面,因為這是一個看顏值的時代,有人一看到你的頭像覺得沒有興趣,或是覺得很單薄,他就會有一種心理暗示,認為這個號沒什么意思,也就不會繼續關注。


  

第三步:頭圖。

頭圖就是微信文章的封面圖。大家也知道,微信有個bug。在訂閱號的歷史記錄里,看到的文章封面是一張橫圖,接近于16:9,但是你如果把它發送到某個群里面,它就變成了一個標標準準的5:5的縮略圖。到現在為止,微信改到最新版本,這個bug也沒有解決。 

第一,  使用頭圖的忌諱。盡量不要用元素復雜的圖,不要用海報,不要用帶字的截圖,尤其是字很多的圖,因為文字一旦密集起來特別難看。不要用低精度的圖,不要用表情包。這兩個方面主要是基于對頭圖質量的要求,低精度的圖插圖,表情包不太適合做頭圖,除非你把表情包做成一張組合圖再放出來。

第二,  選擇頭圖的技巧。盡量用單色,盡量用波普風的素材。單色比較好控制,大家可以去看銀教授的賬號,他每篇文章就是一張單色底的圖,沒有其他的東西,非常有連續感和識別度。所謂波普風其實就是單一素材的連續,無論放大縮小,無論怎么切割,你都會發現它都能相對的保持完整。最后,盡量保持風格統一,不要今天扔個表情包,明天用一張海報,其實我自己也經常犯這種錯誤。


  

第四步:排版。

接下來我們講一下進入內文的排版法則。

第一,  內文頭圖。在這里我所說的內文頭圖是指大家經常會放在正文上方的圖形。可以是說明屬性的頭圖、誘導關注的頭圖,也可以說是帶動效的頭圖,三種都可以。但是說實話,經過我的測試,如果你在文章的開始部分就誘導關注的話其實意義不大。反而是放一句金句,一句有態度的話或是有一個自我的鮮明定位,更有效一些。

第二,  字體/字號/字色。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在排版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排“花”了。這是因為,手機的制式不一樣,微信的手機屏幕自適應又很差,有時候你在自己手機上看著排版挺不錯的,分行斷句都很好,但一到別人的手機上就全亂套了。遇到這個問題,我們應對的方法就是“做減法”。

首先,字號不要超過3種。大標題一個字號,分(小)標題一個字號,正文一個字號。自己設定好常用的3種字號。比如:大標題設定為30號左右,那么分(小)標題大概就是18號左右,正文就用14號,這樣就能區別開來。我自己一般會通過加斜體、加粗和分割線來將章節分開。

其次,不要超過3種顏色,盡量不要用微信默認的顏色。微信默認的幾種顏色都是有問題的,比如說如果選擇純黑色,黑+白有些刺眼,眼睛會不適應。一般大家都會選擇灰色,微信上一個版本當中75灰給人感覺非常舒服。但這個版本中,它把預設的灰色又調淺了一點,其實是不好看的,你最好還是到色盤選項里重調一個灰色。大家可以看我的號,我一般都用黑藍色,因為我們以前寫字都用藍色(墨水)。

另外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正文當中千萬別沒事干就鋪一個底色,就像色筆劃過一樣,一會這里標一個紅色,一會那兒劃一筆藍色,這其實是非常影響閱讀的,可以說會造成閱讀障礙。所以,在這個部分大家一定要學著“做減法”。

第三,  圖片。首先,因為微信文章是瀑布流模式,從上往下滑動,這時候你看到的每一屏都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排版,因此盡量不要在一屏當中出現長條形的圖(跟手機一樣的豎長方形的圖片),要盡量放橫圖(跟PPT一樣的,16:9的圖片)。橫圖配文字出現在一個界面當中,從視覺效果上來說是非常舒服的。

其次,盡量選擇不包含文字的圖片。我們經常會放一些截圖,比如說微博截圖,對話截圖,而圖片的上下部分都是正文,全是字擠在一塊就會比較混亂。如果沒有辦法必須使用帶有文字的圖片,那么最好給圖片加一個邊框。

最后,盡量使用風格統一的圖片。如果你前面用的是表情包,那么就把表情包一直用下去。千萬不要先放個表情包,中間又扔一張風景圖,最后蹦出來一張二次元圖,這樣整篇文章就亂套了,非常影響閱讀。


  

第四,文字。文字盡量短句子,文字盡量三行分段,文字居中注意長度。一般人看微信的時候,如果出現一坨文字,中間斷句斷行又不明晰的話,其實閱讀起來是非常費勁的。因為人用眼睛去閱讀的時候,遠比不上用耳朵去聽,用眼閱讀速度會慢一些,眼睛除了看文字還需要識別圖形,這個時候去讀長句其實是很累的,所以說盡量寫短句子。大家可以去看大師兄朱炫的文章,通篇都是用短句寫成,讀起來非常舒服。

文字盡量三行分段,如果你要寫很多話,盡量在寫到第三行的時候就分一下段,分出來一個小標題或是另起一行。千萬別一寫就是七、八行,一大段,其實讀者一般是看不下去的。

最后,文字居中注意長度。文字居中的時候,如果字數太多,超過14個字,斷句就會非常的丑。

第五,  分割線/小標題/符號。首先,分割線統一。如果你要用分割線,那么前后應該統一。其次,小標題統一。前面的小標題是什么字號和顏色,那么后面的也用一樣的字號和顏色,包括一些句式也盡量要統一。

最后,就是減少無用的符號。最近,我遇到一些90后的小朋友,他們特別喜歡用符號。一會兒插個手指頭向下指(的符號),一會兒冒出很多小箭頭,時不時用上一些小花紋,我稱之為“排版紋身”,好像是抑制不住體內“洪荒之力”,一定要放一些他們覺得酷炫的東西進去。這些符號其實并不好,它會破壞我們閱讀的流暢性,所以在排版中應盡量避免。

第六,  底圖。誘導關注的二維碼和誘導評論的收尾是兩個功能,如何運用就要看你需要什么了。如果你希望大家關注你的號,那么就放一個二維碼,大家長按就能關注。

誘導評論的收尾,比如我自己,想跟讀者進行互動的時候,那么結尾的時候我就會說上一句“在評論區等你哦!”,這是非常基礎的。有些號搞得更復雜,比如會在結尾提出一個問題,像“說說今天你們是怎么過的?”,底下的評論立馬就會打開話匣子,有點像在結尾處設個Topic。


   640-10.png

第五步:內容。

內容其實我不可能告訴大家一個字一個字怎么寫,但是內容當中也有一些套路。我常說:多一點套路,少一點真誠。因為知識實在是太多了,人的情緒也很豐富,靠知識和情緒去輸出內容的話,兩天吐一口血,很快就耗干了。但是如果你有套路、有框架,以一種采編寫的狀態去寫,運營這個賬號的能力被大大的提高了。


(1)內容的標題。

標題有一個七大套路:懸念、誘導動作、富含情緒、新鮮的觀點、名人名句、熱門話題、以及盡量出現主體。什么意思呢?

第一,  懸念。我們說一些很俗的,比如說《走進房間的時候,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后面不說了,這就是設置懸念,以此類推。

第二,誘導動作。比如說最俗的《快看吧馬上要刪了》,或者是《點開你不會后悔》,類似于這樣的,都叫誘導動作。

第三,富含情緒。比如說《看完之后膝蓋都碎了》,這種男默女淚的模式。

第四,新鮮的觀點。比如說另一個角度看孫楊霍頓事件的,那個號叫“為你寫一個故事”,最近很火,他就是在標題里面放各種新鮮的觀點。

第五,名人名句。你說不出來,那就引用一些名人名句,這也是一個套路。

第六,熱門話題。追熱點也是,最近追的比較多啊!不贅述。

第七,盡量出現主體。很多人現在都是拿微信的搜索框當做搜索引擎來用,去搜各種微信的文章。比如說他想看Jeep、奔馳的話,如果你的標題沒有這個關鍵字,他搜起來很費勁的。所以盡量在你的標題當中出現,你這篇內容的主角。


   640-11.png

(2)內容的內文。

內文也是日常運營當中的一些小經驗和小技巧。

第一,開頭即引人入勝。開門見山式的開頭,因為現在的人耐心越來越差了,而且閱讀環境也很復雜,可能有時候在公交車上,有時候在馬路上走著,都是碎片時間的閱讀。如果你開頭就抓不住他的話,后面他就看不下去了,所以開頭一定要引人入勝。

第二,長度劃屏一個指節。長度好多人問我到底該寫多長,有時候大家覺得寫的很短,有時候覺得長得看不下去了。我說一個小經驗,每次你滑動文章的時候,在右手邊有一個滑動的輻條,輻條的長度如果跟食指的第一節長度差不多,那文章的長度就比較合適。

第三,清晰的段落章節。大家去看“咪蒙”的號,她寫的文章雖然爭議很多。但是她的段落章節分的非常清晰,該講故事的時候講故事,該舉例子舉例;該講大道理就一段大道理,所以段落清晰是非常重要的,就好像這篇文章可以分成一段一段的幾個章節,像樂章一樣。

第四,如果講道理就配例子。不要純講道理,“新世相”這個做的很好,他每次想跟你講道理、灌雞湯的時候,他一定是舉大量的例子,擺事實講道理穿插起來,不然“純道理文”或者“純干貨文”會看得很累。

第五,圖片和文字的主次之分。如果你這篇主要是雞湯文,或者想陳述某個觀點,或者想說明產品怎么怎么樣,那他的主體是文字,這時候圖片起的就是輔助作用。它是幫助你去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你文字中描述的一些場景、這個東西是什么樣子的,千萬不要圖片搶戲。

那倒過來,如果這篇在講一個大師的攝影作品,那就是圖片主體,文字輔助。文字要少一些,短一些,讓大家關注點在圖片本身。所以分清楚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不會出現混亂。大家不會搞不清楚,我到底是要看圖片還是看文字。

第六,一篇文章就說清楚一件事。千萬不要說一篇文章里面我要講三個大道理,或者說是五個重點,這個是不太可能的。哪怕你去寫一輛車,光寫車燈,這篇文章就寫完了,你下一篇再寫發動機怎么樣的又一篇寫完了。

大家可以去看最近的知乎,品牌回答的問題,全都是點對點的,一篇只說清楚一件事情。同時說清幾件事情的文章,一是沒有人愿意看下去,二是一定不會火。 

第七,總分總結構。我們小時候寫作文有很多種結構,但常用的就是總分總,開頭先來一個小高潮,接下來內文,最后來一個漂亮的收尾。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虎頭豬肚豹尾”,前面要吸睛,中間要豐滿,收尾要精彩,這個結構是現在比較流行的。


   640-12.png

(3)內容的評論。

關于評論區,因為之前評論區能放五十條的時候,其實受限制比較多。但現在評論區可以放一百條出來,空間就很大了。微信也是在誘導你,讓你更多的與粉絲互動,這里面有八條游戲規則來跟大家分享。

第一,搶沙發游戲。搶沙發游戲大家都很熟了,我就不做解釋了,每次都有人坐沙發、坐板凳。但注意,搶沙發的往往是你的高忠誠度用戶,要對他們好點兒。

第二,UGC接龍游戲。UGC接龍游戲其實是你設置了一個游戲規則,讓大家同時在聊一個話題,比如“昨天七夕你在哪個酒店”。

第三,回復游戲。回復游戲跟UGC還不一樣,UGC會產生內容,但回復游戲不一定,可以是大家集體來做個動作,比如集體刷一個嘆號或者一個單詞。

第四,點贊排名游戲。點贊排名游戲以前我搞過類似的抽獎,就是說從評論區選取一個點贊最多的人讓他中獎,類似這樣。

第五,評論與文章同步。這個講的是時效性,發出文章以后,你會發現它的閱讀量會在四個小時內達到巔峰,這個時候最好是守在電腦旁邊。(當然如果你有內測的微信公眾號APP更方便),及時把評論放出來。

因為現在看文章,大家幾乎是連正文帶評論一起看完,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微信文章。千萬不要我寫完了,我先出去吃個飯,玩一會兒,晚上再把評論放出來,這個時候就晚了,會出現閱讀斷層。

第六,不要和粉絲吵架。這里我重點強調一下,因為我們知道運營一個公眾號,每天都在后臺有人罵你,這個說你寫的不好,那個吐槽你三觀不正,沒辦法。現在是一個自由民主的時代,每個人都想發表自己的觀點,你也沒辦法堵住他的嘴。

但我建議,不要把撕逼拖出來放到精選評論里,當著大家的面跟粉絲去吵架。舉一個反面例子就是和菜頭的“槽邊往事”,和菜頭經常會從評論區里面拖出一個粉絲來對罵,而這個粉絲明顯是說不過他的,他把人家揍一頓,然后給大家看說,我贏了。這么做有啥意思?

因為后臺可能藏著好多你打不贏的人,你不放出來,你放出來的全都是你打的贏的,時間長了不僅會產生天下無敵的幻覺,而且容易引發眾怒,所以這種與粉絲吵架的模式是特別不好的。當然,可以討論不同觀點或者調侃錯別字什么的,撕逼就真算了。

第七,釋放長評論。你知道如果一個粉絲在后臺,他很費勁的給你寫了大幾十字或者上百字的評論的時候,不管他寫的對與不對,好與不好,一定要把他放出來,愿意打這么多字的,本身就是高互動屬性的粉絲。

第八,釋放盡量多的評論。有一些評論蠻水的,比如就寫一個不錯、好、可以。好像沒啥意思,但“水至清則無魚”,也就是說評論里面不是每一條都真的是精選,一定要形成一個廣場氛圍,有人在中間演,有人在旁邊叫好,有的人在圍觀,不要求每個評論的質量都那么高,但是要形成一個活躍的氣氛,大家懂的,氣氛最重要。

好了,以上就是一個最最基礎的,從開號開始,到起名字,頭像、頭圖、排版、內容、評論區,每一部分該怎么做的一些經驗之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吧。

然后接下來大家可以提問,我從中抽取來回答吧。

 

以下是精選的8個問答互動:

Q1:請問,你覺得甲方每月要求微信固定漲粉到多少,對于這個你怎么看?

A:這個是胡鬧,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科學的算法,說每個月應該漲多少粉。但是有環比的說法,什么意思呢?同樣的號,同一個類型,比如說你是賣肥皂的,別人也是賣肥皂的,人家可能在半年之內做到20萬粉,你至少也要在半年之內做到15-25萬粉,這個我們稱之為環比數據。就是說在同行業當中,大家都是一百萬粉絲左右,你還是一萬粉絲,那肯定不行。平均到每個月他給你定的KPI是多少是對的,具體到每個月漲多少粉,這個是不科學的。另一方面,要求不停的增粉是對的。只要你內容是好的,不停更,每天就都有人點關注。但你只要一斷更了,或者質量下降,就會不斷掉粉。不停更是必要的,定粉絲數是不必要的。

 

Q2:對于我們這種剛起步的,粉絲為零的,總公司落地分公司的區域號,除了地推,還有什么辦法增粉嗎?

A:增粉的方法很多,我不太清楚你們是做什么的,不能說得太具體。舉例子吧,理想狀態下,初始的一千個粉絲,按平均每一個人有兩百個好友來算,如果他看到你的文章,覺得不錯,有一次把文章發到了朋友圈,也就是說你得到了一次人均兩百的曝光。閱讀文章人里面可能還有10%-40%,因為喜歡你的內容,而開始關注你的帳號,這就完成了第一波種子用戶的積累。(衰減部分不另算)粉絲就是這么一波一波積累起來的,越往后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快。這個過程中,你早期積累起來的粉絲,其實不一定需要你后期鞏固的。他們可能只是拿來引流的。再舉個俗一點的例子,之前Coach剛開號的時候,做了個有趣的互動,每周從后臺隨意抽一個用戶,送價值500多塊的小零錢包,這個就是典型的,用高價值低門檻的活動來快速吸粉。還有,我覺得不要做地推,性價比不高。尤其不要在地鐵或者公交車站讓大家掃二維碼,不太適合。


Q3:訂閱號如何跟受眾是50歲左右甚至以上的制造業大叔套近乎?

A:這個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首先我說幾個關鍵詞,第一個叫做利益相關,比如說它這個消息放出來對他很有用,就有價值,那這種消息他就會很關,。(比如福利待遇,政策導向)。 第二個叫做興趣相關,比如大叔喜歡關注一些國家大事,關注所謂的秘聞,刺激性的消息,就像我們父母都喜歡關注這些東西,這個也是一個方向,(符合他們的趣味內容,但不要惡俗化) 。第三個,如果做垂直行業,要聊和專業人士有共鳴的東西。比如人老了都多多少少喜歡倚老賣老,總喜歡看一些“跟我想的一樣”,“我也預測到了”之類,還有夸贊他的話,比如“老師傅是這個行業的寶貴資產”,類似于這樣,深耕細作,換位思考的內容。

 

Q4:聽到不少做號的在擔憂有微信的替代產品出現,微信可能也紅不久,趁早收割,你對這種擔憂怎么看?

A:擔憂微信有替代產品的出現的人,不一定是真正做內容的人,做內容的和做號的是兩撥人。做號的是追風口來盈利的,這撥人早年是把微信做到了一個巔峰期,開了大量的營銷號,甚至把公司做到了新三板,但現在他們已經集體轉向去做直播了。也就是說他們不是做內容創業,或者喜歡寫東西,他們本質是做資本運作的。所以他們說什么,和我們這撥做內容的,關系不大。

 

Q5:專注做內容非產品非企業的,文章內容是主視頻和文字結合的,視頻可能更重要,放在最前面好不好,因為閱讀環境的問題怕別人不會點開就過去了咋辦?

A:我覺得一般的排序,花流量最小的放在最前面,越往后流量越大。因為你無法確定他是在什么樣的網絡環境中看的,比如有人在路上,他沒有wifi,你上來就發條視頻他一般不會看。現在網絡環境很復雜,文章一上來最好放一些讓人快速接受的消息,比如說一個表情一段文字、或者一個金句,回到剛才說的開門見山式。比如有些視頻文章,他會在前面做截圖,一張一張的截精選,有點像一個簡介,最后才把視頻放出來,循序漸進耗流量的過程。

 

Q6:請問您對于不同的行業,微信號運營會不會有不同的風格?您一般是如何給公眾號做策略定位?

A:肯定是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風格。但現在風格有個趨同化。就是大家上來都喜歡扔表情包、一言不合抖段子,然后時不時用一些網絡流行詞匯,用多了就讓人覺得心煩。比如這兩天的洪荒之力,這個詞我今天一天看了不下一百多遍了,已經非常厭煩了。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個性變成了一種共性,這是最無聊的,也就是說你的個性應該是由你的產品屬性、品牌調性定的。千萬不要隨大流,不要刻意的去迎合某一種所謂有個性的風格。

 

Q7:曾看見一則微信,說現在的00后都不玩微信,未來是00后的,那以后該如何發展?

A:是有這么一個說法,說現在的00后都不玩微信了,00后為了躲開父母都去玩QQ了。QQ的活躍用戶(月活用戶)已經突破了8個億,QQ發送的紅包數量、圖片數量,每天加起來能繞地球好幾圈。這個數據是我在騰訊廣告營銷峰會上聽到的,蠻嚇人的。但說實話,通過這個事情我反而得出了一個不同的結論:我覺得在什么年齡段就用什么APP。年輕時,我可能就喜歡用QQ,因為QQ足夠熱鬧、功能足夠多、足夠繁復。但進入工作當中的時候,現實當中的很多事情已經分散了我的精力,回歸到一個社交軟件,我可能需要的功能更簡潔、更輕快一些。騰訊有個VP,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克制地做廣告。他們甚至在嘗試著,同一個ID,如果給你今天推了一次廣告,那你在整個騰訊平臺當中不會第二次收到同一個類型的廣告。能克制到這個份兒上非常了不起。在這個時代,很多APP都是放大欲望的產品思路。可反而走禁欲風的,比如MUJI、蘋果、這種走克制風格的,就那么幾個產品,你選吧,這種會賺很多錢。我覺得微信的未來不可估量,現在還是非常看好這個產品,所以大家不要著急的想,要不要提前換平臺啊,要不要收拾細軟,趕緊奔去下一個風口啊。我覺得不用急,因為沖在風口最前面的往往會先死掉,我們都不是那種大智慧或者是天才級人物,自身抗風浪能力也不是特別強。倒不是說隨大流,但還是靜觀其變而后動比較好一些。

 

Q8:現在的營銷廣告推送內容,前面講一個懸疑\有趣\腦洞撐天的故事,像王左中右哈,大家也習慣看前面鋪墊的很多,拉到最后看廣告。想問圓大大,覺得這種內(套)容(路)的呈現方式有其他創新突破可能么?感覺產品與故事的契合轉折點把握不好就然并卵了……

A:說實話,早年做起來很多KOL啊、網紅啊,都不是屬于我們這個傳播圈子里出來的人。他們對廣告的理解其實蠻單純的,說白了都是普通觀眾水平。剛開始打廣告還看著還挺新鮮的,但過一段時間就發現,他們打廣告來來回回就那么幾招。我曾寫過一句話,說現在KOL打廣告的水平之低令人發指。因為能把廣告寫好的KOL太少了,KOL是自由創作式的,往往你稍微給他提點要求,套點枷鎖,他馬上就寫不出來了。但是我們廣告人是帶著鐐銬跳舞的,你給我的限制越多,我們反而還能在里面找到一些點出來,做輾轉騰挪,去想一些創意。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廣告人運營的賬號,后期是非常有潛力的。沒看夠吧?



近期文章回顧

《天與空楊燁炘:拿 100 座金獅,不如一件改變社會的大創意》

《好可怕,小 TEAM 這群廣告瘋子,看什么都是 idea》

《味全每日C瓶標、美即面膜哲學幕后推手王懿行的29條廣告箴言》


公號:寫給非廣告人的廣告常識
微信號:adernous
1471352267298301.jpg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2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市| 乐东| 三门峡市| 凤台县| 尤溪县| 荣成市| 新宁县| 峡江县| 芒康县| 行唐县| 孝感市| 金塔县| 来宾市| 渝北区| 花莲市| 昭苏县| 微山县| 古田县| 滕州市| 苏州市| 桐庐县| 金秀| 长乐市| 股票| 民县| 阿合奇县| 景德镇市| 微博| 鲁甸县| 景洪市| 河西区| 南江县| 吐鲁番市| 临猗县| 武义县| 临漳县| 仁化县| 蛟河市| 楚雄市| 安丘市| 安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