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繼續做品牌?從《黑神話:悟空》中尋找解法
做品牌有沒有用?
這品牌,到底要不要繼續做?
公司是否需要一支職業的品牌公關團隊?
在網傳蕉下裁撤品牌公關部之后,關于做品牌的話題鬧得沸沸揚揚,這周依然收到大量留言和提問。
昨晚失眠了,實在無法入睡,索性擺爛,我刷了一晚上黑神話悟空游戲,給自己換換腦子。
我再一次感受到中國文化自信的空前高漲。
01
黑神話游戲從8月20日上線發售,從官方媒體背書開始,新華社《揚聲》紀錄片專訪創始人馮驥,各路媒體宣推,地方文旅局下場認領,大量自媒體解讀游戲和創業史,一大波博主直播體驗游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圈。
今天我們換一個思路,從這款游戲的早期動作,談談對品牌的觀察和思考。
我說的不一定對,供參考,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先說黑榜的觀點。
做品牌,不要有功利心,不要把品牌當成工具,做品牌不是為了提高產品溢價,也不是企業經營的手段。
品牌是目的,把品牌當成一個人,把人作為目的,用內容去講述故事,塑造品牌人格,與用戶建立信任關系,打造屬于品牌的“朋友圈”。
當品牌有故事可講,能為自媒體投喂充足的素材和話題,品牌傳播才有基礎。
在當下復雜的環境,或許這是一條打破困境、行之穩健的品牌之路。
我們來溯源一下游戲黑神話上線早期的關鍵動作。
2018年,游戲科學啟動《黑神話:悟空》項目,中國在3A游戲市場存在空白,迄今為止,我國在全球市場尚未推出真正的3A游戲大作,大家寄予厚望。
2020年,游戲科學在B站發布第一個實機演示視頻,倍受玩家期待,在游戲行業一直在熱點上,目前第一條視頻累計播放量高達5840萬。
《黑神話:悟空》13分鐘實機演示
此后四年,游戲科學定期向玩家匯報最新的進度,通過視頻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
在每年春節,他們家發布一條“賀歲片”,為游戲玩家送上新年祝福,這是游戲發行的儀式感,我猜創始人是一位理想主義創業者,說實話,這操作有點浪漫。
不僅給資本市場予以信心,也吸引游戲玩家的持續關注度和拉高期待值。
請看下面的截圖~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游戲科學創始人馮驥說,我們最開始發布第一條視頻是為了招人。
事實就是如此,優質的內容,不僅吸引用戶注意力,同樣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
一個非常坦誠的創業者,家喻戶曉的西游文化主題,高品質的視覺畫面體驗,游戲玩家等了四年,值得。
3A游戲的開發周期非常漫長和艱難,在創業過程中,創業團隊最害怕的是,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焦慮、得不到反饋、孤獨。
黑神話游戲從2020年開始,四年磨一劍,優秀的作品產出優質的內容,優質的內容激發用戶正向反饋,加上B站的社區氛圍,沉淀了最早期的傳播資產。
我相信,在過去的四年里,創業團隊從彈幕和評論區也獲得了前進的信心。
B站擁有高度集中的游戲玩家,友好的社區氛圍,再加上“人工運營+算法”的內容推薦邏輯,這些為新游戲黑神話提供了成長的土壤。
你回憶一下,在其他平臺,四年前關注的賬號,現在還能刷到他們的內容嗎?
用一句互聯網黑話描述現象,這是一種虛擬的“共創”。
創業團隊堅定前行,游戲玩家陪伴等待,為創業團隊提供源源不斷的情緒價值,游戲玩家與創業團隊雙向奔赴,最終交付答卷,游戲正式發售首日,引爆市場,快速破圈,大家用真金白銀投票。
以上,是我觀察到的黑神話,一部新游戲作品的早期發展史。
02
回到文章開始的問題,我們來談品牌。
黑神話游戲的成功,不一定能復制,但它的早期動作,或許能給到我們品牌和廣告同學一些啟示,不妨借鑒一下游戲的策略。
身處新媒體時代,品牌的打法變了,老套路做不出新品牌,你無法用過去的方法去打敗競爭對手。
做個產品包裝,寫個品牌手冊,請個代言人,拍一條視頻廣告,搞一套平面視覺,弄個新聞發布會,包括“雙微一抖”的借勢營銷,這些已是過去的品牌打法。
這些不是不重要了,而是入行的基本功。
新品牌人,打破當下的困局,再向前走一步,跳出過去的品牌范疇,躬身入局,親自下場。
在社區平臺用“高質內容+用戶運營”的新打法,再做一次品牌,深度透傳品牌和產品故事,完成第一批忠實粉絲的積累,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社區。
品牌社區是基建,是品牌的1,基建穩固之后,再尋求全媒體破圈的機會,才能產生更多的0,規模化放大影響力。
從黑神話的早期動作和破圈前夕,我們可以看到,四年的發育夯實了基礎。黑神話在B站保持高質內容輸出,與用戶建立起緊密的互動關系,先立住1,才有了后面引爆更多的0。
黑神話游戲用四年時間,在B站發布12條長視頻,2億播放,上線即破圈,創造了一個營銷“新神話”。
試想一下,沒有這12條長視頻和用戶互動內容,黑神話發售當天,媒體小編和自媒體們去哪里找游戲素材二創內容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03
總結一下。
新時期,新媒體社區平臺,新打法:“高質內容+用戶運營”。
基于好產品,制作好內容,講好品牌故事,吸引品牌種子用戶,形成正反饋社區氛圍,是品牌誕生的早期雛形。
不用很激進,也不用博一把,成本可控,這種打法很健康。
品牌是人,非經營手段,我們首先應該關注品牌的健康度,然后是規模化的強大。
曾經一個朋友和我說:
一個創始人的口碑,是他們在資本市場的信用額度。
對企業品牌來說,也是如此。
一個品牌的影響力,是企業在市場的一筆存款,企業能在市場收獲到多少結果,取決于我們在品牌銀行投入了多少資產。
現在大家討論,到底要不要做品牌,有人保持遲疑態度,這是當下宏觀經濟影響和過去品牌打法的失靈,導致的一個現狀。
方法總比困難多。
不如討論,在復雜的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去做品牌,如何講好品牌故事,至少你產出的每一條品牌內容,在社區平臺獲取的反饋是最直接的,這都是你在品牌銀行存下的資產。
04
我再說一個真相。
一些公司對品牌公關團隊進行了調整,實際上是擁抱變化,及時調整組織,對品牌和效果團隊進行拆分,公司一號位老板親自帶領品牌團隊,直接對品牌工作進行兜底負責。
至于,品牌到底有沒有用,公司老板應該比誰都更清楚。
大家放下焦慮,哪一個偉大的品牌,不是一路打怪升級,才有了今天呢?
最后,老規矩。
關于黑神話悟空的早期發展史,你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交流你的觀點和思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