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肖田導演:創業5年,把作品做好,其他留給別人去評判
原標題:肖田導演:創業5年,把作品做好,做好自己,其他留給別人去評判
一支廣告的出街,走在最前面是品牌,走在幕后的是廣告代理,并排走是媒介傳播,在廣告代理背后的是廣告導演。
絕大數導演很少露面,物以稀為貴。
在廣告行業,制片公司把導演藏著,廣告公司把導演捧著,品牌方也對導演尊重地喊一聲X導老師……廣告導演,這一職業被很多人神化,這一套潛規則已經運行了很多年,至今似乎依然沒有被打破。
在一個傳播的項目中,導演身處廣告制作的末端,導演制作的出街廣告,卻是所有人的焦點,是他們創造了面向市場投放的內容。
最近我們廣告黑榜嘗試了一種新的內容形式,第一次與導演進行了采訪。
本期嘉賓:肖田導演
肖田導演在外景工作現場
今年刷到肖田導演工作室的一支五周年的影片,這讓我非常驚訝,肖田在過去五年拍攝的廣告數量和質量,在行業里面都是一種特別的存在。
在過去的5年,能熬下來,還活著的創業公司,他們是一群值得尊敬的群體,他們身上一定有一些特別的東西存在,我對這種頑強的創業生命力,非常好奇。
我與肖田導演有過一些短暫的交流,直至今年他為天貓520導演的影片《用愛回應愛》,廣告的風格與他個人曾經的風格差異較大,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支廣告片的鏡頭語言,有一種特別的浪漫感。
于是,我們約定在線上進行了一場采訪。
這是廣告黑榜的第一次嘗試,內容肯定不盡完美,希望大家多提建議。
我把最現實的問題,拋向了肖田導演,希望能從這些問題中,了解以為幕后導演的思考和想法,讓更多人了解這一神秘的群體。
以下是文字版內容:
1、作為一個導演,大家常常都會問:“你最擅長拍的是哪種影片?”,我們會把希望拍攝的廣告需求,去與導演擅長的能力進行匹配,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肖田導演:我其實最怕被問到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本身是有問題的,我覺得是因為不夠了解導演這個職業才會這樣問。
如果你問一個導演他最擅長拍什么,也就等同于你問他他只能拍什么。其實,這對導演是一種限制,也是一種才能的扼殺。真正成熟的導演,他是希望挑戰不同題材的,有能力駕馭不同類型的影片,甚至希望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戰。
我們就用電影導演來打比方,這應該是有信服力的。我們通過《終結者》認識了卡梅隆導演,后來他卻拍了《泰坦尼克號》紅遍全球,而后又拍了《阿凡達》;李安導演拍了《臥虎藏龍》,而后拍了《斷背山》,又拍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爭》;郭帆導演在拍《流浪地球》之前的作品是《同桌的你》;這些電影導演每次都在創新,那么我覺得作為廣告導演就更應該追求創新了。畢竟廣告片本身就是追求創意。
2、你的導演工作室,在工作模式和流程上,與傳統制片公司有差異化嗎?在作品的質量把控上,有哪些優勢?
肖田導演:差異化是很明顯的,雖然都是在做片子,但從底層的運作就不一樣。傳統的制作公司是采用了制片中心制,對影片的管理主要是制片。而導演工作室采取的是導演中心制,由導演親自管理影片,導演是核心角色,同時需要身兼監制的職能。所有的部門都是服務于導演的需求的,所以導演自己直接對影片的質量負責。
用最近比較火的《繁花》來舉例,《繁花》采用的就是導演中心制,王家衛導演既是導演又是監制。所以在制作過程中他受到的干預幾乎為零,他可以100%去掌控《繁花》的制作,按照自己的想法拍,得到他想要的品質。還有同樣可以身兼導演和監制身份的如徐克導演、姜文導演、郭帆導演、寧浩導演、陳思誠導演。
在與我的工作室合作很大的特點就是導演的工作是事無巨細的。
大事小事導演都要管,這對最終的出品是非常有好處的。其實電影導演管的更細,烏爾善導演在分享《封神》的創作過程時提到,劇組的用餐他都管,不把餐包出去,特意請了廚師為演員定制每一頓的餐,這讓演員的形象變得更好。這樣的細節也深深的打動了我。
肖田導演在給梁龍講戲
3、你以前是一個創意,大概工作了18年后,轉型做導演,你和科班出身的導演,你個人的工作風格會有什么差異嗎?
肖田導演:導演主要分兩大類,一種是科班出身的導演,另一種是非科班出身的導演。非科班出身的導演我例舉幾位可能大家會非常的驚訝。
昆汀導演曾經在錄像租賃店工作,卡梅隆導演曾是卡車司機,北野武導演曾經是相聲演員,呂克貝松導演曾經是潛水員,異形之父斯科特導演曾經做場景設計類的工作,諾蘭導演在大學主修的是文學。張藝謀導演曾經是攝影師,馮小剛導演曾經是美工師,韓寒導演曾經是小說家,姜文導演、周星馳導演、吳京導演、賈玲導演都是演員出身。那么多名導都不是一上來就干導演的,所以我覺得對于導演這個職業轉型并不是障礙。
對于我自己來講18年的創意人從業經驗讓我成為一個懂廣告、懂營銷的導演。
4、關于協作的問題,你曾經是創意人,現在又是導演,從你的角度看來,創意人和導演在一起工作,如何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達到最佳的合作狀態?
肖田導演:這個問題問的好,確實我感觸很深,我的職業經歷也非常適合回答這個問題。那我又要以《繁花》來舉例了。《繁花》是一部經典的小說,不是王家衛寫的,作者是金宇澄先生。我看過對金宇澄先生的采訪,他說非常的感謝王家衛導演給了《繁花》第二次生命。為什么他這么說?因為《繁花》小說是不能直接拍成影視劇的,需要導演和編劇團隊從視聽語言的角度進行二次創作,變成可以拍的劇本,才能拍成影視劇。所以這個過程就是金宇澄先生所說的第二次生命。這就非常類似創意人和導演之間的合作。創意人就是小說家,從無到有的想出創意、故事。創意做的是從0到1的事,而導演要對創意理解,進行二次創作,把創意變成可以拍的劇本,導演做的是從1到10的事。
我往往會和朋友們說,最聰明的創意人是只會給導演文字版的創意闡述或故事梗概,不會給腳本。因為如果你給了腳本,那么其實對導演就是一個很大的限制了,應該把導演用好,讓導演來撰寫腳本。在合作中創意不要把事情做滿,要懂得給導演留空間,而導演也不要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要很懂創意。這樣大家的合作就是如虎添翼了。
5、最近五年廣告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你作為一個導演,基于你對廣告行業的觀察,你認為這些年出街的廣告有哪些特點?
肖田導演:近5年來廣告行業算是真正的進入到了視頻時代了。
除了TVC,萌發出更多的紀錄片類、MV、劇情類的廣告片。就連線下的事件也是以視頻的形式在線上傳播。
隨著廣告傳播媒介的迭代,廣告作品百花齊放。從互聯網大廠如B站、阿里、美團,到國際4A,到本土4A、創意熱店,甲乙雙方的共同協力誕生了很多好的視頻類作品。
讓人印象深刻的好比《啥是佩奇》,B站的《喜相逢》,銀聯的《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轉賬》、天與空為銀聯打造的《詩歌Pose機》、群玉山為焦下打造的《驚蟄令》等等。這些都是視頻時代的到來而產生出的優秀的廣告作品。
同時,我也發現在國內市場上有一個現象,就是某一條廣告片火了,那么接下來就會有很多去效仿的案例。
我覺得大可不必,因為觀眾們很容易審美疲勞。某一條廣告片火了,那么接下來一定不要去做那樣的廣告片,只有更新更特別的廣告片才能再次吊起觀眾的胃口。這也是我們導演所期待的。
6、你覺得,未來的廣告片,創意會朝著哪些方向發展?
肖田導演:談到發展我覺得未來的廣告片在劇情類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我們的網絡技術在不斷的優化,流量已經不成問題了。又有越來越多的視頻平臺在崛起和發展。廣告片劇情化、內容化會有很好的土壤。可能未來一部劇情短片、精品短劇本身就是一部很好的廣告,甚至一部電影也可能是一次廣告活動。當然比較講實效的短平快的廣告是不可或缺的。
肖田導演在片場工作
7、曾經有一個天賦論的說法,無論是作家、運動員、藝術家,還是我們廣告行業文案、設計創意人,包括攝影師和導演都是靠天賦做出了作品,屬于老天賞飯吃,你是怎么看待天賦論?
肖田導演:關于天賦首先我是認可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天賦,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都說早早的挖掘出他的天賦,讓他往有天賦的方向發展。這確實是很對的一件事。
所謂的天賦可以說是認識自己,搞清楚自己更適合做哪方面的事情。但是有天賦并不代表你可以躺平。我是這么去看待天賦與努力的關系的:天才是99%的汗水+1%的天賦,如果沒有這1%的天賦,那么99%的汗水也是白費。
例如籃球巨星科比,他每天清晨4點起床,開始跑步練球,一直練到深夜,每天如此。中國的飛人蘇炳添,他有跑步的天賦,但他的身高只有1米72,他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最終拿出了好成績。李小龍有練武的天賦,但他的努力達到了狂熱的程度。最終他創立了截拳道。這些都說明天賦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有天賦的人他們比常人要更加的努力,因為他們熱愛自己做的事。
當然,有天賦的人也會有一些天生的感覺。這種感覺可以幫到你。舉一個真實的案例。我當時在為銀聯拍攝《詩歌Pose機》的第一支公益片的時候,就感覺那些留守兒童做任何的表演都是很多余的。我就決定讓他們就看著鏡頭,什么都不要做,鏡頭就緩緩的拉開。成片的感覺非常好。但當時我并沒有實際的理論知識來支撐我這么做是對的。后來在拜讀了張頌文老師的表演課才找到答案。這種表演叫-0度表演。
8、在你心中,你認為什么是好的廣告,談談你的標準有哪些?
肖田導演:濃縮成一句話就是:能給人留下深刻瞬間的廣告就是好廣告。
李安導演說一部好電影不可能讓觀眾記住完整的故事,但一定會有一些鏡頭和瞬間是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我非常同意這個說法,回想一下我們印象深刻的電影,《臥虎藏龍》竹林大戰讓人印象深刻,《黃飛鴻》的佛山無影腳讓人印象深刻,《泰坦尼克號》jack摟著rose的腰,站在船頭,rose張開雙臂讓人印象深刻。并且引發社會的模仿。這些都是成功的電影。
在接受廣告信息的流程中首先是這支廣告能在眾多廣告中脫穎而出,消費者愿意花費時間去看,其次內容要一直勾著消費者,他們不會中途關掉,最后看完要給他們深刻的印象,才有機會轉化為購買動機。
所以我們都要努力的做出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瞬間的廣告片。
9、你如何看待AIGC的發展,對當下的廣告行業發展來說,未來會發生哪些改變?
肖田導演:AIGC的技術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發展的很迅速而且越來越成熟。AI的出現目的并不是替代影視創作的,而是賦能影視創作。可能會讓我們曾經需要耗時很久的特效鏡頭可以很短時間就制作出來。會給我們在影視制作上有了更多的可能。這種發展就類似曾經用膠片機拍攝,不僅成本高而且進度緩慢。現在進入到數碼制作的時代,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但我還想表達一個觀點,無論電影還是廣告片都是與人交流。人都喜歡真誠的交流。如果你明知面對你的是一個數字人,那么我覺得是很難打動觀眾的,所以我覺得無論AIGC發展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替代實拍。
實拍是最真誠的表達。
10、在影視圈里面導演明星有咖位,聊了那么多,想問一下你覺得你現在是什么檔位的廣告導演,你覺得自己在廣告行業里面,在導演群體中,你處于一個什么位置?
肖田導演:我覺得先以一波真實的數據來說話吧。
肖田導演工作室成立五年以來拍攝了上百條廣告影片,也獲得了不少的榮譽。自2019年連續累計獲得金獅國際廣告影片獎金銀銅共18尊獎杯,2023年獲得最佳導演提名。但我本身并不那么的去追求這些,我覺得一個導演要關注自己的作品,珍惜每一次的創作機會,對的起每一份的信任。專注把作品做好,做好自己。其他的都留給別人去評判吧。
肖田導演在上海天馬賽車場為拍攝測試
采訪到最后。
在廣告行業里面,不管是廣告公司,媒介公司,還是導演,一群做廣告的從業者,似乎很少給自己拍攝廣告。行業漸漸形成了一種潛規則,我給客戶做的作品,就是我最重要的廣告,更多人把獲得某某廣告獎作為自我宣傳的一個渠道。
我向肖田導演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你給肖田工作室拍攝拍一支廣告,導演給自己拍廣告,你會怎么拍?
肖田導演沉思了一會兒,告訴廣告黑榜:如果有這個機會,他希望拍攝一支人物傳記片,有點像《波西米亞狂想曲》。
記錄自己職業生涯走過來的路,經歷過的項目,還有遇見的、一路陪伴的伙伴們,幫助自己的和給自己添加障礙的其實都是伙伴,因為都會讓自己成長。
這一路走來,有歡笑、有淚水。
但肖田導演工作室才走過五年光陰,經歷的還很不夠。
這個契機的時間自己也不知道,一定在是自己有這個資格拍這條片的時候。
還是那句話:把作品做好,做好自己,其他的留給別人去評判。
關于肖田導演工作室,歡迎在評論區交流你的思考和觀點????????????????。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