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Ruonan、Dreamer、Vera
撰文:Dreamer
“我毫無防備就登上了這艘船,頭破血流也靠不了岸”
“世界 一分為二”
如果你能跟唱這些旋律,一定已感受過哥倫比亞的戶外感染力;
如還不能,大概率也看過兩支片子,至少是其中之一。
哥倫比亞 F23《走進自然 自然會玩》
距離第一支《走進自然 自然會玩》發布已9個多月,無論從各項數據還是質量看,至今很難找到另一支戶外廣告能平分秋色。最新續集《自然會把大人變成小孩》,又從小孩視角,講述了大人在城市和自然里的奇妙反差。
品牌和蔣奇明的合作,也作為代言人營銷高分案例,被頻頻提起。
兒童節后,數英采訪到哥倫比亞品牌方、代理商Play x Pause?、制作方Touching Studio和導演 。10個人4個小時,從宏觀市場聊到細節的內容合理性,談到戶外品牌營銷和代言人思路,也提到了蔣奇明的淚目、無替身跳水……
總之,如果你好奇以下任何問題,都能從中找到點答案。
哥倫比亞為什么要重點講徒步?
為什么會簽下蔣奇明作為品牌代言人?
看了就想放進作品集的高分廣告片,到底是怎么拍出來的?
對話嘉賓:
哥倫比亞(中國)品牌營銷負責人 JZ
哥倫比亞「走進自然,自然會玩」項目負責人 黎鳴
Play x Pause 創始人 Gibson;文案 阿菜
制作方 Touching Studio 創始人 Tao & Roy
導演 葛爾漢
一、戶外大年,老炮兒出擊
1、哥倫比亞,把徒步解鎖給更多年輕人
一切都要從策略聚焦說起。
2023年初,哥倫比亞以徒步為核心場景加強與消費者溝通。其中有兩個核心訴求:人群年輕化和品牌增長。
首先,哥倫比亞近20年前就進入中國市場,算是大家心中的戶外老大哥。當新一代消費群體成長起來,以We unlock the outdoors for everyone為使命的哥倫比亞,也希望把戶外unlock給更多年輕人。
其次,戶外市場從2018年呈現上升趨勢,2022年借著露營這一細分場景形成現象級爆發,之后又趨向滑雪、登山、徒步、釣魚等多樣化發展。場景成為戶外品牌鏈接消費者,尤其是對戶外有興趣的年輕消費群的關鍵。
哥倫比亞策略性聚焦的場景,是徒步。
一方面,沖鋒衣、徒步鞋等徒步產品一直以來都是哥倫比亞的重點品類,依托于實地測試文化(堅持在真實戶外環境中測試產品)的品牌基因,和不斷創新的自研科技,哥倫比亞可以為徒步愛好者提供應對不同自然條件的專業裝備;
另一方面,對于大眾體驗者來說,徒步門檻不高,又有很大進階空間。關注并參與徒步的人群也在持續增長。因此,站在品牌角度, 徒步既是鏈接大眾的有效切口,也是正在上升的市場。
確定策略聚焦之后, 2023年,哥倫比亞的營銷活動都圍繞徒步展開。其中,Q4作為市場爆發期,被集中烘托——除了取得秋冬季戶外市場增長拐點外,哥倫比亞也希望在國慶假期前先一步占領消費心智。
2、開啟代言人營銷,但是內容要高于明星光環
確定策略聚焦,啟動代言人合作,哥倫比亞的思路聽起來規矩,但是用常規代言人思路去看品牌與蔣奇明的合作,會發現一些“出入”。
最明顯的,蔣奇明并非流量明星,至今他的微博粉絲也不過42萬。
對此,哥倫比亞在確定代言人之前,就思考得格外通透:
除了契合度之外,不想明星咖位過大。他/她要能參與到品牌的很多內容表達里。在這之中,內容會高于代言人的明星光環。
哥倫比亞:如果用流量明星,或者重金簽一位大咖,品牌會有依賴性。
因為這個代言人很好用,他的形象穿上衣服往那一站,就能直接帶貨。但是我們不想只是這樣。品牌想去傳遞的內容難免會被犧牲,想去娓娓道來的部分就要往后放。
況且,一個好演員的加入更有可能讓各方擦出火花。
在哥倫比亞看來,蔣奇明:
外形陽光硬朗,喜歡戶外運動。和品牌氣質吻合。
有扎實的代表作品,能和哥倫比亞專注專業戶外這一點形成心智聯想。
代表目標消費人群,能作為“自然體驗家”,帶領更多年輕人走進自然。
哥倫比亞 :這次去海南拍跳水戲,他自己一遍遍跳,你能感受到他在水里特別歡脫。在大眾角度, 他有很多讓人共情的感召力。而不是一個戶外老炮兒高高在上講一些道理,讓人仰望。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沒有選戶外經驗特別多的明星。
還有一個細節,蔣奇明在走紅之前在微博發過求職廣告,去過羅森打工,我們蠻欣賞他這一點。去打工也是一種體驗,和我們想賦予他“自然體驗家”這個角色,內里有共通之處。
歸根結底,去體驗是因為人對事物有好奇心,他想去嘗試。
簡歷介紹:活好不黏人
圖源網絡
品牌和Play x Pause關于代言人人選達成一致意見的同時,Play x Pause針對brief已做了細致拆解。
除了明確的核心目的外, 內容訴求也很清晰,重點包括:
一個BIG IDEA定調
一支90s以內的TVC傳播
明確不需要說教的溝通方式,以及過于溫和的戶外場景&文案風格
在這些基礎之上,怎么“用”好蔣奇明,成為另一個關鍵。
二、2023年秋:《走進自然 自然會玩》
1、洞察:人一到自然就會不一樣
“人在自然里和在城市里感覺,完全不一樣。”
這是蔣奇明出場的第一句臺詞,也作為核心洞察被放進前后兩支片子。
它回歸身體感受,反頭腦也更誠實,和我們印象中戶外品牌的表達,以及我們對于戶外的想象都不太一樣,有雙重unlock的意思:解鎖身體感受,也解鎖戶外認知。
如果說,徒步降低了參與門檻,那么這個洞察則降低了去自然的心理門檻。
聊到這里時,Play x Pause表示推導過程還算順利,它貼近大眾,應該能引起很多共鳴。品牌也認為它和其他傳遞“征服、超越”價值觀的品牌表達,不太一樣,不算說教、也沒那么溫和。
反倒是那句核心主張“走進自然 自然會玩”,經歷了傳說中的“改改改再用回第一版”。
哥倫比亞關注的核心只有一個:什么樣的表達,最能引起共鳴。為此,品牌和Play x Pause組織過多次消費者調研。事實證明,更用戶視角的表達總是能高票當選。
更多備選文案:
走進自然,打開自己
走進自然,自然不同
等幾十版……
Gibson耿直總結為:“這句‘走進自然 自然會玩’,少一點爹味。”
2、腳本:有事實依據,也要有豐滿的情緒
沿著洞察繼續發散,無論是老資格戶外人還是徒步新手,一到自然不止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人的狀態和行為都會變。
簡言之,戶外人很雙標!
針對雙標這一點,品牌和Play x Pause再次做了消費調研,就為選出最能引起共鳴的對比橋段:人在城里有多煩,在自然里就有多會玩。
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五組“雙標”
等樓梯vs上山
城里堵車vs山里被堵
教孩子作業vs玩成兄弟
愛干凈vs滾泥巴
社恐i人拒絕三連vs到了大山放聲歌唱
這反復斟酌的五組場景,還要滿足更多層既要又要:
既要露出不同產品線,又要突出各自性能; 既要溝通不同人群,又要覆蓋更多戶外活動,比如釣魚、登山; 還要細究,具體unlock解鎖了什么:是讓你放下心理包袱,擺脫城市規訓,還是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改善親子關系…
總之,要給觀眾足夠多共鳴的可能性。
“關于這些,我們當時有一個非常復雜的excel表。”品牌方搖頭苦笑。
問客戶要了好幾次要來的神秘表圖
保密需要,敬請諒解
但是,在初版腳本中,雙標行為并未直觀體現在畫面里,而是:人走進自然體驗戶外時,對應的VO卻在描述人在城市里的行為。創意想玩一種情緒上的反差感,有一點點陰陽的意思。
對此,導演建議,還是要拍攝城市部分。
葛爾漢:如果想要幽默感,(觀眾在看的時候)就一定不能動腦子,要很直觀地體現。
在城市里面堵車就是堵車,我們把這件事情(用畫面)直接對仗到戶外。或者在戶外遇到的問題,直接對仗到城市狀況。
哥倫比亞:還有一點,這樣更能讓觀眾代入,能對號入座。
因為城市部分才是離大家更近的。那經常玩戶外的用戶,也能在自然敘事里代入自己。
在事實依據之上,再去延展情緒。比如,涉及到哪些故事,自然體驗家們體驗到了什么。真正的情緒開關 ,源于那首Chinese Football的《漂流人間》。
與后期配樂的作業方式有所不同,這次項目中bgm和整體內容表達,幾乎同時成型。
導演分享道,音樂整體表達的空間感和情緒能量都很足,給人一種在人間流浪的感覺。同樣,對于個體而言無論是走進自然還是來這世界走一遭,也有流浪、漂流的意味。
音樂能讓整個敘事多一層個體世界觀的表達,更能讓觀眾代入各自的情感經驗。而不只是讓那些美如畫的風景素材,短暫地在大家眼前過一遍。
前半段bgm來自于北京一支雷鬼樂隊Lucky Roots 《路漫漫》
針對片子的開頭和結尾,導演也在原腳本基礎上,加入了關于內容合理性和代言人塑造的細節設計。
數英:為什么讓蔣奇明和馬說話?
葛爾漢:如果是他自己徒步,跟誰說話都不對,自言自語這個事情就更不對。我很在意這種合理性。
雖然和動物說話在城市里有點神經兮兮,但是到了自然是自發的,也有點小美好。
還有一點,這個設定也是基于對蔣奇明個人的預期,他是個好演員。如果換作是一位明星藝人,我們也不太會讓他牽一匹馬,他可能會害怕。
至于最后,如果讓蔣奇明跟伙伴們告別,你肯定不相信,一看就是腳本設定好的。但是跟馬說拜拜就不一樣了,更合理,也帶著點小詩意。
3、拍攝:遵從發生邏輯,拍得笨一點再笨一點
都知道片子是在新疆拍的,但是卻沒想到制作組為取景還撬動朋友資源,貢獻出私藏的寶藏路線。
Touching Studio:如果找外聯,他們可能會給一些非常壯美漂亮的、適合拍汽車的景。
但這些不是我們想要的。片子里的那些地方,都是我們那群伊犁朋友們平常開幾個車隊,自己玩出來的。
客戶累到懷疑人生
導演和蔣奇明現場講戲
項目組在上海做著最后的內容完善工作,外援們開著車在伊犁庫爾德寧勘景定路線,確保拍攝能在2天內完成。
其中大部分場景都已被確定:
比如和上電梯形成對比的那座山,一定要有棱有角,這樣拍出來才能和電梯形成視覺沖突感。
超遠距離拍攝,只為呈現真實的夜間爬山
還要提前定好被堵車的路線,找一條真能釣魚的河;
山水樹木有了,也得來點干燥的登山場景,以及更能凸顯鞋靴抓地性的陡坡等等……
剩下的,就允許現場發生。
戶外的好玩就在于,總會有一些驚喜和意料之外發生。實際拍攝遵從著“發生邏輯”,盡量不設計情節,技術上也拒絕任何航拍和花活兒。
葛爾漢:就是在等著太陽慢慢升起、落下去,等著演員徒步走到山對面,等著牛老師慢悠悠走過去……一幕幕拍下來。
這才有了我們看到的比紀錄片更松弛,又比vlog更有合理性的故事和人物狀態。有人玩得興起爆出方言;社恐姑娘在山里唱歌唱到破音,引來老鷹合聲;還有的可能忘記拍攝了開始聊八卦……
看到這些現場互動的強感染力,品牌方還鼓勵加進一些手機拍攝素材。
畫幅不一樣?根本不重要。
在此之外,導演還想到,難忘的除了美如畫的風景,還有人與人之間的發生,那是有且僅有一次的遇見。于是現場即興安排了一段:邀請一個當地哈薩克小伙(也是拍攝組的場務),騎摩托送女孩一程。
葛爾漢:他的眼睛非常漂亮,而且眼神很干凈。
拍完第二天,那個女孩也給我發信息說,昨天拍的那段和她曾經在西藏的經歷一模一樣,是一個藏民小哥圍著圍巾騎摩托帶著她……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4、剪輯:去技巧,最大化服務內容和情緒
聽起來,整個故事已有很清晰的篇章感,情緒走向也比較確定。但是,拍攝內容和信息量實在太大了。
后期剪輯時,怎么處理素材成了一個關鍵。
本以為視頻絲滑的觀感一定得益于后期老道的經驗和手感,Touching Studio卻給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Touching Studio:我們一直在說去技巧性。我們拍了很多運動廣告片,知道怎么炫酷、怎么看起來帥。但是如果要讓觀眾感受情緒的沉淀和揚起,就不能炫技,必定要把鏡頭節奏、構圖這些技巧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不然只會讓人有荷爾蒙,不會有那種同理心和代入感。
最后一遍副歌結尾時,畫面里的女孩獨自一人走進日暮夜色。慢下來的幾秒剛好對應著歌詞,整個故事在這里傳達出人和自然、和世界交手的開闊。
主創團隊回憶起,返程路上有人在車里播放那首《漂流人間》時,大家都跟著大聲唱了起來。想哭的感覺突然襲來。他們覺得,之前的所有努力,應該做對了。
人是丈量世界的尺度。聊到這里時,這句話即時浮現。也突然明白,為什么品牌不介意“玩”這個概念,為什么整個片子看起來簡單、不耍花招,但是卻能讓人在自由、松弛感之外,想到更多、代入更深。
到這里或許有心細的讀者發現了一個問題:那片子時長呢?品牌最初不是要求“要控制在90s以內”嗎?
對此,哥倫比亞、Play x Pause、制作方回答得都很坦誠。大家關注的核心在內容本身。就像最開始在腳本會議上,JZ就說過“不用把蔣奇明完全當作明星去拍”,代言人要成為內容的一部分,那到了視頻時長這一點,哥倫比亞也會為了成全好內容,而適度讓步。
三、2024年夏:《自然會把大人變成小孩》
哥倫比亞 S24 《自然會把大人變成小孩》
在開啟第一波campaign時,哥倫比亞就決定要針對新主張“走進自然 自然會玩”長期演繹、深入用戶心智。最新這波夏季campaign,就是2024年上半年的重要規劃。
這一次,哥倫比亞想要再講一個“一到自然就變得不一樣”的故事。訴求依舊很明確:
要延續前一支的基調,與用戶共鳴。在此之上,再根據夏季戶外的季節特性,延展新敘事。
要展示夏季更豐富多元的徒步場景,比如探洞、溯溪、山林徒步、fast hiking等。
1、洞察:夏天的戶外,有什么不一樣
怎么講一個和F23不一樣的雙標故事?
Play x Pause:想續集idea肯定更難。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討論什么才是夏天自然里特有的。它要源于季節的特殊性。
想過三個方向,一個是人會變得像動物一樣,見了樹就想爬。另一個是感官性放大,人會更有生命力。還有一個,到了夏天一切都好起來了。
后來視角看,這些想法幾乎都被呈現進片子。而那句核心洞察——自然會把大人變成小孩,其實源于品牌的一次玩耍經歷。
黎鳴回憶說,當時她在泰國休假,正泡著野溫泉,旁邊就有一條小溪。所有大人都很安靜地玩手機、泡水。突然,出現了一隊泰國小學生。當教官放話“你們去玩吧”,小孩們立即扔掉書包,沖進了那條小溪。
哥倫比亞 黎鳴:有一個印象特別深,當時有一個姐姐,本來很端莊地在溫泉里擦身體,但是看到小朋友歡脫地玩水后,她也去到小溪里一塊玩。
還挺受觸動的,當晚就把洞察分享到群里……
這個意外收獲給主創帶來啟發,讓之前種種觀察有了心理依據:在夏天,人們到了自然會更加放飛自我,恢復孩子天性。
具體是哪些天性,品牌和Play x Pause再一次做了消費者調研:好奇心、勇氣、貪(愛)玩、沒包袱、充滿能量。結合已確定的夏日戶外活動場景,最終和導演一起設計出以下“雙標”橋段:
不讓孩子踩水和自己歡脫玩水
過度保護和爬山爬坡爬很遠
對了,天黑也不回家
導演用畫面思維呈現這些轉變時,說得很形象:
葛爾漢:在小孩的世界觀里,什么都有可能變身。包括大人會變這件事也是合情合理的。
他們是在用一種動畫片的邏輯,理解世界。
‘會把大人變成小孩’這句vo也像芝麻開門一樣,成為一個開關。每出現一次,都會轉變大人的狀態。
2、腳本:續集的Next Level在于,情緒更加向內
既然是續集,腳本就要沿用前一支片子的大致結構。在此基礎上,再去疊加更多內容和情緒。導演和Play x Pause希望能比第一支表達得更深一層。
而關鍵,就在那組童年照。
原本它們只是一組素材,片子的情緒高潮被定在蔣奇明跳水那一幕。但是……
葛爾漢:有一天開車偶然聽到邁克爾杰克遜的《Heal the World》(有一段經典的童聲合唱)。
當時就有一種感覺,小朋友們的力量太大了。讓人特別有想保護小朋友的沖動。
同樣的,每個人也想保護自己的童年。如果最后將高潮定在這里呢?
相比保護童年,明星跳水也沒什么了不起啊。(大膽發言)
這樣一來,整個敘事就有了更加向內的情緒爆發點:自然確實會把大人變成小孩,但是比這更重要的是,也說明我們沒忘記童年。在內心某個角落,它們被我們完好珍藏。
當童年照和現場素材對比釋出,配合田字格和手寫字,個體成長這個命題以一種天真有邪的方式呈現。
“你小時候是這樣笑的,現在也是這樣笑的。你在變你的身體在變,這個世界也在變化……”
蔣奇明:小時侯我就愛玩水,現在也愛
導演:沒上班之前,我一直以為自己是草原雄鷹
BGM依然用了Chinese Football的音樂《世界一分為二》,相比前一首那種在路上流浪的感覺,這首無論是節奏還是情緒表達,都更果敢,也更確信。
3、執行:轉戰海南,一天完成極限拍攝
為了突出夏日場景,拍攝地定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自然環境天然原生態,也意味著交通難行,這也是為什么小伙伴直呼這次拍攝比新疆行還虐。另一個考驗是,戶外拍攝時間只有一天半!
客戶在現場,監工并被暴曬著
人力運輸演員
好在團隊基本是原班人馬,配合得很默契。除了嚴格完成固定場景拍攝外,大家依然遵循發生邏輯,允許意外和驚喜。只是,要讓所有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都發生在36h內,確實~蠻辛苦的哦。
當天光將盡,即將拍攝完最后一組鏡頭時,導演又有了想法,就是蔣奇明望向夕陽眼眶泛紅那一幕——
葛爾漢:其實,有點故意煽情。
當時夕陽特別漂亮,旁邊還在放著音樂,我就想煽一下。就扭頭對他說,我們去年在新疆,今年又在這兒,一起看了挺多夕陽的還。
我想的是‘給我點兒情緒’,他看了我一眼,沒反應。
我就繼續在那煽。
過了一會他就‘哦~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要眼淚’……
蔣奇明的演技為整個故事貢獻了情緒最外溢的5秒,眼淚又被及時克制。這可能就叫,淚張力?
《自然會把大人變成小孩》發布在立夏當天,巧的是過了兩天代言人新劇《我的阿勒泰》開播。去年的那個徒步新手阿奇,仿佛又回到了新疆。冥冥之中,時間用一種巧合送出運氣和祝福,助推項目熱度一路飆升。
四、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回過頭來看,2023年是戶外市場的營銷大年,不少品牌都打出了場景心智,也圈出各自的人群。
難得的是,作為戶外老炮兒的哥倫比亞,能在克制多年后一擊即中。
從去年至今,圍繞“走進自然,自然會玩”所做的一系列動作,刷新了預期——不只有年輕消費者對哥倫比亞品牌的印象,也包括行業對于代言人營銷的再討論。
如果要問,在這之中品牌做對了什么?
答案除了上文還原的每一個思考過程外,或許還有一點——
哥倫比亞找到了一群和品牌氣質相似的、內心有著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的人。只有內心有更大世界的人和品牌,才能呈現一個更大的自然,也能在確定的商業訴求之外,為了更好的內容,成全更多不確定性瞬間。
奉上更多精彩對話:
數英:為什么用口語化的表達?是否和蔣老師討論過臺詞情緒,具體要點是什么?
Play x Pause:為了制造一種吐槽、小小陰陽的感覺。但是是被蔣奇明陰陽。
之前會給一個明確的方向,輸出的信息卡得很嚴謹,但是在vo的措辭上,都是大家一塊試、一塊聽出來的。
我們會去先試著錄,給他一個感覺,然后再去調整臺詞的長度,最終讓我們的口語化變成蔣奇明的口語化。
數英:選演員的標準是什么?
哥倫比亞:有一個很重要,這些人確實是喜歡戶外,喜歡自然。
在這個標準之上再去細分,比如不同年齡段、身份角色,戶外經驗等。我們希望傳遞的人群畫像更多元一些。
所以大家能在S24看到有像佳佳這樣干練的形象,也有像小黃這樣,她有不一樣的發色,氣質更活潑。釣魚的那對情侶,又是另一種感覺。
數英:蔣奇明這次好像更黑了,是妝造上的考慮嗎?為了呼應《我的阿勒泰》?
哥倫比亞:沒有~他剛沖浪完回來(笑)。而且他從頭至尾都是輕妝造出鏡,這是我們的要求,他自己也不喜歡厚厚的妝。
數英:兩波campaign對于銷售端有什么影響?
哥倫比亞:因為這些基本都是品牌層的內容,我們會更長期地去判斷結果,評判維度會更豐富。
從短期看,campaign上線后銷售都有不錯表現,但是不是只因為這兩支片子或者代言人,我們不好說。
但是能確定,更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哥倫比亞,包括天貓店鋪的人群數據等等,都給到了很多積極反饋。
數英:關于戶外市場趨勢這一點,brief中有提到一些關鍵詞,比如生活方式化、輕量化、年輕化,能跟我們具體聊聊嗎?
哥倫比亞:對于當下,它們確實能代表趨勢。
但是國內市場變化得非常快,這個市場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從哥倫比亞的角度來講,我們80多年都在戶外領域,非常專注,和其他切入賽道做戶外的品牌肯定不太一樣。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希望能在內容里放更多真實客觀的洞察和場景。我們花很多時間去做調研,都是為了確保它們是真實的。
數英:最后一個問題,還會有續集嗎?
哥倫比亞:內容確實在準備了,但是方向會跟前兩季不太一樣。大概還是在今年秋天上線,大家期待一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