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0W做互動電影類H5 ,卻沒3萬塊的有傳播力?這是為啥?
標題所說的100W和3W都是象征性數字,這一期,小呆想和你聊的是,互動電影類H5在營銷領域的現狀與發現。看完這期文章后,你會發現,其實這個數字差距遠遠不止30倍!
自電影誕生以來,人們就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固定機位拍攝的影視作品,在將來的某一天,真的能和觀眾發生互動么?這將會是多么有趣和新奇的事情!讓電影直接與人發生互動?這真的可能么?
別說是在概念提出的80年代,即使在當下的互聯網時代,這種 “介于真實與影像的虛假選擇”類構想,也會讓人感覺不可思議。
2018年,大火的互動電影游戲《底特律變人》
在游戲行業可能還能勉強實現,但在移動手機、微信里、或者說互聯網廣告中,想應用這樣前衛的技術和構想,這怎么可能?
01
3年前的一個驚喜
小呆之前也是這么想的,但直到2016年,我在微信里看到了H5《活口》的上線。
這支前期并不被看好的“互動電影”,出乎了所有人意料,誰也沒想到,色調昏暗、氣氛壓抑的《活口》。
居然在上線當天,成為了現象級事件,它的出現,就好比在互聯網營銷圈里扔下一顆炸彈,一下子把所有同行都給轟懵逼了。
2016年上線H5互動電影《活口》
掃描二維碼,解鎖游戲!
(數英網 App 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后,長按識別)
H5內置的所有場景分鏡圖
雖然作品在當時,并未擊穿互聯網營銷這個圈層,但他確實讓所有同行,都意識到了一個趨勢,那就是,“互動電影” 應該是,或者說必然是,行業未來的一個大方向。
《活口》因為是三位主創的自發項目,所以沒有具體的費用預算,但如果按照這個水準的項目來給客戶報價的話,成本一定是會過百萬的。
點擊鏈接,觀看《活口》作品分析:99%的人都玩不過的《活口》,也許是H5的新出路!
02
在新賽道上的“沖刺”
隨后,嗅到商機的大廠和各路團隊,開始試水“互動電影”,而在這個新賽道上,實力最為雄厚的玩家,應該就是騰訊互娛團隊了。
過去兩年,騰訊互娛耗費巨資打造了,忘憂系列代表作品,先后上線了《忘憂鎮》和《忘憂酒館》兩支重量級H5,想通過新場景,為游戲產品做推廣。
尤其是《忘憂酒館》,可以堪稱史上最貴,單單從執行成本來推算,大幾百萬可能都不夠!
《忘憂酒館》H5
(H5體驗長度大約需要:35分鐘,可在文后觀看視頻)
掃描二維碼,體驗互動劇!
(數英APP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 長按識別)
2017年上線《忘憂鎮》H5互動電影
《忘憂鎮》H5內容結構圖
而《活口》的三位主創,后來也分道揚鑣,他們或是加入了新團隊,或是組建了新團隊,隨后陸續出品了:《黃道吉日》(試水電商推廣)(已下線)、《武當密案》(試水游戲推廣)、《記憶重構》(試水互動游戲產品推廣)等等作品……
而這些項目,也都是動不動都要耗費上百萬預算的大制作H5。
《黃道吉日》互動電影類H5
《武當秘案》H5
(H5體驗長度大約需要:8′00″,可在文后觀看視頻)
掃描二維碼,破解秘案!
(數英APP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 長按識別)
《記憶重構》系列互動電影類H5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雖然這些誠意滿滿的大片,擁有了更多的預算、更好的條件和更強大的渠道力量,可這些“互動電影”再也沒有真正意義的刷過屏,就更別說,妄圖復制當年《活口》的影響了。
專業團隊+專款投入+大品牌背書+未來趨勢跟進,這么完美的加乘,怎么就翻車了?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為啥用戶又不愿意看了呀?
這不是影院看電影,這是刷手機!
其實,互動電影類H5在過去兩年一直在刷屏,只不過刷屏的不是,這些名門正派的“特效大片”,而是一些野路子的貧民小電影。
這里,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網易的《Julia》戲精系列和神舟專車的《Michael王今早趕飛機遲到了…》這樣的H5。
《Julia》戲精系列全家桶
掃描二維碼,圍觀變胖的Julia(豬你丫)
(數英APP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 長按識別)
點擊鏈接,觀看《Julia》系列作品分析:專訪|網易告訴你,如何打造一支戲精風格的刷屏H5
同樣是可交互類視頻,但這些H5,一點也不高大上,一點也不上檔次,對比來看,效果簡直LOU到爆呀!
可是,人家就是靠著這樣“很便宜”的H5,賣貨刷屏兩不誤,這是啥子情況?
《Michael王今早趕飛機遲到了…》互動電影類H5
掃描二維碼,體驗遲到的快感!
(數英 APP 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 長按識別)
小呆覺得,理解這個問題的關鍵點有兩個:
1. 用戶使用場景的思考:也就是說,去思考大家在什么時候會看到你的“互動電影”,想想看,你在用手機時,要么是在坐地鐵、要么是在工作中、要么是在聊天當中。
時間是極其碎片化的,在這樣的場景下,人的耐心都是特別差的,不管誰,都是這個情況。
你突然不經意間打開了這么個東西,就算他做的再精致、就算他的內容再新穎、再精巧,你有耐心看上幾十分鐘么?
答案是肯定的:沒有!絕對沒有!
而且大家天天都被埋在信息泡沫中,要看的信息簡直太多了,我們更希望的是“被安排”,而不是“去選擇”,看個視頻還要點半天?選結局和故事方向?哪尼!你要累死我么???
2. 創作思路的錯位:那些大制作的H5互動電影,最大的誤區就是,把影院場景的影像制作思維和移動場景的特征混淆在一起了。
移動互聯網需要的是主觀描述,而非客觀講述,需要更多的是第一人稱視角的身臨其境,而不是第三人稱視角的說教。
因為這才會增強沉浸感,你得讓觀眾感覺到,是“我”自己在玩才行。
大片類互動電影在朋友圈以營銷廣告出現時,經常會給人這樣的印象,打開時,一頓納悶,看了10分鐘后,忍不住就給關了。
這?“這究竟是啥?算了,我還要忙別的事情,就不看了。
就算你有耐心看完了,也會讓人覺得,品牌是在搞行為藝術,最后關掉H5,或者轉發到朋友圈,然后加上一句類似“人傻錢多”的點評。
所以,超輕量、少交互、快節奏的戲精系列H5才會更受歡迎,因為他更適合移動場景的特征,用戶看了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3分鐘就能看完,而且內容輕松有趣,而超重度、多交互、慢節奏的大片級互動電影,就不太適合移動場景的產品營銷了,起碼說,不適合大多數產品。
現在,你知道,為什么說花100W做的H5,卻沒3萬塊的有傳播力了吧。
二戰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情況在上演,在日美海戰時,日本軍隊對于火力點的布置、戰船的部署、人員的調配都研究的非常細致,堪稱教課書級方案,但他們還是失敗了。因為,他們就沒想明白,這場仗其實就不應該打!
同樣的道理,一切想刷屏,但又不以用戶場景和用戶習慣出發的互動電影作品,也注定會被冷落。
那么,互動電影真這么不靠譜么?
其實,這類大制作的互動電影,都是很花心思的好作品,但可惜,在應用場景的思考上走了彎路。
不過好在,從今年開始,我們能明顯感覺到,方向終于算是找對了,如果做營銷,那就專為影視劇服務做推廣,像是《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的做法,雖然還不算成熟,但路子對了。
H5互動電影《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
或者直接將互動電影獨立成產品,而不是用于推廣其他產品的廣告來對待,把應用場景從朋友圈引向APP,或者小程序,這樣會帶來更好的體驗。
其實回到根上說,《活口》最初就是一款“互動電影”產品,他內部集合了故事、交互、支線劇情、甚至還有支付設計,他本身就具備變現的能力,所以,他真的不是什么營銷廣告,而是數字產品。
H5游戲內置的全景圖
不是廣告,卻被當成廣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在當時H5=廣告,誰讓《活口》太超前,就連主創們都還沒來得及想明白很多問題。
但好消息是,目前在圈內,小呆聽到了很多重量級互動電影產品正在開發當中,所以,今年是有大片看的,互動電影的發展路徑也變的逐漸清晰了起來。
03
互動電影的未來走向
如果要用于移動營銷,需要的是短、頻、快、的小型互動電影H5,投入少,周期短,效果好。
而如果要用于產品開發和布局未來市場的話。
那么,小呆還是建議你多研究產品類的重度互動電影,因為5G時代要來了,萬物互動也真的要從口號變為現實,在新的時代,視頻的單向制作思路肯定要發生改變,而互動電影,就目前來說,是最為明顯的發展趨勢。
舉例說:現在大家都用手機看電視劇和電影,那么未來的電視劇和電影會不會也互動化?
必定使用場景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電視了,設備已經具備了可交互能力,而且網絡帶寬也允許你這樣做。
目前,國外已經出現了相關的實踐案例,并且已經制作成了產品投放了市場。
2018年真人互動電影英劇《黑鏡:潘達斯奈基》
《黑鏡:潘達斯奈基》故事結構圖
面對這樣的趨勢,不知道你會怎么看?
關于互動電影,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相關知識,或者有其他問題?歡迎你留言與小呆互動~
我會為你一一解答,這期的內容分享到這里也差不多了。
《黑鏡:潘達斯奈基》截圖
如果你喜歡這次的分享內容,請轉發給更多人!也希望你為文章:留言和點贊。
好了,這就是本期的分享,想學習和了解更多關于H5的制作、策劃、設計的知識,請關注小呆,下期有更多好內容分享給你,咱們下期見!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H5廣告資訊站(ID:H5-zixunzha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