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方,顛覆大乙方
所有乙方廣告人都說過同一句話——甲方是傻逼。
現在我的體感是,能力比較強的乙方,很大一部分都去了甲方,尤其是互聯網公司。我本人也是這種典型路線,本土廣告——4A廣告——互聯網甲方。
當越來越多專業營銷人都從乙方轉到甲方,那么也意味著甲方越來越專業,傻逼程度越來越低。
而乙方隨著人才流失,薪資競爭力減弱,以及最重要的傳播環境變化,這些年乙方的話語權越來越弱,只有非常頭部的幾家乙方,或者掌握核心資源的乙方仍有話語權,賣創意服務的大部分乙方,生意越來越難。
這是我的顛覆三部曲第三篇——大甲方,顛覆大乙方。
大策略顛覆大創意,大傳播顛覆大廣告,大甲方顛覆大乙方,三件事同時在發生,所有的營銷項目必須由甲方親自下場,甲方提供策略,并創造傳播型營銷戰役。
甩手掌柜式甲方,只會提建議的甲方,外行指導內行的甲方,已經是過去式。
我們談談,在新的傳播環境與傳播策略下,甲方與乙方的新協作關系。希望對你有啟發。
以下、Enjoy:
一、甲方,請躬身入項目
20年前的4A盛世時,是真正的大乙方時代。
品牌會很謹慎的挑選Lead Agency,然后將整體的營銷業務打包給這家機構合作數年,比如Nike與W+K,Apple與TBWA,這算是業界兩對絕配。
以前一些大外企給4A的月費,我聽說最高給過50萬美元。我在甲方最高付過50萬人民幣的月費。
很多甲方人員(并不是所有)并不專業,面對專業乙方只會干兩件事,一是寫出半吊子brief對乙方說我們既要又要;二是面對廣告內容只會說有點平,再提一版,不夠犀利,再改改,用第一版吧……完全提不出專業建設性意見,乙方罵一句“甲方傻逼”算是客觀評價。
現在,面對社交網絡傳播環境,面對算法化流量,原生化內容,品效合一,直播賣貨,產品種草,O-5A全鏈路,快速迭代的達人生態……,乙方不能深度介入甲方組織構架,也無法協調內外部協作的情況下,必須由甲方市場部來操盤營銷,躬身入局。
要明白一點是,在當下復雜環境下,“廣告”對于營銷的占比是越來越小的,4A會的那一套東西,在一次千萬級以上品牌戰役中,只占一小部分。
前面兩篇講了大策略與大傳播,這兩點必須由大甲方來操盤。甲方躬身入局至少應該做到兩點:
第一點,內部的整合者。不管是消費品牌還是互聯網產品,品牌內部組織從產品研發,到運營生產,到線上線下的渠道,甚至包括客服人員,都與營銷相關。
談大策略時我們講到,將大創意內化到產品中,讓產品成為大創意,那么這件事只能由甲方來做,由市場部與產品部門共創。
然后是渠道們,所有線下門店能否步調一致,線上渠道怎樣集中爆發,以及如何用營銷傳播來為渠道做轉化銜接,這些也需要市場部門來做。
第二點,策略輸出者。所有甲方的brief,都應該成為清晰的品牌策略。甲方想清楚要做什么,乙方落實怎么做的問題。
舉個例子,十年前淘寶想要年輕化,這是品牌大方向。錯誤的brief是,基于品牌年輕化這個課題來找9家大4A來提案,預算沒有上限,方向保持開放,然后甲方開始有點平、再改改、不夠犀利等指指點點,最后大概率會是個失敗的營銷,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甲方brief。
正確的brief是,市場團隊充分了解品牌,決定做一個線下展覽,將年輕創新的店鋪搬到線下,展示淘寶的年輕化與潮流化,吸引年輕人對品牌的熱愛。決定做這件事是策略,然后把這件事的策略思考交給乙方,最后乙方想出“造物節”這個名字,以及要怎么落地的創意。這就是很好的配合。
接下來我們再談,在大甲方邏輯下,甲乙方的協作框架。
二、協作框架:綜合甲方,細分乙方
甲方市場部的趨勢是,越來越需要具備綜合能力,成為八角形戰士。而乙方的能力則更加細分,或者乙方機構的能力也更加細分。
基于此我們談談,大策略與大傳播如何在大甲方的引領下,完成與細化分乙方的協作。
1、甲方作為操盤手
以前甲方是問題提出者,現在甲方必須是問題解決者。
甲方操盤手分成兩個部分:一是對內的整合,二是對外的整合。
首先理解對內整合,對內要緊密的連接產品、運營、渠道、電商等部門,形成緊密配合,因為營銷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環節。你的營銷創意可能是產品大創意,也可能以運營為核心做營銷,至于渠道與電商則是消費者的直接觸點,承載營銷創意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我們發現,在當下的環境中,營銷已經不是市場部這一個部門的事情,是全公司所有部門的事情,但不能所有部門各自做營銷,市場部則起到一個連接與整合的作用,與其他部門進行跨部門橫向協作。
但“跨部門橫向協作”這件事很難,如果你們在大公司待過就能感同身受,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KPI,都想獨立做項目,所以要完成這件事,還是需要更高層的意志,更順暢的協作流程與KPI考核。
然后是對外整合,在“大傳播”文章中我們講到,“傳播”這件事遠比投放更復雜,更需要傳播策略,需要即時調整。
那么甲方作為操盤手要做的事情就會更多,要協調不同職責的乙方,哪些是內容生產者,哪些是MCN,哪些是平臺,或許有媒體,有線下落地方等等,包括不同維度的達人,這些要整合在一起,完成一件事。
以前的甲方有lead agency,現在不可能了,沒有一家機構能夠幫助甲方整合,必須由甲方親自下場,親自操盤整合。
2、乙方術業有專攻
再說乙方,乙方過去十幾年的變化是巨大的。
一是4A成為落后生產力,每隔一段時間就看到兩家4A整合成一家,我沒記錯的話現在應該有一家是5家4A整合在一起的。
二是本土創意熱店的崛起。三是不同形態的乙方新生,包括大的內容生產者,包括MCN,包括更細分領域的專業機構等等。
四是平臺的強勢崛起,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包括阿里和京東等,這些才是市場上最大的“廣告公司”,大家都是給平臺打工的。
經過這一系列的變化后,乙方要何以自處,我認為是:專、精、特、長。
現在已經呈現出基本的趨勢來,活的比較好的乙方,都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我越來越少見到說,什么都能做,什么活都接的公司活的好。
有專門做活動的公司,已經承攬了各大互聯網公司幾乎全部的線下活動,活的很好。有些創意熱店,形成了自己的內容風格,品牌就愿意來找他們。有些MCN有獨家資源,有些頭部達人內容公司,有獨特的內容形態,這些專精特長乙方,都活的還不錯。
從乙方競爭層面來說,一定是差異化。讓自己形成差異化,并讓品牌方接收到這種差異化。或者用更品牌化思維來理解,乙方也要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專注解決什么樣的品牌問題。
沒有形成品牌特色的乙方,相當于白牌競爭,只能拼人力,拼低價,這不是個好生意。
3、找對乙方,做好營銷
甲方如何找到對的乙方,這在以前不是問題,但現在顯然問題越來越大。
身處行業一定有所感受,一場比稿中能碰到不同的牛鬼蛇神,輸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最后則是拼價格定輸贏,我認為這是極其不專業的甲方。
甲方最基礎的能力,是充分了解營銷生態中的不同角色,了解不同乙方的能力價值,更深入一些是了解不同平臺與不同達人的營銷角色。
甲方可以不是全能營銷大師,但一定要有找對乙方的能力。
一個綜合型大項目,往往會需要多家不同的乙方協作,比如要跟主傳播平臺的商業化部門合作,要有一家相對傳統的廣告公司提供主視覺品牌片,需要傳播型乙方做傳播策略或者資源中介,或許還需要傳統媒體公司做傳統投放,必不可少也有頭部達人的深度共創等等。
所以,我一直覺得比稿已經是落后的形式,在解決商業貪腐的前提下,甲方應該找不同能力的乙方去相親,去整合協作,可能需要5家不同乙方一起協作完成一個項目,而不是5家不同乙方來比稿一個項目。
我認為,未來很難再出現綜合型的“大乙方”,不再需要lead agency 模式。
三、總結與展望
甲方與乙方,都需要重新理解自己的定位。
最后我們總結一下:甲方的角色重塑,乙方的專精特長,以及整合協作模式。
甲方做甩手掌柜的時代徹底結束了,現在需要彎下腰的甲方,躬身入局的甲方,解決問題的甲方。
首先應該是操盤手,一個好的項目經理,一定是個好的CEO,或者是個好的“制片人”,一個組局的整合者。要跟自己的領導提項目立項,要橫向跨部門協作,要找到合適的外部供應商,可能同時好多家,要跟平臺方做好對接,要監制包括廣告公司與達人的內容輸出。
其次是好的策略專家,在立項階段就應該有明確的策略方向,知道要做什么事情,要達成怎樣的品牌目的,然后才是找到不同的協作者來完成項目。包括前期的品牌策略與執行的傳播策略。
乙方生態,現在處于大亂斗的環境,大家都說自己能做整合營銷,但完全是不同的人,就像是不同玩法的牌手,坐到了同一張牌桌上。
我能給到乙方的建議是,找到自己的“專精特長”,然后盡可能外化,讓甲方知道自己的優勢,樹立自己的營銷品牌,不至于陷入混亂的牌局中。
最后是甲乙方的協作,現在最通用的仍然是比稿模式,包括很多大品牌或國企礙于流程限制沒辦法,但我仍覺得比稿已經是落后的篩選方式了。
找來幾家能力與價值完全不同的廣告公司一起比稿,是極其荒誕的,況且現在大一點的項目,都需要幾家不同的乙方共同協作,每一家都比稿,只會顯得更荒誕。
所以,接下來對甲方的能力要求更高,甲方市場部成為lead agency,而乙方則是更垂直細分,在自己專長領域內做到最好。
祝你成為更好的甲方。
祝你成為更好的乙方。
以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