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新春微電影,開了一個宇宙級的玩笑
看完寶馬最新發布的龍年微電影《木星計劃》,只有一個感覺:
這個德系豪華汽車品牌,在本土的CNY營銷,是越做越靈。
寶馬龍年特別獻映《木星計劃》
如果挑剔一點說:
2021年「BaMaWo 年在一起」還有些勉強;
2022年《馬上快樂》里「馬」「虎」的組合,視覺大于內容;
2023年雙語春聯《招財進寶 馬到成功Lucky money into BMW to success》,文字游戲尚且算聰明討喜;
那么今年,寶馬一本正經地搞笑、聯動德國總部認真過本命年的模樣,應該能讓很多人回過神:
原來,它已經這么了解我們的文化了!
CNY營銷扣題扣得嚴絲合縫不說,故事中的無厘頭、冷幽默,從頂級BOSS到保安,每個人都樂在其中的娛樂精神,更讓人忍俊不禁。但也直指一個“汗顏”的事實:
為什么,在本土CNY營銷中最先做出突破的,竟然是一個德系車企,還是個豪華品牌?
有留言說:有錢就是任性;佩服代理商的賣稿能力…
如果說寶馬的這種跳脫嘗試只玩個一兩年,我們尚且可以如此評價。但是,風格不僅持續,且一年更比一年大膽且落地,足以說明品牌做這件事的認真態度。
它就是要在每年春節都拿自己開一個玩笑。
品牌要敢于放下包袱,別端著。一個再高大上的品牌,不論你日常營銷怎么做,到了春節需要以娛樂化為導向。試圖講大道理傳遞品牌價值?那個時間點其實很少有人會真正在意。
市場上大家其實挺怕“自黑”,不是都敢開玩笑或 play 自己……
Stéphane Koeppel,寶馬中國品牌管理副總裁
《專訪 BMW×TBWA:玩飛了的寶馬,憑什么贏下戛納金獅?》
1、寶馬屬龍,入鄉隨俗
大家都能看出來,《木星計劃》有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的影子。荒誕、透露著冷幽默,人物設定相似,部分片段里那種偽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也很像。
電影講的是:一個人到中年的科幻雜志主編,踏上漫漫旅途尋找外星人。
短片則呈現了:迎來本命年的寶馬,特地組成一支科研團隊,希望能扭轉木星公轉對本命年的影響,給全人類帶來好運。
在CNY營銷里品牌過生日、周年慶、公布自己的屬相都不算稀奇,但是若說和大家一起一本正經地過本命年,寶馬這應該算頭一例。一開始,品牌就放出了兩個戲劇點:
1)寶馬屬龍,也要過本命年。
2)用科學角度,解釋神秘的東方玄學。有反差,才能出荒誕。
過本命年一定要隆重:
代言人和品牌代表商討對策;
超級大BOSS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立木星研究總部;
記者獨家專訪,全方位回顧科研成功全過程。
相反的是,科研過程很離譜:
太空斯諾克
光帆方案
拉格朗日點(這里還有張朝陽的物理課友情出鏡)
直到發現紅運定律:
德國慕尼黑總部四缸大廈一夜穿紅
總裁改名 Sean Green - Sean Red
推出更多紅色寶馬車
全體員工收到紅色秋衣秋褲
代言人易烊千璽也屬龍,嘴上不承認卻穿著紅襪子
就連寶馬的老朋友寧浩導演的紅毯,都……
這個古老的東方智慧——紅運定律,有多準:
各國都有人有過因為「紅」而經歷狗屎運的時刻;
足球明星奧利維爾·吉魯Olivier Giroud 、泰賈尼·賴因德斯Tijiani Reijnders 表示同意
各個領域的智識精英,用最嚴謹的科學態度詮釋著東方玄學(KOL營銷的另一種參考:選什么樣的KOL,確定何種合作形式)……
寶馬用14分鐘開了一個宇宙級的玩笑。
當然,一定有人不買這筆帳,可能會說片子太長;第一遍看時覺得莫名其妙;這么大的陣仗,最后就整了「紅運定律」?就不能正正經經拍個劇情類微電影嗎……
但是我想,在流行發瘋、樂見玄學的當下,寶馬應該會比往年收獲更多肯定。
尤其是看過種種以發瘋為由,但結果和效果實在算不得上品的玩法后;
尤其當CNY這個節骨眼上,人們難免對龍審美疲勞,看溫情故事、賀歲片看得昏昏欲睡;
尤其,當手工耿不只出現在短片,還與寶馬合作共創視頻,真有一種“今夕是何年”的荒誕。
圖源手工耿
況且,荒誕無厘頭即使不算審美主流,也絕不等于平庸、搪塞。
2、但是,寶馬式CNY 可以借鑒嗎?
之前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仔細看下來,這個問題本身并不成立,或者說「寶馬式CNY」這個話題不能單一而論。
首先,寶馬的這種創意風格并非只在新年前做一次。只是品牌每年針對這波項目,會格外加大投放力度,項目被我們看到了,如此而已。
其次,不同品牌的CNY營銷承擔著不同任務、也形成了不同風格:
有的講求實效,創意就要讓位給銷售策略。
比如今年山姆的年貨廣告就平衡得非常好,帶貨信息“干脆得一塌糊涂”,也在「戶外媒介創新」這一趨勢之上,進一步延展創意。
有的已經形成價值感IP,品牌借此可以和用戶定期對話。
比如百事一年一度的 「把樂帶回家」項目,已經持續了13年。今年,《人間至樂是家鄉》系列電影依據非遺、鄉曲、鄉味、鄉音及家人5個主題,分別拍攝了大同篇、福州、荊州、鄂爾多斯等5支家鄉故事。
這一嘗試和2023年流行起來的地域敘事,不無相似。
大同篇
也有品牌延續過去一年的敘事風格,在新年之際階段性畫個句號。
比如小米手機發布的《把這一年,展開說說》,一如既往透露著人文感。只是在「折疊手機和展開說說」創意外,后續的文案表達有些高開低走。請來的外援——《宇宙探索編輯部》編劇王一通,實際發揮有限。
還有就是各種賀歲電影……
再來看寶馬——
寶馬中國品牌管理副總裁,在數英專訪中曾說:
我們想要的是 【Cool Luxury(潮×奢)】 —— 豪華卻不老套,是顛覆的、勇敢的、年輕的豪華……奢侈品和我們面臨的挑戰很相似:國外消費者年紀偏大,國內消費者很年輕;如何在同一個 logo 下,借助產品和內容,滿足全球市場需求?
也就是說,「潮×奢」是寶馬要堅持的方向,而CNY只是它踐行的節點之一。在此之外,寶馬還有一個探索方式——即在B站試水、整活。
有些朋友已經想起來那兩條短片:
BMW「高能的一幣」:再度開啟 B 站大型寵粉整活
寶馬入駐B站,首支宣傳片有點高能!
是,但還不止于此。如果去寶馬的B站賬號逛一圈,會發現,這個德系車企的內容路子還非常寬。
常規的就不多說了。2023年3月7日,107歲生日之際,寶馬在B站發布了一條科幻短片《未知動物》,易烊千璽為主演。
《未知動物》
短片風格比較魔幻,大致講的是:一個汽車修理工(易烊千璽飾演),在受到外星文明(女外星人由邱天飾演)影響后,逐漸異化成汽車人的故事。
如果從藝術短片的標準看,《未知動物》并沒有很多突破。「人格異化」這個主題不算新穎,短片的視覺也在模仿王家衛,尤其部分片段很像《重慶森林》,連女主角的妝容都是復刻王菲早年的造型。好在整體水平不錯,易烊千璽的演技也算加分。
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商業片中,就不一樣了。該片還獲得HiShorts!廈門短片周主競賽商業單元提名。一同進入提名的還有《笑甜甜》《一掌雪》《上班記》《京東圖書 問你買書》。
《未知動物》是寶馬周年慶發布的#BMW AHEAD影像計劃#作品之一。另外兩部分別是定格動畫《巴拉布的愿望》,和二維科幻短片《猴子》。
三支片子從不同角度、依據不同題材,追問著人和車還可以有何種關系,擴大了汽車品牌做內容的范圍。但是后兩支片子的質量,遠不及《未知動物》。
不過即使如此,我們也能初步看到,寶馬借助不同平臺和內容載體,塑造著品牌的「潮 奢」形象。B站是它的發力點之一,內容更多面向站內用戶和年輕代消費人群。而CNY則承載了更廣泛、更本土化的嘗試。
最后會發現,值得我們反思的那個問題,變了:在CNY營銷上做出突破,只是表象,根本在于——價值感的判定與表達:
到底什么是奢侈、豪華?
奢侈品牌、豪華品牌又是什么樣的?
LV的奢侈感,和愛馬仕的奢侈感一定是不一樣的。
那寶馬希望呈現的是一種「更年輕、更潮的豪華汽車品牌形象」。創意是無價的;敢于去顛覆印象這種勇氣是無價的;每年都拿自己開一個玩笑,和國人玩在一起,快快樂樂地過個年,這種態度是無價的。
正如Stéphane Koeppel所說 :“高級感不一定是呈現「貴的感覺」,好創意本身就很高級。”
而且換個角度說:如果豪華品牌、奢侈品牌都不去做一些實質性的突破,那么當消費者在選擇評價時,又憑什么要求他們信任品牌片中那些華麗的詞藻、slogan是真正有意義的。
最后附上《木星計劃》更多宣發素材和出演名單,供大家綜合評判。
電影臺詞海報
另:素材源于寶馬,如有特別注意事項,聯系數英刪除。
部分出演名單(排名不分先后)
易烊千璽、譚希和(曾飾演錢學森)、李媛、徐一航、強國銘、楊皓宇、寧浩、張朝陽、易立競、AC米蘭足球俱樂部球員(Olivier Giroud和Tijjani Reijnders)、大山、手工耿、科普視頻作者安森垚、國際射電天文研究中心博士劉博洋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