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英獎評審有感:無法積累品牌資產的創意,通通都是耍流氓
前段時間參加了2023年數英獎專業評審,這是第三年參加。集中時間看幾百個廣告案例,的確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除學習外,還能明顯感覺到一個趨勢:大手筆的廣告、活動在逐年減少。除行業超級品牌如天貓、美團、抖音、快手等還有大制作外,較少能看到新品牌、中等體量品牌做傳播事件或TVC。
和vivo深圳的朋友聊,也印證了我的想法:行業都在縮減廣告投放預算,已進入降本增效階段。
這觸動了我近期的一個思考:從品牌的角度講,如何降本增效?
那就是降低無效浪費,提高傳播效率。如果要做廣告,就要研究怎么把錢花到刀刃上,怎么花得值。很重要的一個衡量指標,就是品牌資產的積累。
今年評審案例時,也多是從品牌資產角度來看的。那我就從這個角度,給你聊聊今年我認為的好項目,以及近期的思考。
一、什么是品牌資產?
在《管理品牌資產》中,大衛·艾克提出品牌資產五星模型:知名度、認知度、忠誠度、品牌聯想、其他品牌專屬資產。
今天我們認為,品牌資產就是能給企業帶來效益的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廣義來說,消費者能認知、聯想、傳播的關于品牌的一切,都是品牌資產。
這里著重強調了品牌資產要能為企業帶來效益,能帶來效益才是資產,不然就是負債。這個效益分兩個層面:
第一,買我產品。購買產品或服務,帶來物質收益;
第二,傳我美名。識別、認知、記憶、傳播品牌的一切,如名字、logo、廣告語、傳播活動、調性、產品特點等,帶來心智收益。
我總結了品牌資產的一些常規落地要素,如下圖。
舉個例子,比如形狀。天貓的貓頭形狀,獨屬天貓所有,可以延展出各種活動icon和logo,每年雙十一貓頭創意也成為行業一大看點。
抖音也在將logo的音符私有化,并延展出各種創意。
再比如顏色,看到外賣小哥的黃色服裝和頭盔、路邊的黃色共享單車,就知道是美團的;一提到愛馬仕,除了大H外,還能想到它的橙色;提到蒂芙尼,則想到標志性藍。
要想成為品牌資產,一要符合品牌戰略與配稱動作,二要堅持一以貫之的投入。
這次評審中,看到很多項目報了整合營銷傳播,大致節奏如「短片or話題預熱——事件、TVC引爆——KOL投放&電商導流收尾」。每個階段主題不一樣,做出的動作也不一樣。
能理解廣告公司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有創意、有節奏、全鏈路營銷,甲方更容易接受。我以前也做過類似的方案,為大牌手機、頭部游戲公司做過幾十萬和上百萬的社媒投放,也策劃過類似的話題。
但今天我對這種形式表示懷疑,因為沒有積累。我們設計的節奏是腦海中自嗨出來的,在當下媒體多樣、噪音繁多、受眾注意力分散情況下,他們接收到的信息就是片面的,也很難達到既定效果。
沒有一以貫之的主題傳達,就無法沉淀、形成品牌的深刻記憶,那么就無法形成資產。到了第二年或新階段,就得做新的傳播和投放,不做就沒回報,那么這就是一種浪費。
品牌資產是儲蓄,在里邊投入的每一分錢,未來都會以利息的形式反哺到經營的很多方面,比如產品更好賣、知名度更廣、與合作商合作溢價更高、更受資本市場青睞、人才更愿意為你工作等。
所以我今天得出一個結論:一切不以積累品牌資產為目標的傳播創意,都是耍流氓。
二、如何創建并積累有效的品牌資產?
是不是我仿照天貓把logo摳成輪廓做創意,每年拍個廣告、做個活動,就能成為我的品牌資產呢?也不盡然。
邁克爾波特講,戰略是創造一個獨特價值的企業定位,并以此展開的一系列經營活動的組合。品牌戰略也是如此,創造一個有心智價值的獨特定位,并建立一系列配稱動作去打造和鞏固它。
只有符合品牌戰略引領,與其他配稱動作形成協同,才能稱為品牌資產。
我總結了建立品牌資產的幾個要點:
1、有真洞察,給真解決方案
企業是社會器官,是為了解決某個社會問題而存在的。做傳播創意,首要是找到社會共性問題,為消費者解決一個問題,或滿足某個需求。
比如天貓國際做的中文暖心貼,在進口保健品上貼中文翻譯,標明成分、使用說明、功能、保質期等重要信息,讓中老年人更好使用。
藥品中文貼就能成為之后的一個持續動作,在更多藥品上標明,成為品牌資產之一,也更加凸顯天貓國際的品質感與對消費者的細心關切。
還有這次閑魚做的「閑魚低碳雙十一」活動,通過號召用戶在閑魚賣出閑置物品,展現二手物品流通對低碳的助力。期間聯合眾多品牌做「加點綠接力站」活動,與國家地理共同發起「微瑕地球 一起擦亮」綠色低碳生活創意,發布減碳報告。
消費者通過在閑魚轉賣二手物品,間接參與社會公益,助力低碳,獲得了物質收益與情緒價值;閑魚與合作品牌獲得了業務量與曝光;社會則獲得了低碳收益。
「閑魚低碳雙十一」就能成為閑魚極具代表性的品牌活動,年年舉辦,未來聯合更多低碳、綠色品牌,持續豐富低碳主題和玩法。
這就是有真洞察、真解決方案,讓消費者、品牌方、社會多方受益的活動,也是獨屬于閑魚的品牌資產。
2、形式簡單,可復制、延展
好的創意形式一定很簡單,且能不斷復制和延展,有內在生長力。
肯德基確定了「分享美味」方向后,選用了桶作為突破點。因為一個人吃不完一桶,一定要好幾個人享用,具備社交屬性。
于是把logo換成了桶的形式,產品上也圍繞桶做了很多延展。比如超值全家桶、過年的新年展翅桶、感恩節的感恩半價桶、春節期間的新春金桶、新品上新的王炸雙子桶……
桶還可以做成船夫帽、時尚周邊、溫馨貓窩、聯名載體,未來不斷豐富玩法和創意形式,那么桶就能成為肯德基強有力的品牌資產與符號。
3、堅守戰略重心,動作不變形
廣告行業創意形式層出不窮,也永遠不乏新概念產生。H5、裂變、病毒視頻、元宇宙、NFT數字藏品……當時流行的概念,今天再看都有點過時。
今年同樣有許多數字藏品的營銷項目,無一例外都宣告失敗。
在我看來,形式永遠是內容的載體,在追熱點,結合AI、元宇宙等概念時,首先要考察這些動作是否偏離了戰略主線?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定位鞏固?
這次有個項目很打動我,是全棉時代的「你好 棉花色」。從棉花的生長周期中提煉出棉花色,展現出棉花的色彩變化和頑強生命力。
而后通過短片《尋找棉花色》、「我和我的棉花朋友」主題繪畫作品征集、「你好 棉花色」發布會走秀等活動,確立了「棉花色」這個IP,也更加確立了「全棉時代=棉花專家」的品牌認知。
堅守戰略重心,圍繞品牌定位做創意延展,就不會盲目跟風、追熱點。
4、一以貫之,不斷投資
正確的動作持續做、持續加大投資,才能真正為我所有,進入大眾心智。
比如肯德基的桶,每年圍繞桶做新品研發,與流行明星、社會話題推出傳播創意,把桶做成服裝、玩具等形式,在「桶」上不斷投資,才能真正占據這個資產。
再比如美團的小耳朵,在騎手頭上出現,在奶茶杯蓋上出現,在用戶頭上、明星頭上、雜志封面上出現,不斷賦予新內涵,展現更多創意形式。
今年還根據耳朵,延展出了秋褲這一IP。
如果當初小耳朵爆火后,美團當成一陣潮流對待,必然不會有之后如此多的好創意出現。
好的創意需要生,更需要養。在品牌資產上的投入,不是成本,而是投資。
做個總結,創建并積累有效的品牌資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有真洞察,給真解決方案;
2、形式簡單,可復制、延展;
3、堅守戰略重心,動作不變形;
4、一以貫之,不斷投資。
三、打造品牌資產的幾個小誤區
打造品牌資產,需要前期的洞察、策略,也需要之后的執行、投入,對企業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支出活動。
過程中有任何問題,對企業來說無疑都是巨大的浪費。
通過這次幾百個項目的評審,我總結了三個小誤區:
1、策略不對,執行白費
方向跑偏,后邊走多遠都是白費。
前期對消費者的洞察、產品的賣點分析、創意形式的判斷,如果出現問題,那么無論之后做大片拍攝、線下事件、還是社媒傳播,就都變成了自嗨。
比如這次哈啰電動車做的三個短片,為了展示無鑰匙感應解鎖、車輛預警定位、精準續航顯示三個賣點,拍了三組大片,這也是廣告創意公司常用的手法,感興趣的可自行搜索查看。
能看出投入巨大,但最后表達的賣點很簡單,也沒有像「病毒視頻」一樣在網絡上產生大量轉發,以及對產品功能更進一步深化的呈現。那么這個活動,就完全有平替的、成本更小的方式進行表達。
盡管這個項目在數英網獲得了較高評分,評價制作精良、執行棒、腦洞大開等。但在我這里,策略完全跑偏,也是經費大量浪費的體現。
2、持續變換,無法積累
每年一個新主題,每次一個新創意,持續變換,無法積累。
比如智聯招聘,世界杯期間結合世界杯,脫口秀大會熱了就找脫口秀演員代言,每年都是大手筆,每次主題都在變。
而智聯招聘的slogan叫「上智聯,靠譜工作視頻見」,卻很少看到智聯在「視頻面試」這個方向上做傳播創意。
視頻面試能減少面試者奔波成本,也能提高面試官的面試效率。在視頻面試這個方向上做創意,比如每年做BOSS面試節、大學生視頻求職季、視頻面試綜藝等活動,就能逐漸坐實「智聯招聘=視頻面試神器」這個定位,也能帶動求職行業的效率提升。
還有很多城市,每年都做城市IP征集活動,每年也都在變,必然無法形成積累,這里不多說。
3、執行不當,效果減半
策略正確,如果執行不當,效果也必然減分。
比如這次好望水項目,確定了「吃辣就喝望山楂」的方向,策略很聚焦,也很精準。夏天吃燒烤、冬天吃火鍋,吃到熱辣時都需要一杯酸甜飲料解辣,這是消費者的痛點,目前也沒有一個代表性的解辣品牌。所以望山楂占住這個定位,我認為是非常正確的。
不過請了龔琳娜代言,創作了一首《龔琳辣》,試圖打造成《忐忑》一類的洗腦神曲:
這里就有些牽強,從網上來看,也沒有起到很好的二次傳播效果。
我們講傳播要借勢,借什么勢?借文化母體、大眾情緒、社會痛點的勢。說到吃辣,傳唱度最高的當屬宋祖英的國民級歌曲《辣妹子》。
不用請宋祖英,只需買下作曲版權,改下歌詞: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吃辣喝望山楂!
一聽就會,傳唱度廣,傳播效果更好。
再結合川渝辣妹子和川渝辣火鍋做內容,則「吃辣就喝望山楂」的主張,會更容易進入消費者心智。
四、最后再說兩句
以上是我對這次數英獎部分項目的看法,也總結了關于打造品牌資產的一些想法。當然,從業背景不同,專業視角也不一樣,對以上作品有不同意見也很正常,歡迎友善探討。
都說廣告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第三年點評數英獎案例,的確也能感知到行業發展的脈絡走向。希望我的這些觀察,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
注:以上作品均來自數英網,想了解更多項目詳情,請在數英網內搜索查看。
作者公眾號:蘇佬師(sulaoshi214)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