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的刷屏背后,是刷屏元素的連續堆疊
幾乎每一次的刷屏都是毫無征兆的。就像這一次瘋狂占據我們朋友圈,但難得沒有被微信封殺的廣告片《啥是佩奇》。
說實話,確實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的刷屏作品了。嚴格來說,《啥是佩奇》是一支電影預熱廣告片,劇情就不贅述了,如果你還沒看過,強烈建議你一定要點開看。如果你已經看過了,不妨再看一遍。
我覺得強行吹爆這支廣告沒有太大意義,強行吹爆導演張大鵬亦是,但這一2019年第一個刷屏的作品,還是值得思考一下的。
刷屏的背后,是刷屏元素的連續堆疊
就像每次出現刷屏作品時一樣,就有不少人開始討論為什么?
其實如果你看多了這類的分析文章,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刷屏作品刷屏的原因千篇一律。牛逼的洞察,牛逼的創意,牛逼的團隊,牛逼的執行力,牛逼的媒介投放……
當我看到《啥是佩奇》在朋友圈連續刷屏出現的時候,我就知道它一定有一個牛逼的洞察。當我看第一遍的時候,我發現不僅如此,這支廣告能刷屏的深層原因,在于它是一系列刷屏元素的連續堆疊。這也就導致了它“不得不火”。
第一,小豬佩奇在過去一年里積累的人氣,大概可以排在前三。相信你不會有異議。今年上半年,粉紅色的小豬佩奇幾乎在全網刷屏,一時間,佩奇成為了“社會人”的標配,所有品牌都想和佩奇成為好朋友。
第二,城鄉文化的沖突,貫穿這支5分鐘的廣告,如果你熟悉導演張大鵬,你就會知道這并不是他第一次這么干,包括方言在廣告片中的運用,這些都可以解釋過去一年快手的社會地位。
第三,留守老人期盼兒女回家過年,這種洞察即使已經被各大品牌用爛了,但我們總是被這些真實的故事感動的眼淚鼻涕一起流。
爺爺不懂孫女的佩奇;村里不懂城里的佩奇;大山不懂網上的佩奇……這種連續的沖突,連續爆款元素的堆積,引發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于是就以刷屏的形式爆發出來。
創意不是廣告人的專利
很多人在問,這支片子到底是哪個廣告公司操刀的?很抱歉,其實這支廣告背后沒有廣告公司,是由小豬佩奇大電影的導演張大鵬親自拍的,包括創意。
不得不說,把這些元素糅合到一起的導演張大鵬,的確像他的微博昵稱一樣,NB!
1984年出生的張大鵬簡歷非常簡單,但有不少代表作,華為MATE20的土撥鼠廣告,以及四川話版本廣告,都是他的大作。張大鵬還憑借鏈家的《老張的團圓年》獲得過2017年中國廣告影片金獅獎最佳導演。
粗曠的風格背后,藏不住那種拿捏的恰到好處的情感流露,想起來也符合北京老爺們的氣場。
我一直認為,創意這回事,哪有誰是專業的,有腦子就行。牛逼的廣告人也只是比普通人閱歷更豐富,更善于從生活中抓出那些容易被人忽視的東西而已。
即使是淘票票也能刷屏
在這次的刷屏當中,應該有人注意到了,刷屏的原鏈接來自淘票票。這是我覺得最值得思考的一點。
這幾年,越來越多開始追求形式上的創新,各種黑科技的H5,一鏡到底的長圖,創意短視頻,融合AR、VR等新技術等等。雖然沒錯,但一次又一次證明,內容為王的真理是不會變的。
刷屏背后的原因其實沒有什么值得過多揣摩的,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知道。我是這么總結《啥是佩奇》的刷屏的——樸實無華的牛逼。但依然無法否認這是一件值得點贊的作品。
佩奇到底是啥?大年初一去電影院看看吧。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