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吳小寶、Lily、西西付
撰文:西西付
早在三年前策劃「女性營銷人」專題時我們就想到了她,Olga吳美君。
她曾是Mattel美泰、肯德基、Timberland的總經理,在營銷行業從業30多年:
她改變了Timberland在中國的命運,幫助Timberland從負增長扭轉成銷量翻兩倍;
她在臺灣把肯德基的冷門蛋撻變成明星單品,業績占比從零做到14%,把吮指原味雞打造成招牌產品;
她推出的廣告都很有名:肯德基《您真內行》《這不是肯德基》系列詼諧幽默;Timberland《真是踢不爛》、《踢不爛未完成》溫暖走心,皆是叫好又叫座的經典案例。
然而,沒等我們邀約,突然傳來關于Olga的一系列消息:
“離開Timberland,跳槽A&F”
“A&F業績不佳,轉投Dr.martens"
“被Dr.martens開除,品牌退出中國市場”......
今年,再次聽見Olga的消息時,她已從營銷人轉身成了自媒體網紅,全網粉絲超35W,最近還以女主角的身份為底妝品牌半分一拍攝了一支品牌紀錄片。
上個月,我們約了見面,了解了這位集多種身份于一身的女性,她在一連串的人生轉折中,從世界500強品牌大中華區總經理到自媒體網紅的奇妙故事。
一、拍廣告,戀愛對象小19歲
采訪當天恰好是七夕,Olga為半分一拍攝的品牌紀錄片在一天前上線。
片子以Olga不同尋常的戀愛故事串聯起她跌宕起伏的人生30年,我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都忍不住感嘆:不為人生設限的女性原來能如此自在瀟灑。
于是,我們決議讓對談從廣告片開始。
把時間拉回到2022年的秋天,Olga在英國希思羅機場等飛機,閑來無事在社交軟件上看帥哥。
一個小她19歲的帥哥映入眼前,長得符合Olga審美,Olga果斷右滑了,沒一會兒,她收到了匹配成功的消息。帥哥很直接,Olga很喜歡,兩人網戀了一個月就奔現了。
沒想到的是,第一次在男友家見面,就遇上了疫情管控,在回家和被封在男友家之間,Olga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
采訪中我們問她:
數英:不會有年齡上的顧慮嗎?
Olga:我才不會誒,只會為自己能吸引到這么小的開心,哈哈。
數英:不僅是談戀愛,好像您在職場上也沒有年齡焦慮。
Olga:是的,完全不會有。我從業35年,曾極度風光,也曾被fire過三次,又從谷底爬起來N次,我覺得年齡帶給我的完全不是負擔,而是別人想學都學不到的經驗。
我的前老板都說,若是有公司找上我,而我也喜歡這份工作,那是那個公司的福氣,能夠請到像我這么有經驗的人。
數英:做自媒體后呢?您知道的,網友的眼光常常比較挑剔。
Olga:一些黑粉說什么難聽的話,我已經學會不去在意。會被我吸引的一定是認同我的人,只有這部分人才會是我的粉絲,對我有價值。
我遇到過很苛刻的網友,他們對我從頭到腳評價了一番,但是我點開他的主頁會發現他根本都沒有關注我,更不可能了解我。不了解我的人的評價有什么好在意的。
沉浸于愛情中,Olga開心到每個人都能感受得到,比如,曾經合作過Timberland廣告大片的老搭檔馬曉波。
“他問我,你怎么狀態比之前還好,我就說自己交了個男朋友,然后就把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他聽完之后就說,這故事太好了。”
馬曉波把故事分享給半分一的創始人Brian,不久后Olga就收到了品牌的拍攝邀約。
繼Timberland之后,Olga與馬曉波再次攜手推出了一支好評如潮的女性品牌片。不過這一次,Olga從為品牌講故事的人,變成了品牌故事里的人。她不再是總經理,而是新晉網紅。
二、58歲,轉型自媒體網紅
Olga是臺灣人,今年58歲,已退休的年紀仍不停折騰。
過去三十年,做跨國公司總經理時,即使工作忙碌,Olga也從不讓自己閑著,學油畫、彈鋼琴;
轉型為網紅后,生活更加精彩,拍廣告、做訪談、開直播、跳探戈......
媒體人酸奶哥曾評價:“我還從沒有見過對生活如此有熱情、并把人生過得如此精彩的總經理。”
刀姐Doris在和她聊后感慨:“Olga太有能量了,懷揣著一顆向往冒險與新鮮事物的年輕心態。”
她的朋友給出精準總結:“無論順境逆境,Olga只要有事做就會很開心。”
Olga曾經在一次TED演講中分享,人若是遇到挫折時如何解決的三字訣:不抱怨、要反思、找事做。
“不抱怨、要反思”幫助她在職場快速成長,“找事做”則是她保持自我活力、生活秩序感的秘訣,也是她自媒體事業的發軔。
Olga的自媒體起號于57歲。在決定做自媒體之前,Olga的事業說順,也可以說不順。
她總能拿到很好的offer,但是過去兩年特別坎坷,每一份工作都做的不久,在最后一份工作的挫敗當中,拍視頻、記錄生活變成她調整心態、重拾自信的重要方式。
事實上,通過“找事做”重整旗鼓,這招此前Olga早已實踐過許多次:
被肯德基fire,Olga寫了自傳《像我一樣勇敢》,記錄在職場和婚姻中經歷的失敗,她的坦誠和勇氣也鼓舞了許多人。這本書連續十個月霸榜臺灣誠品書店銷冠。
離開A&F,在家待業期間正好碰到疫情,Olga無償做小編,為無數好餐廳、老餐廳寫文章宣傳,在臉書上成立“外帶外送看這里”社團,簡直就像臺灣的大眾點評。
在她看來,面對挫折是在與人生對話,鼓起勇氣才能拿到挫折的禮物。
最后一次職場挫敗激起了Olga的“叛逆心”。
當時是上海疫情最嚴重幾個月,Olga所在公司的多個門店被迫關門,眼看業績嚴重下滑,Olga不想坐以待斃,她盯上了勢頭正猛的小紅書,計劃通過做短視頻為公司品牌引流。
為了實驗可行性,她想先自己試水,再推廣給員工,沒想到第一條視頻就火了,這條“女老板翻包視頻”一炮而紅,在全網超過500萬次觀看,滿滿的評論以及彈幕都在稱贊這位女老板有多么可愛,視頻中出現的包包也馬上成了網紅款,并在天貓上成為該包包品牌的鎮店之寶。
Olga正想大展身手,不料因為這一舉措收到了辭退通知。
早已過了法定退休年齡,但是Olga覺得還沒玩夠,還有很多事情想要做。于是,秉持著“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的想法,她決定接著做自媒體,從“玩票”做成接下來的人生事業。
我原本糾結過是否要回歸職場。我父母都很長壽,根據我家的長壽基因我應該還有二三十年可以活,即便按65歲退休算,在職場也只有7年可以折騰。
剩下的時間我要做什么呢?可能答案還是自媒體。
最重要的是,做自媒體后我真的很快樂,獲得了很大的滿足感,而且它倒逼我要把生活過得更好。因為我覺得做事就是要名副其實。
三、人生下半場, 不追求成功,追求意義
從業三十多年,被fire三次,Olga有一籮筐的職場經驗和心得想要分享。
然而,從做決策的總經理變成偏執行的自媒體人,麻煩事接踵而來:
一開始一個人做自媒體時,Olga發現自己沒辦法對著鏡頭自言自語,好在她的探戈老師主動提出可以幫她一起錄制;
想要學習如何做企業領導培訓課程賣課時,連續在網絡上聯系幾個人都是騙子;
拉了一個粉絲群,沒一會兒竟然被惡意舉報,群也炸了;
想要在小紅書做直播,沒想到平臺審核遲遲無法通過……
雖然自媒體的粉絲日漸增長,但整天埋頭處理瑣碎問題讓Olga頭疼不已。
這時,Olga的一位朋友聯系上她。這位朋友與Olga曾為一個項目努力了大半年,最后卻功敗垂成。沒能成功的合作,卻讓Olga獲得一位好朋友,還為她的自媒體事業帶來了新的轉機。在朋友的牽線搭橋下,Olga順利簽約MCN。
事實上,大多與Olga合作過、同事過的人都成為了她的好友,就連當初開除她的上司也為她寫推薦信。Olga開玩笑說自己是“吸貴人體質”,但在我們看來,這是認真生活的人應得的饋贈。
簽約MCN后,Olga的自媒體內容更多元了。職場話題仍是主旋律,在此之外,Olga開始更多記錄其他生活片段,比如和閨蜜友誼、減肥方法、養生護膚小貼士等等。
從自媒體運營的角度來看,Olga賬號定位似乎不夠聚焦,內容選題也不夠有章法。
而在Olga看來,內容精彩與否并不取決于“是否足夠聚焦”,而是真實立體。她說:“正如我有很多面,我的自媒體也應該有很多面。永遠有驚喜,大家才會看不膩。”
專職做自媒體之后,我收到很多大V的專訪邀約,我天生個性像是“人來瘋”,再加上許多精彩的人生故事,是個非常好的受訪者,很擅長跟主持人互動,讓場面更加熱鬧有趣,毫無冷場。
讓我特別開心的是,這些內容幫我漲粉的同時,也成為大V自己賬號的爆款視頻。
接下來,我還會繼續與一些相似圈層的大V合作,我新開辟的專欄“我的天才女友”,目前已經收到了很多好評。
個人IP的價值不在于任何人都可以復制爆款視頻的文案、音樂和鏡頭,而是無人能復制的真實又立體的自我,保留個性與態度后,才能夠獲得最真切的共鳴。Olga想獲得的不只是流量,她希望產生真正的影響。
我以前常分享向上管理的方法,但后來我發現大家就算知道也做不到,因為很多人從心底里缺少自信,他們根本不敢和上級溝通。
所以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要讓大家從心底接受。我希望真實立體的我可以帶給他們能量,讓更多人像我一樣自信表達。
四、最重要的是,全力以赴
態度比方法更重要,Olga深諳此道。
從做職業經理人到做自媒體,Olga眼中最重要的“方法”,一直是全力以赴。
過去30多年來為外商公司做事,Olga總是會親自走到最前線去尋找消費者洞察,在門店觀察顧客的行為,在真實的溝通對話中,發現品牌增長機會。
如今做自媒體,開始直播帶貨之后,她這份認真的態度也延續至此。
例如,MCN發現直播間的衣服品類不好賣,認為Olga不適合帶貨衣服品類。Olga反駁:“不應該說‘Olga姐姐不適合賣衣服’,而應該要想怎么樣才能夠讓Olga姐姐衣服賣得好,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短視頻時代,消費者的行為變成了可量化的數據,但真正的消費者洞察,從不在數據里。
Olga在直播的時候會主動尋求粉絲出謀劃策:“大家為什么推薦直播間的某款單品”“喜歡什么樣的直播風格”......多次觀察和互動后,Olga已經明白問題出在哪兒,她說:“現在賣的不好,一定是因為大家不相信自己穿上會很好看,穿不出像我一樣的效果。”
Olga言之鑿鑿,而我們將信將疑,直到出現一個意料之外的插曲。
和Olga聊得正盡興,咖啡店的員工遞過來了一張小紙條,原來有位客人是Olga的粉絲想要和她合影。Olga很自然地將粉絲拉到身邊坐下,像大姐姐一樣開始與她閑聊。
她指著自己身上戴的一串華麗的項鏈問:你會買這個項鏈嗎?如果不買是因為什么?
粉絲:我覺得自己氣質不夠,不如Olga姐姐。
Olga:你有沒有想過,可能也會有一些場合需要去這樣的首飾?如果你有一個純色連身裙,再戴一個這樣的首飾在身上,可能會有機會讓別人覺得你很有氣場。
粉絲:我現在可能覺得自己還沒有到這種時候。
Olga:嗯,我覺得現在銷售方式可能還是有些問題,因為總是戴在自己身上,如果我找一個類似你這樣的女孩子做助播,可能效果會好很多。
粉絲:真的嗎?我可以申請報名嗎?
當粉絲說出“我覺得自己氣質不夠”時,我已經忍不住在心底驚嘆,不愧是有30多年經驗的營銷人,洞察如此精準,而且還能抓住機會及時復盤,改善銷售方式。
我們很好奇,Olga是如何能一直保持高能量,隨時切換高效的工作狀態。Olga干脆地回答:
做喜歡的事,就會一直想著怎么做好。如果工作讓你不想全力以赴,那它可能不適合你。對我來說,哪怕在一個比較惡劣的環境,受到各種限制,我還是會全力以赴。
最后:
采訪中有一段小插曲,Olga暫停了對話,讓代理商給即將發布的Blank Me廣告片下集做了一個新封面。
Olga說,她不喜歡品牌發的那一版,顯得自己不夠好看。
我們對比了兩版封面,一個文案是:又又又又被炒了,另一個文案是:爽文大女主。顯然,Olga更喜歡“爽文大女主”,Olga的原話是:這更像她平常會講的話。
Olga曾提到,她很喜歡楊紫瓊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獲獎感言,里面有這樣一句話:
Ladies, don’t let anybody tell you you are ever past your prime.
女士們,永遠不要聽信任何人說,你已經過了自己的巔峰期。
23歲拿到香港電影最佳新人獎的楊紫瓊,不會相信自己61歲會獲得奧斯卡;29歲就成為總經理的Olga,或許也從未想自己在58歲時會重頭來過。社會時鐘于她們而言,仿若無形。
為了這次與Olga的會面,我們準備了許多問題,但對談開始沒多久,便放棄了列好的提綱,任由對話隨意流動。因為比起條條框框的問題,我們最好奇的只有一個,為何Olga能始終保持一種旺盛的生命狀態——
或許是性格,天生的開朗外放,為生活鋪陳底色;
或許是經驗,30余年外企浮沉,讓她學會了最重要的處世心法;
或許是時代,80年代末入行廣告,她的成長倒映著80年代的理想主義、90年代的拼搏奮進,那是許多人追憶的黃金歲月,只是Olga從未流連,她總是躍向新的浪潮。
我們企圖追根溯源,卻陷入循環論證。
其實人生本無萬用法則,世界上也不會有第二個Olga。像她一樣活出快意人生,要做的只是,在人生的每一個岔路口,堅定地選擇自己。
采訪最后,Olga與我們分享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歌手叫李建復,他的名字你們可能都沒聽過,但是他的歌《龍的傳人》非常有名。他唱這首歌唱了快一輩子,自己都非常膩味,但是他沒有別的辦法,因為大家只記得他這首成名曲。
Olga頓了一下補充道:我不想自己一輩子只唱一首歌。
采訪合影
從左邊至右分別是:Lily、Olga、西西付、吳小寶
文末互動福利!!!
歡迎閱讀數英對Olga的專訪
有任何問題或觀點都可以進行留言
我們將邀請Olga來評論區
與大家進行互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