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大家好,「印象文案」又和大家見面啦!
發現好案例,知曉新事件,在一切事物里尋找可以啟迪人心的生活靈感,「印象文案」系列持續為大家輸出好內容。
生活處處是廣告,廣告亦處處照見生活。
找到一個閃光的案例,發現一句特別的文案,尋覓一句影視金句,關注一個熱事件......在這里我們與廣告為友,又不僅僅收獲廣告。
每月8句文案,讓我們一起感受廣告營銷行業獨特的魅力吧。
01
不管我身邊有沒有人,這也是我一個人的黃昏。
我現在是一個跳舞的皇后,
抱著風跳,踩著水跳,
在金色的光里跳,
像極了那只在田埂上的鵲。
在去往中國12個縣城尋找快手上的寫詩人后,快手聯合單讀將這些普通人的詩收集成冊,裝入一本叫做《一個人也要活成一個春天》的詩集。
以上節選詩歌來自一位60后菜農,雖然頭發已經花白,透過她的詩歌卻能感受到一股清澈純凈的童真,同時又不失歲月沉淀后的生活智慧?!安还芪疑磉呌袥]有人,這也是我一個人的黃昏?!卑⑻m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了獨立的歸宿,因而不管周遭的世界是喧鬧還是寂靜,她總能樂在其中。她是跳舞的皇后,是田埂上自由的鵲,因為沒有什么可以干擾一顆本自具足的心,沒有什么可以束縛住一個豐盈的靈魂。
快手為什么要出一本普通人的詩集?我想,詩集的背后是生活的剪影,溫暖快樂、悲傷擰巴、充滿希望、雜亂無序……未經過濾的文字粗礪而真實。人們需要的恰好是這種真實,真情實感有著天然的動人魔法。這些詩是對生活萬象的捕捉,是普通人一個合理的表達口,也是對時代聲音的記錄。
02
好好吃飯,人生大事。
“吃飯了嗎?”小時候聽見媽媽和鄰居們之間打招呼都是這句話開頭,覺得很疑惑,會想“吃飯”有這么重要嗎?而且大多數時候打招呼也不是吃飯的點。長大后,離開家鄉工作,每次視頻電話,媽媽說的第一句話仍然是“吃飯了嗎?”和朋友聊天時提起這個話題,才發現原來他們的爸爸媽媽也是這樣。
后來,逐漸明白,“吃飯”對于中國人來說,一向是件大事,吃飯如同每日生活里的儀式,給了一家人坐下聊聊天的時間,也提供了短暫放松的片刻,只是隨著社會節奏逐漸加快,我們都忽略這件事情太久了。父母的“吃飯了嗎”其實更多的是一份惦念,也是他們與孩子為數不多的共同話題。
美團優選在中元節推出這支短片,以“吃飯”為話題,消解了這個節日里更為沉重的生死話題,卻又讓人們更加坦然地重新看待生死。好好吃飯之所以是天大的事,是因為它每天都提醒我們珍惜自己所愛的人,盡情地享受“生”。
03
很多人把時間看成是線性的,
但是我覺得,時間是星叢,
今天見識過一顆星星,它可能被云朵遮蔽了,很久都沒有看過它,
但是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刻,那顆星星又被你擦亮了。
《荒野會談》第二季播出,在遞期談及“社會時鐘”話題時,席瑞說:“很多人把時間看成線性的,但是我覺得,時間是星叢,今天見識過一顆星星,它可能被云朵遮蔽了,很久都沒有看過它,但是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那顆星星又被你擦亮了。
近幾年,“忘記時間”、“時間不存在”的聲音逐漸變多。我想這里討論的重點并不是時間客觀意義上的存在性,而是我們是否有必要對“不虛度光影”那么執著。覺得睡個懶覺是浪費時間,稍微空閑一下就覺得愧疚,當代不少人都陷入無法停下來的循環,時間本是為我們所用、便于我們找到自己生活節律的存在,而被人為賦予過多定義的社會時鐘就是人自造的枷鎖。
席瑞的這番話,像是把人從社會時鐘里暫時拉了出來,以旁觀者的視角重新審視時間、生活與意義。跳出“時間線性存在”的觀念后,我們似乎更能平等地看待如發呆、睡覺、打游戲這些常被貼上“無意義”標簽的事情,它們和奮進、閱讀、學習一樣,都是星叢里的一顆星星,都是人之為人的必要組成部分。暫時看不見星星的亮光,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所以如果有一顆星正在閃耀,不要想太多,好好觀賞就行了。
04
We don't know what will happen.
But we can go further.
耐克(美國)發布一則廣告片,詮釋敢于嘗試、勇往直前的品牌精神。
短片以一條看不見盡頭的超長圍巾為線索,順著圍巾的方向,我們會漸漸發現意料之外的人、場景。不同的人將圍巾拿起,他們既不知道圍巾會去向何處,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他們一塊拿著這條圍巾,直到它來到一戶人家,此時圍巾上寫著“We've already won"(我們已經贏了)。
其實,從一開始,圍巾上的英文字母就是連貫的,前兩句便是“We don't know what will happen.But we can go further.”也是從這里開始,這條圍巾帶著所有人去探尋未知,最后走向終點和勝利。與耐克那句經典的Just do it相呼應,這是品牌精神的體現,也給了身處這個充滿不確定性時代的人們啟示與鼓舞——唯行動破萬難。
圍巾上的英文串起來如下:
We don't know what will happen.
But we can go further.
Be braver. Come back stronger.
We can believe even harder.
And we can change what victory looks like.
We don't know how it will end.
But we know we've already won.
Do you believe yet? Just do it.大意: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
但我們可以向前邁進。
勇敢點吧, 歸來時你將更強大,
我們可以無比堅定地相信,
自己可以扭轉乾坤。
我們并不知道這場戰斗將如何終結,
但知道,我們已經贏了。
現在你信了嗎? 放手去搏吧。
05
在大城市打拼,
最主要的能力是,隨時能哄自己開心。
……
我們的生活,
大部分時間都是由一連串小事組成,
用這些小事哄自己開心,就是頭等大事。
文案節選自小度添添閨蜜機的一則廣告片。
“閨蜜機”原本是“可移動超大屏”,主打的是方便居家看劇、健身、聽音樂等,突出“小放松”。
在營銷上,添添閨蜜機緊扣“小放松”這個點,結合主要目標受眾畫像,提出“隨時能哄自己開心”這個點。
成年人的世界,能夠隨時哄自己開心的確是重要的能力,但如果可以對一些美好的小事保持覺察,“哄自己開心”這件事好像也沒那么難。
比如去逛逛超市,你可能會收獲很多“好消息”。再如吃碗熱氣騰騰的面,沖一杯咖啡,吃頓火鍋,在家放肆唱歌,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又或者就在床上躺平……這些小事或許平日里我們接觸得最多,也無數次治愈過我們,只是時常被我們忽略。這些小事可以和閨蜜朋友一起,自己一個人也完全可以做到,小度添添閨蜜機只是給人們提了個醒,但它作為“小放松”時的好搭檔這個信息已經不言而喻了。
06
顧家家居 有幸做你生活的小小支點
8月,顧家家居發布廣告片《支點》,提出“顧家家居,有幸做你生活的小小支點”。
個人很喜歡“支點”這一洞察,人在悲傷的時候,會因為一些再小不過的事而崩潰,同樣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溫暖而重振旗鼓,這些小小的溫暖就像是生活里一個又一個支點,可以在關鍵時刻拖住下沉的心,好讓人有時間緩沖,給人提供一個可以放心釋放情緒的“過渡空間”。
作為家居品牌,顧家家居的“支點”將家具給人帶來的物理性支撐以及家給人的精神支撐相結合,在展現品牌宏觀層面的“愛與支持”時,產品也沒有“隱身”。支點,是一個相對客觀的表述,它沒有過分渲染家、家人對一個人的情感支持,而是在一開始就承認“生活是有些重量吧”,緊接著又從累了、困了、吃飽了、乏了這些大家熟悉的情況入手,告訴大家,即便生活里有一些重量必須自己承受,但是別怕,會有一個“支點”在那,你不會崩塌。
這個項目弱化了家“提供愛”的作用,更強調家作為一個可以裝下快樂也允許人脆弱悲傷的空間,給人帶來的安全感。家、家居化身一個傾聽者、陪伴者,不會有過多的表達,只在你有需要的時候給你剛剛好的支撐。品牌對“愛與支持”的表達是克制的,但反而多了幾分更貼近大多數人家庭生活的家的味道。
07
你也許不知道,
這世界上有許多人事物在等你。
日月潭的船只在等你,
高雄港邊的白色木馬在等你,
臺南的牛肉湯在等你,
阿里山的樹蛙 的兒子 的兒子 的兒子在等你。
……
從沒有遠在天邊,
只要想見就近在眼前。
臺灣高鐵發布短片《面對面,來真的!》,從反向視角切入,鼓勵人們及時行樂。
通常情況下的“等待”是這樣的:
等忙完這段時間就……
等攢夠了錢就……
等孩子長大了就……
然而,這樣的“等待”大多數情況下是落空的,此時我們是被動的“等待者”角色。在這支短片中,將“我等著去做很多事”換成“這世界上有許多人事物在等你”,這樣的小小轉換,卻讓人從等待變成了期待,多了些主動出發的動力。
這里的遠方也并不抽象,具體的美食、美景,加上一些意料之外的事物(比如樹蛙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其實也是幫助人們減少出發前的猶豫和糾結,相當于告訴大家目標地點、美食都有參考了,還有一些無法預料的趣事,所以不用等計劃完備、萬事俱備再出發,只需要邁出第一步就好了。
如此一來,出發好像變成了一件也沒那么復雜的事情,而且出發是被自己所期待事物吸引的,而非“再不出發就晚了”之類的任務式的理由,從心理上也多了幾分愉悅和輕松感。
08
越接近終點,就越明白,
生活的意義,并不僅僅是到達終點,
而是認真生活在它的每一秒里。
央視綜藝《你好生活》迎來第四季,文案依舊優秀。
生活的意義是什么?這個宏大的命題很難有確切的答案,但是從切身感受來看,身邊的人包括我自己似乎都在從一個又一個目標中尋找意義,仿佛一直都在趕路,抵達一個終點時又急急忙忙趕往下一個。循環往復中,很多人的生活都沒有離開“意義”二字,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連讀一本書,也要先想想有用嗎。但是,頭頂“意義”二字的我們也許并不能從內心感受到意義,才恍然大悟那些我們快馬加鞭趕往的“終點”大多數只是他人貼的標簽。
生活的真正意義,不需要爭奪,畢竟我們主動選擇的、用心過的每一秒才是屬于自己的生活痕跡,這個過程就是意義本身。
下期再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